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浙教版 精品

合集下载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并掌握相关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1.1 植物的茎是植物体的主要支撑部分,具有多种功能:一是支持植物体,使其能够直立生长;二是提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通道;三是储存养分和水分等营养物质。

1.2 植物的茎的主要结构部分包括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髓部。

表皮主要起到保护作用,皮层主要储存养分,木质部和髓部主要起到支撑和导管的作用。

1.3 植物的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匍匐茎、升腾茎等不同类型,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长条件。

二、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2.1 植物体内的物质主要通过细胞间空间的达成运输,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细胞质流动,即物质通过细胞间质运输;二是液体运输,即物质通过饱和溶液中载运。

2.2 液体运输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导管系统,包括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导管。

木质部导管主要用于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运输,而韧皮部导管主要用于有机物质的运输。

2.3 液体运输的主要驱动力有三种:一是植物体内的压力差,即植物体吸水和排出水分形成的压力差;二是毛细管效应,即植物体内导管的细微结构使得水分能够顺利上升;三是渗透压差,即植物体内物质浓度不同形成的渗透压差。

三、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知识3.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3.2 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都会影响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速度和方式。

3.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种细胞和组织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植物体内物质的正常运输和生长发育。

四、课后作业4.1 阅读相关文献或视频,进一步了解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的知识。

4.2 观察周围的植物,观察它们的茎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思考不同类型的植物茎在生长发育和物质运输方面的适应性。

4.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驱动力,并写一份小结报告。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教学目标区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概述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养成采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书本,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物结构的严整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自然界的生存不易,我们要保护自然,讲求生态文明。

2学情分析本堂课主要学习茎的结构包括了茎按生长方式的分类和木质茎的结构的知识。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植物与土壤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科学知识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地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本内容包含的知识,是以后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攀缘茎和缠绕茎的区别以及导管与筛管的认识和区别。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教学预设【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

植物的茎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利用茎的特点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木质茎的结构;
3.激情投入,勇于挑战,全力以赴。

二、重点、难点
重点:茎的类别和结构
难点:茎的结构
三、使用说明
1.依据合作单中的学习目标,认真仔细研读教材,标记勾画基础知识。

2.结合合作单“预习单”、“探究单”二次研究课本,并记忆基础知识,思考设计的问题。

3.合上课本,认真独立完成“预习单”,打开课本用红笔补充修改“预习单”。

4.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按要求积极互动,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它的内侧部分是部。

(2)图中②是,它能够使茎。

(3)图中③是,具有输导和的
作用。

2. 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长粗,是因为茎的结构中有()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
3.导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和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的功能。

4.用细铁丝缠紧相邻两棵小树晒衣服,这样会对小树造成伤害吗?为什么?
本课总结
及反思
课后训练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学案

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学案)班级____姓名____学习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观察你身边的植物的茎,采集标本并记录好该植物的名称2、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茎的分类和茎的结构,并做好相关笔记。

【1】、写写我们的新发现!请你按茎的不同特点画出简图并把你收集的资料分类如:特点: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代表植物:果树、甘蔗等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植物::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植物: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植物:_______________【2】、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茎的结构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质地较硬的是_______,质地较软的是___较容易剥掉的是______活动二、观察木质茎的结构(多媒体课件)目标:1、观察茎的基本结构。

2、认识木质茎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过程:看课本93页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1、导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和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之中,具有输导的功能。

2、在茎中,细胞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部分是()A、木质部B、形成层C、韧皮部D、树皮3、茎中起保护作用的是()A、木质部B、形成层C、髓D、树皮4、在下列植物中,按茎的生长方式可以确定是缠绕茎的是( )A、白杨B、四季豆C、黄瓜D、甘薯5、学生思考:(1)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2)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如:你们知道它们属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哪一类器官?_____。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茎和物质运输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4植物茎和物质运输 学案

4.4植物茎和物质运输姓名:知识点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按组成分: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烧瓶较易剥下来。

髓:在茎的中心,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导管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木纤维属于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

所以茎能加粗。

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可分为形成层、韧皮部和最外层的表皮。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b.韧皮部:由筛管、韧皮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的特点是韧性强。

c.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能逐渐增粗。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运输。

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3.年轮:(1)概念:在一些植物的茎的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环。

通常情况下,一年生成一轮,称为年轮。

植物生长一年一般形成一个年轮。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植物的茎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支持植物体,还能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植物的茎的结构特点以及茎内的物质运输过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组成;2. 掌握茎内的物质运输方式;3. 能够诠释植物茎的发展规律。

三、进修重点1. 植物茎的结构特点;2. 茎内物质运输的方式;3. 茎的发展规律。

四、进修内容1. 植物的茎的结构1.1 表皮组织:珍爱茎表面,减少水分蒸发;1.2 木质部:提供机械支持,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运输;1.3 韧皮部:珍爱茎内部组织,增强茎的韧性。

2. 茎内的物质运输2.1 水分的运输:通过木质部的维管束进行,主要靠蒸腾作用和根压力推动;2.2 养分的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主要靠活力运输和浸润压力推动。

3. 茎的发展规律3.1 分生组织:茎尖的分生组织能够不息产生新的细胞,推动茎的发展;3.2 木质部增厚:茎的木质部会随着发展而增厚,增强茎的机械支持能力;3.3 茎的分枝:茎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分枝,增加茎的表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

五、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观察不同植物茎的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2. 模拟实验:模拟水分和养分在茎内的运输过程,探究推动物质运输的力量;3. 讨论互动:分组讨论茎的发展规律,探讨茎的发展与环境的干系。

六、自主进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植物茎的其他功能;2. 观察周围植物的茎的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 思考茎的发展与植物发展的整体干系。

七、教室检测1. 描述植物的茎的结构组成及功能;2. 诠释茎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方式;3. 分析茎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八、拓展延伸1. 调查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茎的结构和发展特点;2. 探究植物茎的变异形态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3. 设计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植物茎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本次《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加深对植物茎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设计理念1.注重科学探究,分小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倡导“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重视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又重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感知-共识-建模-提升:从茎的分类到感知茎的结构,再用显微镜探究茎的结构,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入手,步步深入。

当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共识后,完成知识的整合,进一步建模,提出能否将其他的知识点也利用这种模型进行归类呢,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在本节课上,作了如下处理:a.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类茎,然后在课上开展茎的分类的学习。

b.利用七彩玫瑰培养液制作七彩玫瑰,作为课题的引入,博取学生眼球,激发兴趣;同时在课的结尾,现场横切七彩玫瑰的茎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情景展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的理念,重视“STS”教育。

注重让学生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3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自下而上”展开:根―茎―叶这样编排,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

就本节来说,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4学情分析植物的茎对八年级下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同时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细胞组织结构等,在本章内容上又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4.4植物的茎和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4.4植物的茎和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植物的茎和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知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植物茎的基本结构,亲历探究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认识木质茎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教学难点:分析木质茎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教学设计一、植物茎的种类1、图片展示各种植物的茎。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能叫出上面的茎的名称吗?你能用自己形象的语言描述四种形态的茎吗?2、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二、木质茎的结构1、仔细观察手上横切樟树茎,其横切明显分为几层?2、.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茎的不同部位。

你觉得质地较硬的是______,质地较软的是___3、试一试能否用手把树皮剥下来?树皮剥下后,观察木质部外面树皮内外面的结构特点一样吗?4、木质部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什么?三、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1、问题探究: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茎是如何将它们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去的呢?2、建立假设:假设1假设2假设33、设计实验: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四、有机物的运输1、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按以上输送路线返回转送到茎、根等器官呢?2、观察横切的莴苣茎白色汁液流出部位。

活动表明,有机物是通过运输的。

3、树皮环割实验现象是什么?活动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运输的。

五、年轮仔细观察植物的茎上的年轮,阅读课本,说说年轮是怎么形成的?从年轮中可以知道什么?1、茎的主要功能是()A.支持和吸收氧气B.输导和支持作用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2、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易折断,这是因为树干()A.木质部发达B.韧皮部发达C.髓部发达D.A和B3、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A.树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4、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树木因缺氧而死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5、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6、位于中国某市城区古运河畔的三棵古槐,因年代久远而主干大都中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预习部分】
1、 思考: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最终运输到哪里了?靠什么运输呢?
【课中任务】
任务一:茎的类型
1、 根据自己采集到的植物的茎,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具体特点是?
2、按茎的组成,可以分为 和 。

具有这样的茎的植物分别称为 和 。

活动二:参照P145-146活动,观察木质茎 的横切面并记录。

1、完成右图中木质茎横切面的名称。

2、总结:茎的结构。

(1) 树皮:
① 树皮的外侧主要起 作用;
② 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 ,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 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 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
地运输。

(2) 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 ,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

小麦、竹子等一些植物没有 ,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3) 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的通道,属于组织。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

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4) 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有的作用。

活动三:年轮
阅读资料: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

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

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

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

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

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根据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你会推断P148页中图4-32中树的年龄么?
【课后训练】
1.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茎可分类如下:
① 茎:直立向上生长。

自然界最常见。

②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如草莓、红薯等。

③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他物上升。

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④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如牵牛花、紫藤等。

2.将植物的茎横切后发现分为明显的三层。

由外至内分别是、木质部和。

3.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缠绕茎的是( )
A.草莓 B.葡萄 C.牵牛花 D.藕
4.在植物的茎的结构中,导管位于( )
A.树皮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5.茎中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A.木质部 B.筛管 C.形成层 D.髓
6.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7.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8.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加粗,是因为( )
A.木质部不发达 B.韧皮部不发达
C.没有形成层 D.机械组织不发达
9.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
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