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课题: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课型:新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能从年轮中获取相关信息。
学习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信息获取自主先学一、茎的类型1.观察课件中展示的各种植物茎的图片,你有哪几种分类方法?依据是什么?它们的具体特点是?2.为什么植物的茎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呢?二、茎的结构完成145页活动木质茎结构从外往内依次是?最硬的结构在哪?最软的结构在哪?各结构的的特点和功能分别什么?2.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三、年轮阅读资料: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
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
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
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
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
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在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1.图4-32对应的树龄是几年?年轮的颜色深浅是否均匀?2.年轮的疏密程度是否均匀?你能根据年轮来说说这颗树的一些历史变故吗?当堂检测1.将植物的茎横切后发现分为明显的三层。
由外至内分别是、木质部和。
2.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缠绕茎的是( )A.草莓B.葡萄C.牵牛花D.藕3.在植物的茎的结构中,导管位于( )A.树皮B.形成层C.韧皮部D.木质部4.茎中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木质部B.筛管C.形成层D.髓5.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A.茎内有无韧皮部B.茎中有无形成层C.茎内有无木质部D.茎内有无髓。
八年级科学下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文本分析本节选自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四节。
本节的内容是茎的分类以及茎的结构。
本节课的特点是分类清晰,知识点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研究茎的生长特点以及结构。
本文的学习价值是:教材将其安排在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之后,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第二学期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茎根据生长方式不同的分类以及茎的结构功能。
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组成植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对茎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在情感上,茎作为大家比较常见的结构,学生在理解上会比较形象具体化。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利用茎的特点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2)能说出茎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茎的结构中学会观察记录的能力。
(2)能在寻找不同种类茎的过程中学会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于探究物质结构方面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茎的类别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茎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展示法、实验法等多种能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让学生课前先完成学导合作单上预习单部分的内容,并根据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采集四种不同类型的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学科班长讲解预习单(过渡:请拿出你们的学导合作单、课本、摘记本,还有你的学习动力、勇气、激情和目标。
全力投入、激情参与、目标明确,这样会使你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一章的内容,首先请学科班长上来讲解预习情况。
)学科班长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科班长的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预习时候的困惑。
初中八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市一等奖)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义乌市绣湖中学王昊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及媒体使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提问】动物受伤了会流血,那植物受伤会流血吗【播放】会流血的树——龙血树【导入】提问为什么会流血呢这就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有关。
【回答】植物不会流血【观看视频】●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
●为后面茎的结构筛管的学习做铺垫课堂展开教学任务一:茎的形态【提问】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提问】生物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那为了适应茎的功能,茎出现了哪些形态结构【思考与讨论】阅读学案材料一,思考与讨论:1为了适应促进光合作用这一功能,出现了哪些形态的茎2这些茎的形态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察与实验】1仔细观察各种茎的实物,缠绕茎与攀缘茎有什么区别2仔细观察两种直立茎,它们有什么区别【回答】1使叶更好地伸展,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2输送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讨论】【小组汇报】直立茎:将叶子送到更高的空中防遮挡、接受阳光的照射攀缘茎、缠绕茎:茎质地较软无法直立,所以植物选择借助其他物体而将叶子送往高处匍匐茎:横向匍匐生长,将被阳光的照射面尽可能扩大【观察】【思考】1攀缘茎:用卷须、吸盘等攀援他物上升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2木质茎、草质茎●复习旧知识,引出先行组织者。
●小组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形态与功能相适应,让学生知道并理解植物为什么会有四种形态的茎。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攀缘茎与缠绕茎的区别。
●通过观察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的分类思想。
教学任务二:茎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过渡】植物茎的形态适应了植物茎促进光合作用的功能,那植物的茎又是如何适应输送物质的功能的呢这就与植物茎的结构相关。
【观察与实验】【思考与讨论】阅读学案材料二,解剖观察植物木质茎并与永久装片图片做对照,思考讨论:1茎可以解剖成几层结构茎的细胞有明显分层,在永久装片的图片中画出分界线2指出这几层细胞分别对应植物茎的哪层结构3不同层的细胞有什么结构特点构成了什么组织4根据细胞特点分析茎的各层结构具有什么功能【总结提升】表皮对应结构:表皮细胞结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功能:保护作用构成什么组织:保护组织韧皮部对应结构:韧皮部细胞结构特点:具有韧皮纤维和筛管其中韧皮纤维细胞细长,细胞壁壁厚功能:使树木韧性强不易折断、输送有机物构成什么组织:机械、输导组织【提问】图中哪些细胞属于韧皮纤维哪些细胞属于筛管【实验】解剖植物木质茎【思考与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从外向内依次为: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髓●通过解剖木质茎,掌握植物的茎的结构。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教学目标区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概述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养成采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书本,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物结构的严整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自然界的生存不易,我们要保护自然,讲求生态文明。
2学情分析本堂课主要学习茎的结构包括了茎按生长方式的分类和木质茎的结构的知识。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植物与土壤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科学知识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地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本内容包含的知识,是以后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攀缘茎和缠绕茎的区别以及导管与筛管的认识和区别。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教学预设【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3)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茎中的运输
【教学过程】
一、植物茎中的物质运输
1、物质
2、运输
3、方向
4、运输
5、结构
二、猜想模仿脐带的作用,画出并标注茎内物质的运输。
活动一:探究植物的茎能运输什么物质。
检验水、无机盐、有机物(淀粉)的方法
活动二:探究物质在茎中运输方向。
接着探究水的运输方向。
讨论水和有机物的运输方向的探究方案。
当堂展示亮出风采
根据茎的运输功能猜想茎内的结构。
活动三:观察茎中运输物质的结构
三、讨论观察方案,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运输结构。
标注茎的结构
树皮
髓
木质部
学生展示画出的茎的运输结构。
图片介绍茎的运输结构。
四、模型指认导管和筛管。
借用ABC运输结构模型小结你的收获。
A
B
C
五、建议:导管、筛管区分;物质运输、方向及意义;功能与结构的相适应。
方式画图、展示、表达
六、归纳:植物茎中的物质运输思考:有机物的运输方向的探究为什么可用部分剥皮法?
七、学以致用:这颗树为什么还能顽强生存?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核心概念】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与要求】6.1 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①描述无机盐和水对生命活动的作用,说出植物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
3.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讲述茎的类型、结构、生理功能。
教材从学生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从对茎的一般认识到茎的结构,这些茎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获取更多的阳光。
培养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这些物质在茎里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茎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呢?联系已有知识。
设问引出课题。
茎的分类[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能叫出上面茎的名称吗?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植物的茎按形态可以分为: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攀缘茎,借助他物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继续探究1] 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 [思考交流][归纳提升]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继续探究2] 如果植物的茎按组成可分为哪几种?[归纳提升] 植物的茎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不同茎的生长方式不同,但目的是相司的,学生对缠绕茎和攀援茎易混淆,适时帮助学生记忆,既有越又有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6)

练习:1.有人用细铁丝缠紧相邻的两棵小树晒衣服,
这样做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吗?为什么?
2.割裂橡胶树,就会有大量的胶乳出来,这是为什么?
3.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在一些果树的枝干上割一道或者几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能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说说其中的原理。
布置作业:
通过使大叶黄杨叶子变色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实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有什么?
生:一点点的小孔
师:现在证明木质部中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我们把它称之为导管,横切只能看到导管的横切面,那导管具体长什么样?应该怎么办?
生:纵切
师:导管由一些直径较大的长筒形细胞连接而成。不过这些长筒形细胞已经死亡,它们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故导管上下贯通。
师:植物的茎能运输水、无机盐、有机物,那你们认为有机物会不会也在木质部的导管中运输?如果这样有什么问题?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木质茎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
3.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无机盐的运输,说明运输水、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及方向。
4.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物结构的严整性。
5.体会自然界的生存不易,我们要保护自然,讲求生态文明。
教学重点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师:如何证明呢?
生:切开来
师:用解剖刀横切竖切浸过蓝墨水的枝条,观察哪个部位变蓝?
生:木质部
师:纵切枝条,还看到颜色有什么变化?
生:看到蓝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师:这证明了什么?
生:水和无机盐在茎中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师:刚刚的叶被染蓝,才花了一会会时间,你们觉得木质部中有怎么样的结构才能使得水被高效运输?画出你认为可能具有的结构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设计理念1.注重科学探究,分小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倡导“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重视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又重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感知-共识-建模-提升:从茎的分类到感知茎的结构,再用显微镜探究茎的结构,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入手,步步深入。
当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共识后,完成知识的整合,进一步建模,提出能否将其他的知识点也利用这种模型进行归类呢,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在本节课上,作了如下处理:a.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类茎,然后在课上开展茎的分类的学习。
b.利用七彩玫瑰培养液制作七彩玫瑰,作为课题的引入,博取学生眼球,激发兴趣;同时在课的结尾,现场横切七彩玫瑰的茎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情景展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的理念,重视“STS”教育。
注重让学生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3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自下而上”展开:根―茎―叶这样编排,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
就本节来说,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4学情分析植物的茎对八年级下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同时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细胞组织结构等,在本章内容上又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
三、课前准备
学生;1、观察你身边的植物的茎,采集标本并记录好该植物的名称
2、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茎的分类和茎的结构,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师:欢迎各位小植物学家们回到课堂,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自主学习茎的知识,你们自学了吗?学的好不好呢?非常好。
【二】、新课展开
师:老师昨天也从网上下载了几幅植物图片,而且还按照茎的生长方式分了类。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特点来分的吗?你们收集的资料又是属于茎的哪种类别呢?老师准备了一份学案考考大家,看看到底自学的怎么样。
[分发学案] 组内交流,完成学案【1】、写写我们的新发现!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组的交流成果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
实物投影
师:为什么植物的茎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呢?
★教师指导,深化学习
生: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师:同学们,康乃馨,非常娇艳。
属于茎的哪种类别?看一段梧桐枝,属于茎的哪种类别?想一想为什么梧桐的茎能逐年增粗而康乃馨不能?只看茎的表面能不能揭开谜底呀?(不能)老师从梧桐茎上截取了一段,来观察观察。
[实物投影]看到它,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你们想不想亲自探究来解决心里的疑惑呀?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2】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茎的结构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
师:同学们,茎的结构是不是就象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植物的叶有什么功能?(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合成的淀粉是不是只留在叶子里?(不是)那淀粉流到别
处需要有通道喽,这通道你看到了吗?根埋在地里有什么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水分和无机盐也需要通道运上去喽,这通道你看到没有?现在我们需要什么仪器来帮忙?看显微镜下的胡桐横切面。
[教师投影梧桐横切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完成茎的内部结构教学。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认真观察显微镜下茎的结构,完成学案活动二,完成课本93页内容
★当堂训练,互批互评,完成学案三挑战自我相关练习:
1、导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和的
功能,筛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的功能。
2、在茎中,细胞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部分是()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
3、茎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4、在下列植物中,按茎的生长方式可以确定是缠绕茎的是( )
A、白杨
B、四季豆
C、黄瓜
D、甘薯
5、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无髓
6、学生思考:
(1)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
(2)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
★课堂小结,学生发言
师:课堂所学是有限的,而课堂外的世界是无限精彩的,相信同学在自主学习时肯定有许多知识是超越课本的,就让我们进入自由论坛,说说你的疑惑,谈谈你的发现,期待你们精彩的发言。
★主题升华,自由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