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全息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全息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兴起,全息显示技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全息显示技术是一种将三维立体图像呈现在空气中的技术,不需要眼镜等外部设备,能够真实地再现物体的形态和颜色,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发展历程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当时,马克斯韦尔方程组的解析形式首次诞生,这个方程解决了光波传播的数学难题。
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提出了全息术,这是全息显示技术的开山之作。
20世纪60年代,全息显示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研究人员发明了全息照相技术和光学全息存储器,这些技术为全息显示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21世纪初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息显示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领域也日渐广泛。
二、现状分析目前,全息显示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在真实环境中自然地呈现三维图像,和现实物体重叠在一起,形成逼真的视觉效果。
全息显示技术的实现离不开高速计算机、激光器和物理实验装置等技术原理的支持。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全息显示技术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息显示技术在医学、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能够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真实高清影像呈现;在工程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大型机械的设计和构图进行实时预览和修改;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用于游戏、动画、电影等影视娱乐产业。
三、应用前景全息显示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领域外,全息显示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教育、文化创意等方面。
例如,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全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性,提供更加真实、自然的体验;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全息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掌控和管理家居设备;在教育和文化创意领域中,全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和文化遗产等广泛的景观和艺术品的全息呈现。
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当我们听到“全息投影”这个词语时,相信很多人会想到《星球大战》中的蓝色全息影像,这种全息影像在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全息影像,例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全息形象演出。
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光束干涉效应产生的三维影像技术。
在拜科努的奇妙实验中,光干涉的现象被发现,全息是将三维光干涉图像记录在介质中,通常使用的介质主要有感光底片、银盐感光材料和振动反射镜等。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投影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一、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目前,全息投影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军事、工业和文化娱乐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全息投影可以用来模拟人体器官的三维影像,这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
同时,全息投影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例如战术演练和训练等。
在工业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可以用来展示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装置的三维影像,从而方便工程师们进行调试和维护。
在文化娱乐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可以用来制作演出和展览的特效,例如像上文提到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全息形象演出。
在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光源、记录介质和再现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三个关键因素。
在光源方面,目前主要有激光光源、平面波光源和球面光源等。
在记录介质方面,感光底片是最早被使用的介质,后来也出现了数字记录介质,例如光纤板和光降噪阵列等。
在再现过程方面,全息影像的再现可以通过透过感光介质读取而重现影像,另一种则是利用呈透式光栅进行重现。
此外,研究者们还在探索利用光学交叉成像技术和数字全息技术来提高全息影像的质量和显示效果。
二、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全息投影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三维影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无需佩戴特殊的眼镜即可看到立体影像,观感效果更加逼真,甚至可以触及影像的表面。
因此,全息投影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医学领域中,随着全息投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们将能够用更加真实的方式进行医学模拟,这有助于医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可以在空气中呈现出真实的3D影像的技术,它由于具备不需要任何特殊背景设备、完全透明度和无需佩戴任何专用头盔等诸多优势,因此被许多科技公司、广告公司、娱乐公司、医疗机构等各行业所趋之若鹜。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具备三点:首先是技术升级,现在新一代的全息投影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在平面上扭曲形变,而是摆脱了一些硬件和能源上的限制,可以将大型的3D空间投影呈现到空气中。
此外,很多创新商业模式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比如虚拟面试、远程教育等等。
其次是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全息投影技术当前已经不仅仅用于娱乐、广告、营销活动领域,而是已经开始渗透到了医学领域、教育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等。
例如,在医学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将人体器官呈现出来,对医生进行培训教育,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
在教育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实现“全员互动、即时互通”学习形态,更好地完成跨越式教学教育。
最后是商业模式革新,典型的例子便是影像化娱乐商业模式。
将某一位艺人等娱乐元素影像化,再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呈现在不同的舞台中,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让更多人流连忘返。
这种商业模式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不过,全息投影技术的市场前景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是技术成本,要规模化应用将带来成本压力和技术难点。
其次是品牌推广,大多数品牌对于全息投影技术并不熟悉,因此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维护工作。
综合来看,全息投影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全息投影技术继续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实现更多可能。
浅谈全息摄影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全息摄影技术及其主要应用摘要:全息摄影技术也称全息照相技术、全息技术等,是一种神奇的光信息记录技术。
其原理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全息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在现代生活中的主要应用,以及全息摄影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全息摄影、激光、三维全息图、全息存储一、引言全息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全息摄影技术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全息摄影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发射、反射或透射等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光波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形成一张全息图,并利用一定的手段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
也就是说,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而是光波得信息。
为了获得清晰的全息图,对光源性能要求较高,只有激光才能达到。
因而在激光出现之后,全息摄影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全息摄影技术概述1、全息摄影技术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全息摄影技术是将光波全部信息完整的记录于底板上的一种摄影技术。
所谓全息,就是把物体所发出或反射的光信号的全部信息包括光的振幅和相位全部记录下来,再现被摄物体时就能得到物体的立体图像。
“全息”的意思为“全部信息”,即相对于只记录物体的明暗变化的普通摄影来说,全息摄影还能记录物体的空间变化信息。
早在激光出现以前,1948年英国伦敦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丹尼斯·伽伯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而提出了全息摄影的概念,从而开始全息摄影的研究工作,并因此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奖金。
伽伯的实验研究解决了全息术发明中的基本问题,即波前的记录和再现,但由于当时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图的成像质量很差。
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在伽伯全息术的基础上引入载频的概念发明了离轴全息术,有效地克服了当时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孪生像,三维物体显示成为当时全息术研究的热点,但是这种成像科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制作和观察这种全息图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全息术基本成了以高昂的经费来维持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代名词。
3D全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3D全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3D全息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视觉效果,还能够实现真实的交互体验。
本文将对3D全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首先,回顾3D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全息术就已经诞生了,但当时的技术还十分原始,无法呈现出真正的3D效果。
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全息技术才得以迅速发展。
从最早的大型全息投影到现在的可穿戴设备,3D全息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目前3D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目前,3D全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
在娱乐方面,全息演唱会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表演形式。
观众可以在现场欣赏到艺人的真实演唱,并且还可以与虚拟形象互动。
而在教育方面,3D全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医疗领域也开始利用3D全息技术进行诊断和手术操作,提高了医疗水平。
同时,随着3D全息技术的成熟,一些新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浮出水面。
比如,在建筑设计领域,3D全息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
在虚拟现实游戏中,3D全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游戏体验。
在未来,我相信3D 全息技术还将在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3D全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3D 全息技术的设备仍然比较昂贵,限制了其在普通用户中的推广。
其次,当前的3D 全息技术对于实时渲染和高清晰度的要求较高,这也对硬件和算法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3D全息技术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探索。
那么,未来3D全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首先,技术的成熟将会使得设备的成本逐渐降低,推动其在大众市场中的应用。
其次,随着5G网络的普及,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基于云计算的全息技术应用,这将为用户提供更大规模、更逼真的全息体验。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交互性更强的3D全息产品的出现。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摘要从全息思想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期间,全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梳理一下全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全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息防伪存储全息透镜Abstract The proposal from the hologram has been half a century si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ic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olographic technolog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lif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lography Anti-fake Storage Holographic lens1、引言全息技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
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射)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
也就是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二是光波。
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散射原理实现真实感受与立体感的显示技术。
与传统的平面显示技术相比,全息技术能够实现真实物体的三维呈现,从而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观看体验。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将详细探讨。
首先,全息技术在娱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影视、游戏等娱乐产业正朝着更加真实感和沉浸感的方向发展。
全息技术可以在影视、游戏等领域提供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例如,观众可以在电影院中欣赏到立体的全息电影,游戏玩家可以在虚拟现实游戏中体验到更逼真的游戏场景。
全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娱乐体验,进一步推动娱乐产业的发展。
其次,全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课本和幻灯片等平面材料,难以真实展示物体的三维形态,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全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例如,在生物学课堂上,全息技术可以将细胞、器官等物体以立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构造和功能。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在远程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使远程学习更接近于面对面的教学效果。
此外,全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医学诊断和手术过程中,全息技术可以提供真实的三维影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例如,在眼科手术中,全息技术可以生成患者眼部的精确立体模型,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用于病人的康复训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全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显示技术和计算机算法的不断进步,全息技术的显示效果将越来越好。
目前,全息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显示设备的尺寸和分辨率限制,成本高昂以及眼睛疲劳等问题。
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这些挑战将逐渐被克服。
全息技术有望应用到更多领域,如广告、家庭娱乐、建筑设计等,为这些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第一章全息术简介1.1什么是光全息术?光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反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 ,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术. 显然,这是一种用光学方法在人的视觉上再现物体三维清晰像的典型技术. 近年来,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已超出工程技术领域,扩展到医学、艺术、装饰、包装、印刷等领域. 正如1983 年英国泰晤士报宣称:“全息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比150 年前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更加有意义. ”提出这种观点的基础是因为模压全息图的产生. 这种产品使几十年来仅限于少数专家在实验室中的全息显示技术形成了能大规模生产的产业.1.2全息术的类型全息术的类型很多,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比如根据拍摄时物与底片距离的远近分为夫琅和费全息与菲涅耳全息; 根据参考光与物光共轴与否分为共轴全息与离轴全息;也可以根据底片上乳胶层的厚度与干涉条纹间距的比例分为平面全息(乳胶层很薄以至全息片的性能不受乳胶层厚度影响) 和体全息(介质厚度大于干涉条纹间距, 介质内部也记录了干涉场的信息)。
1.3全息术的特点1三维性因为全息图记录了物光的相位信息, 再现时,可观察到如同真实物体一样逼真的三维图像。
当观察者改变位置时, 可以看到物体后面被挡住的部分, 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图像。
2不可撕毁性因为全息图记录的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条纹, 所以具有可分割性。
它被分割后的任一碎片都能再现完整的被摄物形象, 只是分辨率受到一些影响。
3再现像的缩放性因衍射角与波长有关, 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图, 再现像就会发生放大或缩小。
4信息容量大同一张全息感光板可多次重复曝光记录, 并能互不干扰地再现各个不同的图像。
第二章光全息术的发展光全息术是D. Gabor在1948年为改善电子显微镜像质所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完整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摘要从全息思想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期间,全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梳理一下全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全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息防伪存储全息透镜Abstract The proposal from the hologram has been half a century si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ic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olographic technolog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lif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lography Anti-fake Storage Holographic lens1、引言全息技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
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射)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
也就是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二是光波。
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
直到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相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术的发展大约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以前。
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的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1张全息图。
从那时起至20世纪5O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
它与4-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2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10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
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术,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易于观察。
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
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Leith)和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就是用离轴的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再利用离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3个在空间互相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
这样,同轴全息图两大难题宣告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
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
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如大景深全息照相法、激光记录与激光再现的彩色全息照相法等。
白光再现全息术是用激光记录,白光照明再现的全息图制作技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全息术。
由于激光再现的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第3代全息图。
一个叫班顿的人发现了用激光记录,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1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1000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1600万份。
这一技术后来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
常见的有反射全息术、像全息术、彩虹全息术和合成全息术等。
白光全息术是利用白光制作全息图,用激光或白光照明观察再现,这是全息术的最高阶段,至今虽有不少人做了一些初步工作,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
这也给全息技术的实际使用带来了种种不便。
于是,科学家们又回过头来继续探讨白光记录白光再现全息图的可能性。
它将使全息术最终走出有防震工作台的黑暗实验室,进入更加广泛的实用领域。
3、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全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被应用于新的领域,以下列举了全息技术的部分重要应用。
全息显示全息显示主要利用全息照相能重现物体三维立体图像的特点,因全息片能给出和原物大小一样、细节精美、形状逼真的三维图像,所以是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用来复制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全息肖像、全息装饰品和全息风景画等也可用于超景深照相,使远距离到近距离的物体同时记录在一张全息底片上。
而从其再现像中逐次按不同距离分层观测,不受普通照相景深的限制。
全息显示常用的全息术有:透射和反射全息、像面全息彩虹全息、真彩色全息、合成全息和模压全息等多种类型。
其中除透射全息图需要用激光再现外,其余都可用自光再现,从而使在自昼自然环境中可观察到三维景像。
近年来模压全息逐步进入到人们生活中,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模压全息把浮雕艺术和照相艺术相结合,用多层次体现三维空间,极具有观赏价值它除了作为艺术全息品便于携带和保存外,已广泛用于防伪标识、贺卡、商标、纪念封和图书插图等领域,国内外都已形成一种巨大的产业。
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干涉的相干光束是由同一系统产生的。
因而可以消除系统的误差、降低对光学元件的精度要求。
全息干涉计量能实现高精度非接触无损三维测量,对任意形状、任意粗糙表面的三维漫反射表面的物体,都能相对分析测量到波长数量级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对一个物体在2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变化。
全息干涉测量技术已与莫尔技术、光电检测技术、CCD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结合起来,实现了自动、快速、准确的实时测量。
目前,全息干涉计量分析在无损检验、尺寸形状和等高线的检测、振动分析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全息干涉计量是全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全息防伪技术防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全息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可以大大提高防伪功效。
如第二代身份证上的视读防伪:当以适当角度看身份证正面时,会有长城标志出现,变换角度,长城标识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从全球角度看,第一个将全息图片作为防伪标识的产品是Johnny Walke Whishy(一种威士忌),该酒的销售额较以前增加了45%。
上世纪90年代全息防伪迎来首个鼎盛时期,无论高档商品促销、名优商品的防假冒或有价证券(如信用卡、钞票、护照签证)的防伪和加密以及图书、印刷、印染、装潢、纪念邮票和广告标牌等等,都普遍采用激光模压技术。
该技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
主要防伪技术。
1. 激光全息标识定位烫印技术全息烫印的原理是:在烫印设备上通过加热的烫印模头将全息烫印材料上的热熔胶层和分离层加热熔化,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将烫印材料的信息层全息光栅条纹与PET基材分离,使铝箔信息层与承烫面黏合,融为一体,达到完美结合。
(1)该技术要求印刷厂家拥有精密定位烫印设备,并要求印刷厂的相关设备有能适应定位烫印的要求,具有精密的走步和定位功能,因此造假者很难制假。
(2)定位烫印与包装物本身有机融合为一体。
同时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包装物的质量和档次,这样无论在防伪力度还是美观方面,都提高了一大步。
(3)定位烫印可实现调整大规格自动化生产,与高速印刷设备配套,满足了印刷厂家的生产工艺要求。
(4)防伪标识烫印到包装盒上后无须覆膜,可满足绿色包装的要求,比普遍采用不干胶全息防伪贴标前进了一大步,并且彻底解决了防伪标识的重复使用问题。
2. 全息标识上的加密技术。
该技术是在防伪标识中设置特殊的加密记号以增强防伪效果。
其原理是在物体与全息底板之间加一个编码器,使得物光发生畸变;只有用该特定的解码器才能重现物体,否则,只能出现一些散斑。
因此,该技术具有较高的防伪功能,常用于一般商品的防伪。
3. BOPP激光全息防伪收缩膜包装防伪技术。
该技术是发展起来的新型防伪技术。
由于该技术对BOPP收缩膜基材有特殊要求,购买和开发BOPP生产设备造价昂贵,从而在源头上堵住了造假者制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激光全息防伪收缩膜在生产中首创采用宽幅全息透明模压技术与加密全息图像防伪技术相结合,并巧妙解决了热压与基材热收缩的矛盾;在使用中通过BOPP防伪收缩膜两个表面提供热封,将被包装物整体包裹;在拆包时必须先撕开BOPP防伪膜,而这样也就破坏了原防伪膜的完整性。
由于该防伪手段技术层面复杂、防伪力度高,工艺精细、外观精美,被中国防伪行业协会激光全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BOPP生产线高昂的价格和热封型热收缩膜复杂的加工工艺,加上透明全息防伪图像和隐秘的微缩密码,使得那些分散的中小型工厂极难制假。
生物医学方面全息以它独特的优点解决了许多其他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疾病的诊治做出了贡献。
激光全息技术首先在眼科疾病诊治的应用中获得了成功,一张全息照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当于480张普通眼底照片所提供的信息。
在眼科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利用激光全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整个眼睛的三维立体图像,并可以用显微镜对整个眼睛图像的不同位置(如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以及视网膜等)进行逐层观察和研究。
也可以利用激光全息成像技术提供眼睛各个部分单独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做深入的检查。
在临床检查中,利用全息诊断方法可以查出直径在1 mm以上的乳腺癌,有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