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操纵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操纵证券市场案例分析总结

操纵证券市场案例分析总结

操纵证券市场案例分析总结操纵证券市场案例分析篇1市场操纵并不为中国资本市场所独有,有着严格监管制度的美国资本尤其是期货市场,早年也是频发各种人为操纵案例。

这种操纵对市场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相关的美国市场监管机构也因此推出越来越严厉而周密的应对措施。

美国历史上有着诸多应对期货市场操纵事件的经典案例,并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

这些经验表明,市场监管者以对市场异常现象的监控为重心,提升市场监管的效率,是有效防范与遏止期货价格操纵行为的根本途径。

1979年美国亨特兄弟操纵白银期货事件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上下徘徊。

由于白银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图谋从操纵白银的期货价格中获利。

从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开始,白银价格启动、攀升。

此时亨特兄弟已经持有3500万盎司白银的合约。

不到两个月,价格涨到6.70美元。

但当时墨西哥政府囤积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购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决定立时从每盎司6.70美元的价格获利。

墨西哥人冲垮了市场,银价跌回4美元左右。

此后的4年间,亨特兄弟积极地买入白银,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过不同公司,伙同沙特阿拉伯的皇室以及大经纪商大陆、阳光,拥有和控制着数亿盎司的白银。

当他们开始行动时,白银价格正停留在6美元/盎司附近。

之后,他们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以每盎司6-7美元的价格大量收购白银。

年底,已控制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存银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银,拥有1.2亿盎司的现货和0.5亿盎司的期货。

在他们的控制下,白银价格不断上升。

到1980年1月17日银价已涨至每盎司48.7美元,到1月21日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每盎司50.35美元,比一年前上涨了8倍多。

这种疯狂的投机,造成白银的市场供求状况与生产和消费实际脱节,市场价格严重地偏离其价值。

就在亨特兄弟疯狂采购白银的过程中,每张合约保证金只需要1000美元。

交易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交易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提高。

然而,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也使得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内幕交易作为一种典型的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某证券公司涉嫌内幕交易案为例,分析交易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情概述2018年,某证券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筹划收购一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的过程中,涉嫌泄露内幕信息,导致部分投资者在未公开信息泄露前买入目标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

经调查,该公司部分员工在收购筹划过程中获取了内幕信息,并通过非法途径泄露给他人,他人据此进行交易,获利巨大。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根据《证券法》第五十三条,证券交易活动中,禁止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

内幕信息是指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2.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根据《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内幕信息的泄露包括以下情形:(1)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口头、书面、电子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2)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他人泄露内幕信息;(3)内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为他人提供证券交易的建议。

3.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根据《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包括以下情形:(1)通过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2)通过虚假陈述、传播虚假信息、操纵市场预期等手段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四、案例分析1. 内幕信息泄露本案中,该公司部分员工在收购筹划过程中获取了内幕信息,并通过非法途径泄露给他人。

根据《证券法》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该行为属于内幕信息泄露。

2. 内幕交易根据《证券法》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内幕信息泄露后,他人据此进行交易,涉嫌内幕交易。

操盘手法律纠纷案件分析(3篇)

操盘手法律纠纷案件分析(3篇)

第1篇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操盘手作为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其行为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操盘手因违规操作、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也屡见不鲜。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操盘手法律纠纷案件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知名证券公司操盘手王某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王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了公司某项目的信息,并在项目公告前大量买入相关股票,获利数百万。

后经法院审理,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案件分析1. 涉嫌罪名王某的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内幕交易罪。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内幕交易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法律问题探讨1. 内幕交易的定义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行为。

2. 内幕信息的范围内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利润分配、增发股票、债务重组等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3. 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四、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操盘手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触犯法律。

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操盘手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证券公司应加强对操盘手的监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操盘手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或违规行为导致损失。

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分析十五篇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罐头在中国市场上有专门大的销量,尤其是水果罐头,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汕头有一罐头厂,以生产橘子罐头出名,可是剩下的橘子皮一直没有专门好的方式处置,于是便将橘子皮以九分钱一斤的价钱送往药品收购站销售,但仍然十分困难。

他们试探莫非橘子皮只能入中药做成陈皮才有效?通过一段时刻的研究,他们终于开发出“珍珠陈皮“这一新用途,可将其用做小食物.而且这种小食物具有养颜、维持身材修长等功能。

以何种价钱销售这一产品?经市场调查发觉,妇女和儿童尤其喜爱吃零食,且在此方面不吝花钱,但惧怕吃零食会致使肥胖,而珍珠陈皮正好解其后顾之忧,且市场上尚无同类产品。

于是,他们决定每15克袋装售价1元,合33元一斤,投放市场后,该产品销售火爆。

1:(1)、该企业采取了何种定价策略?答:这一案例运用了新产品定价策略中的撇脂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是指产品在生命周期的最初时期,把产品价钱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

本案例中,罐头厂将“珍珠陈皮”一新产品定价为33元/斤的高价,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赚取利润。

(2)什么缘故要采纳这种策略?答:采取撇脂定价是因为:1)“珍珠陈皮”这种小食物生命周期短,生产技术一样比较简单,易被仿照,即便是专利产品,也容易被竞争者略加改良而成为新产品,故应在该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趁竞争者尚未进入市场之前获取利润,来尽快弥补研制费用和收回投资。

2)“珍珠陈皮”之因此敢采取撇脂定价策略,还因为有如下保证:①市场需求较大;②产品质量较高,配科和包装均较考究;②产品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美的心理,既能避免肥胖,又可养颜;④产品是新产品。

(3)假设低价销售是不是能取得与高价一样多乃至更多的利润?答:在此案例中,企业不能制订低价,不然将致使利润大量流失,因为假设实行低价,一方面无法与其他廉价小食物区分开来,需求量不必然能比高价时大,另一方面该食物生产工艺并非复杂,专门快就会有竞争者进入,采取低价钱全然就无法收回投资。

证券法案例分析

证券法案例分析

《证券法》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北京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在2001年8月由汪某注册成立,其初始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其中汪某投资80万元,持股比例为80%。

汪某为中级经济师,曾任中央电视台二套《中国证券》栏目的特约嘉宾,撰写《炒股看大势》,曾主编某实战系列丛书第一部某板块实战技法,并被安徽电视台选为资本市场的安徽七大名人0之一。

中国证监会2008年11月21日通报北京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汪某的操纵市场案情,决定撤销北京某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对汪某没收违法所得逾1.25亿元,处以1.25亿元罚款,并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由于涉嫌操纵市场,北京某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汪某利用北京某及其个人在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际,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并非法获利。

事实上,这是首例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被认定为实施操纵市场,汪某也成为因涉嫌操纵市场而被移交司法机关的第一人。

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29日期间,北京某向社会公众发布咨询报告,方式包括在某证券网上发布名为“掘金报告”的咨询报告,并提供给东方财富网、新浪网、搜狐网、全景网、《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发布或刊载,在北京某的咨询报告发布前,汪某利用其实际控制的账户买入咨询报告推荐的证券,并在咨询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后卖出该种证券,实施了操纵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

汪某实际控制的账户包括其本人及汪公灿、汪小丽、段月云、汪伟、何玉文、吴代祥、汪建祥、汪谦益等九人资金账户17个、银行账户10个,并下挂以上述个人名义开立的股票账户进行股票、权证交易,上述账户由汪某管理、使用和处置,汪某为上述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在以上买卖证券行为中,买入证券金额累计52.60亿元,卖出金额累计53.86亿元,根据统计,上述账户买卖证券行为合计55次,其中45次合计获利1.50亿元;十次合计亏损0.25亿元,累计净获利1.25亿元。

分析几个坐庄案例

分析几个坐庄案例

分析几个坐庄案例坐庄案例是指一些投资者或者机构通过大量买卖股票来操纵股票价格,以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会对市场造成不正常的波动,给其他投资者带来损失。

下面将分析一些经典的坐庄案例,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南京银行坐庄案南京银行坐庄案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一起典型案例。

该案发生在2024年,在南京银行股票上市前几个月的交易中,一名自称为“大哥”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巨额买卖操作,推高了南京银行股票的价格。

而后,该个人投资者将买入股票迅速以高价卖出,牟取巨额利润。

这一案例的成功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南京银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股票在市场上供给相对较少,而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这就意味着,当有投资者开始买入南京银行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风入市,推高股票价格。

其次,投资者自称为“大哥”,可以从中产生一种“神秘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追随他的操作。

这种“群体心理”也是导致投资者盲目跟风的原因之一2.美国股市股票坐庄案美国股市也曾发生多起股票坐庄案。

最著名的是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

当时,一些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过高杠杆的方式进行股票交易,大量买入股票,推高了股票价格。

然而,由于市场供给过剩,并且一些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来赚取巨额利润,导致股票价格暴跌,市场崩盘,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3.阿里巴巴坐庄事件阿里巴巴在2024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也发生过一起坐庄事件。

据报道,一位机构投资者通过大量买卖股票,提高了阿里巴巴股票的价格。

然而,该投资者随后以高价卖出股票,赚取了巨额利润。

这一案例的成功背后,也是受到阿里巴巴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影响。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其上市前的市场热度非常高。

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这就导致了更多的投资者跟风购买股票,推高了股票价格。

然而,坐庄行为通常会对市场产生不正常的波动,给其他投资者带来损失。

坐庄者通常会通过制造市场气氛和炒作手法,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入市,并在达到预期价格后迅速抛售以获得利润。

期货法律事件分析案例(3篇)

期货法律事件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2019年,某期货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因违规操作,导致客户账户资金损失,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分析。

二、事件经过1. 事件起因该公司在2018年7月,与客户签订了期货交易合同,约定客户在该公司的期货账户中进行交易。

在2018年10月,客户发现账户资金出现异常,经核查,发现该公司在未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客户的资金用于公司自身交易,导致客户账户资金损失。

2. 事件发酵事件发生后,客户要求该公司赔偿损失,但遭到拒绝。

随后,客户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3. 事件处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审理查明以下事实:(1)该公司在未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客户的资金用于公司自身交易,违反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2)该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导致客户账户资金损失。

(3)该公司在事件发生后,未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加重了客户的损失。

基于以上事实,法院判决该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客户损失。

三、事件分析1. 违规操作的法律责任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期货公司从事期货业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该公司在未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客户的资金用于公司自身交易,违反了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期货交易具有高风险性,期货公司应当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客户损失。

该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导致客户账户资金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应对法律纠纷的策略(1)加强合规经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业务合规开展。

(2)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3)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降低法律风险。

四、事件启示1. 期货公司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2. 期货公司应加强风险控制,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3. 期货公司应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

证券市场操纵案例分析

证券市场操纵案例分析

证券市场操纵案例分析近年来,证券市场操纵案件频发,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本文将以某操纵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揭示操纵行为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监管,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案例概述该操纵案例发生在某上市公司。

操纵者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控制市场情绪和操纵交易等手法,人为操纵公司股价,获取违法利益。

操纵行为持续一段时间,最终被监管机构发现并立案调查。

二、操纵手法分析1. 散布虚假信息操纵者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关于公司业绩、合作伙伴或即将公布的大利好消息等虚假信息,引发市场的热议和投资者的追捧。

这些虚假信息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往往能够有效控制市场情绪,进而推动股价上涨。

2. 控制市场情绪操纵者通过巧妙布局,控制市场情绪的波动。

他们针对性地发布负面消息,制造恐慌情绪,导致大量投资者恐慌出货。

随后,他们再借机低价吸纳股份,进一步控制公司股价的波动。

3. 操纵交易操纵者通过大额交易、具有示范效应的交易以及与他人串通进行的虚假交易等手法,制造假象,让市场认为公司受到大量资金的追捧,企图引发更多投资者的追逐,推动股价的上涨。

他们在关键时刻出逃,获得违法所得。

三、影响分析该案件的操纵行为对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操纵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违法操纵者通过虚假信息和操纵手法,扰乱了市场投资者的决策,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其次,操纵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虚假信息一旦被揭露,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将大幅下降,公司的股价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融资和经营活动。

最后,操纵行为给监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监管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来查处此类案件。

而操纵者则往往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关系网,使得案件调查变得复杂和困难,进一步削弱了监管机构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监管的对策针对证券市场操纵现象,我们需要加强监管,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国的月亮也不圆
商品囤积逼空案: P0 = 3.27 P74end = 6.70 P79 = 50.06 → → 1、美国政府白银储备 2、亏损银矿重开 3、家庭银具卖出 price fall → borrow to buy&support price → bankrupt
4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黄金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黄金
商品期货定价: 以房子为例
F0,T = S0e
( r −δ + λ −c )T
5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黄金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黄金 黄金租借:英格兰银行在1999年5月7日宣布卖掉一半 的黄金储备(415吨)
gold leaseout gold sold → Market → England B ← bullionB ← 1% interest USD ↑ ↑ ↓ ↓ treasury notes
11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南航认沽权证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价格会跌得很惨,任何南航认 沽权证持有者都别妄想持有南沽还会有什么理论价值,因为这是一场 从一开始就注定炒家必输的游戏。那么多券商从南航权证创设中赚了 大把的真金白银,即使拿出很小的一部分钱也会把正股—南方航空的 股价维持在行权价之上。 南方航空现在的流通股是10亿股,为了防止南航跌到7.43元以下, 已经创设的券商完全可以拿出当时获得的盈利来托住股价,即使是接 下全部流通股,也才74.3亿元。 而不少券商在创设过程中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根据上交所的公开 信息显示,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26家券商共创设了121.48亿份南航 JTP1,保守估计,总获利应该不低于50亿,只要拿出部分盈利资金 维持南方航空的股价,就可以避免行权。
14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评级机构
美国次级房贷风暴持续扩大,而信用评级公司却未能及时警告投资 人,进而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跌。欧盟执行委员会将对这些信评公司进 行调查。银行界在去年就已警告次级房贷的危机,但信评公司如S&P及 信评公司如S&P 信评公司如S&P及 Moody‘s,却是在今年春天,才开始大举调降相关证券的评等。 Moody‘s,却是在今年春天,才开始大举调降相关证券的评等。 之前信评机构表示,他们的评等只提供简单的意见,这完全是在美 信评机构表示, 信评机构表示 他们的评等只提供简单的意见, 国宪法言论自由的保障之内。 国宪法言论自由的保障之内。 穆迪公司表示,它不应该为某些资产市值下跌而负责。“我们的评 级只会预测逾期偿还的可能性。对于市场定价及估值,我们不提供任何 意见,”穆迪公司的首席财务长琳达&S226;胡波尔(Linda Huber)说。“投 资者入市进行交易,他们自己应该承担其中的风险。”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Corp.)、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以及 穆迪在内的评级机构都与构建资产包的投行承销机构有着很深的关系, 这使得他们比仅仅就实际资产发布信用意见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些 评级公司曾表示,他们不对资产结构提供建议,但的确对如何设置资产 包能够获得更好的评级提供指导意见。
3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欧元汇率简要回顾分析
2001年10月7日 阿富汗战争
2008年第三季度,在欧洲金融也被美国金融 危机拖下水之后、欧元才真正结束强势。
“欧美经济前景几乎冰火两重天”的现实下、 “美国需要欧盟进行反恐” ,此前甚至没有被 911恐怖袭击吓离美国的欧洲资金,开始从美国 回流欧洲了。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
上海陆家嘴财富管理培训中心 干凤其
0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Currency futures→ interest rate parity:
F−S (1 + R d ) (R d − R f ) T f /d = F = S× → S× e S (1 + R f )T
gold producer ↑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2009年上半年的黄金与美元价格走势 2009年上半年的黄金与美元价格走势
7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Accumulator 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一般由私人银行 出售给高端客户。这种产品可以和外汇或者股票挂钩,通 常合约为期约一年,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或800万港 元)。投资人在牛市时可以以折扣价买股票或者外汇赚钱, 但在熊市也必须按协议价格买入,因此风险极高。 假设股票A的股价为100元,投资者可每月以90元一股的 折扣价购入股票,但该股票升到某一水平,如110元,发 行商就可取消合约;而在股市下跌时,无论股票A的价格 跌得多低,投资者都要以90元的价格购入股票,而且,当 其跌破行使价,发行商可以售出双倍股票,即投资者要购 入双倍蚀本货平仓。有的发行商甚至会以一个月的市价, 计算出整张合约,即一年的平仓金额,让投资者一次付清 巨额平仓费用。
100
87
86
2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外汇市场
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欧元(正在向零利率迈进)、特别是美元(已经在执行零利率)不仅 不给“多少年来利率一直维持在0.5%的”日元以套利空间,反而会 对日元形成套利空间,从而用欧元、特别是美元的“位居世界第二、 甚至第一的结算地位”,在“大量套利交易”过程中、将日元推进 “一会儿急速升值(为了抛出流动性,大量建仓,用零利率的欧元、 美元购买低利率的日元以套利,并顺利抛出欧元、或者美元的流动性、 可以理解为印钞票的一种“现代方式”,帮助本国企业、打击与之竞 争的日本企业竞争力,比如说汽车业),一会儿急剧贬值(为了从国 际市场、特别是从日本经济抽取资金,大量平仓,打击日元币值、继 而打击日本经济信心的角度,在另一层面帮助维持与日本企业竞争的 欧美企业竞争力,比如说汽车业),最终以“全面左右日元币值”的 方式、实现全面夺取“日本金融决策权”的目的,并在日本经济“运 行成本”被迫频繁“坐过山车”的过程中,全面打击日本企业的竞争 力,全面打击日本经济的信心、以方便“调度”日本社会的庞大财富 为已服务。
8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一些客户因没有履行合约补仓,被银行送上了被告席。汇丰私人银行 上月通过香港高等法院向河南佳业油脂有限公司的董事张德阳和栗克 英发出传票,追讨1119万港元取消合约的欠款。 两人于去年股市高峰期,即10月中旬至11月初期间,与汇丰私人银行 签订了7份Accumulator合约,涉及中人寿(02628.HK)、港交所 (00388.HK)、中行(03988.HK)等当时热门的蓝筹股,但这些股票的价 格,合约签订后1至3个月内,纷纷跌穿合约定下的每日买入价。在合 约到期前,假如股市没有大起色,甚至进一步下滑,两人的亏损将逼 近亿元。 由于两人并没有履行合约补仓,汇丰提早终止合约。汇丰今年向两人 发信,要求把补充钱款存入账户,但两人没有作出回应。3月20日, 汇丰将7份合约拆仓,带来5156万港元损失,相关成本扣除两人的信 贷结余(4037万港元)后,两人仍拖欠该行1119万港元。 中信泰富
loan rate rise to 19% buy to200m ounce shortseller buy to cover loan rate rise to 19% buy to200m ounce shortseller buy to cover
13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死亡债券
美国《商业周刊》: 美国约有9000万人购买人寿保险,当 中部分人嫌保费太贵,有些人则希望在离开人世前及早享受保单带来 的福利。透过寿险受益转让,投保人可以将保单的权益出让,换取保 额2至4成的赔偿。买入这些保单的投资者会继续为投保人缴付保费, 买入这些保单的投资者会继续为投保人缴付保费, 买入这些保单的投资者会继续为投保人缴付保费 直到投保人身故,寿险的赔偿就是投资回报。投保人愈早死, 直到投保人身故,寿险的赔偿就是投资回报。投保人愈早死,投资者 支付的保费便愈少,回报亦愈高。 支付的保费便愈少,回报亦愈高。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承接保单者立 的都是坏心肠,希望投保人命不久矣。投保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 主要透过规模细小的寿险受益转让提供者进行。以往,承接寿险受益 转让协议的主要是对冲基金,但这种“催命交易”的庞大潜力,哪能 逃得过华尔街锐利的目光?与次按债券一样,投资银行买入大量保单 与次按债券一样, 与次按债券一样 包装成债券,向退休基金、 ,包装成债券,向退休基金、校产基金及其他专业机构投资者出售图 死亡债券回报率约8% 利。业界指出,死亡债券回报率约8%,介乎股票与国库债券之间。 死亡债券回报率约8%,介乎股票与国库债券之间。 既然回报并非特别吸引,为何要发“死人财”?答案是这类产品有助 有助 投资者分散风险。死亡债券属“不相关资产” 即其回报跟股票、 投资者分散风险。死亡债券属“不相关资产”,即其回报跟股票、债 券等传统资产相关甚低。毕竟,死亡率高低不会因为股、 券等传统资产相关甚低。毕竟,死亡率高低不会因为股、债、商品市 场波动而产生变化。 场波动而产生变化。全球金融市场愈来愈千丝万缕、盘根交错,跟传 统资产互不相干的投资产品顿成抢手货。
9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期权市场
Six factors affecting option prices
Factor S X T European call + ? + r D + European put + ? + + American call + + + + American put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