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的应用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PPP项目大中修方案

高速公路PPP项目大中修方案

高速公路PPP项目大中修方案大中修范围大修是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使其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包括小规模的扩建和增加公路服务设施的工程项目,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服务水平。

中修是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老化、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修理、加固、更新、完善的作业,以恢复公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是针对不同养护对象提出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维护措施。

对于当年因较大水毁等自然灾害而损坏的公路的抢修和修复工程,项目公司计划列为公路水毁抢修中修(专项)工程办理。

大中修条件公路出现下列情况的应进行大中修:⑴沥青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不足等,需通过加铺或罩面等措施加以恢复、补强的;⑵公路及其设施有较大损坏,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公路通行能力降低,必须进行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公路服务水平的。

时间安排为保持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项目公司将在积极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在通车后每3~5年进行一次中修,每10年内进行一次大修。

经营期内共安排2次大修,时间分别为:第一次大修 2028年第二次大修 2038年大中修计划管理根据定期检查和健康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发现的缺陷病害进行维修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编制年度专项维修计划;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病害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桥梁损坏,及时进行分析,编制应急抢修专项计划。

项目公司将根据年度养护工程计划组织编制大中修工程实施方案,报北京市交委审查、备案。

组织实施中修、大修工程应严格按照部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和北京市交委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⑴大中修工程项目由项目公司负责组织实施;⑵大中修工程执行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按规定需要公开招标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解析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解析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解析一、前言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建成的公路越来越多,公路养护与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阐述。

二、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的重要性近几年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公路建设项目形势喜人,公路网络逐步完善,从城市到乡村我们处处都能走上便捷和舒适的道路。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促进公路发展,公路养护是公路发展的基石,是巩固公路发展成果的保障。

近2O年来交通量及重型车辆显著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以来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

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道路路面逐渐变得凹凸不平,表面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破损现象。

这些破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严重。

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旅行时间、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运输费用。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我国的公路养护机制相对落后,可以说公路养护工作没有放到公路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目前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各地不尽相同,大多为省公路管理局指导,各地下设各公路管理部门,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和维修由各地养护或工程科负责,对于投资较大大中修的工程由招投标明确养护企业实施。

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是公路养护常见的维修、补强施工方案,是公路在使用年限后期阶段一种较为合理的提高公路路况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处置方法,公路管理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对路况较差的道路进行养护大中修。

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对公路养护设计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公路大中修实施方案

公路大中修实施方案

公路大中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大中修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规划。

1. 项目范围。

本次大中修项目主要涉及XX省XX市XX县的XX条公路,总长度约XX公里。

2. 项目目标。

通过大中修项目的实施,旨在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改善道路运输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实施方案。

1. 路面修复。

对于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全面修复,采用优质材料进行重新铺设,确保路面平整、无坑洼、无裂缝。

2. 设施升级。

对于陈旧的交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护栏等,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

3. 桥梁加固。

对于老化的桥梁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桥梁结构稳固,安全可靠。

4. 路基加固。

对于路基松软、沉降的路段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 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6. 完善配套。

完善道路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路灯、绿化带、休息区等,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四、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

进行项目前期的勘察和规划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

2. 施工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有序进行路面修复、设施升级、桥梁加固、路基加固等工程施工。

4. 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要求,确保施工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完工验收。

完成施工后,进行道路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六、总结。

公路大中修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

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公路工程占据着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地位。

本文从公路路面养护的意义和目的、公路路面路面养护维修步骤、公路大中修设计方案及大中修工程的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路面;设计;养护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路面大中修工程也越来越普遍。

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在公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对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与养护的探讨。

二、公路路面养护的意义和目的公路在运营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特别是近几年来超重超载车辆越来越多,路面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路面逐渐被磨得光滑直接导致安全性降低;由于车辆的压密和路面变形的积累,路面表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车辙变形并破坏其平整度,影响行车舒适度;路面产生的裂缝和坑槽,易使路面积水下渗,破坏面层和基层,降低路面强度,在半填半挖路段也易造成路基坍塌等公路水毁情况。

为适应车辆对路面安全、舒适、快速的服务质量要求,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周期,必须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根据路面的使用状况变化对其进行养护、维修。

因此,公路养护维修的目的和任务是采取与路面状况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及时修复破损、变形的病害,保持路面完好状态,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畅通,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公路路面路面养护维修步骤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维修主要的步骤如下:1、调查研究路段的近3年的交通量,分析其交通发展趋势,对新铺结构层的方案作为重要参数。

2、调查研究路段历年来的维修和养护历史,通过收集道路施工竣工图和路面实地取芯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原路面的结构层组成和厚度。

3、旧路技术状况调查和评价。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人工调查与机械设备检测结合)对现有路面的变形、破损病害、路面强度(路面弯沉测量)、路表功能进行勘踏,根据结果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总体上掌握现有路面技术状况。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技术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技术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现状源自Part.2路况 情况
PQI均值:在88~90 之间波动; 中次差路率:在10~ 15%之间波动。 2013年全省路况检测 路面使用性能PQI均 值为88.9,优良路率 87.94%,次差路率 3.21%。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现状
Part.2
路面结 构情况
新改建:沥青路为半刚+6cm+4cm或 7cm+5cm;水泥路面为+22~24cm板块。 养护:白改黑路段15~18cm沥青混凝土; 再生路段15~20+5cm~10cm沥青混凝土结构 渐成规模。
Introduction
近十年浙江省结合养护需求,从科 学决策、强化设计、引进消化吸收 四新技术,形成了从路基到路面的 一系列的养护技术解决方案。
Part.1
>
205国道示范工程中实践
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现状
Part.2
总体 情况
2013年底:总里程 6822公里,国道 1759公里,普通省 道5063公里,沥青 路面5018公里,水 泥路面1793公里。
• .
大中修设计展望
Part.5
• 全范围涵盖的设计
• 不局限于路面的修复(边坡、安 保) • 通过设计提高畅通、安全、提高 公路的行驶效率 • 跳出框框、提供发散性的思考 (杜绝一个结构到底、思维僵化、 完成任务)
.
大中修设计展望
Part.5
大中修设计展望
Part.5
• 全过程的跟踪设计
• 注重实施过程跟踪 • 分部验收、设计确认 • 杜绝不经设计的变更
养护技术发展的形势
Introduction
路面养护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
缺少路面表面及内部缺损状况快速检测、 解译及养护评价分析技术。

高速路面工程改造方案设计

高速路面工程改造方案设计

高速路面工程改造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已成为当前交通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高速公路具有运输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气候等原因,现有高速公路存在磨损、漏水、裂缝、疲劳等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改造。

因此,本文将对一条具体的高速公路进行改造方案设计,以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条件。

二、项目背景本次改造的对象是一条连接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全长约100公里。

这条高速公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路面材料以水泥混凝土为主,由于长期使用和气候影响,路面存在裂缝、碴石、坑洞等问题。

同时,车辆交通量大、车流速度快,加之恶劣的气候条件,给路面的磨损和老化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并提高通行能力,需对路面进行改造。

三、改造方案设计1、路面状况评估首先,对路面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路面平整度、厚度、结构、裂缝情况等,以及下方基础的稳定性。

通过全面的状况评估,可以了解路面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改造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路面材料选择针对现有路面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进行改造。

考虑到该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大、车速快的特点,建议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作为新的路面材料。

沥青混凝土具有耐磨、耐压、防水、耐老化等优点,适合高速公路的改造需求。

3、路面结构设计根据路面的负荷情况和交通流量,设计路面的结构。

建议采用三层结构,即上层沥青混凝土层、中间稳定层和基层,以满足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

其中,上层沥青混凝土层采用5cm厚的优质混凝土,中间稳定层采用10cm厚的碎石,基层采用15cm厚的砂石混凝土。

4、路面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对现有路面进行磨削和修补,确保路面平整。

之后,进行新路面的铺设和压实工作。

采用先行铺砂、再行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紧密度。

同时,对边坡、桥梁等附属设施进行维护和加固。

微表处技术在G30线果子沟-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微表处技术在G30线果子沟-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1前言微表处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出现,现在已成为美国、加拿大、欧洲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级公路主要的养护手段之一。

近年来微表处技术在我国应用发展速度很快,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干线和机场等高等级路面预防性养护。

微表处由聚合物改性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比例拌和、用专用摊铺设备摊铺到原路面上,以达到快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开放交通快的优点,其对车辙的填补、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复、路表水下渗的封闭、路面平整度的提高及泛油处治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改革开放37年,特别是“十五”以来,新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

截至2014年底,新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12km ,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对我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修建的高速公路逐渐老化,路面使用品质下降,这就要求管理者适时地对其进行养护。

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11月建成通车的G30线果子沟~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经过数年运营,在超载车辆和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路面出现大面积麻面、块裂、横(纵)缝、车辙、坑槽等不同程度的病害,路面承载能力和抗滑性能下降。

通过路面检评和分析,已经达到预防性养护路面合适的时机,通过科学比选各种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优缺点,2014年5月对K4212+000-K4244+000路段采用了1cm 厚MS-3微表处技术进行养护。

2施工方案(1)铣刨为保证微表处摊铺的平整度和路面排水顺畅,对原路面车辙深度大于15mm 路段采取微表处摊铺前精铣刨,铣刨深度至原路面上面层底。

铣刨后再进行微表处摊铺。

(2)微表处摊铺项目微表处摊铺前按设计要求对原路面做以下处理:①施工前对路面进行彻底清扫,做到无泥土、杂物等。

②原路面缝宽超过5mm 的裂缝必须在摊铺前灌缝预处理。

③块状裂缝程度为轻微时作开槽处理(深度至原路面上面层底),回填AC-13沥青混合料至原路面顶面;块状裂缝程度严重时,处理方法相同,但处理深度至下面层底面。

公路工程大中修施工方案

公路工程大中修施工方案

公路工程大中修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公路工程是指用以供车辆行驶通行的道路及其相关设施,是城市和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公路建设对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中修是指对已有公路进行改造和维护,以达到提高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目的。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大中修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XX省XX县,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公路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决定对XX公路进行大中修施工。

该公路是连接该县城市和附近乡镇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连接该县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

三、施工目标1. 提高车辆通行安全性:通过改善路面状况、增加路灯等措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提高路面承载能力: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

3. 维护和改善道路设施:对公路沿线的桥梁、涵洞、隧道等设施进行维护和改善,确保公路通行的畅顺。

4. 保护环境: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施工内容1. 路面改造:对已有路面进行修复和改造,包括填充坑洞、铺设新的沥青路面等。

2. 路基处理: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填方、挖方、排水等。

3. 设施升级:对公路沿线的路灯、护栏、标志标线等设施进行升级和改善。

4. 桥梁维护:对公路沿线的桥梁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安全通行。

5.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施工工艺1. 路面改造: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坑洞的修补和新路面的铺设。

2. 路基处理:采用挖掘机和压路机进行路基的加固和排水处理。

3. 设施升级:采用专业设备对路灯、护栏等设施进行升级和改善。

4. 桥梁维护:采用专业人员和设备对桥梁进行检修和维护。

5. 环保措施:采用环保设施对施工现场进行治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六、施工组织1. 设立项目部:设立专门的项目部,负责统筹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30T17:47:41.1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夏永昌吕晓楠
[导读]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的病害以及改造设计和措施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方案
1.河南道隆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
2.安阳利浦筒仓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的病害以及改造设计和措施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方案。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提升高速公路路面修改造质量的目的,还应该做好交通量观测工作及路面取芯确定性能指标工作。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大中修改造设计
1 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的病害及其成因
1.1 沥青路面病害及成因
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载荷的共同影响下,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如裂缝、车辙、沥青剥落等。

1.1.1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未处理好两幅接茬处,由于外界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原因是对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引起的。

1.1.2荷载型裂缝产生原因是车辆较大荷载产生的拉应力导致沥青自身的疲劳强度承受不起而断裂。

非荷载型产生的原因主要沥青面层的平均温度小于断裂温度,超过抗拉强度,即产生了温缩裂缝。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成因
纵向、横向、斜向裂缝、交叉裂缝以及断裂板是属于断裂类;而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现象是属于接缝类病害;表层类的损坏现象是指坑洞、露骨、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混凝土路面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破损现象的,而是由于混凝土板、基层以及路基等遭受的多种病害长期累积下来出现破损的。

这些病害的形成的原因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自身的原因、车辆荷载、车辆的运行以及天气情况等。

1.3水损坏
主要是因为沥青混合料出产的变异性大,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有些离析和路面压实不行等多种因素构成沥青路面空地率过大,使雨水很容易浸入,停留在路面面层中,尤其是接连雨天时路面面层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路面构成严重损坏。

降水对沥青路面的损坏可视雨水在沥青面层中停留的方位不一样而构成不一样方式的损坏:外表层发生坑洞。

当雨水进入并停留在表层沥青混凝土的空地时,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动水压力(空地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外表脱落,有些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懈,碎石被车轮甩出,使路面发生坑洞;外表层和中面层一起发生坑洞及有些外表发生网裂和变形。

当雨水进入并停留在外表层和中心面层内,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中有些沥青脱落,致使外表发生网裂、形变(下陷)和向外推挤,使路面发生坑洞有些损坏;唧浆、网裂、坑洞。

如雨水透过沥青面层停留在半刚性底层顶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自在水发生无穷的压力并冲刷底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构成灰白色浆体,数量较多时发生坑洞;数量较少时,使路面发生网状裂纹或者变形,发生网状裂纹和形变后,雨水更易透入,最终致使路面损坏。

2 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的应用
2.1 路面补强设计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时,如果路面强度不足或者出现强度磨损问题,则要进行路面补强设计。

具体而言,路面补强设计就是通过增铺一层路面结构层的方式,从而提升原有路面的强度,并且还有助于提升路面平整度,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具体的路面补强设计方法要从弯沉实验取样结果出发。

如针对沥青路面病害较轻的高速公路,车辙铣刨范围较小,并只需要少量裂缝灌注,通常情况下弯沉值会在23.4mm左右,因此在加铺时,只需铺设12cm就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在进行路面补强设计时,可以对上下两层分别设计。

通常情况下,表面层以5cm基准,粗粒式为AC—16—I,而下层则以7cm为基准,使用AC—25—I粗粒。

2.2 路面整平层设计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时,会发现很多高速公路出现了局部路基下沉现象,并且局部坑槽比较严重。

这时就要对路面进行整平,而在进行路面整平层设计时,主要是以纵断面设计为主,以便更好地提升路面结构强度。

具体而言,在进行路面整平层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要将原有路段,如行车道或者超车道中的旧沥青全面清除,然后才能铺设整平层。

其次,新铺设的整平层应该以15cm为基准,并将结构划分为3层,面层厚度为4cm,使用AC—16—I中粒式材料;中层厚度为5cm,使用AC—20—I中粒式材料;下层厚度为6cm,使用AC—25—I中粒式材料,同时,要在中层铺设改性沥青,下面层铺设型号为AH—70的进口沥青 [2] 。

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路面整平层封水效果和黏结性能,可以在表面层或者中面层中设置一层防水层,并在中下层之间喷洒SBR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同时在基层和整修层之间喷洒透层油,整个整修过程利用整平技术进行设计。

2.3 路面标高厚度控制设计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时,尤其是大修路面工程设计,对于路面标高及厚度控制具有较高的要求,路面标高及厚度不仅对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同时与整修设计质量有直接关系,若是路面标高厚度控制不符合标准,就会导致路面平整度欠佳,从而影响车辆正常行驶。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厚度很难趋于一致,并且纵断面线形拟合度形成也比较困难。

3 提升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质量措施
3.1 做好交通量观测工作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时,若是想要更好地提升改造设计质量,在实际设计前,做好交通量观测工作十分必要。

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今后的成型比例变化趋势为客车所占比例有所提升,货车比例相应减少,但是从我国现阶段车辆运行情况分析,超载车、重载车的比例趋势还没有明显下降,且以往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主要是采用二灰碎石基层进行建设,并且公路中的温缩现象十分明显,这是导致路面横向、纵向裂缝的主要成因,在进行实际大中修改造设计时,必须要对具体整改路段车流量情况及主要形式车辆类型
进行统计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从而提升设计质量。

3.2 强化路面取芯及性能指标评价
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时,路面取芯及性能指标评价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常情况下,面层大、面层之间黏结效果好的路面,中下层是无法进行取芯的。

而在无病害路段或者基层成型较好的路段,可以获取到较为完整的芯样。

而通过典型位置沥青含量或者沥青混合料记录则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上面层级配曲线若是趋于上级,则表示公路建设使用的集料偏细,并且集料之中的嵌挤能力差。

②上中下三层小于2.36mm的细集料,若是级配趋于下限值,则表示路面建设中使用的细集料相对减少,并且路面的抗滑性能比较差,通过这样的路面取芯及性能指标评价方式,无疑可以为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改造设计提供更好的参数依据。

4 结语
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对交通的荷载也在持续增加,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出现了路面破损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路面改造,在进行路面大修改造时要做好工程设计,现场调查应该仔细,尽量做到精确,面面俱到,其设计也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

我们只有在对项目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找出道路各处的现有不足,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解决办法,修复和完善道路功能,才能使之达到能令公众满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技术体系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6.
[2]张龙.省道$270线三江至南门大桥段改造工程方案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16(3):2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