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观和发展观知识点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网课)

目录
CONTENTS
• 唯物辩证法概述 • 联系观 • 发展观 • 联系观与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01
CHAPTER
唯物辩证法概述
唯物辩证法的定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以物质世界发展 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它强调事 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以及矛盾在事 物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联系观与发展观
总结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详细描述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坚持联系观与发展观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 依存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同时,坚持联系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人类活动,避免对自
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在实践活动中,坚持联系观与发展观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制 定计划和方案,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通过全面、系统地分 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变化和 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坚持发 展观有助于我们不断创新和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践 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历史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一个历史过程,具有阶段性、 连续性和曲折性。
系统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一个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强 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系统把
握。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方式不同。
形而上学主张孤立、片面地看待事物,否认事物的内在联系 和发展变化;而唯物辩证法则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 展,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高中联系观知识点

高中联系观知识点高中联系观知识点一、什么是联系观?联系观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还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二、联系观的作用1.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2.促进人们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3.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三、高中各学科中的联系观知识点1.语文(1)文学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分析与解读(2)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分析与解读(3)文学作品中主题思想的分析与解读2.历史(1)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与解读(2)历史事件背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分析与解读3.地理(1)地理现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分析与解读,如气候和植被、土壤和植被等。
(2)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分析与解读,如城市化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等。
4.生物(1)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关系分析与解读(2)生物之间的共生、拮抗等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与解读5.化学(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分析与解读(2)化学反应中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与解读6.物理(1)力学中各种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与解读,如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2)光学中光线传播和折射规律的相互联系及其应用分析与解读。
四、联系观在高中教育中的实践1.开设综合性课程,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
2.组织跨科目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科目知识之间的联系。
3.鼓励学生进行跨领域研究,培养他们运用联系观进行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联系观的培养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组织多元化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联系观。
高中政治联系观知识点

高中政治联系观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政治联系观的重要知识点:
1. 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人们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来指导我们认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认识方式。
2. 社会联系观:社会联系观是指人们通过对社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来指导我们对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历史联系观:历史联系观是指人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来指导我们对历史的解释和对未来的预测。
4. 世界联系观:世界联系观是指人们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来指导我们对世界发展、国际关系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认识。
5. 科学联系观:科学联系观是指人们通过对科学领域内不同理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来指导我们对科学进步和发展的认识,也是促进学科交叉和科学创新的重要思维方式。
6. 形成联系观的渠道:形成联系观的渠道包括社会实践、学习经验、交流和思考,特别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联系观形成和发展的
重要途径。
联系观和发展观

2015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 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其中引用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 屋”后,又补了句中国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希望亚非国家加 强互利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 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进发出新的生机。你 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观点二:会迸发出新的生机。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 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予 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 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 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阔的共享空间。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 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当今时代为什么人 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已经普遍 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人们 的生活生重要影响。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人们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能人为割断和否认。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重视联系的中间环节,以时间地点条件为 转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以及互联网与人们之间复杂 多样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意义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是指在对事物发展规律和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中,以联系和发展为基本观点和方法,寻找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和发展动力,以此来反映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包括三个方面:事物内部联系、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和事物的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联系指事物的不同方面、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即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制约。
事物的相互转化指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事物。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它包括显性和潜在的发展两个方面。
显性的发展是指事物外部显性的、表面上的变化和进步,如科技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改变等。
而潜在的发展则指事物内部潜在的、深层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包括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新的内在动力的形成等。
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互相依存。
联系观的存在为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事物无法发展是因为它内部的各个方面没有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的连接,只有连接才能促进事物发展。
同时,发展观反过来也为联系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推动力。
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趋势,那么也无从谈起联系观,只有发展才能为各个方面形成联系提供动力和动能。
因此,联系观和发展观两个观点是相辅相成的。
联系观和发展观在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工业发展中,联系观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合作;而发展观用于指导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推动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发展中,联系观用于指导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观则用于指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未来的趋势和潜在的变化进行策划和调整,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两个核心观点,它们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事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方法论意义联系观和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发展观则强调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
一、联系观1.1 概念联系观是指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2 方法(1)整体看问题:将一个问题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不断从整体中找出其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与作用。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环境和条件等因素。
(3)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把握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过程。
二、发展观2.1 概念发展观是指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即“发展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2.2 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
(2)实践基础方法:把握事物的现实状况和未来方向,注重实践探索和创新。
(3)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握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三、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1 相互关系联系观和发展观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发展观则强调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3.2 方法论意义联系观与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
通过联系观,我们可以将一个问题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并找出其中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通过发展观,我们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
其次,联系观与发展观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联系观,我们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联系观和发展观

联系观和发展观考2015·卷2015·卷2014·卷2014·卷2013·卷2013·卷1.从考点角度看,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属于高频考点;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常正面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量变与质变,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等。
主观题常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生活处处有哲学,平时要提高运用哲学思维解读热点问题和漫画、古文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提示】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归纳提升】“有利于……会促进……会带动……合作、关系、影响、引起、离不开”此类语言哲理是:联系的观点;“全局、各地方、各部门、各部分影响到国家、地区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发展”此类语言哲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此类语言哲理是: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当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观和发展观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a.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
b.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b.自然事物中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c.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形成,形成之后独立于意识之外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a.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
联系,偶然联系等
b.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i.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发展中出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务于整体
ii.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2.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a.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b.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二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三是注
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一、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a.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
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与联系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前头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前途是光明的
i.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ii.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会走向灭亡
iii.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b.道路是曲折的
i.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ii.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iii.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和考验。
5.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a.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
变化。
b.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