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实用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PPT课件

突破点三 应用“转换研究对象法”进行受力分析
体B共受5个力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突破点一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学透用活]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三个性质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
等大 反向 共线 同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 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A 错误;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 B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 错误;由于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 正确。
[答案] D
[规律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理解
“总是”是指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关系都成立。
(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如何,其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两者中若有 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因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子的速度比甲的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甲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的拉力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 A 错误;因为甲对绳子的拉力 和乙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且都作用在绳子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项 B 错误;绳子对甲、乙的拉力大小相等,由于甲的质量 大,地面对他的最大静摩擦力大,故甲会胜利,选项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BCD
解析:如图所示,当拉力沿竖直方向1时.省力一 半,当沿2的方向上提时拉力肯定大于物体重力 一半.所以A错B对,当两绳间夹角等于1200时 拉力等于物体重量,所以D对,当夹角大于1200 时,拉力大于物体重量,所以c对 . • 说明:力是矢量,它的加减不是简单的代数加减; 不共线的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构成三角形, 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几何知识来分析相关 问题,直观简捷!
不变
F
问题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 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增 大,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 变化?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 擦力如何变化?
F
不变
【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示。
F=150N 50N
【力的合成分解】 1、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合力F与F1和F2间夹角的关系
F2
F
F1 + F 1 2 - F
1) q = 0 0 时,
2 ) q = 180 3 ) q 变大,
F = F
0 时,
1 F = F
2
F 变 ____ 小
问题1: 共点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则合力的范围 为 。 2N≤F合≤14N 可见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 【例2】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为G的圆柱体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夹角为60°、两夹边完 全相同的人字夹水平将其夹住(夹角仍不变), 圆柱体始终静止。试问:(1)若人字夹内侧 光滑,其任一侧与圆柱体间的弹力大小也等于 G,则圆柱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 (2)若人字夹内侧粗糙,其任一侧与圆柱体 间的弹力大小仍等于G,欲使圆柱体对桌面的 压力为零,则整个人字夹对圆柱体摩擦力的大 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课件
① 直接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② 接触面间存在弹力;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a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习 3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
摩擦力的是
BCD
A
B
F
C
D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去判断
方向:①平行于接触面, ②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N
F静
FN
FN
F静
F静
F FN
F
G
G
G
G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练 习
10 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A、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瓶子在被握在手中,瓶口向上。 D、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校教育精品PPT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F
F2 F1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A
F1
光滑斜面
A
FB B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F
半球形的碗
4
直接接触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
压的物体
弹 方向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均匀 位置 分布决定
或支撑

体验重心
结论:物体下降的真正原因是重心在下降,重 心越低物体越稳
重心与稳度
思考: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长棍呢,他 是如何改变重心,从而保持平衡的呢?
重心与稳度
思考:观察他们的结构,他们又是如何 增强稳定性的呢?
用重心
不倒翁原理介绍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想一想
如何让小球上坡呢?
会爬坡的小球
思考与讨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力的认识?
1.力的定义? 2.力的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习旧知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F) 单位:牛顿(N)
2.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5.追 求 一 种 具 体生 活之上 的普遍 原则很 容易, 所以很 多人选 择“活 得正确 ”而放 弃“活 得丰富 ”。

6.不 论 是 正 确 性标 准的形 成,还 是正确 性标准 的修正 ,都离 不开生 活实践 的丰富 性,二 者密切 相关。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2.方法总结:重心----等效替代的思想。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与弹力》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重力与弹力》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力大小相等。
弹簧的形变量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原长和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之差得到;
最后绘制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通过悬挂不同
质量的钩码,得到不同的伸长
x
量,记录钩码重力,和弹簧的
F1
伸长量。
x
F2
G1
G2
数据处理
按照如下表格记录数据,然后以弹簧弹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的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答: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支持力 N,拉力
F
N
F ;重力 G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 N 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拉力 F 的施力物体是细绳。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G
3.(2020 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于水平桌面
恢复原状,因此对小车产生了一个作用力F,这就是弹簧的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叫作弹力。
弹力的产生过程,外界对物体施加力、
物体形变、物体恢复形变对接触的物体产
生弹力。
图 3.1-7 弹簧拉力示意图
弹力
放在地板上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它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二、 重力
4、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 (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 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 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 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地球吸引苹果
(施力物) (受力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分析车.绳.人之间的力的作用
车与绳


P53 (2)
按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结 4重力:方向;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G=m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实验器材 轻弹簧、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
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
的刻度 l0。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和钩码 所受的重力。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 F 表示弹力,l 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1234567 F/N 0 l/cm x/cm 0
[对点训练] 2.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实
验时,先把弹簧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4.6 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上钩码,每 增加一个钩码记下对应的弹簧长度 L,数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钩码个数
12
3
4
5
弹力F/N
1.0 2.0 3.0 4.0 5.0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知道自己目的地的人,才是旅行得最远的人。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这世间最可依赖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指望他人,一定要坚强自立。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弹簧附近竖直固定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 1 个、2 个、3 个、4 个、…钩码,当
钩码静止时,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弹簧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弹簧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受力分析
一、复习基本知识 1.力
(1)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用语言描述 (5)力的测量: 测力计(如弹簧秤)
2.力学中的三种力
刚踏上电梯的瞬间
课堂练习: 1、已知竖直墙壁是光滑的,分
析静止均质木杆的受力情况。
2、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
手托住,让它们静止地靠在粗糙的 竖直墙面上,然后释放,它们同时
A
沿墙面向下滑,已知mA>mB。试
B
分析物体B的受力情况。
3、如图,容器内盛有水,器壁
A
E
AB呈倾斜状,有一个小物体P在图 B 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物
4、当只是根据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很 难做出判断时,有时可以借助二力平衡条 件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1、应防止“漏力”和“添力”。 为防止“漏力”-----必须按正确的顺序去分析。 为防止 “添力”----注意找施力物体,找不到则没有
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 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它物 体的作用力就不是A物体受的力。 3、画受力图时,箭尾画在作用点上。(重心)
受力分析
A B
N
若A 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呢?
当求整体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优先 考虑采用隔离法。
例5、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均质木板M上放着质量为 m的物体,试分析木板的受力情况。
T1
T2
f N(N<mg)
mg
例6、三个物体A、B、C叠放在一起,有一水平外
力F作用于B上,但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试
分析A、B、C三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4)对有些难于确定的力,可用假设法来判断
(5)作图时,除转动的物体外,可以将其他力的作
用点移到物体的重心上。
例4、一均质木棒,一端靠在光 滑圆球上,另一端搁在水平地面
N2 N1
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
木棒的受力情况。
f G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N v
光滑 G
N
v f
不光滑 G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1)静止
N
f0
F
G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 体。 (2)向右匀速运动
N v F
f
G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2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3)向左运动
即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物体分析。
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 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注意 力的方向)
3、按顺序分析受力。
一重二弹三摩擦,有外力直接加。
接触力应逐个接触面去找,必要时要用力的概 念和产生条件或假设法去判断这个接触力是否 存在。
体P的受力情况。
C
D
4、在右图中,A、B两物体通过轻 绳连接,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 B与竖直面接触,A、B一起做匀速 运动,试分析A、B的受力情况。
Av
B
作业: 1、复习教材前4节的内容 2、完成《优化设计》上前面没有做完的练习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1. 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向右运动.
NC
A
BF C
NA
A
GA
NB
fCB
B F f地C C
N/A
GC fBC
GB
N/B
引伸: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
平力Fb=5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 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 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C )
A、F1=5N,F2=0,F3=5N B、F1=5N,F2=5N,F3=0 C、F1=0,F2=5N,F3=5N D、F1=0,F2=10N,F3=5N
Fb
a
b
c
Fc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N
v
G
随传送带一起
向右匀速运动
N
f
传送带由静止
G
开始起动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8.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v
N f0
v
N f0
G
G
向上运输Biblioteka 向下运输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9.如图所示,电梯上的人。
N
N
f0
G
G
v
v
随电梯匀速上升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1.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N T
G
光滑球
T G 光滑球,绳竖直张紧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分析球的受力
N
T
f0 G
例3、画出下图中均质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T
N
A
引伸
T
N
A
G
f G
T
T f
A
引伸
A
G
G
4、强调:
(1)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他物体的受力情况
相混淆
(2)每一个都必须要明确它的来源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1.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1)静止
N
G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1、概念: 整体法:就是将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
的方法。 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其他物体中分离出来,
单独进行分析的方法。 2、两种方法的选择原则:
当整体内各个物体均处于平衡时,且求的力是系统 外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一般优先采用整体法。
N v
F f
G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N v
f
F
N v
f F
G
G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3.如图所示。
静止: f0
F
N
Gv
F
G
匀速下滑:
f
F
N
下滑
G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4.如图所示。 N
G 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或下滑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4 .如图所示。
v
N f0
v
N f0
G
G
向上运输
向下运输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7.如图所示,电梯上的人。
N
N
f0
G
G
v
v
随电梯匀速上升
刚踏上电梯的瞬间
受力分析练习
系统均静止
F 光滑球
F
A
A
B
F B
受力分析
T1
T2
T
G G
受力分析
N2
T
N
F N1
f
G
通常杆受到的力直接画在作 用点上,不用平移到重心上
G 光滑球
N f0
N f
G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4.如图所示。 N
f G
物体沿粗糙斜面上滑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 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N
v
随传送带一起
G
向右匀速运动
N
f
传送带由静
G
止开始起动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6 .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