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红楼梦_中的对话看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意

合集下载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会话含义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会话含义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会话含义作者:王舒曼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8期摘要: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总结了交际双方为顺利获得准确的会话含义而必须遵循的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

事实上,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而违反合作原则。

此时,听话人必须推导出说话人想表达真正含义。

本文以电视剧《甄嬛传》为例,从说话人、听话人的双重角度分析会话含义,旨在揭示如何使用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来推导会话含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甄嬛传》一、引言格赖斯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遵守某些合作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处于语境或礼貌的需要,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一方应觉察到对方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通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推断出其中的隐含的会话意义。

笔者以电视剧《甄嬛传》为例,从违背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会话的深层含义,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与欣赏。

二、《甄嬛传》中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一)违反量的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信息量不足,如:公公:这可是皇上刚登基的时候,芳贵人住的地方,皇上下旨重新整修过。

浣碧:那芳贵人也住在里面了?公公:小主请吧。

公公在介绍碎玉轩时,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并没有提及此处的偏僻和晦气,浣碧问及芳贵人的情况时,公公更是转移了话题,可见说话一方有意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公公这样做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信息量过多,如齐妃:华妃娘娘来得这么晚,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适?华妃:皇上昨晚上看奏折看晚了,本宫陪得就晚了点。

今儿早上皇上偏不让本宫起得早,所以就迟了。

这段话描述的是,各位嫔妃按照惯例向皇后娘娘请安,除了华妃所有嫔妃都按时到了,齐妃想问她为什么来这么晚,华妃却说了很多齐妃不要求或者不期待的话,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

华妃故意违该准则是为了想大家炫耀,故意气其他嫔妃。

(二)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说自知是虚假的话皇上:读过四书吗?沈眉庄:臣女不曾读书。

这段对话发生在选秀女的过程中,沈眉庄读过四书五经,但其母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了被皇上选中,沈眉庄说了假话,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

从语用学角度看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从语用学角度看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从语用学角度看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作者:成艳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9期摘要:我们的谈话通常是由一串互相关联的话语组成,否则就不合情理。

谈话的双方至少要抱着合作的态度,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由此产生我们常说的合作原则。

当然合作原则并不要求每时每地都遵循。

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越过字面意义,推断出其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如何导致会话含义的产生,并就如何学习和掌握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话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语用学【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9-0146-2一、引言根据格赖斯的理论,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总是遵循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准则,即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被认为是谈话顺利进行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一定恪守这些准则,人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

若无意违反上述准则,则会闹出笑话或引起误解。

若有意违反上述准则,听话者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因此,学习和掌握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话语,有利于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以下将逐个讨论对格莱斯合作原则四个方面的违背产生的会话含义,以及如何透过表面语言获得深层含义。

二、话语含义与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合作原则应包括以下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所说的话应包括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尽可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之言。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有关联,不要说与谈话无关的话。

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条理清晰。

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

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

五、结语
见。“……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
人们在交际中根据表达需要,对合作原则进行有意无意
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 的违反,是语言的妙用,表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在一定语
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口里说着,将手 境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合作原则的提出只是探求人
语言应用研究
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
□韦小敏
交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的谈话通常是由
根据数量准则,言语交际的一方提供的信息量应该不多
一串互相关联的话语组成,否则就不合情理。谈话的双方至 不少,正好符合另一方所要求的。所以,违反数量准则的情
少要抱着合作的态度,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在谈话过程 况自然也有两种:
息;另一方仍然本着合作原则,相信对方可能故意这样做, 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
试图站在对方的立场利用已知因素和自己的推断力去推导对 ‘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宝玉问宝
方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找出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认知语 钗听了什么戏,以宝钗的才学,不可能不知道戏的名字,却
过其实了,明显是在夸赞黛玉;说她是通身的气派,这也是 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继续进行,更好地利用了合作原则。
不对的,因为黛玉是来投奔贾府的,母亲又病故,何来气
小说中的对话,作为现实生活对话的再现,经过作者的
派!以上这两句显然是为后一句做铺垫的,我们看到“竟不 精心策划、构思后,变得更加集中、凝炼。违反方式准则并
安东尼:我不能再去他那儿谈判签约了。
体准则,确立了四个范畴:
卢非奥:她不见任何人。
数量准则——
……
1.使你的话语(交谈的当前目的)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

《红楼梦》中的违反会话含义理论浅析

《红楼梦》中的违反会话含义理论浅析

《红楼梦》中的违反会话含义理论浅析摘要:西方哲学家保罗�q格赖斯提出了合作原则,并由此产生了会话合作理论。

通过阅读、揣摩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对话,发现《红楼梦》中出现了多处与格赖斯会话理论相关之处。

本文通过一些实例来聊聊《红楼梦》中会话理论含义。

关键词:红楼梦;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1、引言《红楼梦》是笔者非常喜欢的古典小说。

而今,结合美国哲学家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再次阅读《红楼梦》,必会感叹书中人物的个性之独特。

2、《红楼梦》中的违反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目的。

但是实际上有时说话人故意或者被迫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这时听话人可能会上当受骗,可能知道对方不愿意合作,也可能透过话语的字面意思领会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其中有四项准则:(1)数量原则,就是在会话中提供的信息其数量要和被要求的一样,且不可超过被要求的;(2)质量原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者缺乏根据的话;(3)关联原则,要求所说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4)方式原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下面,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对话2.1违反质量原则推导会话含义首先,来看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刚进贾府那段: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但是到了后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下我们就感到奇怪了,刚才黛玉还是读过《四书》,怎么这会称自己只认得几个字了。

明显的,这里林黛玉的话不符合质量准则的要求。

从《红楼梦》中的会话含义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从《红楼梦》中的会话含义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从 《红 楼 梦 》 中 的 会 话 含 义 看 合 作 原 则 与 礼 貌 原 则 的 关 系
郭 宇 昕
( 安 财 经学 院 公共 外 语 教 学 部 , 西 陕西 西安 摘 要 : 红 楼 梦》 我 国清 朝 乾 隆 年 间 的一 部 优 秀 的 古 《 是 典 长篇 小说 . 以 高度 的 艺 术 性 和 深 刻 的 思 想性 . 中 国及 世 其 在 界 文 学 史上 都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本 文 从 一 个 全 新 的 角 度研 究 《 楼 梦》 红 ,用合 作 原 则和 礼 貌 原 则 分 析 本 书 中人 物语 言 的会
话 含 义 本 文 对Gr e i 的合 作 原 则及 L e h e e c 的礼 貌 原 则 进 行 了详 细 的 阐述 , 释 了它 们在 分析 会 话 含 义 中 的作 用 , 解 并且 阐 明 了 它们 之 间的 关 系 .证 实 了礼 貌 原 则 比合 作 原 则 对 于 交 际 者 具

在 对 话 过程 中 ,说 话 人 和 听话 人 都 假 设 对 方 是 遵 循 合 作 原 则 的 。 果 对 方 违 反 了某 些 准 则 , 们 就 可 以利 用 这 些 准则 如 我 推 导 出 会话 含义 ( ovr t nlm laue 。 C nes i a I pi tr) 合作 原 则 虽 然解 ao c 释 了会 话 含 义是 怎样 产 生 的 。但 并 没 有 说 明 人 们 为 什 么要 违 反 会 话 准 则 以含 蓄地 间接 地 表 达 自 己的 意 图 。 因 此会 话 含 义 理 论 需 要 补充 。英 国哲 学 家 利 奇 ( . e h 在后 来 的研 究 中从 GL c ) e 修 辞 学 , 体 学 的 角度 提 出 了礼 貌 原 则 , 为 人们 在会 话 中违 语 认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作者:薛炎霞来源:《大观》2018年第02期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其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而被人们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当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红楼梦》中涉及人物众多,大量的人物对话在不同语境、说话人、读者等角度上所表现出来的语用以及语义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将在简单介绍《红楼梦》人物对话的基础之上,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对话,着重围绕《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对话;语用通过赏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能够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而在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语用学理论则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探寻人物对话表层以及深层含义,在结合人物身份地位、会话语境的因素下,从而全方面地帮助读者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感受《红楼梦》强大的文学艺术魅力。

因此研究《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语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楼梦》人物对话概述在小说当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自然的一部分便是人物对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等均可以直接反映在人物对话当中。

曹雪芹在创作小说《红楼梦》时,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客观叙事,将自己摆放在与读者相同的高度,因此使得人物对话更加客观。

而《红楼梦》中身份地位等级、社会关系等均体现在人物对话当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雪芹就是通过使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完成整部小说故事的叙述。

考虑到《红楼梦》自出版至今拥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不同版本之间虽然差别相对较小且各有优势特色,但出于忠于原著的考量,本文在运用语用学原理对《红楼梦》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使用周汝昌先生考证之后,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汇校本《红楼梦》。

二、基于言语行为下的人物对话的语用(一)言行事行为塞尔认为言行事行为可以按照表述、指令、承诺、宣告以及表态被分为五种类型。

语用学论文——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解读《红楼梦》

语用学论文——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解读《红楼梦》

语用学课程报告报告名称: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解读《红楼梦》任课教师:黄河学生姓名:温馨所学专业:对外071-1班学号:200792501107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解读《红楼梦》——语用学课程报告【摘要】此文以合作原则的违反为角度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 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系统分析,并试图运用这一理论,更深刻地分析、理解这一作品。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红楼梦一、引言在日常谈话中,人们并不总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字面含义不一定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这就需要对会话含义进行推导。

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它在分析话语隐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生命力。

而《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运用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人物对话可使分析更加客观,同时能更深刻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从而更深刻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并由此看出该理论对文学对话同样适用。

二、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该原则说明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头脑里尽量保持某些标准,以便使交流顺利进行,有意图的交流是一种合作的表现。

在合作的基础上,会话要遵守四个准则:(1)数量原则。

谈话的参与者应当提供足够的信息, 如果你三言两语敷衍了事, 或者长篇大论, 那么你就违背了数量原则。

(2)质量原则。

努力使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要说自知是虚伪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相关性原则。

你的发言必须与谈话的主旨有关。

(4)表达方式原则。

谈话中切勿闪烁其词、故弄玄虚或者缺乏条理。

“合作原则”是人们会话顺利进行的保证,但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意或无意违反了“合作原则”,这样,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三、红楼梦中会话含义的推导(一)违反数量原则推导会话含义在谈话双方的对话中,有时一个人故意违反质量原则,而谈话依旧能够顺利进行是建立在一个人违背质量原则而另一个人心知肚明的前提下的。

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浅谈《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摘要:本文运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言外之意形成原则——合作原则,结合《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的具体会话分析言外之意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之后又简要分析了次要人物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运用到的言外之意。

不同人物因性格心态的不同在表达言外之意时会有不同方式,同时理解发话人意思也会受性格因素影响。

最后文章讨论了言外之意在作品语言风格、主题思想、情节推进及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言外之意;作用;合作原则Title:Introduction to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dialogue between the lines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haracter of the session the implication, approv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implication formation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main characters Lin daiyu, xue baochai is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search for specific session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implication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hen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minor characters in order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purposes to use the implication.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expressing the implic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at the same time understand the caller will also be affected by personality factors.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 to work language, theme, plot, and characterization.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Between the lines;function;cooperative principle引言 (1)文献综述 (1)一、《红楼梦》人物语言言外之意的表现 (2)(一)主要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2)(二)次要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5)二、《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作用 (7)(一)言外之意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8)(二)言外之意对作品主题表达的作用 (8)(三)言外之意对作品语言修饰的作用 (8)(四)言外之意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9)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自问世之日起就吸引了无数学者品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世冤案可于冥司申诉, 人间冤滞经鬼神干预, 亦有 望在现实中获 得审理。本案中, 冤魂赠诗实 际充当了 诉状的 一般职 能。鬼魂 诉冤的
描写虽属子虚乌有, 然其五子借助世人对于冥司之敬畏 与信赖, 编造诗 词, 呈诉冤屈的事实却体现了诉牒文书在唐代诉讼程序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1] 天一阁博物馆 等. 天一 阁藏明 钞本 天圣 令校 正. 中 华书局, 2006. 646- 647. [ 2] [ 3] [ 4 ] 长 孙无 忌等. 唐律 疏议. 中 华书 局, 1983: 444, 444, 444. [ 5] 陈玺, 何 炳 武. 唐 代匿 名告 人现 象的 法 律思 考. 人文 杂志, 2008( 3 ). [ 6] [ 7] 刘昫. 旧唐书. 中华书局, 1975. 4808, 5043. [ 8] 唐长孺. 吐鲁番文书. 文物出版社, 1996. 106. [ 9] 唐耕耦, 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 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 291. [ 10] 荣新江, 李肖, 孟 宪实. 新获 吐 鲁番 出 土文 献. 中华 书局, 2008. 171. [ 11] 段成式撰. 方南生点校. 酉阳杂俎. 中华书局, 1981. 21. [ 12] [ 14 ] [ 16 ] 李昉 等. 太 平广 记. 中 华书 局, 1961. 3754, 863, 867. [ 13] 戴孚撰, 方诗铭辑校. 广异记. 中华书局, 1992. 150. [ 15] 孙光宪撰. 贾二强点校. 北梦琐言. 中华书局, 2002. 423. [ 17] 孟 棨. 本事 诗. 唐 五代 笔 记 小说 大 观. 上海 古 籍 出 版社, 2000. 1249.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会话含意; 红楼梦
格赖斯 ( 1975)认为, 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谈话 双方必须共同 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特别是所谓的合作原则。他认为, 言 语交际中人们 总是互相合作的, 谈话双方都怀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 双方的话语都 能互相理解, 共同配合。因此, 他 们都遵守 着某些 合作原 则, 以 求实现 这个愿望。合作原则包括四个 准则和 一些次 准则。量准 则, 指 所说的 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 信息, 以及 所说的话 不应超 出所需 要的信 息。质准则, 指要努力使所说的话 是真实 的, 它包 括两条 次准 则: 不要 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 指所说的话 要有关联。方式准则, 指所说的话 要清楚 明白, 它 包括四 条次 准则: 避 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啰嗦和要井井有条。
唐人对冥界法司的公正无私 持较高期 望, 若 生前冤 屈于阳 世官司 无法申理, 死后多选择向阴司 神明告诉。 笔记小 说中屡 见含冤 者发誓 死后向上帝、地府申诉的记载, 诉事者临 刑前多 嘱托家 人多置 纸笔, 以 备阴曹具状诉事之用。在唐人 观念中, 阳 世官府 与阴司 法曹均 承担着 申理冤屈的审判功能, 在一定意义上, 冥界 法司甚至成为 人世冤案的上 级申诉机关, 而于阴司下状诉 事的众多 描述显然 源于唐 代律令 的相关 规定。如卢肇 逸史 言乐生为裴郎中诬陷断死, 临刑前召妻子绝别曰:
在第三十二回中, 宝钗借戏名影射宝玉和黛玉常闹矛 盾, 然后宝玉
去赔不是的事情。 凤姐于这 些上虽不 通达, 但只见 他三人情 形, 便知 其意, 便也笑着问道: 这么大暑天, 谁还吃生姜 呢? 众人不 解其意, 便 说道: 没有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 诧异道: 既没人吃生姜, 怎 么这么辣辣的? 在这段对话中, 王熙凤的话表面上与宝玉、黛玉、宝钗 的对话毫无关联, 但实际上, 她 是用 生 姜 和 辣 辣的 来形容 他们三 人对话中的辣味。她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 以传递自己话语中的含意。
作者简介 陈 玺 ( 1976- )男, 西安人,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 博士, 湘潭大学法 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主要从事唐代诉讼法制和法律文献研究.
开元中, 有幽州衙将姓张者, 妻孔氏, 生五子, 不幸 去世。后娶妻李 氏, 悍妒狠戾, 虐遇五子, 日鞭捶之。五子不堪其苦, 哭 于其葬。母忽于 冢中出, 抚其子, 悲恸久之。因 以白布巾 题诗赠张 曰: 不忿成 故人, 掩 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 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 留 将与后人。黄泉 无用处, 恨作冢中尘。有意怀男 女, 无 情亦任 君。欲知肠 断处, 明月照 孤坟。 五子得诗, 以呈其父。其父 恸哭, 诉于 连帅。帅 上闻, 敕 李氏决 一百, 流岭南, 张停所职。[ 17]
3、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三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回中, 贾 宝玉、林黛 玉和 薛宝钗 三人 之间 有这 样一 段对 话: 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 才要搭言 也趁势取个笑儿, 不想靓儿因找扇子, 宝钗又 发了两句 话, 他便改 口说道: 宝姐 姐, 你听 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因见黛玉面上有得 意之态, 便笑道: 我 看的是李 逵骂了宋江, 后来又赔 不是。 宝 玉便笑 道: 姐 姐通 今博 古, 色 色都知 道, 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 也不知道, 就说了这 么一套? 这 叫做 负荆 请罪 。 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 负荆请罪 ! 你们通 今博古, 才知道 负 荆请罪 , 我不知道什么是 负荆请罪 ! 在这段对话中, 宝钗没有直接回答黛玉戏的名字, 而 是故意用冗长 的话来描述戏的内容; 并且在宝玉疑惑她为什么不知道 戏名, 告诉她这 叫 负荆请罪 时, 连着用了三个 负荆 请罪 来影射宝玉和 黛玉经常闹 矛盾, 然后宝玉赔礼道歉的事情。因此, 她违反了方式准 则中要求避免 啰嗦的次准则, 从而传达了她所要传达的会话含意。 4、违反方式准则的第四条次准则 第二十回中, 黛玉因宝玉和宝 钗顽笑 而生气, 宝玉 来赔不 是时, 黛 玉说: 你又来做什么? 死活凭我去罢了, 横竖如今有 人和你顽, 比我又 会念, 又会作, 又会写, 又会说笑, 又怕你生气, 拉了你去 哄着你, 你又来 做什么呢? 这段话中用了 比 我又会念, 又会作, 又会写, 又 会说笑, 又 怕你生气, 拉了你去哄着你 这一连串 的词句, 念、作、写、说笑、怕生气 的安排看似毫无条理, 却活灵 活现地表 现出了黛 玉微愠 的神态 和略带 醋意的心理, 使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显得更加鲜明。 格赖斯一方面提出了合作原则, 同时他又指出, 在实 际交际中人们 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在 对话中, 通 过明示 地或故 意地违 反合作 原则中的准则, 说话人可以 成功传递 某些会话 含意。本 文通过 分析经 典著作 红楼梦 中的一些对话, 详细解释 了说话人 是如何通 过违反合 作原则中的各条准则及次准则来传递会话含意的。从分析可以看出,
2、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九回, 平 儿吩咐 周瑞 家的 道: 你 这一 去, 带 个信 儿给旺 儿, 就说奶奶的话, 问着他那 剩着的利 钱。明日 要还不 交来, 奶 奶也不 要了, 就索性送他使吧。 这段话可能会有两种意思: 一是 王熙凤真的发 了善心, 不要那剩的利钱了, 送给旺儿了; 二是正话反说, 要求旺儿必须 在第二天前把剩的利钱交 来。根据王熙 凤的为 人处事 来判断, 第二种 意思才是她真正想表达的。说 话者故意 使自己 的话语 产生歧 义, 因此 违反了方式准则中的第二条次准则。
一、违反量准则 1、违反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在第二十二回中, 王熙 凤评 价一 个戏子 长得 像她 们中 的一 个人, 说: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 你们再 看不出来。 她只说那 戏子像一 个人, 而没有具体说出像哪个 人。从下文 可以看 出, 她 指的是 林黛玉。 但是因为林黛玉性格敏感多疑, 而戏子在 当时又是地位 极低的一类人, 所以她故意没有明说, 以免得罪林黛玉。因此, 王熙凤所 说的话没有包 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违反了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2、违反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在第四十一回中, 贾母等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给 贾母奉茶, 贾 母道: 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 知道, 这 是老君眉。 量准 则中第二 条次准则要求所说的话不 应超出所需 要的信 息。而在 这段对 话中, 妙 玉除了所需信息外, 还加上了 这是老君 眉 这一 额外的信 息。通过违 反量准则中的这条次准则, 妙玉表现出自己对贾母的习惯 是了解的, 从 而体现出对贾母的尊敬。 二、违反质准则 1、违反质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在第三十二回中, 丫鬟金钏因 被王夫人 辱骂 并赶出 园去而 投井自 尽。王夫人悔恨不已, 独自在房中垂泪。宝钗来安慰她时, 装作不知此 事, 问金钏为什么投井, 王夫人是这样回答的: 原是前儿 他把我一件东 西弄坏了, 我一时生气, 打了他两下, 撵了下去。我只说气 他两天, 还叫 他上来, 谁知他这么气性大, 就 投井死了, 岂不是我 的罪过! 本 来王夫 人打金钏是因为她和宝玉过于亲密, 而为了保全面子, 她 对宝钗说是因 为金钏弄坏了东西。因此, 王夫人说的是自知虚假的话, 她违反了质原 则中的第一条次准则。 2、违反质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还是在上述对话中, 宝钗为 了安慰王 夫人, 叹道: 姨娘是 慈悲人, 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 他并不 是赌气 投井, 多 半他下 去住 着, 或是 在井跟前憨玩, 失了脚掉下去 的。他在上 头拘束 惯了, 这 一出 去, 自然 要到各处玩玩逛逛儿, 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很明显, 宝钗 这样说是没有 根据的。她为了给王夫人开脱, 故意说了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违反关系准则
(下转第 101 页 )
新西部 2011. 06期
12 7
唐代据状论诉惯例之实际运行与社会影响
政治与法律
至东都洛阳选集, 为冥吏摄入阴司, 后于 中丞理冤 屈院 鸣冤, 因仓卒 被拘, 无辞状上呈, 阴司中丞 遂 与澄 纸令作 状, 状后 判检。 [ 1 3] 上述二 例描写冥司依状受案程序, 当以阳间呈递诉牒规定为模本改写而成。
买得棺未? 可速买, 兼取纸一 千张, 笔十 管, 置棺中。 吾死, 当 上诉于 帝前。 [ 14] 孙光宪 北梦琐言 载成汭镇荆州之际, 有垫江 县主簿李矩被 忠州右厢狱推吏常某陷害断死, 矩临刑之际, 戒家人多 烧纸笔, 讼于地 下。 [ 15] 再如尉迟枢 南楚新闻 载: 咸通十 四年, 黔南 廉使秦匡 谋被太 傅汾国公杜悰诬以擅弃城池, 不能死王事, 匡谋将就法, 谓其子曰: 今 日之死, 实 冤 枉 无 状。 奈 申 诉 非 及, 但 多 烧 纸 墨, 当 于 泉 下 理 之 耳。 [ 16] 在唐人笔下, 向官府呈交的诉状还可表现为诗 词等其他形式, 孟棨 本事诗 曾记一则生人借助冤魂向官府题诗下状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