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评估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为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我们实行了以下评估和报告制度:1、压疮风险的评估:我们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的两小时内对其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的评估。
评分表根据得分的高低将患者分为极高、高、中度和低风险。
极高风险≤9分的患者每24小时评估一次,高、中度风险≤14分的患者每周评估两次,低风险≤18分的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我们要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当日和术后第一天分别评估一次。
对于危重病人和病情变化者,我们要随时评估其风险。
2、报告制度和程序:一旦患者的评估值达到各风险临界值,我们要逐级上报。
对于低风险的患者,我们向护理组长报告;对于中风险的患者,我们向病区护士长报告;对于极高、高风险评分≤12分的患者,我们每月汇总向护理部上报。
如果在院内或院外发现带有压疮的患者,我们要及时向病区护士长报告,并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上报表》。
3、会诊制度:对于压疮或疑难病例,我们需要请造口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对于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我们要组织造口伤口护理小组的两名以上人员进行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记录制度:对于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我们要使用《压疮与伤口观察及护理措施记录表》进行记录。
5、高风险患者登记制度:对于评估后评分≤12分的高危患者,我们要在科室填写《压疮高风险患者登记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6、病人转科制度:在病人转科时,我们要将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7、病人出院或死亡制度:病人出院或死亡后,我们要将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和压疮与伤口观察及护理措施记录表保存在科室内,而《压疮高风险患者登记表》则交由护理部负责核查并记录。
如果发现科室隐瞒不报,我们将按照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范地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各级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及其他参与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
第四条: 所有参与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本制度的内容,并按照规定执行。
第五条: 本制度的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和报告的程序、要求及责任。
第二章风险评估的程序和要求第六条: 压疮风险评估工作的程序分为初步评估和详细评估两个阶段。
第七条: 初步评估是指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压疮风险。
第八条: 初步评估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第九条: 初步评估的要求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风险因素评估、评估工具的选择等。
第十条: 详细评估是指对初步评估结果高风险患者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的具体风险等级。
第十一条: 详细评估应在初步评估后的72小时内完成,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第十二条: 详细评估的要求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风险因素评估、评估工具的选择、评估结果的分析等。
第十三条: 风险评估的工具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评估工具。
第三章报告的程序和要求第十四条: 压疮风险报告工作是指对压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报告,主要目的是提醒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关注高风险患者。
第十五条: 压疮风险报告的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间、报告的方式等。
第十六条: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患者的风险等级、患者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的时间等。
第十七条: 报告的时间应在患者入院后的48小时内完成。
第十八条: 报告的方式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电子报告等。
第四章责任的规定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负责制定并落实本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等参与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的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并保证所提交的评估和报告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压疮评估报告制度(5篇)

压疮评估报告制度1.所有患者入院评估时必须检查皮肤,入院____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运用braden评估量表进行初次评分,并将分值记录到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内,如分值≤____分即为危险预警患者。
____分为低危患者,____分为中危患者,≤____分为高危患者,分数越低表示风险越大。
2.对评分>____分及中、低危患者如病情平稳无变化者无需再次评估,对中、低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对高危患者,应加强护患沟通,告知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认真记录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单,每周需进行评估____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并在24h填写《土右旗医院皮肤压疮报告单》向护理部报告;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土右旗医院皮肤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
5、无论院内、院外发生的皮肤压疮,均需认真填写压疮护理记录单,科室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6.护理部接到报表后,及时到科室查看、核实患者情况,督导检查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效果。
7.隐瞒不报,一经检查发现与科室质量管理考核挂钩。
8.定期对发生压疮案例进行分析,完善护理措施,无非预期压疮事件发生。
(____年____月修订)压疮评估报告制度(二)1、压疮评估1.1评估流程。
患者入院、手术或病情变化→进行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压疮危险患者(评分≤____分)评估表挂于床尾→采取预防措施并报护理部备案→总分>____分可报护理部撤销压疮预报。
1.2评估频次。
初次评估后,轻、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高度、极度危险患者每____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2、评分办法按照braden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评估。
总分____分,评分在____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____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____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____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____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评分≤____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引言压疮是指由于组织长期受到压力或者磨擦而引起的皮肤和/或者组织损伤。
压疮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及时评估和报告压疮的发生情况,制定一套标准的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压疮评估与报告的流程,确保对压疮的及时发现、评估和报告,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三、评估与报告流程1. 压疮评估a. 压疮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体重、活动能力、感觉功能、尿失禁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压疮风险。
b. 压疮评估工具:使用标准的压疮评估工具,如Braden评分表或者Norto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皮肤完整性、红肿、疼痛等指标。
c. 压疮分级:根据压疮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将压疮分为不同的分级,如I期、II期、III期和IV期。
d. 压疮测量:对已发生的压疮进行测量,包括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等指标。
2. 压疮报告a. 压疮报告对象:压疮报告应及时向医疗团队、护理部门、病房主任等相关人员进行报告。
b. 压疮报告内容:压疮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压疮的位置、分级、测量数据、压疮的病因、护理措施等内容。
c. 压疮报告形式:压疮报告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报告或者电子报告的形式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记录。
d. 压疮报告的时机:压疮应及时报告,包括压疮的发生、变化和治疗效果等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分析:对压疮评估与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压疮的发生率、分级情况、发生部位等,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2. 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水平、改进护理措施等。
3. 绩效评估:定期对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五、培训与宣教1. 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培训,包括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等。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引言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或摩擦力作用于身体部位,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压疮,建立一个有效的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估的内容和数据,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
二、压疮评估内容1. 评估时间:记录每次评估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时刻。
2. 评估人员:记录进行评估的医护人员的姓名和职称。
3. 压疮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因素,使用标准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如Braden评分表或Norton评分表。
评估结果应包括总分和相应的风险等级。
4. 皮肤评估:对患者的相关身体部位进行细致的皮肤评估,包括颜色、温度、湿度、完整性等方面的观察。
对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还需要记录压疮的分期、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5. 压力分布评估:使用压力分布测量仪器对患者的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以了解压力分布的情况,进一步指导预防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三、压疮评估数据1. 压疮发生率:根据评估结果统计压疮的发生率,包括总体发生率和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的发生率。
例如,统计某一时间段内压疮发生的总人数和占总人数的比例。
2. 压疮风险等级分布:根据评估结果统计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数量和占比,以了解患者的整体风险情况。
3. 压疮分期分布:对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进行分期统计,包括不同分期的患者数量和占比。
这有助于评估压疮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4. 压力分布数据:根据压力分布测量结果,统计不同身体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以了解压力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压疮管理措施1. 预防措施:根据压疮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特殊床垫或床垫覆盖物、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等。
每位患者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其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2. 护理措施:对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根据压疮的分期和位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清创、敷药、保持湿润环境等。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各病房对所有新入或转入的患者须按照BradCn评分表认真做好压疮风险评估。
1、首次Braden评分>12分,暂不做持续评估记录。
2、Braden评分(12分,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需持续进行评估,每周至少两次(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超过15天者可每周评估记录一次),若连续评估3次BradCn评分均>12分,即可不再做继续评估记录。
3、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危险因素时,需及时进行再次评估并记录。
(二)根据压疮风险评估识别出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压疮发生。
1、BradCn评分在16-22分患者,须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压疮发生2、BradCn评分W13T5分的压疮中危患者,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交接班。
3、Braden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交接班。
4、Braden评分≤10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填写难免性压疮申报表,按流程上报。
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
(三)对压疮高危患者加强管理,护土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进行抽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一旦发现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入,在24小时内填写“皮肤压疮登记上报表”经科室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人员24小时内到科室核查并指导采取处置措施,避免压疮加重,促进好转愈合。
(五)填写压疮观察评估表,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评估并记录。
(六)当患者转科时,将观察表或监控记录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患者出院时压疮观察评估表随病历归档保存,压疮监控记录上交护理部。
(七)发生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病区当月质控及绩效考核。
(八)各病区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对科内的压疮和难免性压疮患者的管理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第一条压疮风险的评估一、评估流程(一)压疮危险人群使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24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当评分(>12≤16)分,无需上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病情阶段评估,由病区护士长定期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直至危险解除。
(二)当评分≤12分,责任护士及时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护士长上报护理质控小组,护士长亲临指导,护理质控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会诊。
科室根据病情进行阶段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护士长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
(三)符合难免压疮条件者需在压疮发生之前填报“难免性压疮”申请表并上报护理质控小组,由护理质控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核实确认并指导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四)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病人;2、瘫痪及感觉障碍病人;3、水肿;4、疼痛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高热病人;5、意识不清和使用镇静剂病人;6、糖尿病病人和晚期肿瘤病人;7、限制活动:石膏固定、手术、牵引;8、病情危重患者;9、因疾病造成强迫体位者。
二、评估频次:所有高危人群患者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此后评分≤12分者及重症护着每日评估一次,(>12≤16)分者每隔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到正常范围;长期住院患者第一个月内每周评估一次,之后每月评估一次;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第二条压疮的上报流程一、发现院外带入压疮或者院内压疮时,需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压疮护理记录及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报告科护士长。
二、对于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由护士长负责进行指导和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对于院外带入Ⅲ度压疮、院内发生所有级数压疮及疑难病例有科室组织会诊、讨论、指导换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四、临床质控组定期跟踪核实。
五、院内及院外压疮均需填写压疮评估表、观察记录表、护理记录,患者出院或死亡时将评估单入病历。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评估:新入院、病情危重、卧床等有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及时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
对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营养不良、病情危重、强追体位者、大手术后等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评分情况的情再评估,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措施,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2.报告制度
①压疮风险报告;轻度(14~18分)、中度(12~14分)、高度(512分)危险均向护士长报告;≤12分者,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高危病人)上报表》于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②压疮上报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按照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上报表》于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③如隐不报的护士及护土长通报批评,与绩效考核、年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钩。
3.追踪监测;
①对有压疮风险的欢,责任护士根据Braden评分定期评估,反馈到病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严格床旁交接班。
压疮联络员及护士长对护理指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②压疮患者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包括发生的部位、时间、程度和已采取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其程度制定相应护理指施,填写压疮监测记录。
③会诊:压疮管理小组根据各病区上报情况组织会诊,对压疮的发生进行讨论、分析并给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
1.所有患者入院评估时必须检查皮肤,入院2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运用Braden 评估量表进行初次评分,并将分值记录到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内,如分值≤18分即为危险预警患者。
15-18分为低危患者,13-14分为中危患者,≤12分为高危患者,分数越低表示风险越大。
2.对评分>18分及中、低危患者如病情平稳无变化者无需再次评估,对中、低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对高危患者,应加强护患沟通,告知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认真记录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单,每周需进行评估1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 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并在24h填写《土右旗医院皮肤压疮报告单》向护理部报告;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土右旗医院皮肤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
5、无论院内、院外发生的皮肤压疮,均需认真填写压疮护理记录单,科室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6.护理部接到报表后,及时到科室查看、核实患者情况,督导检查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效果。
7.隐瞒不报,一经检查发现与科室质量管理考核挂钩。
8.定期对发生压疮案例进行分析,完善护理措施,无非预期压疮事件发生。
(2017年1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