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课程

合集下载

清华建筑培养方案

清华建筑培养方案

清华建筑培养方案清华建筑学院建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建筑人才。

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清华建筑学院建筑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课程设置。

在建筑史、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学生将接受系统、深入的学习,培养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学院还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提供实践经验分享的机会。

通过实践中的项目设计和落地,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清华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院鼓励学生在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和建筑研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学生会、学术讲座、国内外交流等活动,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平台和学术交流机会。

此外,学院还设立了研究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清华建筑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将通识教育列为重要的一环,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选择。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总之,清华建筑学院的建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扎实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建筑人才。

通过全面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

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应对建筑行业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课程重点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课程重点

第二讲 数的概念
1)基数与进制 基数与进制: “屈 指 可 数 ”, 人类开始是用手指来计数, 人有 2 只手, 一只手 5 个手指,
共 计 10 个 手 指 。所 以 世 界 上 大 都 数 文 明 都 是“ 十 进 制 ”,以 1 到 10 十 个 数 字 为 基 数 , 都 有 独 立 的 名 称 和 标 识 。 但 也 有 “ 二 十 进 制 ”的 ( 两 只 手 加 上 两 只 脚 ) 的 , 玛 雅 文 明 是 二 十 进 制 。罗 马 数 字 是 “五 进 制 ”( 一 只 手 )的 ,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数 字 8732 在 在 凯 撒 的 衙 门 里 , 办 事 员 把 这 个 数 字 写 成 : MMMMMMMMDCCXXXII 莱布尼茨 ( 1646~1716 年 ) 的二进制: 17 世 纪 德 国 的 数 学 家 莱 布 尼 茨 发 明 了 “ 二 进 制 ”, “任 何 数 字 都 可 以 用 1 和 0 写 出 来 ” : 1—1、 2—10、 3—11、 4—100、 5—101、 6—110、 7—111、 8—1000、 9—1001、 10—1010 ……。 十二进制:十进制是人有十个手指的“自然结果” ,但作为数制并非十分合理,例如 对空间的表达, “前后左右” 、 “四面八方” ,用 十 进 制 并 不 十 分 配 合 ,还 有 立 方 体 有 六 个 面 ,用 十 进 制 也 不 配 合 。倒 是 十 二 进 制 ,能 很 好 的 配 合 。 12 有 2、 3、 4、 6 四 个 约 数( 12 是 2、 3、 4、 6 四 个 数 的 整 数 倍 ) ,所 以 能 很 好 地 配 合“ 上 下 ” 、 “前后” 、 “左 右 ” ( 对 应 2) , “上中下” 、 “左中右” ( 对 应 3) 、 “前后左右” 、 “东西南北” ( 对 应 4) , “上下前后左右” 、 “ 立 方 体 、建 筑 物 ” ( 对 应 6) 。当 用 钟 面 表 示 时 间 ,时 间 也 就 十 二 进 制 和 六 十 进 制 了 。 建 筑 尺 寸 模 数 体 系 实 质 上 也 是 12 进 制 的 ,以 12 的 整 分 数 为 模 数 : 12、 6、 3、及 其 3 整 数 倍 9、 15、 30。 天 干 地 支 在 中 国 古 代 的 历 法 中 , 有 “十 天 干 ” 和 “ 十 二 地 支 ” ,二者的组合,产 生 了 六 十 甲 子 。 天 干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 支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 十 甲 子 :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60 是 10 和 12 的 最 小 公 倍 数 , 六 十 甲 子 是 六 十 进 制 , 是 十 进 制 和 十 二 进 制 混 合 的 产 物 。 现 在 国 际 上 在 计 时 上 也 采 用 六 十 进 制 : 1 小 时 等 于 60 分 钟 , 1 分 钟 等 于 60 秒 钟 。 考 古 发 现 ,在 商 朝 帝 王 帝 乙 时 的 一 块 甲 骨 上 ,刻 有 完 整 的 六 十 甲 子 ,可 能 是 当 时 的 日 历 ,说 明 在 商 朝 时 已 经 开 始 使 用 干 支 纪 日 了 。在 中 国 采 用 公 历 之 前 ,长 期 用 干 支 记 年 , 如 甲 子 年 、 丙 寅 年 等 。 清 华 是 利 用 “ 庚 子 赔 款 ” 退 款 建 立 的 , 庚 子 年 是 1900 年 ,义 和 团“ 扶 清 灭 洋 ” ,八 国 联 军 打 进 北 京 。 1911 年 是 辛 亥 年 ,武 昌 起 义 推 翻 满 清 王朝,就叫“辛亥革命” 。 公 元 后 的 年 份 数 减 3,除 以 10 的 余 数 是 天 干 ,除 以 12 的 余 数 是 地 支 。 今 年 2012 年 : ( 2012- 3) ÷ 10 = 200……9 对 应 于 天 干 是 “壬 ” ( 2012- 3) ÷ 12 = 167……5 对 应 于 地 支 是 “辰 ” 所 以 , 2012 年 是 “ 壬 辰 ” 年 。 是 “ 龙 年 ” 。 十 二 地 支 对 应 于 十 二 生 肖 : 子 鼠 , 丑 牛 , 寅 虎 , 卯 兔 , 辰 龙 , 巳 蛇 , 午 马 , 未 羊 , 申 猴 , 酉 鸡 , 戌 狗 , 亥 猪 。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大学建筑系大三第一个设计作业任务书,同胞们知道差在哪里了吧--。

来源:林多多的日志非线性建筑设计-春季Studio奥运信息亭设计指导教师:徐卫国周榕黄蔚欣一.形态发生学(Phylogenesis)一颗植物或一个动物之所以长成某种形状,有两种力量控制着它成型,第一种力量来自于自身的遗传基因(DNA)作用,它作为内在法则构成形态代码,制约了生物形态的生成;第二种力量来自于外部动力的限制,各种外部条件作用于某种生物,它们只能调节自身形态迂回或融入各种外力和关系结构之中,才能长期存活生长。

因而外部的条件及内在的基因促使生物进行自组织及自调节,从而自适应于各种条件而得以生存。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是一有生命行为的动态场所,那么,按照生物形态发生规则,建筑的形体应该与其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建筑设计的使命也就是让建筑形体产生于建筑所处特定地段的外部影响以及特定建筑的内部要求,这样,建成的建筑可与所处场地的条件及在建筑中活动的人之间具有连续性及协调性,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产生建筑活力。

二.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

我们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数模型(Parametricmodel),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建筑体量、空间、或结构,且可以通过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的设计方案。

三.非线性体(Non-linearVolume)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照,必然反映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课程表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课程表
选修
3 3
选修课
25
24
夏季学期
性质
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
水彩实习
2 2

教师辅导2周,自己画1周,交暑假作业
必修
测量实习
1 1

新开课
3 3
第二学年学分总计:27+23+5=55
三年级
秋季学期
性质 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试/考查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限选体育专项(1)1
必修
建筑师工程经济分析2
26 25
夏季学期
性质名称学分周学时考试/考查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必修渲染实习1 + 1*2周*为课外环节
必修素描实习1 1
2 3
第一学年学分总计:29+26+2=57
二年级 秋季学期
必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2+1*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
体育(3)1
1 + 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
英语(3)4
4
考试参加学校水平考试
必修
邓小平理论概论
32+1*考试*为课外环节
必修
体育(4)1
1 + 1*
考查*
为课外环节
必修
水彩(2)4
4
考查
必修
建筑力学4 4
■考试
必修
外国建筑史3
3
考试
必修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2)
66+2*
考查
必修其一*属课外环节
必修
建筑设计()
66+2*
考查
必修

清华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教案二年级

清华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教案二年级

B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目录一、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 B-1二、咖啡厅、茶艺馆、网络咖啡屋 ···························································· B-2 (一)设计指示书···················································································· B-2 (二)设计任务书···················································································· B-5 (1)咖啡厅设计任务书 ·································································· B-5 (2)茶艺馆设计任务书 ·································································· B-6 (3)网络咖啡屋设计任务书··························································· B-7 三、山地别墅、溪边别墅、海滨别墅························································· B-9 (一)设计指示书···················································································· B-9 (二)设计任务书·················································································· B-13 四、小型公共建筑设计·············································································· B-17 (一)设计指示书·················································································· B-17 (二)设计任务书·················································································· B-18 (1)幼儿园设计任务书 ································································ B-18 (2)老人之家设计任务书 ···························································· B-20 五、大学艺术系馆设计·············································································· B-35 (一)设计任务书·················································································· B-35 (1)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5 (2)音乐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6 (3)美术系馆设计任务书 ···························································· B-37 (二)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 ·································································· B-38一、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计入门和设计基础阶段。

清华-建筑专业课程设置

清华-建筑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开设方式分为校级公共课、校级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按照教学方式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和实践类三种类型;按照选课方式分为必修、限选和选修三种类型。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98门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36门,选修课程62门;面向研究生开设63门专业课程。

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生可广泛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择课程,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的人文素养。

视觉艺术类课程(必修12学分)
设计系列课: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于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全程一至六年的教学中,建筑设计系列课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该课程坚持专业领域的交叉,强调与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五个专业理论系列课的衔接,并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专业水平,采取三个教学平台。

一二年级为基础平台,以训练基本的识图制图能力和方案构思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达方法为主。

三四年级为专业平台,以训练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以启发类的设计专题为主,涉及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五个专业领域,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现象、发现建筑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的设计方案。

五六年级为提高平台,以训练团队合作设计能力和综合解决设计问题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为按不同专业组织设计题目,结合中外联合设计专题和国内外设计竞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题目类型,增强其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了解。

清华大学建筑教案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教案博物馆

教学对象:建筑学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功能与设计原则;2.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学知识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2.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3.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难点:1.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协调;2.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3. 博物馆建筑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历史与发展;2. 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二、讲授新课1. 博物馆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博物馆建筑应具备展示、研究、教育、收藏等功能;- 博物馆建筑应体现地域文化、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 博物馆建筑应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2.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满足博物馆各项功能需求;- 空间布局原则:合理规划空间,确保流线畅通;- 美观性原则:注重建筑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审美价值;- 环境协调原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国内外优秀博物馆建筑案例,如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特点、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博物馆建筑;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方案修改与完善;3. 学生制作模型或绘制效果图,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要点;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3.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功能与设计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其中建筑设计是主课.二,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TJ030010课程名称:素描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学习形体透视、基本构图、比例的协调、体积感的把握、表达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20课程名称:色彩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不同的静物有针对性地进行写生,掌握色调变化规律,增强色彩感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表达色彩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练习,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使用教材:《水粉》,漆得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色彩静物写生》,周度其编,广西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60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学分:1 学时:16 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

通过训练可以充分启迪学者的思维力、想象力和组织形态,获得新的感性知识和创作领域的开拓,从而提高创造能力,为后面学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法则;材料的要素;技术要素;练习的程序;场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9月。

参考书目:1.《平面构成设计》,李槐清,河北美术出版社。

2.《平面构成》,夏镜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70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课程学分:2.5 学时:40 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二维构成的基础上提升为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培养他们对立体形态的设计,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构成形式,对立体材料的学习,线材、面材、块材的加工方法和设计技巧、设计思路及设计创意。

主要内容:色彩构成部分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和形态的学科。

色彩构成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构成、色彩三属性、色彩补性特性、色彩混合、色彩心理、结构色彩、色彩的节奏和色彩的调和;立体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立体构成观、构成要素、形式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和练习程序(点五维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线、面、块综合构成)。

使用教材:1.《色彩构成》,钟蜀珩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立体构成》卢少夫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2.《色彩构成》,李莉婷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3.《立体构成》,辛华泉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4.《立体构成》,金剑平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050课程名称:建筑CAD课程学分:1.5 学时:24 开课学期:4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将来进行建筑设计绘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

其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AUTO CAD R2002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术,达到可画三维建模程度,得心应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主要内容:AUTOCAD R2002的安装和配置及操作基础;绘图前的准备、基本绘图方法;基本编辑方法、视窗的放大与移动;使用图块、高级编辑技巧;文本标注与编辑;尺寸标注;查询图形属性、三维画图。

使用教材:《AutoCAD R2002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AutoCAD R2000辅助设计与绘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AutoCAD R14高级编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170课程名称:建筑构造A1课程学分:4 学时:64 开课学期: 5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性民用建筑设计的原理及构造设计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及新结构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构造、材料的进步与更新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原理讲授与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参观实际建筑做法及课程设计的学习和训练, 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提高处理构造设计的能力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能力。

本书在编排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内容包括概论、墙体、楼板、装修、楼梯、屋顶、门窗、基础等八部分;第二部分以大型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化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装修等四部分;使用教材:《建筑构造》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1.《房屋建筑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3.《建筑构造》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构造》东南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设计构造图集》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30180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学分:2.5 学时: 40 开课学期: 4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一般性房屋的结构设计方法,建立结构的概念,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结构形式,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及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

使用教材:1.《装饰结构》,刘殿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建筑结构选型》,陈眼云、谢兆鉴等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

参考书目:1.《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宋占海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建筑结构设计》,宋占海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虞季森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4.《建筑师结构学》,慎铁刚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程编号:TJ030200课程名称:建筑力学课程学分:4.5 学时:72 开课学期:3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系平衡规律,能进行杆系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掌握力学基本概念,为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提供力学指导。

主要内容:本课程基本内容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主要内容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物体的平衡条件与静力平衡方程;杆件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的变形与内力,以及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应用;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力法、位移法。

使用教材:《建筑力学》,李前程编,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参考书目:1.《材料力学》,孙训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2.《结构力学》,龙驭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课程编号:TJ030100-TJ030110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A1-A2课程学分:4、5 学时:64、80 开课学期:2、3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以下知识和能力:(1)正确的建筑观;2)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价;(3)循序渐进的设计理论体系和专业基础知识:初步的建筑概念和理论(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等)、相关的基础知识、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4)一定的建筑设计表达能力、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的概念;中外建筑基本知识;造型与空间基本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建筑设计基本组成方法;建筑方案设计等。

其提供初步、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对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设计体系、设计过程有初步认识,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使用教材:1.《建筑初步》,田学哲编,清华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天津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参考书目: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2.《建筑的涵义》,刘育东编,天津大学出社。

3.《漫画建筑学》,荆其敏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TJ050260-TJ050290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A1-A4课程学分:5、5、5、5 学时:80、80、80、80 开课学期:4、5、6、7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以下知识和能力:(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合理关系的能力。

在已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建筑学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基本掌握空间组合与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2).培养学生进一步确立地区建筑观念,训练学生在城市整体环境中分析、把握和体现建筑文脉的能力;(3).使学生了解技术、工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技术、设备的进步与更新对建筑空间灵活性的要求,同时培养如何处理复杂流线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原理讲授与课题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一系列建筑类型方案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讲解住宅建筑的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空间组合与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建筑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

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布置每学期的设计课题。

设计课题包括住宅、幼儿园、中小学校,旅馆、影剧院,综合楼等常见的主要建筑类型:通过一系列建筑类型方案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逐步提高把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合理关系的能力和建筑创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