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修订稿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在多数同学笔下,议论文总是呆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
夫子说教般的语言,枯燥呆滞的文字充塞于议论文中,这样的文章即使讲出了一番道理,终究难以讨人喜欢。
致学教育老师建议同学们要记住,在确保论点正确、语言严密、论证充分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会有着更强的说服力。
想让议论文语言“靓”起来,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而修辞就是给议论文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
一、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欣赏中考满分作文《选择》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
文中用雄鹰、海鸥等的选择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形象而生动。
二、巧用引用,增添语言的文采美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
谈“立志”,可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谈“勤奋”,可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谈“爱国”,可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
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的积累做起”,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三、巧用排比,展现语言的气势美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
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
培根《谈读书》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要使议论文有文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选取生动有趣的主题: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对你的议论文产生兴趣。
如果主题比较普通,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能够为议论文注入一些新鲜感。
2.清晰的逻辑结构:一个好的议论文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从引言到论点,再到论证,最后到结论,每个部分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
通过合理的论证方式和条理清晰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3.多样化的句子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和重复的句子结构,可以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来增加文采。
例如,使用并列句、短语、从句等等,以增加句子的变化和层次感。
4.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比喻:在议论文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你的观点。
例如,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或者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论点。
5.适度的文学修饰:适度的文学修饰可以为议论文增添一些文采,但要注意不要过分使用,以免影响到论点的表达和逻辑的清晰性。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等,但要注意用词恰当并与议论文的内容相符。
6.准确简洁的语言:文采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冗长和复杂,要保持语言的准确和简洁。
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最后,要记住,文采并非唯一的评判标准,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论证对于议论文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要在追求文采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要求,使你的议论文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议论文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旨在通过论述和辩论,传达作者对特定问题的观点和意见。
在撰写议论文时,合理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立场在撰写议论文时,明确立场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应清晰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态度和意见,以引导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做到清晰表达,可以使用明确的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来突出论点。
例如,在讨论环保问题时,可以使用以下表达方式:- "笔者坚信…"- "对于此问题,我持有…"- "明确表示反对/赞同…"通过这些明确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立即了解到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观点。
二、充分论证在议论文中,充分论证是增强说服力的关键。
作者需要提供充足的事实、数据和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合理解释。
为了有效地进行充分论证,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引用权威观点或专家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根据专家研究结果显示…"-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实证证据,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例如:"根据数据显示,过度使用塑料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 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论证。
例如:"由于A导致B,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
"通过充分论证,可以使读者更有信心接受和认同作者的观点,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三、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恰当的词汇选择和句式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使用具体、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城市被雾霾笼罩,如同一个巨大的毒气浴室。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专业术语,以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例如:"幸福感是当代人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论文撰写中如何提高论文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

论文撰写中如何提高论文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观点的清晰度。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您提高论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论文质量。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技巧和建议。
1.扩大词汇量。
在撰写论文时,使用准确、丰富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精确。
为了扩大词汇量,建议您积极阅读各类文献和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和常用词汇的用法。
此外,可以使用词汇扩展工具或词汇记忆软件来帮助记忆和巩固词汇。
2.注意语法和拼写。
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会极大地影响论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撰写论文之前,请务必仔细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并使用语法检查工具进行总结。
此外,建议您阅读相关的语法和拼写规则,并尽可能多地进行练习。
3.合理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论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因此,在撰写论文时,请确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破折号等。
同时,避免过度使用符号,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4.清晰明确地陈述观点。
论文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论。
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建议您在撰写论文之前仔细规划和组织论文的结构。
确保每段都有明确的主题句和明确的论据,避免模糊和混乱的句子结构。
同时,使用恰当的衔接词和过渡词,使整个论文的逻辑关系更加连贯和顺畅。
5.避免重复和啰嗦。
在撰写论文时,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会使文章显得单调和乏味。
相反,尝试扩展词汇和句子结构,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啰嗦和冗长的句子,以免造成读者的厌烦和理解困难。
6.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在撰写论文时,确保使用准确和规范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达和俚语,并尽量使用正式的学术语言。
请注意使用适当的学术词汇和专业术语,并确保准确使用它们。
7.定期进行反馈和修改。
论文写作是一个需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观点支持的论据。
为了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语言运用的技巧与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议论文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立场在写议论文时,明确自己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应该明确他们支持的论点或观点,并以这个立场为基础展开文章。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某个问题,作者都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读者能够理解。
二、逻辑连贯逻辑连贯是写作议论文时不可或缺的技巧。
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并在每个段落中使用逻辑连接词来实现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流畅过渡。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路。
三、举例与引用为了增加说服力,作者可以使用举例和引用的方法。
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或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可信度。
举例可以采用生动的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用可以引用专家、研究报告或其他权威来源的观点,从而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四、对立观点的反驳在写议论文时,作者需要考虑和反驳可能存在的对立观点。
通过预先预测可能的反对意见,并针对这些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驳,可以增强自己的论点。
这表明作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针对性地回应各种不同观点。
五、避免主观情感在议论文中,作者应该避免使用太多的主观情感。
虽然作者可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态度,但是太多的主观情感可能会减弱文章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因此,作者应该尽量依靠事实和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过多地依赖个人情感。
六、简明扼要议论文应该追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作者应该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观点,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七、文采与修辞尽管议论文注重逻辑和客观性,但合适的文采和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阅读体验。
作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议论文语言出彩的几种方法

议论文语言出彩的几种方法1、以实喻虚法。
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
注意:喻体能够表示出抽象概念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和。
“诚信”:抽象——形象化“诚信,是一月的飘雪、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七月的骄阳、九月的红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理智的社会人应该接受和珍惜的,感恩诚信,尊重诚信。
”作者用“飘雪”、“春风”、“花海”、“骄阳”、“红枫”等几个比喻分别揭示了诚信这种美德的纯洁、温馨、美好、热烈、珍贵等特征,显得形象生动。
这样的语言用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处,可使文章显得文思飞扬,平添几分魅力。
2、形象阐释法。
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形象化的语言阐释一个抽象概念的内涵或者基本规律。
注意:一是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二是阐释语要精当简要。
例如在下文中,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作者就用比喻的方法阐释了诚信的社会意义:“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更增其美丽精粹;诚信之于他人,犹如沙漠之中见绿洲,给人予清爽与希望;诚信之于社会,犹如一滴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一个生机蓬勃、健康向上的春天。
”再如“转折”的人生意义的阐释:“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要清晰。
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一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不迫的笑容。
”作者将转折留给人生的烙印比喻成“深深的掌纹”,说明其影响之深远:能让人永远铭记心头,无法抹去。
3、排比例说法。
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去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
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例如:“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真理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作者用唐太宗、伽利略、贝多芬三个事例阐释了控制情感对民族命运、科学发展以及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叙事语言简洁且情感强烈,叙事后的一段议论简练精要,显得气势充沛,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亮化议论文语言的三种技巧

亮化议论文语言的三种方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的语言深刻严谨。
考生写作议论文时,重视论点的提出,重视论据的选择,重视论证方法的选用,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打造。
写出来的文章不是一本正经,便是老气横秋,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
当然,若是能够借鉴下面三种方法,效果会大不相同。
第一、亮化开端:用名言或妙语铸就论点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设疑、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关键是通过开头,呈现出你的核心,即中心论点。
例如:①转折是桥,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桥的出现会改变你窘困的境遇,拓开一片新的天空。
(比喻类)②“宽容”,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引用类)③德摩斯梯尼,这个坚韧的灵魂,将自己的灵魂扎根于希望,每天含着石子,面朝大海朗诵。
清朗的海风吹送来梦想的芬芳,海浪宣读着誓言与他为伴。
(拟人)几种常见亮化开头语言方法:1、设疑入题。
于无疑处设疑,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于有疑处生花妙笔,让论点在疑问中展露端倪,还可以突出文中论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例如: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2、类比、比喻展开论题。
论点是抽象的,如果借助大量鲜活的意象来说理,自然说理的时候不沦于单调,而有理趣,而议论的时候则更见生动,富于理趣。
例如:①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比喻)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六策略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六策略(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文采。
有文采,是议论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有利条件。
如何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下面若干议论语言添色的方法和策略,分别概括为奇、势、活、简、真、曲。
一、“奇”字诀——形式新颖、与众不同1.巧用名句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引用古诗名句会让议论文的语言添色不少,如果能对这些古诗名句在形式上做一些巧妙的布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
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添色策略:这段话把三句名言以定语的形式嵌入一组排比句中,打破了以往常见的直接引用名言名句的方式。
不仅形式巧妙,句式整齐,而且句子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2.巧用对称对称美是写作经常追求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
严格的对称,精细每一个短语,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追求神似。
这样的文段,不仅让人感受到整齐划一的形式美、语言优美的风采美,更让人叹服作者遣词造句的娴熟与高超。
看崇山峻岭,清流激湍,即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却用心感受到山的巍峨,水的灵动;看万山红遍,绿荫环绕,即使你不懂花的种类,树的生长,你却能感受花的甜美,树的奉献;看繁星闪烁的银河悬空,即使你不懂星星的距离,你却能感受黑夜的神秘与趣味。
由此可见,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虽不知万物进化理论,却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灵魂。
自然近在咫尺。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添色策略:这段话从纵向看,第一、第二分句对称得非常整齐;从横向看,相邻的短语类型一致,如,“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是一组并列短语的对称,“山的巍峨,水的灵动”是一组偏正短语的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更有文采议论文的语言有文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下面具体分析。
(一)用词贴切1.用词贴切就是要求在几个可用的词中,选出最恰当、最得体的那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例1】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位置》)点评:讲究用词,一字一词传神,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语言因此而有文采。
【例2】“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
”(《勿作壁上观》)点评: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采斐然。
2.用词贴切的几点技巧①褒义词、贬义词的合用: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②反义词的运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化庄为谐: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
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3.做到“用词贴切”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感情色彩褒义词表示肯定,但褒义词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不可泛滥成灾。
与之相对的就是贬义词,贬义词的使用跟褒义词的使用一样,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在使用中性词时,要更多注重它们在句中的变化,使其为我所用,着上我之色彩。
②合理运用熟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两个特点。
我们要从它的这两个特点入手,来恰当应用。
(二)句式灵活1.句式灵活要求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
适当地变换句式,如骈句体现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表现出来语言的参差美和错落美,可使表意更为自由;长句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倒装可以突出强调,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长短交错运用,整散灵活配合,排比参差交换。
【例3】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别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
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选八输,两商两败,其间精神还崩溃过一次。
似乎生命的前几十年,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
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终于,他成功了。
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从此起飞。
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
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点评:1、叙中带议,简洁明了。
2、善用短句,语言精练有力,节奏感强。
2.七种常见提升文彩句式①反复句。
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中心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反复中心句(词)手法,既可用来构段,又可用来构篇。
【例4】微笑的脸,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微笑的脸,是冬日的阳光,爱在左,同情在右,点燃信念的火把,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的脸,是母亲温柔的手,挽起寂寞,抚平伤感,拭干无助的泪痕。
②因果句。
这是一种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
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当然也可只出现因果联词,而不构成排比句。
⑦排比句。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接起来用,叫排比。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
【例10】童年是一笔人生财富,是一种人生感受,是一种铭心的体验,是人们久蓄于心的一方天一块地,是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的开篇曲。
即使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会有童年狡黠的回忆;即使是恶贯满盈的坏人,也留下过童年纯真的笑容。
找回童年就是要让我们学会于躁中取宁,于闹中取静,以一颗单纯宁静之心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变迁,以不变应万变,来成就我们精彩的人生!(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找回童年》)注意:这七种句式并不是单独使用,可以综合使用。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恰当的修辞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基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等11种。
要求:综合恰当运用,表达生动传神。
①比喻。
[例11]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
(《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②反问。
[例12]“回顾历史,忧大于喜。
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乱杀人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个人搞种族灭绝比得过希特勒人类历史上武器无数,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的原子弹”(《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短短几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咄咄逼人,让对方难以招架,令听众为之折服。
)③设问。
[例13]什么是骨气?“骨”借喻人的品质,“气”指人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成为“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代名词。
孟子有三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可谓把骨气的三方面主要表现全概括出来了。
(《谈骨气》)(此段开头采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引人深思;引用孟子的三句名言;文彩大增。
)④排比。
[例14]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俄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人人可见。
(四川考生《黄鹂百灵完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
)⑤对比。
[例15]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
年轻的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激情澎湃,有的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远大目标。
(《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章运用处6句名言,将感伤、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激情澎湃、豪迈壮志和远大目标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轻年人的心态特征。
)⑥反复。
“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
[例16]“固而不柔,脆也。
柔而不固,弱也。
柔而固,韧也。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要获得发展、成功,要有所建树的人,无不经过“柔而固”的努力,无不闪烁着韧的光彩。
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了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达尔文因鄙弃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而身受围攻。
他在韧性的斗争中,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加世纪80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
(《说“韧”》)⑦对偶。
[例17]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
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
(北京考生《失败是人生的转折》)(运用对偶、排比语言有文彩。
)(四)文句有表现力“文句有表现力”,属于发展等级对写作语言的较高要求。
这个考点要求考生语言既准确严密、高度概括,又巧施粉黛、词语生动。
既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适当地变换句式,又恰当引用古诗词文,化用其他科目的专业术语。
实则是是前边三条综合运用的结果。
以下仅就常用的引用句加以例说。
常用的引用句形式:①直引式,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
【例18】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
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
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
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19】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
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
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