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

【摘要】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那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数学美的内容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本文主要围绕数学美的三个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数学美,美学特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外在形象上看: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从思维方式上看:她有简约之美、无限之美、抽象之美、类比之美;从美学原理上看:她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此外,数学还有着完美的符号语言、特有的抽象艺术、严密的逻辑体系、永恒的创新动力等特点。但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美的三大特征,即: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

1简洁性是数学美的首要特点

爱因斯坦说:“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简洁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性。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所呈现的简单性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简洁美。

数学家莫德尔说过:“在数学里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是简单性了”。

数学的简洁性在人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钱币只须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就可简单的构成任何数目的款项;

圆的周长公式:C=2πR,就是“简洁美”的典范,它概括了所有圆形的共同特性;

把一亿写成l08,把千万分之一写成10-7;

二进制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力求简洁、直观。数学不仅仅是在运算上要求这样,论证说明也更是如此。显然,数学的公式与公理就是简洁美的最佳证据之一。

简洁性之一:符号美

实现数学的简洁性的重要手段是使用了数学符号。符号对于数学的发展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使人们摆脱数学自身的抽象与约束,集中精力于主要环节,没有符号去表示数及其运算,数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几乎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是靠一种符号语言而生存的,数学符号是贯穿于数学全部的支柱。

然而,数学符号的产生、使用和流传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始终贯穿着自然、和谐与美。

如用π表示圆周率,用e表示欧拉常数,用2、3等表示无限不循环的数,

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符号,这些符号均有其独特含义,使用它们不仅方便而且简洁,比如“!”表示阶乘,“Π”表示求积,“Σ”表示求和,“∫”表示求积分。

此外,图形符号:点、线、面、体的产生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简洁性之二:抽象美

数学的简洁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源自数学的抽象性,换句话说:数学概念正是从众多事物共同属性中抽象出来的。

抽象包含两层意思:(1)不容易想象的;(2)无法体验到的。

前者,是用数学去“证明”某些难以理解的事实;后者,说明数学本身具有的特征与魅力。

比如,下图中有一个大的半圆,在其直径上又并列着三个小半圆,请问大的半圆周长与三个小半圆周长之和谁大

初看,似难判断,具体一推算便十分清楚了。设大圆直径为d ,三个小半圆

直径分别为1d 、2d 和3d ,因d d d d =++321,所以d d d d ππππ2

1212121321=++, 即大半圆的周长为三个小半圆的周长之和(其实, 不论有多少个小半圆, 都有相同的结论)。

此外,有些数字看来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它表示的数据之大几乎让人感到吃惊!

据《梦溪笔谈》记载,唐代高僧曾计算过围棋中不同布局的总局数:棋盘有横、竖直线各19条,它们的交点有361个,每点处可放白子、也可放黑子、还可空着不放子,这样每点处均有三种不同布局,则所有可能布局有172361103≈(种)。这些总布局若让每秒可做10亿次运算的大型高速计算机去运作(姑且认为它每秒钟可完成10亿个布局),三台计算机每年可完成1710种布局,那么它们完成全部布局约须15510年,这个数比太阳系的寿命200亿年要大得多。

把一张厚度为0.1mm 的纸,对折30次后,其厚度为m mm 1073741.0230=?,这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 要高得多。

另外,多米诺骨牌,苍蝇的繁殖,象棋棋盘摆麦子等问题无不反映了数学中的抽象美。

简洁性之三:统一美

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表现为各种数学结构的协调一致,各种数学方法的融会贯通,各种数学分支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促进等等。

笛卡儿通过解析几何把几何学、代数学、逻辑学统一起来了。

高斯从曲率的观点把欧几里得几何、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统一起来了。

克莱因用变换群的观点统一了十九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几何学。

平面几何中的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都可统一于圆幂定理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可统一于公式:()h b a S +=2

1;柱、锥、台、球的体积公式可统一于“万能体积公式”:()

'0461S S S h V ++=;整数和分数统一为有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一在实数内,而复数又包含着实数与虚数;全部二次曲线——椭圆、抛物线、双曲线都统一在圆锥里,即它们都可以通过不同平面去截圆锥面而得到,这就是一种统一美。

从上面可以看到,统一不仅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是数学本质的一种反映。

2和谐性是数学美的追求准则

在数学中,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世界是严整的宇宙”,“整个天体就是和谐与数”。美与和谐是他们追求数学美的准则,也是他们建立数学理论的依据。

和谐性之一:和谐美

和谐即雅致、严谨或形式结构的无矛盾性。

数学的严谨自然流露出它的和谐,为了追求严谨、追求和谐,数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以消除其中的不和谐东西。

比如,1、2、3、4、5、6、7这几个数字,代表不同的音阶,就能谱出优美动人和谐的曲调,让世人在音乐中陶醉。

欧拉公式:1-=π

i e ,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欧拉建立了在他那个时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常数之间绝妙有趣的联系,包容得如此协调有序。

与欧拉公式有关的棣美弗-欧拉公式是θθθi e i =+sin cos ……⑴。这个公式把人们以为没有什么共同性的两大类函数: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紧密地结合起来

了,由他们的结合能派生出许多美的、有用的结论来。由公式⑴得:2sin , 2cos θθθθθθi e

i e i e

i e --=-+=。由这两个公式,可把三角函数的定义

域扩展到复数域上去。

几何中的和谐美也到处可见,简单的点、线段、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就能构造出美丽的图案,平面的,立体的,让人美不胜收。 著名的黄金分割比21

5-=λ=0.…是和谐美的典型。当矩形的宽与长之比是

黄金分割比时,图形最和谐悦目,在正五边形中,边长与对角线长的比是黄金分割比;维纳斯的身材比是黄金分割比;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舞台宽度的处;公交车最安全的位置是车长的处。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

和谐性之二:对称美

对称通常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在数学中,对称的概念略有拓广,这样对称美便成了数学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称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普遍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多项式、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函数与反函数图像的关系,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等。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因为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圆是关于圆心对称的,也是关于过圆心的任一条直线对称的。球形既是点对称,又是线对称,还是面对称的。此外,象正多边形、正多面体、旋转体和圆锥曲线等都给人以完善、对称的美感。正是由于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

和谐性之三:形式美

数学家们十分注重数学的形式美,尽管有时他们含义更加深邃,比如整齐简

练的数学方程可以看成一种形式美,这是与自然规律的外在表述有关的一种形式美。寻求一种最适合表现自然规律的方法是对科学理论形式美的追求。

如多角数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们非常注意数的形式美,他们把数按照可用石子摆成的形状来分类,像三角数、四角数、五角数、六角数…。他们发现:每个四角数是两个相继的三角数之和:()()2

1212n n n n n -++=;第1-n 个三角数与第n 个k 角数之和为第n 个1+k 角数:

()()()()()2

1222122--+=??????--++-k n n n k n n n n n ; 后来的数学家们,也一直关注着这种数学形式美,且从中不断地有所发现。

再如幻方问题,这是一种神奇的数学游戏,也是人们追求的数字形式美的纪录。

此外,数与形的结合,历来就为数学家们所推崇,形的直观常可以给出数的性质以最生动的说明。反之,数的简练又常使图形中某此难以表达的性质得以展现。解析几何学的建立,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例子。它的诞生也是人们追求的另一种美感——形式美的结果。

3奇异性是数学美的魅力所在

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性。奇异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奇妙,二是变异。数学中的不少结论、解题方法巧妙无比,反例出人意料,令人叫绝,正是因为这一点,数学才有无穷的魅力。

变异是指数学理论拓广或统一性遭到破坏后,产生新方法、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起点。变异有悖于人们的想象与期望,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好奇。 数学中许多新的分支的诞生,都是人们对于数学奇异性探讨的结果。在数学发展史上,往往正是数学自身奇异性的魅力,吸引着数学家向更新、更深的层次探索。

历史上曾有过蒲丰用投针求解圆周率π的近似值的奇特实验。计算π的这一方法,不但因其新颖、奇妙而让人叫绝,而且开创了用偶然性方法去作确定性计算的前导,充分显示了数学方法的奇异美。正像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所说“奇

异是一种美,奇异到极度更是一种美”。

下面的两个事实也耐人琢磨、耐人寻味:方程22

x y

-=有无数组有理解,

32

但22

x y

+=却没

+=有无数组有理解,但223 -=却没有有理解;方程221

32

x y

x y

有有理解。它们看上去相差无几,但结果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再如,数值计算经常会产生一些奇异而美妙的结果:

3×4=12

33×34=1122

333×334=111222

3333×3334=……

这一系列美妙的结果显示了一种规律:m个3构成的数与其直接后继的积是一个2m位数,其前m位为1,后m位为2。

再来让我们欣赏一组奇异的乘法等式金子塔: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21

1×1=4321

……

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数学美的奇异性是客观物质世界奇特性的反映。奇异的结果,很容易激发人的学习热情,会使人感到兴奋,受到吸引,产生美感,精彩之处能使人心灵震撼、心荡神驰。

总言之,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她们都不是孤立的,是相

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她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香孔.浅谈数学中的美,衡水师专学报,;

[2]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3]吴振奎.数学中的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李铁木.数学与美学,北京出版社,1999;

[5]黄勇.数学王国[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2006;

[6]张润清.趣味数学365[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 业论文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站点名称:安顺函授站 学生姓名:明全美 班级: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2012 年 3 月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评审表

注:1、评审教师应结合学院评审办法作出客观的评审意见;2、本表附在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后面,关键词及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3、该表将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中。4、该表一式两份。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1) 二、实施“低、多、勤、快”的教学模 式 (3) 三、辩证施教,掌握学习方法 (4)

四、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操作,切实培养学生主体探索能力 (6) 五、重视数学教学“思”的过程,抓实探索数学知识的脉络 (7) 大纲参考文献 (8)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困难生的辩证施教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要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现象必须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困难生;改革模式;辩证施教;学法指导 农村的孩子,由于地理条件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小学学习,他们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基础更差。如何转化数学学业的不良学生便成为了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这些农村学生由于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请教,怕被老师认为是“笨小孩”。

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魅力

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魅力 方山学校宋宏文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多数人心中,它也许只是“ 1、2、3……”这些数字之间的游戏。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就是计算,推理和证明,觉得数学很抽象,感觉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很多大数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称颂数学之美。例如:“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华罗庚);“数学之美,美在纯净” (纳什);既然数学是美丽和魅力无穷的,为什么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便讨厌数学,觉得数学难懂难学,枯燥无味呢?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刚接触数学时,家长或老师只教他们算法和算理,不重视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美和好玩的一面。数学家杨乐说得好:“学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成为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欣赏数学的美,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是美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数学是一门美学,它具有符号美、抽象美、和谐美、简洁美、形式美、奇异美、变化美等等。下面就本人在近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加以举例说明如何去发现,展示小学数学中的美。 一、认识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精

彩。 学习数学首先是从认识数字开始,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字生动、形象、有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迈好开始的第一步,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故事学数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的把‘一'到‘十'这10 个数嵌入其中。这样的数字诗,读起来妙趣横生,学生既记住了数字,又学习了古诗,令人回味悠长,学生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好。另外,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每个数字的样子像什么,有助于学生对数字产生亲切感,觉得数字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发现数学的妙处不但有趣,而且还能解决问题。比如数字“ 1”,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枝铅笔,一根筷子,一根棍子”等等。数字“ 7 ”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学生看到它,可能想起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想起白雪公主身旁的“七个小矮人” ,想起每周的“七天” 等等。根据学生的想象,我们可以编出数字儿歌,这样数形结合,抽象的数字,在学生头脑里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探索规律,感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 数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数学美的探索,数学美蕴藏在数学的规律之中。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当中有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去发现,去展示数学中的美,从体验数学美中,领略数学魅

数学文化与数学之美 论文

数学文化与数学之美赏析 学院:xxxx学院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执著地追求着美。但到底什么是美,是很难说清楚的。庄子说“各美其美”,认为美没有公认的美的绝对标准。美只能意味,不能言传。 美是引起人的愉悦情绪的一种客观属性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当我们聆听一首优美的乐曲,观看一幅精美的图画,或置身于优雅的大自然中,我们便会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受到一种美的陶冶。 但是,除了艺术上的美、大自然的美外,人们是否想到科学也有美呢?有不少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很苦、枯燥无味,不存在什么美感的问题。知识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得不学数学。我在课余时间也辅导一名初中生,从他的表现中,我也能感知他对数学的痛恨。 数学果真无美感可言吗?答案是否定的。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数学文化与数学之美》课程,从中我们对数学文化及数学美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通过深入了解伟大的数学家们艰辛的定理探索史,我们获知了这些定理的来之不易。他们在探索和求知的道路上所表现的执着和认真的态度,让我们有了新的启发。 通过了解数学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会感到一种惊喜,原来数学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数学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数学发展史,就像精彩的故事一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是和谐与奇异的统一体。 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都认为数学是美的,并作过精辟的论述。古

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说:“美就是和谐,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宇宙的和谐是由数构成的,因而构成了整个宇宙的美。”提出了数的三段论。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者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谱写的那种完美的地步。”这就道出了美的特殊性。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作为人类精神最原始的创造,只有音乐堪与数学媲美。只有取得过数学财富的少数人,才能尝到数学的‘特殊乐趣’。”这似乎是说数学是“阳春白雪,和着盖寡”。 而另一数学家哈代的看法要实在些:“现在也许难以找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对数学的魅力全然无动于衷,实际上,没有什么比数学更为‘普及’的科学了。大多数人能欣赏一点数学,正如同多数人能欣赏一支令人愉快的曲调一样。”即数学也有它“下里巴人”的一面。 香港旅美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邱成桐说:“数学家找寻美德境界,讲求简单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永远不会远离世界。”即数学有取之不尽的源泉。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提出:“所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徐利治指出了数学美的具体含义。 其实,数学美并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当我们悟出了一个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感悟随笔学好数学先写好数字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感悟随笔学好数学先写好 数字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感悟随笔学好数学先写好数字 经验交流今年新接手了两个班,孩子是好的。可是由于我的疏忽,加之对低年级孩子特性把握不准确以至于让孩子失掉了写字的好习惯。 在我的观念中对于孩子的书写只要有要求就可以了。于是在刚开始我就对我的孩子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在课堂作业还没有下发的时候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作业本,可能很多老师不在意孩子用惯了语文作业本,会想当然的将数学作业本按照语文作业来使用。虽然经过我的再三强调还是有的孩子愿意横着用自己的作业本,还有的孩子不理会本子上的格子,自己想怎么写便怎么写。一道加法竖式他竟能在2行里完成,当然也有的很大方用了许多格,数字都是写在横线上的。对于这些现象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还必须让孩子形成用数学作业本的意识。追根溯源是对数学这么课程的认识。 于是我专门让孩子对不同的作业本进行对比,并思考作业本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原因又是什么?正所谓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了这样的认识大多数孩子都会正确的使用数学作业本。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有了以上的做法,本以为可以稳坐泰山,无后顾之忧了。要求是达到了可孩子们写出的数字却一天比一天难看,无论你怎样?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无意间发现了配班老师的做法,我的配班老师竟能将每天写字好的评为小书法家;然后照上相片发给家长看。可别小看了这个做法,他的激励性可大了,不但激励了孩子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激励了家长。我也试了试,很好,后来我还在作业本上写上“小书法家”的字。为了是这种机制有长效性的影响,我想让孩子每周对作业本上“小书法家”字样加以累加,若一周内每次都是小书法家的评为“大书法家”并加星一颗。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你这是数学还是语文啊!为什么数学也评书法家?”孩子的问题很稚嫩,是啊我完全可以评出“小数学家”来吗。“小数学家”要评,但当务之急是将孩子的书写习惯培养好,有了好的书写,才不会因为书写而丢分。数字书写的训练好也是我们低年级段数学教师的责任。所以我会坚持我的观点:”学好数学必先写好数字。2019年10月14日

对于数学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数学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摘要:通过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特点的简要介绍,表达了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对于数学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数学;数学文化;美 伽利略曾说过: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总是美的,数学是美的科学。 数学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探索之美,就是它指导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有一个是应用之美,就是它指导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并不是空中楼阁。在古代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发展了几何学;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及天文观测的需要,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数学与社会文化始终是密切相关的。据说,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学园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不懂几何的人不得入内。”柏拉图之后的两千多年,即1939年12月,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一次讲演,题为“数学与善”,认为只有人类的智力才能“从实例中抽象出某一类型东西来。可见,数学并不是一棵傲然孤立的大树。它是在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影响下生长起来的,同时它也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要谈数学的美,就不得不先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讲起。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即来源于原始人捕获猎物和分配猎物、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等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经历了最初的,零碎的积累,而至今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一门科学,其知识的运用已成为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境地。”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几乎所有的科学,包括化学,天文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都通过数学来提炼其严密的逻辑依据,并以数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定律和公理等。比如:质能等价理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 论的最重要的推论,2 E 。正因为数学来自现实世界,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联系形 MC 式的一部分,所以它才能被应用,才能指导实践,甚至预见某些现象和规律。比如:1844年英国的亚当斯利用引力定律和对天王星的观察资料,在海王星还没有被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之前就通过数学方法成功推算出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预测了它的存在。 其次,数学究竟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仅从抽象的数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1+1这样简单的计算,它可能就是从一匹马加上一匹马是几匹马这样简单的问题抽象出来的,但是经过抽象以后,撇开具体的内容,它成为了一个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那就不论是马,还是树或者其他任何事物都可以按这样的运算规律进行计算。其次,数学还具有准确性的特点。也即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比如摆在眼前的一张桌子,你可以从颜色,质地,材料等方面来描绘它,但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1”张桌子就是真理,若是“2”张,甚至只是“1.0001”张,就是谬误了。最后,是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点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在一个数量关系,可以代表一切具有这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比如,经济学中的求解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可以用同一个微分方程来表示,而抛去这个微分方程的具体意义不谈,又可以将它应用到其他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我们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能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对于不同性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微分中值定理 ★高等代数 ★矩阵 ★极值 ★不等式 ★对学生评价的数学模型 ★反例在教学中的探索 ★保温瓶的优化与保温效果的分析 ★放缩法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双基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学方向 ★集合论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凸函数 ★谈“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高等代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对称性在积分中的应用

★求极限的方法 ★不定方程 ★概率统计(三扇门选车问题) ★高等代数 ★证明积分不等求的几种方法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探究及应用 ★高等代数方面线性方程组或非线性方程组相关问题★矩阵★矩阵方面 ★浅谈解不定方程的初等方法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矩阵方面 ★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容斥原理的原理及其应用 ★数学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应用和实践★浅谈数学概念教学★反例在数学中的作用 ★数学美与解题 ★谈“数”“形”结合

★浅谈数形结合在中学解题中的应用 ★中学教学中的距离问题 ★古埃及分数运算中的拆分法则 ★可积函数连续点与第一类断点的分析与研究★变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数学课堂上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探索★数字e的性质在微积分中的应用 ★数学探究对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与贯彻新课程标准 ★浅谈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闭区间在连续函数的性质 ★浅谈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函数的值域与方程有解的关系 ★关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应用 ★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浅谈变形技巧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观察法及其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学习高中数学的几点体会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反思数学中的一题多解问题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也许这个问题成年人有一万个答案,可是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学习数学的时候,大概率还是 个孩子,你怎么跟一个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我把这个问 题抛给了一个朋友,他说:“为了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这是我初中 老师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告诉我们的”。或者一位5岁的小朋友又会问:“什么是逻辑能力呢?” 也许从出生第一天,我们就一直在被动的接收一些东西,父母的劝导,老师的传授,可5岁的孩子还是会把玩具散落一地,6岁的 孩子仍然会因为父母不给买玩具而嗷嗷大哭,无论你怎么劝导一个人,怎么劝诫一个人,他可能仍然会犯你认为会出现的错误。我记 得有位教育专家这么说:“你告诉宝宝他把玩具弄坏了,就等于丢 了10个棒棒糖”,从此以后这个宝宝可能会更加珍惜玩具。这个方 法很简单,但是貌似最有效。数学是什么?数学不就是把复杂的东 西简单化么? 现在我们再回答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学习数学?我们可以这么跟5岁的小朋友说:“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买酱油,酱油7元、棒棒糖1元一个,剩下的钱你可以买几个棒棒糖?”或许想吃棒棒 糖的就会苦思冥想一番,或许未来妈妈真的给他10元钱去买酱油, 结果回来就变成了一瓶酱油和3个棒棒糖。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这 位小朋友会选择6元的酱油,因为可以获得4个棒棒糖了。他这么 计算着:7+3和6+4都可以等于10,那么如果要必须买酱油的情况下,1+9也可以等于10。我们都知道也有1元的袋装酱油,于是9 个棒棒糖到手了。任何知识的魅力都在于自我的发现,只有你对它 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你就会不断的发现它的美,《数学之美》也可 以变成《物理之美》。

数学之美小论文

数学之美小论文 13-会计2班1322158 周宇宸这学期报了一门益智游戏与数学欣赏的选修课,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数学世界五光十色,没有接触这门课之前我一直以为数学只是停留在学过的课本上,大学前学的导数函数,到大学后的高数,印象里只有运算符号和数字还有就是繁琐的解题步骤,虽然并不讨厌但是对于很懒的我写太多数字费太多脑子也会让我觉得很麻烦,而且高中数学比起初中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且抽象性理论性更强,思维密度和难度都大幅度加大,到了大学的高数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就算成年人对高数大部分也是投降的态度。然而接触了这门课之后,我抛弃了数学只是用来得试卷上的分数的固有思维,发现了数学的有趣之处。 数学的有趣之处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实际,现实中的很多麻烦的事情通过数学就可以迎刃而解,不然如此还可以发现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说之前有一节课看到的视频,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向天空看,然后会影响到周围多少个人,然后一群人向天空看可以影响到多少个人,通过概率计算出的结果令我感到非常的神奇。还有黄金分割比例,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所以被称为黄金分割比例,五角星之所以看起来那么的赏心悦目,是因为其中充满了黄金比例,它的边互相分割为黄金比例,不论横看竖看都是匀称的,我想这也是被称为数学之美的一部分吧。

接下来有接触到了一些数学相关的小游戏,最常见的就是小时候的脑筋急转弯一样的题目,还有就是最经典的华容道,魔方,七巧板,九连环这些了。华容道就是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就算胜利;魔方大家最为熟悉,就是通过旋转使每面都是同样的颜色;七巧板顾名思义是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版可以拼成许多图形;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用金属丝制成九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版或者各种框架上,并贯以环柄,玩的时候按照一定程序反复操作,就可以使九个圆环分别解开,或者合二为一。我认为这些多是运用了数学中几何的知识,了解了这些之后也对这些早已熟知的游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并统一的过程。统一的目的是“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而通过不同的方面来看数学,这对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我觉得有很大的帮助。数学之美,表现形式我认为是多种多样的,有简约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繁杂的数字虽然看上去并不美观,可是如果细细品味就会认识到其中的奥秘,在纸上它们也许只是不起眼的公式,但凡运用到实际中,可将许多难题化解。这些我认为要感谢伟大的数学家们,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生活,才能体会到数学原来也有如此的耀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方向

“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对原函数存在条件的试探 分块矩阵的若干初等运算 函数图像中的对称性问题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一元六次方程的矩阵解法 ‘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的指导作用 “1”的妙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化”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 《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举例 Cauchy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点优化和改进 Hamilton图的一个充分条件 HOLDER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 n阶矩阵m次方幂的计算及其应用 R积分和L积分的联系与区别 Schwarz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Taylor公式的几种证明及若干应用 Taylor公式的若干应用 Taylor公式的应用 Taylor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Vandermonde行列式的应用及推广 艾滋病传播的微分方程模型 把数学和生活融合起来 伴随矩阵的秩和特殊值 保持函数凸性的几种变换 变量代换在数学中的应用 不变子空间与若当标准型之间的关系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及简单应用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探索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不等式证明中导数有关应用 不同型余项泰勒公式的证明与应用 猜想,探求,论证 彩票中的数学 常微分方程的新的可解类型 常微分方程在一类函数项级数求和中的应用 抽奖活动的概率问题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

抽屉原理思维方式的若干应用 初等变换在数论中的应用 初等数学命题推广的几种方式 传染病模型及其应用 从趣味问题剖析概率统计的解题技巧 从双曲线到双曲面的若干性质推广 从统一方程看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的关系 存贮模型的若干讨论 带peano余项的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单调有界定理及其应用 导数的另外两个定义及其应用 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等价无穷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及推广 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及其改进 第二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态 对均值不等式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使用的几点思考 对现行较普遍的彩票发行方案的讨论 对一定理证明过程的感想 对一类递推数列收敛性的讨论 多扇图和多轮图的生成树计数 多维背包问题的扰动修复 多项式不可约的判别方法及应用 多元函数的极值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多元函数极值问题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二元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二元函数的极值存在的判别方法 二元函数极限不存在性之研究 反对称矩阵与正交矩阵、对角形矩阵的关系 反循环矩阵和分块对称反循环矩阵 范德蒙行列式的一些应用 方差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及探讨 方阵A的伴随矩阵 放缩法及其应用 分块矩阵的应用 分块矩阵行列式计算的若干方法 分析近年三角各种题型,提高学生三角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 读了一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以下是一则读后感美文,请阅读,VOM;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写作文了,而写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能通顺地组成200字的文段就成。“想什么就说什么”,原来写文章就这么简单呀。我美滋滋地,一直胸有成竹地写,将心中的秘密哗啦啦地倾泻了出来。不知不觉中远远超过200字了。作文本发下来了,我的作文获得了一个大大的“好”字,老师还把它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了示范朗读。当时的我别提有多开心呀。至今想来,我写作文与香菱学诗一样,大家都是兴趣当头。 要说起让我们方便的最大功臣当然是他了……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于是我们中国便努力地开始制造汽车了。1956年7月13日

在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细菌工厂的残骸中建立起来的工厂中,一辆中国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出来了,他叫“解放牌”。从这一天起,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我们自己造的汽车一天比一天多的开了出去。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子女,每天目送父母的容颜老去;作为父母,目送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渐渐远去的背影;作为老师目送一批批的学生走出校门。其实,就算是让你追,你也追不上!这就是一代代的人生啊!《目送》读后感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绝不浪费时间,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和逃避,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做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和乐观向上的人。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走进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是怎样去爱的,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数学之美》,一个从事多年工作的谷歌研究员眼中的数学。令我大饱眼福的是,大学里面的数学知识竟能如此广泛运用到了计算机行业中。 在语音识别、翻译,还有密码学领域,有着许多基于概率统计的模型和思想。当然,贝叶斯公式是基础,应用到隐含马尔科夫链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在搜索中,一些相关性的计算,无不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在新闻分类中,用到了一些有关矩阵特征值、相似对角化的

【强烈推荐】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肖冬梅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一、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喜欢乱跑乱叫。即使在课堂上随意性也非常大,想说就说,想下座位就下座位,这是儿童本性,教师不要太着急。我们要从课堂常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堂会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既要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讲解,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每节课我都会选出上课最认真听课的孩子进行奖励。其他孩子也会自觉的静下来认真听讲。 2、养成会自我检查用行动告诉老师的好习惯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存在差距,大家完成练习的时间就不一致。这时先完成的学生就可能坐不住了,会随意说话,会以许多方式去影响别的同学,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影响学习效率。我先批改好先完成同学的作业,让他们回去订正好,再让他们去监督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去完成作业。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帮助后进生。这样就分解了老师的教学压力,成

绩好的孩子也找到了成就感。 3、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的缺乏更是难以准确表达。这就需要老师加强数学语言的锻炼和引导。一年级以直观的图形模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我在教学看图列式这类题型时,先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意义。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一遍,循序渐进的把题意表达清楚说完整。 二、保护儿童的童真,对学生多表扬少直接批评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老师充满崇拜,老师不经意的夸奖就会让他们兴奋许久。 1、注重表扬的技巧和时机。同样是针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的注意和效仿,比直接批评就管用的多。我以前上课时发现同桌两个同学都不认真听讲,点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名字,但另一个同学却依旧无动于衷。后来我尝试换另一种方式,发现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了,我就会说×××坐得很好,特别认真,话音刚落,发现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坐得端端正正,精神抖擞地望着我,被表扬的孩子更是特别专心,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2、注意表扬方式,物质的奖励比口头的鼓励更有魅力,课前我会准备一些小红花、五角星,奖励几个表现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作业100分,书写优秀的同学盖印章,一个月累计一次大排名,对排名前十的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它的美学意义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数学 中的数、形、法则“是对自然界多种多样外形美的开发”数学作为对具有自然美的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最集中的刻画和反映,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的。许多数学家都认为数学里面有像诗画那样美的境界,沙利文说:“优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的几何学与普兰克的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学到的数学知识还相对较少,应该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运用数学美呢?我们该如何寓美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与探讨,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一、发现数学的简约美,让数学“有味”。 孩子们学过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发现长方体和其他的多面体都有这样的规律:面数+棱数-顶点数=2,欧拉公式:v + f -e = 2,堪称“简约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学生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比如:圆的面积公式s=n r[几何中完美的图形---- 圆,内含的面积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 n”把它们紧紧相连。勾股定理 c2=a2+b2,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几何中各种求面积、体积的公式,简洁实用,万无一失,只要符合有关条件,计算不出错误,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公式简约美的发现和讲解,相信学生能够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二、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对称美,让数学“有趣”。 数学的对称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式)的对称性美,主要体现在数(式)的结构上,例如,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交换律ab=ba, a与b的位置具有对称关系,但有是可以变化的,变化的结果与原来的位置反而形成一种整齐的美感、均衡感,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代数式是的对称式,结构严谨、特殊,决定了解这类问题一定需要特殊的方法,从而显示了它的神秘感、奇妙感。另一种是图形的对

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理学院数学0301班杨瑞毕业论文第 1 页共 18页 杨瑞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0301班) 指导教师:宋文青摘要:正项级数收敛的判别法在级数的收敛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判别法有 比较判别法,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柯西判别法,高斯判别法,柯西积分判别法等.对于上述判别法,它们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为了找到更简单,适用条件更广的判别法,国内 外学者或者在一般判别法的基础上做了推广或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判别法. 近几年,关于正项级数收敛性判别法又有了一些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一些新判别法 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本文主要分两部分对正项级数的判别法进行了推广,第一部分对 比值判别法进行了推广,给出了比值判别法在失效情况下的判别方法,这也是本文的主要 部分,第二部分对比较判别法进行了推广.这些推广的新的判别法解决了原判别法的条件 限制,使其更具一般性,适用性更广. :正项级数;收敛性;发散性;判别法 A Generalization of Convergence Criterion for Positive Progressions Yang Rui (0301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chool of Science ) The instructor: Song Wen-qing

Abstract: Convergence Criterion for Positive Progressions hold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progression. The common criterions include the comparison distinction law, reaches the bright Bell ratio distinction law, west the tan oak distinguishes the law, Gauss distinguishes the law, west the tan oak the integral distinction law and so on, but these distinction laws all have the certain condition limit. In order to find out more simply and more widely-used distinction law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made some promotion or worked out some new distinction laws.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everal new researches about positive progressions astringency distinguished the law mainly aiming at discussing applicable requirements of new distinction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用纸 理学院数学0301班杨瑞毕业论文第 2 页共 18页 law. This article was mainly divided in 2 parts to carry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series of positive progressions distinction law. The first part promotes specific value distinction law as

感受数学美

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中学孙立堂

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 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中学孙立堂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我谈谈本人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们喜欢数学的一些作法。 一、科学选择教学模式,建构良好课堂氛围 考试作为教育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从明清两代的八股文考试,使得教育的目标更加贴近“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的人生追求。而今天的中高考制度也产生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现实,所以应试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事情,有兴趣的要做,没兴趣的也要做,教学过程就像是往箩筐里放箩卜,放进去就行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本人认为要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首当其冲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模式。如“师生互动”“小步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比较难的问题切割成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使学生容易接受;我认为这种小步子小坡度小转变的教学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程度,大家都能根据教师设置的步伐,因而课堂是能踊跃举手发言,开动脑筋,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

学到想学到的东西。在一些重点中学,我们可以选择“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数学复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用一边串的数学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提示一个个解题的关键,展现解题技巧,使整个课堂充满数学的灵气和魅力。当然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能依样画葫芦。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本人认为创设情景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就这一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又如,方差的概念学习,教师上课时带一个量体重的称。挑三个个头差不多的学生先称,记下数字,求平均数,也按公式计算方差。然后挑最胖最瘦普通的三个同学量体重,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平均数差不多,方差则区别很大。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方差的意义,永远不会忘记。再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倒教师,当然考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感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感悟 由于没能找到保持稳定练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所以第一个月的与教师交流感悟博客不知道如何去写,自己在网上就搜集了一些有关小学一年级老师的教学感悟进行总结了一下。 首先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步入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做好基础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一年级数学来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完成。下面是一些老师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量身定制”是适合低龄儿童的方法,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目前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