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拓展阅读:童年的泥巴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课文讲解)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 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 示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章。
建议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 受,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建议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 思想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巴的特性和玩法,掌握与泥巴相关的基本知 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泥巴塑造出有 趣的形象。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培养他们对自然 和环境的热爱。
02
《童年的泥巴》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背景介绍
80%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具体时 间是20世纪80年代。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大纲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童年的泥巴》课文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课堂活动与练习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主题引入
泥巴的特性与魅力
泥巴是孩子们天然的玩具,它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和变化性,能够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童年与泥巴的关联
通过讲述童年与泥巴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激 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分享方式
学生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制作PPT等方式进行分享,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
05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童年的泥巴》这篇文章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 写作技巧。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对童年生活的感 悟和思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青的童年。
那条清澈(qīnɡ 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xī)的模样吗,那群小鸭还在打着欢快的扑楞(shēn lēnɡ)吗?岸上的那棵老榆树还带着满身满脸的皱纹吗?哦,对了,还有那片绿绿的草地,草地上还有我们打滚的痕迹。
蓝色的天幕下,我们嬉戏在这方乐土。
我们抓泥巴,筑城堡,捏泥人儿;我们摔跤、打滚儿,翻跟头。
夏日里,我们躺在软软的草地上,任雨水亲吻着,任时光抚摸着……那风一样的日子哟!一夜的北风狼吼狮吼般地把冬天呼啸而来。
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在雪地中塑雪人、打雪仗,在堤坡上滑雪、滚雪球。
农家灶膛里的柴火烤红了我们的笑脸,把冬天的寒冷赶跑了。
金色的童年哟!多少年后,当我再次走进故乡,走进童年时玩耍过的地方时,那些景物却带着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切。
小河还是原来的小河,只不过多了些点缀;老榆树依然老态龙钟,只不过枝头上多了些鸟窝;风中的鸭子依然打着欢快的扑楞,只不过旁边多了些鹅黄色的身影。
河岸上的孩子们依然那么快乐,只不过笑容里多了些青涩。
我依然梦见了童年的泥巴和那熟悉的老榆树,还有那片绿绿的草地,草地上依然留着我们打滚的痕迹。
我不知道这熟悉亲切的家乡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但我知道这里的一切将永远属于我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
《童年的泥巴》赏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趣和诗情画意。
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在乡村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文章开篇即以“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青的童年”引领读者进入回忆的世界。
接着通过对小河、小鸭、老榆树、草地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画面。
在描述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在描述童年游戏时,作者通过抓泥巴、筑城堡、捏泥人儿等活动,展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一面。
而在描述冬天的玩耍时,则用塑雪人、打雪仗、滑雪等场景,表现了孩子们无畏寒冷的勇敢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泥巴

童年的泥巴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
那条清澈(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xī)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lǜ)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sā)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
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渍麻亮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
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
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
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蠢(chǔn)胖蠢胖的大肥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biě)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
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
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nián),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
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
课件1:童年的泥巴

•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 提年代,那条清澈(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 (xī)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 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 ……“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 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 喵……”
•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 提年代,那条清澈(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 (xī)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 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 ……“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 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 喵……”
•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 里孩子们的哪项活动 ?为什么喜欢?
•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 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 一大片河滩:有 _____的大肥猪、_______ 的 小绵羊、_____的长耳兔、有____的老爷 爷、_____的老奶奶、 _____的新媳妇。 • 蠢胖蠢胖 • 温和顺从 • 机灵乖巧 • 瘪瘪嘴 • 俊俏
• • • • •
捏呀捏, 捏个大的你看看。 这个家伙力气足, 帮助阿爸把田犁 ……
• 捏呀捏,
• 捏个 ,
•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 样的?动笔画一画。 •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 的日子哟!
《童年的泥巴》教案:从泥巴中寻找生命的力量

教案名称:从泥巴中寻找生命的力量——《童年的泥巴》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泥巴这种原始材料的生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出各种可行的创意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开发。
2.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的过程,了解科学原理,并透过这个实验过程,积极发表自己正确的观点与判断。
二、教学内容1.课程背景“泥巴”这个家喻户晓的东西在我们的童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都说“泥巴”是孩子的天然玩具,无论是捏成“小偶人”、模仿食物,还是塑造动物,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然而,孩子们为什么那样喜欢玩泥巴呢?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实验过程a.实验前准备准备好需要的工具和原材料。
工具:玻璃瓶、筛子、勺子、火柴棒、吸管、酱油、醋等。
原材料:泥巴、水和草籽。
b.实验过程步骤 1:将泥巴放进一个大碗里,加水搅拌均匀。
步骤 2:将泥巴筛到另一个碗里,筛掉混杂的杂质。
步骤 3:将筛到的泥巴分成两份,每份分别加入不同的材料,加入草籽和一些水,用勺子搅拌均匀。
步骤 4:将塑料瓶倒置,用火柴棒在瓶底上打一小个孔。
步骤 5:将草籽加泥巴依次倒入塑料瓶中,然后在瓶口上套上一个吸管。
步骤 6:用酱油和醋分别注入吸管,一边注入一边观察。
步骤 7:将实验结果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c.实验结果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加入草籽的泥巴竟然能够生长出小芽。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加入酱油或醋时,草籽依然能够正常生长,甚至比未加入酱油或醋的泥巴生长的更好。
d.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草籽和泥巴组成的混合物是具有生命力的,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下,它能够存活下来。
这反映出生命力非常顽强,最为生动的例证就是草籽在这种非常严酷的环境下仍能发芽。
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力和创造力。
1.童年的泥巴(相关资料)

〔童谣〕
在儿童口头流传的歌谣。
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运用拟人、夸张、起兴、问答、比喻、排叙等手法,结构布局灵活多变,将知识寓于趣味之中,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的童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人为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我属“猫”】
爸爸属虎本领高,说我属鼠胆子小。
我听了,把头摇,连说明天我属“猫”,
爷爷乐,奶奶笑,花猫对我“喵喵”叫。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童年的泥巴课文

童年的泥巴课文一、课文原文。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春天,我们最喜欢放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童年那些欢乐的时光,想起那些充满乐趣的活动,特别是玩泥巴。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泥巴。
泥巴可真是个好东西,它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
那时候,我们常常跑到村边的小河旁。
河边有一片开阔的空地,那是我们的乐园。
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地玩泥巴。
先挖来一些黄泥巴,把它揉得软软的。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各种创作。
有的小伙伴会捏出一个个小碗。
这些小碗虽然歪歪扭扭,但是在我们眼里却是无比精美的作品。
捏好小碗后,就高高地举起,然后用力地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小碗的底部破了一个洞,同时,嘴里还大声地喊着:“噢!看我的小碗多响!”这响声仿佛是胜利的号角,让我们兴奋不已。
还有的小伙伴会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像小狗呀,小猫呀,虽然捏得不太像,但是那股认真劲儿却让人觉得可爱极了。
有一次,我捏了一只小泥猪,胖嘟嘟的身子,小小的眼睛,还特意给它捏了个大鼻子。
伙伴们看到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说这只小泥猪简直是世界上最滑稽的猪了。
玩泥巴的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比赛。
比谁捏得快,比谁捏得好,比谁捏的东西最有创意。
在这种比赛中,我们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巧,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
有时候,我们玩得太投入了,身上、脸上都沾满了泥巴,简直成了一个个小泥人。
回到家,大人们看到我们这副模样,总是又好气又好笑,一边责怪我们太调皮,一边又忍不住笑着帮我们清洗。
童年的泥巴,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它就像一首欢快的歌,永远回荡在我的心间;它又像一幅绚丽的画,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生字词。
1. 生字。
- 捏(niē):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如“捏泥巴”“捏饺子”。
- 晌(shǎng):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
如“半晌”。
- 丫(yā):分杈的。
如“树丫”“脚丫”。
- 豁(huō):残缺,裂开。
童年的泥巴 短文阅读

童年的泥巴短文阅读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玩耍,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捏泥巴。
每当下雨后,我们就会跑到泥地里,脱掉鞋子,用双手揉捏着那些湿漉漉的黏土,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泥巴是我们的创作材料,也是我们的玩伴。
我们可以用它做出各种动物的形象,比如小狗、小猫、小鸟等等。
我们还可以用泥巴建造城堡、房屋,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我们互相竞赛,看谁做得更好,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泥巴的质感让我们着迷。
它软软的,湿湿的,能够随着我们的手指弯曲成各种形状。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泥巴里加入一些颜料,使得它们变得五颜六色。
我们的手指上沾满了泥巴,但我们却毫不在意,因为这是我们快乐的来源。
捏泥巴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捏泥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时候,我们会制作出一只丑陋的怪兽,来代表我们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来代表我们内心的喜悦和温暖。
泥巴是我们童年的记忆,是我们快乐的来源。
虽然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去玩泥巴,但回忆起那段童年的时光,泥巴的味道依然清晰可闻。
泥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玩耍的乐趣,更是一种创造的乐趣和
情感的表达。
它让我们学会了用双手去感受世界,去发现美好,去创造美丽。
童年的泥巴,是我们心灵的永恒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泥巴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
那条清澈(chè)的小河还是往昔(xī)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lǜ)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sā)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
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渍麻亮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
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
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
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
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蠢(chǔn)胖蠢胖的大肥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biě)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
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
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nián),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
黄鳝。
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
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
这时节,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
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