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方法之计量史学
浅析计量史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长江丛刊》2018.08197浅析计量史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陈唯鹤/四川师范大学摘 要:计量史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的手段分析历史的一种史学方法。
用计量史学对历史现象进行研究拥有着许多的裨益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对其合理的运用和认知能使其发挥和取得最佳研究效果。
关键词:计量史学 研究方法 作用与缺陷。
计量史学是历史学家们将近现代技术信息和数学理论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史学研究领域,通过处理资料和制作数理模型等手段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
计量史学的出现使历史这门学科具有了现代科学性,并充满新的活力。
本文目的在于分析和探讨国内外史学界应用计量方法的得失,并进一步对我国历史研究中采用计量方法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计量史学的首要作用在于可以为可研究对象的定性提供相关的数量依据。
通过计量史学可以对研究对象的量与质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并发现其内在规律性和建构,提供出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
例如,“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计量分析,观察某一时期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天灾人祸的情况,便可引起人们对此时期社会状况和政治形势的重视,进而对当时的统治系统状况及政府管理调度能力做出评判”①。
计量史学的作用还在于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出历史进程。
其以其准确性提出问题,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描述历史发展的过程。
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在于对问题的准确提出。
问题提得明确,才会使研究方向和结论得以准确。
计量方法的运用,不仅便于提出性质问题,而且还提出了相应的量的方面的要求。
这样,对问题的研究就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
“例如为了揭示人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学者们采用了一种文献分析方法,即基于这样的假设:若某种符号在一定时期反复出现的话,它势必是人们内心深处感情的象征”②。
此外计量史学的作用还体现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在史学领域中使用的传统史学研究结合的表现,使计量史学向着更实用的趋势转变。
浅析计量史学的价值与局限

浅析计量史学的价值与局限摘要大约在20世纪的中叶,随着世界历史进程向新的历程推进,随着东西方社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变迁,在西方史学中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史学领域的新变化突出表现在以法国年鉴学派为突出代表的“新史学”。
与之相应,新史学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比较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和心理史学方法。
这些不同的新史学方法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发展,发挥它们的价值,当然他们各自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这里主要分析一下计量史学的价值和局限。
关键词计量史学历史价值局限一、计量史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计量史学在本世纪60、70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不仅要求研究者掌握有关的数据资料,还要会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
计量史学的产生主要是受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统计学的发展,1851年在欧洲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统计学会议,19世纪90年代又成立了国际统计学会;二是统计学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2年,德国学者伊纳马•斯坦格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历史与统计学》,这是最早的关于计量史学的著作。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进行历史计量研究的尝试,特别是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年鉴学派起了突出的作用。
二、计量史学的价值1、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的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检验和修正了很多传统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2、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以及在探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替代的独特功用;3、计量史学方法促进经济史(包括农业史、工业史、商业史)、社会史(包括人口史、家庭史、妇女史)和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向以研究现实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汇,有利于促进历史问题的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的互相配合和衔接,促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
计量史学方法

计量史学方法一、计量史学方法兴起的背景1、定义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在西方著述中往往被称为QuantitativeMethod of History.把数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不但要求历史研究者要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而且在历史数据的搜集、整理、运算等等方面,都需要掌握一套特殊技能和技巧;而且,它还促使历史学家去开拓新的史料领域,把许多从前很少或没有运用或不可能运用的史料(诸如公私账簿、物价和工资方面的史料、教区档案中有关教民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记录、族谱、征兵征税记录、选举和投票记录、法庭记录、遗嘱、公私藏书目录等等)发掘出来,这些史料的发掘和运用又使历史研究者在什么是史料以及怎样选择、鉴别和运用史料等问题上的观念发生了的变化,有的学者把这些变化称之为史料观的变化;它还促使研究者在历史解释方法和表述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西方学者把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历史学中的“计量化革命”。
2、兴起背景从历史渊源来说,其实中外史学家很早就开始对某些社会历史现象作数量的考察和描述,尤其中国古代的史家在这方面留下的历史记录堪称首屈一指,从《史记》的《平准书》、《河渠书》、《货殖列传》,到《汉书》及其以后历代“正史”中的《食贷志》、《地理志》等史籍,都留下了有关人口、田亩、赋役、物价、手工业和农业生产、贸易、战事、山川、天文等大量的统计或估计数据,一些史家还从某些历史现象的数量变化来衡量国势的强衰或历史的趋势(参见彭卫、孟庆顺著:《历史学的视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10—211页,注②)。
古代西方史籍中也有不少从数量角度考察或描述历史现象的内容。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一些西方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开始比较系统地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经济运动和某些社会现象的演变趋势。
如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Quetlet,Lambert AdolpheJacques,1796一1874年)运用统计学中求平均趋势方法研究人的体力和智力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平均的个人”(AverageMan)理论。
_从计量史学迈向基于大数据计算思维的新历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量化研究新发展的思考

Lambert Adolphe Jacques, 1796 - 1874 ) 比利时统计学家,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 第 359 页。凯特勒( Quetlet, 他 ① 《资本论 》 比较系统地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经济运动和一些社会现象的演变趋势 。 《 , 列宁专题文集 ·论资本主义》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列宁的研究曾经重点 ② 《 》 。 ( · · : 《 , 参考了霍布森的 帝国主义 中的图表反映的数据 约翰 阿特金森 霍布森 帝国主义 》 纪明译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 ) 《帝国主义》 年版 一书共利用 41 个图表, 涉及大量的历史史实, 以此作为帝国主义理论建构的实证性材料, 其抽象出来的理论 成为后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
④ 每个因素进行计量) 三种形式。 建立数理模型则是当代数学和统计学中一种更高级的量化研究方法, ⑤ 在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甚广, 而且计量模型和方法也在不断克服旧有局限, 使自身越来越多样化和科学化。
①
: 《摩尔和将军— — —回忆马克思和恩格斯》 , 保尔·拉法格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 第 7 页。 : 《数学手稿》 , 《数学手稿》 马克思 北京大学 编译组编译, 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 第 211 页。 “方法论” “方法” 人文学科中的 与 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内容方面的重要关联。 前者多指逻辑方法或导向性方法, 后者多指具体研 Methodology for the Human Sciences: System of Inquir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究方法或技术 性 方 法。 参 见 D. Polkinghorne, Press, 1983 , p. 5 。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1历史学概论:以历史本身产生、发展为对象,旨在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为以后历史学的发展和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2历史学本体论:(历史本体论、历史理论)即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与性质的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既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11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主要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兰克,主张历史学应该着重对过去客观历史进程的研究,注重对资料的搜集和批判。
12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合力:
最后动力:(即原动力)恩格斯将其定义为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历史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在生产领域则指生产力与支换关系的发展。
7启蒙史学:指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流派,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伏尔泰、赫尔德、爱德华?维科,主张历史发展的理性主义,主张对世界史、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8人文史学:指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瓦拉主张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主张历史学研究要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控制,并注重历史研究中考证方法的运用,是西方资本主义史学的开端。
22客体历史:指主体化历史的“生产者”进行加工的自在原形,二者间的关系:既相互吻合又相互背离。
直接动力:(即上层建筑)非原动力的动力,一切来源于经济运动反过来又对经济运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动力,即“直”,历史的“助产婆”。
合力: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13导向性方法:及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即帮助研究者“解释事实”的方法。
9实证主义史学:指19世纪下半期史学代表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德,主张历史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派,主张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过去发展,且对历史应进行因果规律研究,促进历史学的科学化。
计量史学在各版本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应用与总结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自国家教育部颁布高中历史新课标以来,国内各省市陆陆续续使用了新版本高中历史教材。
其中主要包括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这四种版本的教材,但受众群体最多的还是前三个版本。
本文的论述也将以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三个版本为例,主要就各版本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即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进行研究。
一、在人民版教材中的应用数量是事物存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相关的描述和记录中提取有用的数据,是计量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人民版政治史和文化史中,计量史学在教材中的具体运用少之又少,其实不仅是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也大致如此,在政治史和文化史中只有简单的带有数据统计的文字论述,而以图形表格的形式单独列出的教材内容,在政治史中仅有3处,而文化史中则一处也没有。
鉴于计量史学方法在政治史和文化史中运用的局限性,关于教材分析这一章将主要针对必修二经济史模块进行论述,以下人教版、岳麓版一并适用。
根据统计,在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中计量史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共有12处,其中包括了表格、饼状图和柱形图。
以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三课《“蒸汽”的力量》一课为例:(见图2.1)图2.1 英国资本总额(万英镑)课文中,针对该图提出了思考问题“读一读左图,想一想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很显然,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工业革命,再结合柱形图来进行分析,英国的资本总额从1750年的50000万英镑涨到1865年的600000万元英镑,这115年间的资本总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发展很迅速,1865年的资本总额是1750年的12倍,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财富。
对于文中的思考学生自然很快就能够得出答案,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的原因当然也是工业革命。
二、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应用相较于人民版,人教版必修二的内容量稍显单薄,计量史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教材中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更多的使用了文字的叙述。
《史学概论》A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 3 分,共18 分)1、《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4、所谓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5、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6、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二、简答:(共7 题,每题6 分,共42分)1、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的精神品格;C、温故知新——穿城文化财富。
2、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这三层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因此,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每个研究者都只能采用与自己信奉的社会历史观相一致的导向性方法。
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既然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就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我国古代计数法

我国古代计数法【一】旧石器时代的计量、记录方法在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自身的生产进展得到了相对充足的物质保障,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随之复杂起来、这时单凭头脑记数、记事及其默算已无法组织生产活动与合理地分配、储备物品、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查找关心进行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所采纳的计量、记录方式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简单刻记方式或方法,二是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式或方法、简单刻记是原始人最初采纳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他们通常以坚硬的石器作为刻划的工具,在石片、骨片等载体之上刻划出一排排单线条的浅纹道,或者是在树木或木板上刻出假设干重复的缺口,形成通常只有刻划者自己能够体会出来的代表一定数量的标记,或是记载某种事物的标记、在中国山西峙峪人〔距今约28000多年〕遗址,发明几百件有刻纹的骨片,有的刻着直道,数目多寡不一,历史学家认为那可能是用来表示数目的、而在同一时期的甘肃刘家岔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都发明有“刻纹的鹿角”、大量的考古发明差不多证实,大多数刻划线条与所刻缺口都含有一种具体数的概念、而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式那么是与简单刻记并存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原始人的抽象思维活动能力还较为低级,他们在绘图表现方式上反映出一种顽固忠实于自然原型的写实性、通常他们面对所要表现的事物,绘形绘色,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力尽其详、假如一个部落的原始人当天捉住了四头牛,便会在手边能够取得的骨片或穴居的山洞的岩壁上尽其所能、认真地绘画出四头牛的完整图形、在中国山西峙峪人遗址中,就发明既有反映人们捕获羚羊的绘图骨片,也有反映人们捕获落网鸵鸟的绘图骨片、【二】新石器时代计量、记录方法的进展随着生产力的进展,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10000年左右〕之后,经济关系日渐复杂,原始的计量、记录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一〕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的演进考古发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有相当一部分刻划符号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其中一部分作为计量、记录符号较以往进步明显、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经济高度进展,人们开始创造并广泛采纳成套的刻划符号、现今考古发明最具代表性、较为完整的成套刻划符号,是西安半坡村人〔距今6000年左右〕与临潼姜寨村人所应用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中既有数字刻符,又有模仿事物形态的象形刻符;其中一些数字刻符成为当时关中三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通用的数字,在刻划与摆列上几乎是一致的,同时这些数字还为后世所沿用、这是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在计量、记录方法应用方面所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它为人类萌芽时期会计的演进创造了最差不多的条件、〔二〕新石器时代的刻木记事考古发明中最早的刻木记事类型文物是青海乐都柳湾马厂类型墓葬〔距今4500~3500年〕遗址中的骨片,这些相对而言易于保存的骨片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产物,距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骨片上的刻记大体上有一定规格,缺口大都刻在骨片中部的两边,在四十片骨片上所刻下的缺口数量都在一至三之间、类似的刻骨在西宁朱家寨考古发掘中也曾有过,基本上为记数与记事所用,这些发明都证实了中国历史上的“刻木为契”传说、刻木记事在我国史书中多有记载、《隋书•突厥传》记载了北方突厥人刻木记事的情况,《旧唐书•西南夷传》也记载了当时我国南方边远地带一些少数民族采纳刻木记事的事实、在中国近代,云南的独龙族、怒族、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和景颇族都曾用过刻木或刻竹记事方法,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用于记数、记事的木片或竹片,其方式与柳湾出土的刻骨类同、如独龙族用刻木的方法登记借贷账目,凡借钱于人,按所借钱数的多少,在木版上刻上相应的缺口;归还多少,便削去多少缺口、此外,四川木里县的摩梭人进行刻木记数、记事所采纳的刻划符号看起来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柳湾人的数字符号及刻写方法如出一辙、〔三〕新石器时代的绘图计量、记录法绘图计量、记录法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所应用的直观绘图记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方法的历史性进步在于,为了计量、记录的简便易行与易懂便认,将复杂具体事物的形象抽象为简明扼要的图画符号,并最终以图画符号表现经济事项的数量关系,显示计量、记录的结果、旧石器时代的猎人的绘画基本上特别具体的、然而,到旧石器时代后期,猎人差不多开始改变旧日适应化的写画方法,他们只想尽可能用少许几笔,就能表示出可被认识为一头野牛的要紧特征来,比如,用一对牛角代指一头完整的野牛、所以,这种绘图计量、记录方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与后来图画文字切近的抽象绘图记数、记事法要紧产生、应用于新石器时代、人类所创造的萌芽形态的文字,相当大一部分起始于绘画,在经历了直观绘图记事阶段之后,便因陆续采纳抽象的图画符号,从而形成要进一步的象形符号,而这种象形符号便为后世象形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三】原始社会末期的结绳计量、记录法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原始的会计计量、记录方法的进展有了质的飞跃、结绳计量、记录法是原始人通过结绳记数的方式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记录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类会计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结绳记事法应用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史书上对结绳记事的记载可谓屡见不鲜,其研究结论也差不多上一致、在东汉武梁祠浮雕上有“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的记载,也确实是说伏羲氏在做部落首领时,借助八卦及结绳记数、记事等方法治理部落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并具体描绘了结绳的情形、伏羲氏是我国父系氏族时代初期活动在淮河流域一带的一个部落里的首领、他所领导的部落生活地域濒临淮河,水域宽广,渔业相当发达、依照考古发明的陶、石网坠分析,那时凡是大一些的鱼网,通常采纳石质网坠,由于负荷较重,网上绳结相应要大一些;而凡是小一些的鱼网,一般那么采纳陶质网坠,因负荷较轻,网上绳结相应要小一些、人们正是在终年累月的结网捕鱼生涯中,从中领悟到结绳能够记事记数的道理、这种分析与历史书记载上的结绳记事所产生的年代、地域具有一致性、至于如何结绳记事、记数,后世史书中也有较为具体一些的记载、《周易正义》中讲“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即要记录重要的情况,便在绳子上打一个较大的绳结,假如记录不重要的情况,那么在绳子上打一个较小的绳结,绳结的多少依据所要记录情况的多少而定、南宋《路史》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史书上有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结绳记事、记数法应用的事实记载、《唐会要》记载:吐蕃人“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即是说吐蕃人在文字发明之前通过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方法订立契约、宋代大儒朱熹也在文中记有类似的史实,“结绳者,溪峒各蛮,犹各有之、又有刻板者,凡年月日时,以及人民粮草之属,刻板为记,都不相乱、”此外,在宋代,“鞑靼人调动军马,或结绳为约,或刻木为契”,其结绳刻木之法达到应用自如状态、明清时代顾炎武关于“遵义军俗以射猎伐山为业,凡交易,刻木为书契,结绳以为数”的文字也说明了遵义地区以打猎为生的原住居民借助结绳记数、记事方法记录日常交易货物数量的事实、从以上史书不绝记载的情形可见,结绳与刻木记事、记数之法一直为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所用,并已形成一种具有通用价值的传统方法、近百余年来,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依旧采纳结绳计量、记录法、“苗民不知文字……惧有忘,那么结于绳、”除苗族之外,解放往常怒族、佤族、独龙族、高山族、傈僳族,以及西双版纳的基诺人都曾采纳过结绳计量、记录法、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都发明有“刻纹的鹿角”、大量的考古发明差不多证实,大多数刻画线条与所刻缺口都含有一种具体数的概念、而直观绘图记数、记事方式那么是与简单刻记并存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原始人的抽象思维活动能力还较为低级,他们在绘图表现方式上反映出一种顽固忠实于自然原型的写实性、通常他们面对所要表现的事物,绘形绘色,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力尽其详、假如一个部落的原始人当天捉住了四头牛,便会在手边能够取得的骨片或穴居的山洞的岩壁上尽其所能、认真地绘画出四头牛的完整图形、在中国山西峙峪人遗址中,就发明既有反映人们捕获羚羊的绘图骨片,也有反映人们捕获落网鸵鸟的绘图骨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计量史学方法的使用,能够 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获得 一些新认识、新看法,从而帮助学 者对过去的结论作出证明、或重新 检验、修正,乃至推翻。
第三节、计量史学的局限性
(一)计量史学的方法作为理解历 史的一种工具即是有效的,也是有 局限性的,尤其不能不能把它视为 唯一的、普遍的研究方法,甚至认 为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应 当计量化。
各种王朝的轨线
孔子学说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计量史学的成就和意义
1,计量史学的主要成就 新经济史 新政治史 新社会史 新思想史
事例剖析:英国从1538年开始建立教区 登记制度,有关法律规定,全体教徒的 洗礼、婚姻和丧葬活动必须在当地教堂 里进行并登记。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 1837年以后才由民政登记制度替代,制 度规定英国教区登记簿的项目甚多,而 且都是有着真实姓名的出生、死亡、结 婚等详细资料。在18世纪以前,西方国 家还没有实行人口普查统计,赋税登记 册和教堂的记录簿便成为计量史学家主 要依据的资料,这也是西方史学家较早 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历史研究的一 个领域。
比如,早在18世纪时,意大利历史学家 根据1451年以后浸礼教的记录对佛罗伦 萨城的人口和社会变化进行研究。18世 纪中期,法国史学家用计量方法根据伊 尔来隆修道院的登记册,研究巴黎附近 的圣日耳曼地区的庄园地产从9世纪以来 的演变。不过,当时仅靠手工计算,对 更大规模的登记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无能为力。自18世纪下半页以后,西方 国家才开始实行定期的人口统计。先是 瑞典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实行每十年一 次的人口普查。
古代文史不分家,文以载道,以 辞害义,记数常常笼统含糊。有些 史料记载虽然很仔细,如赋税、户 籍 、土地统计等,有些数字甚至记 载道小数点以后的好几位,如银两 之下,还有钱、分、厘、毫,看起 来非常精确,其实都是官样文章, 非要有一番核实考订,才可以使用。
(三)计量史学方法的使用,导致 了大量的数字语言在历史编撰中的 运用,从而影响了历史著作的可读 性,不仅使读者感到抽象枯燥,而 且从根本上说违背了历史学的学科 品质。
中国传统社会 王朝的盛衰变 义的计量史学是指运用数学和其他相 关学科的方法,来对历史中的一些“量” 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现代计 量史学借助了计算机技术,其数学方法的 运用更加复杂、也更加精细。计量史学在 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人口史等领域 作出了许多成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 章主要介绍计量史学发展概况,计量方法 的运用及其成果,讨论计量方法在历史研 究中的功能,意义,以及它的局限性。
第一节、计量史学的发展概况 和特点
1,计量史学的发展概况 2,当代计量史学的主要特征
当代计量史学的研究实践与电子计算 机技术的运用密切联系。 当代的计量史学的研究实践引入了大 量的、高级的、复杂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当代的计量史学实践是一种有目 的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当代的计量史学已经发展成一个 史学流派,大批的计量史学家有自 己专业的学术团体,出版专业杂志 刊物,定期召开以计量史学为主题 的学术会议。
(二)计量史学的方法及其效果受到史 料上的制约。历代留存的史料,有些并 不能做数据化处理,有些即使看上去有 数量的记载,但其可信性不高。中国文 献资料中有一类虚数,这就不能简单地 从字面上去理解它、处理它;文献中的 有些数字记载,虽然是实数,但是实数 也未必就是可靠确实,也还是需要历史 学家做一番考订研究才能使用。如果输 入的资料不可信,计算出来的结论当然 也就不可靠,甚至错误百出。
至60、70年代,计量史学在西方史学界得 到了急速的发展,并被视为历史学走向科学化 的唯一途径。一位法国学者曾声称:“从科学 的观点来看,唯一的社会史就是数量历史”。 拉杜里甚至认为:“展望本世纪80年代的计量 史学的前途,可以大胆地预言:在这个领域内, 明天的历史学家为了能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 学会制定计算机程序”,“历史学要是不能计 量化,就不能自居为科学”。富格尔也主张借 助计量方法彻底改造历史研究。一时,学者纷 纷仿效,无不在其史学著作中引入百分比、图 表、表格、曲线图等等,史学界对计量方法的 “崇拜”、“迷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 度。
1790年,美国仿效这 一制度,规定实施定 期的人口普查,英国 在1801年才开始每十 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这些人口统计资料, 成为计量史学研究的 绝好的材料。
2,计量史学方法的价值和意义 (一)计量史学方法使用,扩大了 史料利用的范围,推动了史料的积 累,从而也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 开辟了许多研究的新领域、新分支。 (二)计量史学以及方法的运用, 使得历史研究及其成果更趋精确和 严谨。
: 虚数通常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含义,不
能作为确定性的数字来加以利用。通常 人们用“千金”来形容一大笔财富,而 不是具体地指称有一千两金子。“千夫” 也同样指人数之多,而不是真指有一千 个人。文献上说清代松江上海地区的农 家,秋收以后“家家纺织”,这也是形 容农家个体分散经营纺织副业的人户众 多,并不能理解为上海地区所有农村居 民每家每户都在从事纺织业。
清代学者汪中曾写过一篇文章叫 《释三九》,他认为,文献中的 “三”、“九”常常都是虚数。民 国年间另一位学者刘师培也写过一 篇《古籍多虚数》的文章,他认为 古籍文献中的“三百”、“三千”、 “三十六”、“七十二”等这类数 字,都不能看作实数。虚数不能当 作实数,否则引起错误。但实数也 有一个可靠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