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馆 -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建筑馆轴线分析

清华大学建筑馆轴线分析

建筑馆的轴线分析从建筑馆的整体布局来看,存在着一条东西向的轴线,整个建筑在南、西、北方向上的三个体块形成U 形的布局,并围合形成了中间的庭院。

对于一幢教学楼来说,不去追求形体的过份变化,而讲求一种朴素大方的风格无可厚非。

因此,建筑馆的南北两翼外立面都很简洁,反映出了教学楼的特征,西立面也是对称的形式,在主入口处重点着以笔墨,突出了磨光花岗石饰面的门廊,显现出建筑学院的标志,具有古典建筑严谨挺拔的韵味。

但是在规整的布局下,建筑的内部空间没有实现灵活的处理,出现了不少房间采光、通风不好的情况,比如作为国际学术报告厅的王泽生厅就存在着空间狭小、通风采光条件很差的问题,同样地二楼“九宫格”处的采光也较差,开灯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在平面布局上,除了正中的一条主轴线外,建筑的南北两翼也都基本按各自的次轴线对称布置。

比如建筑南翼各层都有一条走廊贯穿中央,串联着两侧的房间,这种布局对一层和二层的办公室的布置还好,同时由于中间的庭院使得两侧的房间都能对外开窗。

但是对于三四两层的教室布置来说则不尽合理,设计课使用的桌子摆放在中央的大过道上,这样在上课时就导致了走道上人员进出不便,而且在人们进进出出也会打扰到大家的上课,由于不同的小组下课时间不一致,互相干扰的情况在所难免。

同时卫生间的入口则是隔着过道正对着一间教室的入口,这样给人的感觉极不舒服,由于走道过长,里面教室的同学们进出也很不方便。

公共空间则被布置在走道的一侧,自然很难获得充足的空间,同学们在其中的活动也受到了不少限制。

对于主轴线上的庭院是一个内向性的庭院空间,本应成为同学们课间休息交流的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但由于缺乏配套设施,成为了一片荒芜的空地,现在在这片空地上进行了建筑馆扩建工程,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样的改观。

总体来说,建筑馆基本上按照一条东西向的主轴线、两条次轴线进行布局的,外形比较规整朴素,符合教学楼的特点,但由于内部空间的布置不够灵活,在功能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

作为百年名校之一的清华大学,有一批早期建筑名列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中。

这些建筑,反映了西方学院建筑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典型性,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了一批中国早期建筑师较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01,清华园——工字厅,原为清代贝勒府之一,咸丰御题园名,可以说是清华的“史前建筑”,经1909-1911修缮后,长期作为清华的校机关办公地。

该园正中为两进大院,东西有两套三进偏院和西北跨院,共计有房屋100余间。

庭院中曲廊萦回,各种花卉树木交相辉映,清幽雅致。

因其前后主殿间用过殿相连,从上方俯瞰呈一“工”字,故俗称“工字厅”,这样亦可区别于后人将整个清华大学校园统称为清华园之叫法。

工字厅北面有清末官员、道光进士殷兆镛撰书的轩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其横批为“水木清华”四字,故此处的池塘假山称为“水木清华”。

02,古月堂,清华园的附属建筑,左右两跨院,幽静清雅。

早年间,清华园前面还有甲、乙、丙所三座木构暖阁,后被拆除。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还在丙所里面上过托儿所呢。

03,在大礼堂草坪南,日晷两边有国家重点文物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两块标志碑,北京市重点文物碑背后有一段说明文字,介绍了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概况。

但讲得不够仔细,特别是关于校门的讲述也不准确。

另有说现存早期建筑二十座,但这段文字只提到了十八处,很可能还会包括工字厅和古月堂吧;或者是加上土木工程馆和水力实验馆?04,二校门,原为1911竣工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西校门。

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

其门楣上书刻有参与清华选址的清末重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因其位置显要、古典优雅,一直被作为清华大学的标志之一。

文革开始后,被老红卫兵当作“四旧”于66年8月24日强行拆毁。

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研讨会暨莫宗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综述

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研讨会暨莫宗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综述

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研讨会暨莫宗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综述刘敏;陈迟【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4页(P10-13)【作者】刘敏;陈迟【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1 莫宗江先生莫宗江简介莫宗江(1916-1999),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学习中国古代建筑。

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解散,受聘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历史教研组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协助林徽因使景泰蓝工艺重获新生的艺术家。

1987年,梁思成科研团队因从事建筑历史研究与文物建筑保护取得突出成绩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莫宗江是授奖人中在梁思成、林徽因之后的主要成员。

为中国建筑史的早期开拓性研究与学科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9月10日,对于全国人民来说这只是一年一度的一个普通的教师节,但对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来说,却是一个记忆深刻且与众不同的节日。

这一天的建筑学院,热烈非凡,亦隆重非凡。

为着同一份怀念,朝着同一个方向,德高望重的前辈们和卓有成就的同仁们,纷纷自发地相聚在这里,以学术活动的方式,共同缅怀和追忆一位逝去的大师—莫宗江先生,我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研讨会暨莫宗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活动,被列为清华建筑70周年系列活动重点之一,于教师节当日在清华大学建筑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大家共同追忆了老先生别具一格的治学风范和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院系领导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建筑学院副院长单军教授主持开幕式,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向大会致开幕词。

建筑史学科几代学人,在这里以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莫宗江先生的思念,这也是对莫先生在建筑史、建筑教育领域所作贡献的认可与追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5年校外推荐免试读研拟录取学生名单公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5年校外推荐免试读研拟录取学生名单公示

2015年建筑学院校外推荐免试读研拟录取名单公示
一、拟接收校外推荐免试直博学生名单
汪越(城乡规划学)陈明玉(城乡规划学)
邓夕也(城乡规划学)张引(风景园林学)
程作(土木工程)张旭(土木工程)
王笑吟(土木工程)张国辉(土木工程)
邓梦思(土木工程)吕孟强(土木工程)
张楠(土木工程)
二、拟接收校外推荐免试直硕学生名单
学术型硕士:
王祎(城乡规划学)马尧天(城乡规划学)
王玉鑫(风景园林学)南硕(土木工程)
王建(土木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徐晓萌(建筑学硕士)李博君(建筑学硕士)
郑远伟(建筑学硕士)温子申(建筑学硕士)
于博(建筑学硕士)刘可(建筑学硕士)
郭婧舒(建筑学硕士)范若冰(建筑学硕士)
刘琳(建筑学硕士)翟炜(城市规划)
侯姝彧(风景园林硕士)高露凡(风景园林硕士)
韩琳(城乡规划)
公示期:10天,即日起生效。

凡对名单有异议者,请书面具名向建筑学院教学办公室(建筑馆南103)反映。

联系电话:62782359,联系人:李老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4年09月28日。

建筑系馆优秀案例

建筑系馆优秀案例

建筑系馆优秀案例
哇塞,今天咱就来唠唠建筑系馆的优秀案例!就拿清华的建筑系馆来说吧,那可真是牛掰了!一进去,哇,那空间感,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幻的建筑世界!你能想象吗,那种宽敞又明亮的感觉,仿佛每一处都在跟你打招呼。

它的布局相当巧妙,教室、工作室、展厅这些就像一个个小拼图,完美地拼在一起。

比如说那个工作室吧,同学和老师们在里面热烈讨论着设计方案,那氛围,简直了!“这个设计怎么样?”“我觉得还可以再改进一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就像一场热闹的建筑派对!
再看看那些展示作品的区域,每一个作品都像是建筑系馆的宝贝。

学生们的心血都在那里展示着,有的充满奇思妙想,有的让人惊叹不已。

“哇,这个作品也太棒了吧!”这不就是对学生们努力的最大肯定吗?
还有那独特的采光设计,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把整个系馆都照得暖洋洋的。

就好像阳光也偏爱这个地方,非要把它照得格外美丽。

这可不像有些地方,阴沉沉的,让人提不起精神来。

咱们再想想,如果没有这么优秀的建筑系馆,那得损失多少创意和灵感啊!所以说,一个好的建筑系馆真的太重要了!它不只是几栋建筑的组合,
而是孕育梦想和才华的摇篮啊!你们说是不是呢?我觉得建筑系馆就该像这样,充满活力和惊喜,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

建筑系大学排名中国分数线

建筑系大学排名中国分数线

建筑系大学排名中国分数线中国的建筑系大学在吸引学生和雇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有志于进入建筑行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建筑系大学的排名和相应的录取分数线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系大学的排名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

1. 中国建筑系大学排名情况中国建筑系大学的排名是根据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就业情况等多个指标来评估的。

以下是近期中国建筑系大学排名的一些权威机构和排名结果:1.1 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教育部对各个学科进行周期性评估,其中包括建筑系。

最近一轮评估的结果显示,以下几所建筑系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较高: -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同济大学 - 东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这些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2 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名是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排名结果,对中国大学进行整体排名的权威榜单。

以下是近期中国大学排名中的一些建筑系大学: - 清华大学 -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东南大学这些大学在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显示了其在建筑系学科上的优势地位。

2. 近年中国建筑系大学录取分数线中国建筑系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随着每年高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以下是近年来中国一些建筑系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2.1 清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清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一般要求在文理科综合得分中达到一定水平。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在600分以上,竞争激烈。

2.2 同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同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一般要求在文理科综合得分中达到一定水平。

近几年来,同济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稳定在580分以上。

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在近几年有所上涨,一般要求在文理科综合得分中达到一定水平。

近年来,该学校建筑学录取分数线稳定在570分以上。

2.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为稳定,一般要求在文理科综合得分中达到一定水平。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暨历史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暨历史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1.清华大学二校门:二校门是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之门上端“清华园”三字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

二校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校园历史坐标点。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属于古典西洋砖石结构,巴洛克风格,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学校大门。

二校门原为封闭式建筑,两侧有短墙连接东边的邮局和西边的守卫处。

当年清华学堂门纪严格,中等科低年级学生未经批准不得出校门。

后来1933年学校扩大,修建了新的校门即现在的清华大学西校门,人们便将原来大门称为二校门。

20世纪50年代曾把大门两侧的短墙拆除,只留中央主体部分,但校门庄重肃美如故。

而十年动乱它却未能逃过劫难,被红卫兵彻底砸烂。

90年代,在校友的积极倡议与集资筹备下,学校依据原始图片重建了这一校园文化。

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同为台湾清华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标志。

许多校友回到清华都会来此拍照留念,以寄托对母校的思念之情。

2.清华学堂:清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轻装红瓦,坡顶陡起,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清华学堂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师,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打蜡地板,双层拉窗。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这一部分的宿舍有较好的设备,床是钢丝的,屋里有暖气,厕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马桶。

”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开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在这里汇聚,太阳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除中国通史在同方部外,其余课程均在清华学堂117号楼教师讲授,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任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清华学堂未作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套吃着她那特有的历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心中。

3.清华大礼堂:清华大礼堂坐落在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之一。

清华大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

清华大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

清华⼤学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欢迎来到美丽的清华园!⼀清华历史简介1、清华⼤学校园占地356公顷,建筑⾯积168万平⽅⽶,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成荫,湖光⼭⾊,景⾊优雅。

2、清华⼤学的前⾝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学⽣,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清华⼤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学、南开⼤学联合办学,组建国⽴长沙临时⼤学,1938年迁⾄昆明,改名为国⽴西南联合⼤学。

1946年,清华⼤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法、理、⼯、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3、1952年,全国⾼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学成为⼀所多科性的⼯业⼤学,被誉为“⼯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学进⼊了⼀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科类学科,并成⽴了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中央⼯艺美术学院并⼊,成为清华⼤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持下,清华⼤学已成为⼀所设有理、⼯、⽂、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

4、截⾄2009年12⽉,清华⼤学有教职⼯7100余⼈。

其中教师2900余⼈,包括中国科学院院⼠37名、中国⼯程院院⼠34名,正⾼级职务1200多⼈。

本科专业62个,硕⼠学位授权点271个,博⼠学位授权点252个,博⼠后科研流动站37个。

在校学⽣36000余名,其中本科⽣14600余名,硕⼠⽣14400余名,博⼠⽣7200余名。

有来⾃114个国家和的留学⽣及进修⽣约2740名。

学校现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程实验室4个。

5、清华⼤学治学严谨,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今,共培养了14万余名学⽣,其中包括⼀⼤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治学⼤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层平面分析

1门厅 2传达 3收发室 4院长室 5贵宾室 6会 议室 7党委 8报告厅 9电化教室 10配电室 11个人视听室 12办公室 13幻灯片制作,编 辑 14空调机房 15模型室 16计算机房17建筑 物理实验室 18设计院办公室 19复印室 20晒 图室 21库房 22报告厅
报告厅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馆分析

清 华 大 学 总 体 规 划 图
建筑主入口分析
建筑系馆位于清华大学的 东南部分,靠近校园的外 围。东侧为美术大楼,南 侧为技术科技楼,学生宿 舍位于建筑系馆的西侧, 而在建筑馆的正北侧为中 央主楼,北侧部分有体育 场,游泳馆,图书馆,音 乐厅等建筑,是建筑系同 学课余时间经常去的场所 。根据建筑系馆所处的位 置及主要的人流方向,建 筑系馆的主入口应放在西 侧。
建筑正中部位设有一个国 际学术报告厅,报告厅采 用灰色地毯,本色木墙裙 ,海蓝色粗纺织物墙面, 白色顶棚,座椅为红色, 整个色调鲜明。
展览走廊
根据建筑系馆的特殊要求,走廊设 计的比一般教室宽,墙面装有木质 展板。顶棚设计有定向投射式照明 灯,可供建筑系定期展出设计作品 及学生作业。
专业教室空间分析
门厅分析
建筑馆入口空间紧凑,南 北两侧是展览厅,展览厅 为二层空间,东西各有一 直跑大楼梯通向二层。
墙面,顶棚,楼梯踏板,栏板 均采用白色,楼梯内侧墙则用 赭石色光花岗岩面砖,大厅正 中墙面则采用了枫叶红磨这两 处是室内少有的暖色调所在, 对内部环境色彩起到了衬托作 用。
室内空间流畅富于变化 ,它是内外学术交流展 示用的空间,立意典雅 大方,追求文化气息, 因而在门厅和展览厅设 计时,一方面注重色彩 和材质上的选择,基本 上选择了黑白灰的素雅 色调,门厅及过厅均为 灰白色磨光花岗岩地面 。
次入口及周边环境分析
建筑馆的庭院是内向型的, 丌只有花草地和叠落式喷 泉,是师生理想的课间休 息和交流处
建筑小品
建筑概况
建筑系馆的总面积为1.5万 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 积为3800平方米,实验 1000平方米。
清华大学建筑系馆位于清华大学 主楼东南部位,西侧为经济管理 学院,两院楼之间为学校南北主 干道,道路北段正对中央主楼, 为校园新区东校门,按照学校总 体规划沿这条主干道东西两侧应 布置教学科研建筑,因此它的造 型对新校区后继建筑有较大的影 响。它既要和中央主楼体型风格 相协调,又要为新区将来的建筑 风格在创新方面创造出过渡性的 条件。 新建筑要尊重原有建筑,在体量 上互相呼应,服从整体规划。
教室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各个年级的教 室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系。是很好的交 流学习空间。
谢谢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览厅的南北墙的处理。这两处是 视线容易集中地,设计者将两侧墙 面各开了一个凹槽,凹槽放置了代 表古典建筑艺术的标志,爱奥尼柱 式,和中国宋代木结构柱是片段,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立面分析
建筑馆是一栋教学楼,在外形上应有教育建筑的特征,力 求朴素大方,丌追求形体的过分变化。
建筑的南北两翼外立面都 反映出了教学楼的特征在 西立面主入口则重点表现 ,突出了磨光花岗岩石饰 面的门廊,具有古典建筑 严禁挺拔的韵味。入口两 侧窗下墙饰以灰色花岗岩 图案,和大面积白色面砖 的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整栋建筑给人们一典雅 朴素之感。具有文化教育 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