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技术交底
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第一篇范本: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安全技术进行全面交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确认预应力钢束、张拉器、锚具等施工所需材料的品种、型号和数量。
2.2 设备检查:对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液压泵、泵站、压力表等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
2.3 施工区域清理: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
3. 安全措施3.1 人员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
3.2 施工现场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警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3.3 火灾预防:禁止在张拉施工现场吸烟,并设置相应的灭火设施,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
4. 施工步骤4.1 钢束预处理:对预应力钢束进行除锈处理,并进行排列、切割等预处理工作。
4.2 锚具安装:安装预应力锚具,确保牢固可靠。
4.3 张拉施工: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张拉器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确保达到预设张拉力。
4.4 预应力固定:将预应力钢束与锚具进行牢固连接,确保预应力的传递和固定。
4.5 现浇混凝土施工: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确保结构的整体强度。
5. 风险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高空坠落、电触点伤害等。
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附件:施工图纸、应力计算书等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在预应力结构中,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使结构受拉,并通过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将这种拉力传递到混凝土中。
2. 张拉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用于张拉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3. 锚具: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用于固定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第二篇范本: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安全技术进行全面交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确认预应力钢束、张拉器、锚具等施工所需材料的品种、型号和数量。
预应力张拉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现将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请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二、施工人员要求1. 所有参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预应力张拉的安全技术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施工人员应熟悉本交底内容,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
三、施工机具及材料要求1. 预应力张拉机具、锚具、夹具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钢绞线、钢筋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检验合格。
四、施工场地要求1. 张拉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牌,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2. 张拉作业区域应保持整洁,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五、施工操作要求1. 张拉作业前,必须检查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件,确保连接件完好、紧固。
2. 张拉时,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读表,油压不得超过技术交底攫值。
3. 发现油压异常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
4. 高压油泵操作人员应戴护目镜,防止油压突然升高造成伤害。
5. 施加荷载时,严禁敲击、调整施力装置。
6. 钢绞线张拉过程中,两端保持联系,同步同速张拉至设计要求后锚固一端,在另一端补足油压再进行锚固。
7. 锚固应在油泵开动,压力表稳定时进行。
8. 张拉采用张拉吨位与伸长量双控,伸长量允许误差为6%[(实测伸长量-理论伸长量)/理论伸长量]。
9. 单束钢绞线断丝、滑丝容许一根,同一截面的断丝容许不大于1%,不允许整束钢绞线拉断。
10. 当张拉完毕,油压表回零后,钢绞线容许回缩6mm,当超过此值则认为滑丝,必须补足吨位。
六、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无关人员严禁靠近张拉端,防止意外伤害。
2. 张拉时,千斤顶端部加以防护,严禁有人。
3. 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钢束至压浆完毕。
4. 切割钢绞线时,严禁用电弧烧断。
5. 夹片与锚板锥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他杂物。
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施管表 5工程名称分部工程下部结构分项工程名称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交底内容:一、预应力筋张拉1.1、锚具的安装及准备工作(1)、将锚垫板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检查锚垫板的注浆孔是否堵塞。
(2)、清除钢绞线上的锈迹、泥浆。
(3)、检查预应力孔道中是否有漏浆粘结预应力筋的现象,如有应予以清除。
(4)、安装工作锚板,锚板应与锚垫板止口对正。
(5)、在工作锚板每个锥孔内装上工作夹片,夹片安装后要齐平,必要时用专用工具轻敲,但不得重击防止夹片损坏。
1.2、千斤顶的定位安装(1)、在工作锚上套上相应的限位板,根据钢绞线直径大小确定限位尺寸。
(2)、装上张拉千斤顶,使之与高压油泵相连接。
(3)、装上可重复使用的工具锚板。
(4)、装上工具夹片(夹片表面涂上退锚灵或缠裹塑料布)1.3、预应力张拉程序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混凝土龄期满足 7 天方能进行张拉。
张拉时的强度要求以现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试压报告为准。
在进行第一孔梁张拉时需要对管道摩阻损失、锚圈摩阻损失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确保有效应力值。
箱梁两侧腹板必须对称张拉,张拉同束钢绞线应由两端对称同步进行,且按设计规定的编号及张拉顺序张拉。
张拉时分级加载,按照 10%σk→20%σk→100%σk(持荷 2 分钟 )→0对应的张拉力分别量测伸长值。
张拉控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超过6%时,应停止张拉,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交底单位接收单位交底人复核人接收人施管表 5工程名称分部工程下部结构分项工程名称箱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1.4、实际伸长量的量测及计算方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一般可取控制应力的 10%),伸长量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外,还应加上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量,对于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量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纵向张拉千斤顶采用YCW300C-100型千斤顶,以减小张拉空间。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如出现干斤顶张拉缸漏油或拆修更换配件等情况,每次检修后,均应重新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3.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一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4.电路系统检修不准带电检修,油路系统检修不准带油压检修。
5.张拉过程中,两端油泵司机应听从统一指挥送油或回油。工作完毕后,应打开回油阀,切断电源。非油泵司机,禁止操作油泵。
6.千斤顶张拉时,不得超过千斤顶的设计最大张拉力和最大行程。
7.在张拉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压下,千斤顶的正后方不准站人,也不准踩踏、攀扶高压油管。
6.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
7.张拉完后应用红油漆,涂在钢绞线上,作好标记,以判断是否会有滑丝、断丝现象。
8.每跨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的隐蔽工程。施工中,除施工人员自检、互检外,主管工程师及质检工程师应对张拉顺序、张拉程序、张拉力、静停时间、伸长值、回缩量、断丝、滑丝等情况,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编制者
复核者
审核者
接收负责人
8.张拉时,如发现油压表读数不高,而千斤顶的行程太大时,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张拉。
9.当设备运转声音有异常时,应停止张拉,检查修理。
10.油泵操作司机,在操作油泵时,应专心、专意,不准与外人交谈,更不准油泵司机开动油泵时干其它工作。
张拉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张拉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一、预应力张拉施工的特点1、张拉作业次数多,相对存在频繁的交叉作业。
2、作业空间交窄,张拉同步性要求严格。
二、张拉作业可能的风险、危险源及预防措施二、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1)将锚垫板喇叭管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
2)消除钢绞线上的锈蚀.泥浆。
3)套上工作描板。
4)锚板每个锥孔内装上工作夹片。
2、千斤顶的定位安装①套上相应的限位板,根据钢绞线直径大小确定限位尺寸。
②装上张拉千顶,并且与油泵相联接。
③装上可重复使用的工具锚板。
④装上工具期片(夹片表面涂上退锚灵)。
3、张拉①向千斤顶张拉油缸慢慢送油,直至达到设计值。
②测量预应力筋伸长量。
③做好张拉详细记录。
4、锚固①松开送油油路截止阀,张拉活塞在预应力筋回缩下回程若干毫米,工作期片锚固好预应力筋。
②关闭回油油路截止阀向回程油缸送油,活塞慢慢回程到底。
③按顺序取下工具夹片、工具锚板、张拉千斤顶、限位板。
5、封端①在距工作夹片不小于30mm处,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用混凝上封住锚头。
②24小时内往张拉孔道内压浆。
③用混凝土将端部封平。
三、张拉注意事项1、夹片与锚环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它杂物,且不允许锈蚀(若有轻微浮锈,应彻底清除)。
2、对表面有锈的钢绞线,张拉前应彻底除锈,以减少磨擦损失。
3、锚具安装到位后,应及时张拉,以防止因锈蚀而产生滑丝、断丝。
4、限位板应根据钢绞线的实际外径选择。
5、工作锚板夹片与工具锚夹片不能混用(工作锚具不能重复使用)。
6、工具锚夹片对表面和锥孔内表面用前应涂退锚灵以便退锚灵活。
7、张拉系统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8、张拉锚固后应及时压浆,一般应在48小时内完成,如情况特殊不能及时压浆者,应采取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路及钢绞线不被锈蚀,以防滑丝。
9、切割多余钢绞线,一般应用砂轮切割机。
如确需用加热方法切割时,应采取保护方法使锚具夹片不受热,以确保夹片不因受热退火而滑丝。
10、张拉前应检查张拉系统安全可靠,张拉时应设路挡板,张拉千斤顶后严禁站人。
预应力箱梁预应力张拉、压浆技术交底

预应力箱梁预应力张拉、压浆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本次工程涉及预应力箱梁的施工,预应力的张拉和压浆是保证箱梁结构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工序。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特进行本次技术交底。
二、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和性能,具有质量证明书。
锚具:选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锚具,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外加剂: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2、设备准备千斤顶:根据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选择合适的千斤顶,并进行标定和校验。
油压表: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精度不低于 15 级。
压浆泵:性能良好,能满足压浆要求。
3、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使其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三、预应力张拉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以上且龄期不少于 7 天时方可进行张拉。
清理锚垫板上的杂物,检查锚垫板是否与孔道垂直。
安装工作锚具、夹片,并使其均匀受力。
2、千斤顶的安装将千斤顶安装在相应的孔道位置上,使其中心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
安装工具锚具和夹片,注意工具锚具的孔位应与工作锚具的孔位一致。
3、张拉顺序按照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进行张拉,一般为先纵向、再横向、最后竖向。
对称张拉,两端同时进行,保持两端伸长量基本一致。
4、张拉力的控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的方法进行控制,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为辅。
张拉力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后稳压一定时间,测量伸长量。
5、伸长量的测量测量初始伸长量,在千斤顶开始加载前,测量预应力筋的初始长度。
测量各级加载后的伸长量,在每级加载稳压后,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量。
测量终了伸长量,在达到设计张拉力后,测量预应力筋的终了伸长量。
6、实际伸长量的计算实际伸长量等于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量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量。
预应力张拉交底

预应力张拉交底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向各位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一、预应力材料及设备1、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应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高强度钢丝、钢绞线或螺纹钢筋。
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在运输、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锈蚀、损伤和污染的措施。
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
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
3、张拉设备张拉设备应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精度可靠。
常用的张拉设备有千斤顶和油泵,其额定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 15 倍左右,且不得小于 12 倍。
二、预应力张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明确预应力筋的布置、张拉顺序和控制应力等要求。
编制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后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现场准备清理张拉作业场地,保证施工通道畅通。
搭设张拉操作平台,确保施工安全。
3、材料和设备准备检查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调试张拉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1、预应力筋的下料和穿束根据设计要求的长度,准确下料预应力筋,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预应力筋穿束前,应清理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穿束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的损伤。
2、锚具的安装将锚垫板表面清理干净,确保其与孔道中心线垂直。
安装锚具时,应使锚具与锚垫板紧密贴合,并保证锚具的中心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
3、千斤顶的安装安装千斤顶时,应使其中心线与预应力筋中心线重合。
千斤顶与油泵之间的油管应连接牢固,不得有泄漏现象。
4、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遵循对称、均匀的原则。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一、预应力系统安装: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1)、波纹管安装: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3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
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
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
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连接器安装: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a.钢绞线下料: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编束: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
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穿束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
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
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
3、横向预应力安装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技术交底1 工程概况桥梁预应力筋均采用Ф15.2低松弛钢绞线,为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垫板及锚下螺旋筋采用厂家定型产品。
钢束张拉以应力和钢束伸长量双控制。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fck =32.4Mpa Ec =3.45×104MPa。
预应力钢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松弛率<2.5%,fpk=1860MPa. Ep=1.95 x 105 Mpa。
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管道形成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
2 编制依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GBT 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JTT 529-200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3 编制目的理解设计意图;明确张拉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
5 设计标准及要求5.1 钢绞线参数及数量左侧即西侧张拉右侧即东侧张拉钢绞线编号位置张拉方式每束股数束数张拉控制应力(Mpa)控制张拉力(KN)N1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813952343.6314.655321.535N1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2.81320.11N2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813952343.6314.985321.64N2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3.19320.245N3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813952343.6318.23324.195N3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6.6322.935N4纵向第一跨梁底左侧单端张拉7213601332.8N5纵向第二跨梁底右侧单端张拉7913601332.8N6纵向第二跨梁底左侧单端张拉7913601332.8N7纵向第三跨梁底右侧单端张拉71613601332.8N8第一二跨,中,梁顶左侧单端张拉91613601713.6N9第二三跨,中,梁顶右侧单端张拉92413601713.6Nh1横梁二三上左(北)侧单端张拉121213952343.6Nh2横梁二三下右(南)侧单端张拉121213952343.6左侧即西侧张拉右侧即东侧张拉钢绞线编号位置张拉方式每束股数束数张拉控制应力(Mpa)控制张拉力(KN)N1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1013952343.6314.655321.535N1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2.81320.11N2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1013952343.6314.985321.64N2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3.19320.245N3a纵向直腹板两端张拉121013952343.6318.23324.195N3b纵向斜腹板两端张拉12413952343.6316.6322.935N4纵向第一跨梁底左侧单端张拉7413601332.8N5纵向第二跨梁底右侧单端张拉7813601332.8N6纵向第二跨梁底左侧单端张拉7813601332.8N7纵向第三跨梁底右侧单端张拉71613601332.8N8第一二跨,中,梁顶左侧单端张拉91813601713.6N9第二三跨,中,梁顶右侧单端张拉92413601713.6Nh1横梁二三上右(南)侧单端张拉121213952343.6Nh2横梁二三下两端张拉121213952343.6112.05566.11一个横向174.55216.01173.7173.7A桥纵向一个横向B桥纵向183.495173.69173.69张拉控制长度(mm)173.69216.01173.7173.7155.785148.895张拉控制长度(mm)183.495173.695.2 张拉次序表本工程先张拉A桥,再张拉B桥。
单幅桥张拉顺序如下:(1)首先张拉横梁二、横梁三的一半预应力钢束,即6束Nh1、6束Nh2,间隔张拉,并做好标记,防止最后补齐时张拉错。
(2)根据编号顺序张拉纵向预应力束,N1、N2…..N9,同编号钢束按照对称位置张拉。
(3)最后补齐没有张拉的一半横梁预应力钢束。
(4)张拉过程中分批进行灌浆,以钢束张拉结束后不超过48h为一批次。
(5)全部张拉完毕后采用C50砼进行封锚。
共有250t千斤顶4台,可以张拉所有编号钢绞线150t千斤顶2台,只可以张拉N4、N5、N6、N7底板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为先张拉一半横梁预应力钢绞线,Nh1、Nh2各张拉6根,间隔张拉。
然后纵向钢绞线按照钢绞线编号进行对称张拉,张拉次序如附图所示。
张拉次序图说明:●纵向腹板通长束采用两端张拉,4台250t千斤顶分2组,“A、B、C、D、E….”一组,“A’、B’、C’、D’、E’….”为一组.按照字母对应为一次张拉。
整体上N1由中间向两边,N2由两边向中间,N3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节省倒顶时间。
●纵向底板、顶板为单端张拉,按照钢绞线编号由小到大依次张拉,字母对应,如B与B’需同时张拉。
例如顶板钢绞线需250t 千斤顶,并且有4台,同编号束可以同时张拉A、A’、B、B’四束。
●横梁上钢绞线束第一次张拉一半,间隔张拉,并做好标记。
●预备束不需要部分不予以张拉。
5.3 具体要求及说明①所有腹板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两端张拉,底板与顶板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均为一端张拉,按张拉次序表顺序对称张拉,以油表读数为准,伸长量做为校核用。
②钢绞线抗拉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MPa。
③梁体采用C50混凝土,钢绞线张拉时,混凝土及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④灌浆用水泥浆标号不得低于50号,流动度、泌水率等并符合规范要求。
⑤预备束不使用时,必须压浆填实;钢绞线张拉后,必须用钢筋混凝土封端。
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夹片锚具和挤压锚。
⑦预应力应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两端的张拉力基本一致。
⑧当张拉实际值与计算值差异较大时,要与设计单位联系,及时调整张拉力。
6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6.1操作要点预应力束张拉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
带模张拉时,限位模板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100%后进行。
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
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
预施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
6.2 施工工艺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图6.3张拉6.3.1张拉设备仪表①本工程采用YCQ穿心式千斤顶,4台250t、2台150t。
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在正常情况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 1.05,千斤顶校正后有效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或300次。
每次进行检修后均应重新进行校正后方可使用。
②电动油泵,高压油表采用不低于1.0级的表,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
使用前必须校正与千斤顶配套标定及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如指针松动,油压指针不回零或其它异常情况,均应拆修重校。
③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校正、配套使用。
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6.3.2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张拉前,应清除锚垫板上的水泥浆,检查锚垫板上的注浆孔是否畅通,并检查锚垫板是否垂直于孔道。
调整钢绞线外露长度,使得两端外露长度大致相等。
检查千斤顶、高压油表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内,高压油泵上的安全阀调到最大工作油压时,能自动打开。
对箱梁砼条件试块进行试验,梁体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后,并出具试验报告后,方进行张拉。
张拉机具就位:首先安装好工作锚,装上夹片,按钢绞线自然状态依顺时针方向插入夹片,并用直径为φ2 0的套管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使得夹片夹紧钢绞线,并且外露量一致,夹片间隙均匀,不得有错牙。
再安装限位板,套上顶环,安装千斤顶并与孔道中心对位,安装工具锚于千斤顶后盖上,精确对中。
做到“三心”同轴,钢绞线在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顺直无扭结,为使工具锚卸脱方便,在工具锚平片上缠上一层封口胶涂少许黄油。
安装油管及压力表。
检查工作锚具是否紧贴锚垫板的凹槽内,千斤顶轴线是否与锚垫板孔道轴线一致。
检查各种油管接头是否上紧,压力表与千斤顶配套。
检查高压输油胶管是否完好,使用时有无小半径弯曲。
6.3.3张拉程序0→初应力(0.1控制应力作伸长值标记L1)→0.2倍张拉到控制应力→0.5倍张拉到控制应力→0.8倍张拉到控制应力→1.0倍张拉到控制应力(持荷2分钟,测量伸长值和锚夹片外露量、记录、计算并校核伸长值)→回油锚固(测回缩量)。
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
静停时如油表值下降须补油。
预应力钢束实际伸长量计算如下:—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10%~20%伸长值。
张拉时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其误差控制在6%以内,否则需查明原因。
6.3.4 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张拉具体相关参数由施工员根据每次千斤顶校正后数据和所用每批钢绞线的弹模,分别计算各阶段张拉油表读数和伸长直,以技术交底的形式交底到操作工人。
②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隐蔽工程,施工人员自检并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专职检查部门应对其张拉程序、张拉顺序、张拉力值、静停、伸长值、断丝滑丝等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③采用两端同步、对称张拉。
两端张拉时,尽量保持张拉力同步。
④如一端油泵过快,另一端油泵较慢,就让油泵快的一端先停一下再启动,尽量保持一致;操作指令听不清,导致两端启动油泵不一致,应加强两端之间的协调;预施应力值以油表读数为主,钢绞线伸长值作校核,同一束两端伸长值大致相等,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控制在6%以内。
⑤张拉施工必须检查三同心两同步:三同心:预应力管道与锚下垫板的锚口同心、锚垫板锚口与锚圈同心、锚圈与千斤顶同心。
两同步:张拉时两端及两边必须同步、对称张拉。
保证张拉工作顺利进行,不致增加孔道摩擦损失。
⑥断、滑丝数量不超过预应筋总数的1%,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数量不得超过一丝。
钢绞线断丝是指单根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
张拉千斤顶中心、锚具中心与预留孔道中心不重合,锚具的夹片硬度较低,下雨天进行张拉,钢绞线表面有雨水等情况都可能会引起断、滑丝。
如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数量超过规范要求时,采用小千斤顶进行单根放张,更换钢绞线(锚具),重新进行张拉。
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得条件下。
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束预应力值,但须满足设计对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
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更换钢绞线重新张拉: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锚具内错牙在3mm以上者锚具内夹片断裂者锚环裂纹损坏者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发生滑丝者⑦张拉后的钢束应用防水材料包裹或套上塑料套管,避免锚具、预应力筋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防止锚具及钢绞线出现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