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人[日]大江健三郎(3)

合集下载

211148976_大江健三郎:日本的“美丽”与“暧昧”

211148976_大江健三郎:日本的“美丽”与“暧昧”

People人物2023年3月3日,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终年88岁。

《朝日新闻》以“如今混沌的国家,失去了指南针”为题刊发悼文,指出大江健三郎以文学良心和一己之力肩负着对日本国家和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之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大江的作品反映了日本社会良知对侵略战争的反思、对客观历史的捍卫和对人类和平的追求。

大江健三郎:日本的“美丽”与“暧昧”膜拜鲁迅的作家文、图|赵小斌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爱媛县的喜多郡大濑村。

他的启蒙教育主要来自祖母和母亲,祖母讲述的乡村民间传说,成为大江日后重要的创作源泉。

祖母和父亲于1944年相继去世,此后母亲成为他的主要教育者,而他母亲在战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时候,依然进城用大米为他换回《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再加上母亲珍藏的《鲁迅选集》等书,这些书不仅成为大江的阅读启蒙,更为他孤独与迷茫的幼小之心注入了文学的力量。

在“个人的体验”中徘徊少年大江的孤独与迷茫源自他10岁时,那一年日本签署了投降书。

据他后来回忆,二战时期,小学老师一直向他们灌输天皇是神圣的这种观念,教导大家从小要有为天皇赴死的勇气和决心。

正是战败与投降一事让大江意识到了不断重复的谎言与彻底的背叛,而这一意识,也自然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最早主题。

至于大江作品中流淌的骨血,则来自他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的求学经历:从拉伯雷到萨特,法国现代派和存在主义对他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大江发表于1958年并斩获芥川奖的代表作《饲养》中表现得很明显。

这篇小说以少年视角,在诸多隐喻和象征中探讨着战争与人性。

1961年,大江以轰动日本的17岁少年山口二矢,刺杀左翼旗手浅昭稻次郎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十七岁》及姊妹篇《政治少年之死》。

该书在日本国内引发右翼势力的极度不满,导致大江和出版方连续数周受到死亡威胁。

小说描写了少年从身体觉醒(性欲的勃发与旺盛)到家庭放逐(与父母的隔阂和对长姐的伤害)再到投身右翼的狂热,以至刺杀左翼党魁以及终在狱中自尽的全过程,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天皇的讽刺批判和对日本政治的反思。

生存_死亡_性爱_从三位代表作家看当代日本文学走向

生存_死亡_性爱_从三位代表作家看当代日本文学走向

性在村上的作品中成了孤寂、 无聊的青年一代排解 困惑和压抑情绪的一种方式。如在《挪威的森林》 中, 有 温柔、 高雅的女友初美在身边的永泽却仍不断地去酒吧 泡妞, 然后睡觉, 他虽然自称这种性交索然无味, 但还是 不厌 其 烦 地 做 着 同 样 无 聊 的 事 情 ; 但是, 真正相爱的人 却总与性有着较远的距离。村上或许是在有意做这样的 安排, 因为他赋予性的意义是: 青年发泄沉郁、 孤寂情绪 的方式, 而真正相恋的青年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沟 通与交流, 是情感与心灵的和谐相处。 在渡边文学中, 性都是以和谐、 唯美的姿态呈现出 来的。爱欲在渡边的眼中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美, 它包含 着丰富的意义。渡边认为, 性是相爱的人表达感情的最 完美 的 方 式 , 肉体的结合甚至要优于精神的结合, 情感 的加深有赖于身体的结合,当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时, 便不可自拔地缠绵于性爱当中。同时, 和谐性爱也是对 不能接纳他们的婚外恋感情的社会道德与伦理观念的 一种消极反抗。他们真心相爱, 却不能够被亲人、 朋友所 理解 , 为了逃避周围人的谴责, 他们选择无节制的性爱 生活, 以示反抗。 从 《我们的时代》 开始, 大江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写 性。然而, 大江笔下的性几乎不存在神圣的崇高的美感, 而是卑俗邪恶的同义语, 在随笔《 〈我们的时代〉和我自 己》中, 大江说: “对我自己来说, 性是向外敞开、 向外发 展的一个突破口, 性本身不是具有美的价值的‘存在’ , 它是作为通向另一个‘存在’ 的管道, 作为‘反映存在’ , 而成为小说的要素,我为了达到我自己的目的而以此为 出发点。 ” 也就是说, 大江 “把 ‘性’ 作为一种展示人类弱 点、 缺点和描绘人类世界的一种手段, 用能撕毁一切假面 具、 赤裸裸的性来比喻能涂抹的社会和政治, 他笔下的性 没有挑逗性, 没有男女间性快感, 更没有火辣的情欲, 只 有冷静的理性, 用性行为对社会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由于没有单纯地写性,而是把性与主人公的思想、 精神 、 感情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和表现, 严肃文学作家 保持了一种崇高的姿态, 使性成为了具有严肃意义的行 为。在当代日本文坛上, 性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作家们的 关注和探索。 综上所述, 虽然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日本文学 的消费性日益增强, 但是大江健三郎、 渡边淳一、 村上春 树当代文学三大家始终坚守了严肃文学的阵地, 他们是 当代日本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积极地关注 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 探寻死亡的意义并探索性的 领域。三大家文学表现出的这些共性代表了当代日本文 学的发展走向。从某种意义来说, 其实当代日本文学的 这些走向不只具有特殊性、 民族性, 而且更具有普遍性、 世界性。!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名作家。

大江健三郎2016年北京讲演(精编版)

大江健三郎2016年北京讲演(精编版)

大江健三郎2016年北京讲演一、我第一次在中国成为有嘴巴的人访问中国并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前发表演讲,在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衷心感谢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

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访问中国,此前曾两度来这里进行访问。

不过,那时我只是观察和倾听,也就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只用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嘴巴。

尽管如此,在我的生涯中,这两次旅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

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是在一九六o年的夏天。

我得以目睹其人和耳闻其声的那些人物,不仅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即便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是声华卓著。

我想在此列举这些人名。

由于他们都已是融入历史之中的人物了,谨按照当时所记忆的日本式发音并去掉敬称来列举这些名字。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许广平、陈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赵树理。

大家一定会认为,这都是一些声名显赫的人物的名单。

一九八四年第二次访华之际,在这一长列人名后面,又加上了胡耀邦的名字。

当时,身为我们这一行之中心的大作家自不待言,就连在我国产业界对造成公害病负有责任的某公司前任社长,以及多年来大受欢迎的女演员,也都得到了发言机会,惟有我一人被同行者告知,要在总书记面前继续做一个没有嘴巴的人。

我在想,这是否同我被加利福尼亚的大学的学者们托付了一封公开信有关。

现在,包括上述这一切,作为我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已将这些巨人们栩栩如生地镌刻在了记忆之中。

在小说家来说,对于那些必要的事物,较之于在短时期内作出评价,不如先将其储存在记忆里。

在不断保持这些记忆的新鲜的同时,与这些记忆共生共存,以期将来获得可以准确表述这一切的必要词语。

较之于政治性的评价,它们更应该是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的文学语言。

今天,我第一次在各位中国听众面前成为一个有嘴巴的人,此外,我还感受到了一种幸福,那就是我的诸多作品被译介到了中国。

我之所以能够如此幸运,则是得益于那位发明了炸药的人。

因此,今天我想要谈一些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题外之话。

第一个题外之话是这样的:我在受奖演说中,曾叙说从孩童时代起便深为瑞典作家拉格洛芙的《尼尔斯历险记》所吸引。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最新年文档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最新年文档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最新年文档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鸟对人生的折射《个人的体验》是日本著名现代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之一,凭借这部作品,大江健三郎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自大江健三郎的这部作品发表之后,便在日本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许多评论家对其进行了分析评论,且意见褒贬不一,一些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结尾提出了质疑与批判,认为结局过于突兀,缺乏文学固有的内在逻辑性。

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小说结局是符合故事情节发展需要的,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

《个人的体验》在翻译成英文进行出版发行时,出版社曾经要求作者大江健三郎把结尾部分删掉,但是大江健三郎拒绝了这个要求,因此英译本也保留了日文版的完整故事情节。

综观大江健三郎对《个人的体验》的构思创作以及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批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那就是小说结尾是不是真的像评论所说的那样突兀呢?大江健三郎为什么不同意英译本出版社删掉小说结尾?通过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鸟的琐碎生活,大江健三郎想要真正告诉读者什么主题?演绎何种人生体验?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主人公鸟的成长过程来探索他对人生意义的折射。

一善念与恶念的斗争《个人的体验》中,大江健三郎为读者设定的主人公鸟是一个对于现实生活不满,常常处于失望与躁动中的形象。

鸟由于自身生活存在着固有的缺失,因此他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得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与不安,内心总是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状态。

在学校读书期间,鸟曾经因为酗酒被学校勒令退学;在得到教授的赏识,并娶教授女儿为妻之后,鸟本应安于自己的小生活,但是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在教授的帮助下,鸟有了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可是这也不能填补他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妻子怀孕之后,即将为人父的鸟本应该万分喜悦,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向往,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感到快乐与幸福。

即使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已经很美满了,但是鸟对自己平淡而乏味的生活厌恶至极,他总是担心自己会被这味同嚼蜡的乏味生活所吞没,他所向往的生活应该是充满了刺激与冒险,因此他的梦想是去遥远的非洲大陆,去探索未知彼岸的不平凡的生活。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点击可进入全文阅读日本作家。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

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

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

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

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

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

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

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

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

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1935年愛媛県生刚进小学时,太平洋战争爆发,9岁时父亲和祖母去世,两个哥哥均被“战时集中征训”。

10岁时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新宪法的实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对他日后反对侵略战争、关注社会问题及人类命运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50年3月大江15岁时自大濑中学毕业,4月升入爱媛县立内子高等学校,翌年4月转入夏目漱石曾经执教的名校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其兴趣更多地转向人文学科方面。

1959年東大仏文学卒業师从日本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者渡边一夫教授。

“我是渡边一夫在人生和文学方面的弟子。

从渡边那里,我以两种形式接受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一是小说,在渡边有关拉伯雷的译著中,我具体学习和体验了米哈伊尔·巴赫金所提出并理论化了的`荒诞现实主义或大众化笑文化系统',……渡边给予我的另一个影响是人文主义思想,我把与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小说的精神'相重复的欧洲精神作为一个有生气的整体接受了下来”。

(《我在暧昧的日本》)1957年『奇妙な仕事』「東京大学新聞」五月祭賞『死者の奢り』作家的に自立《奇妙的工作》(1957)是大江的成名作,标志着他迈出创造想象世界的第一步,获《东京大学新闻》五月祭奖,被平野谦称赞为“当代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小说描写3个大学生(“我”、私立大学学生和女子大学学生)到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打工的故事。

他们的任务是在3日内屠宰完用作实验的150条狗。

这些狗都集中在低矮的围墙内的场地上,每条狗被拴在相隔一米的木桩上。

狗很老实,既无个性,也不反抗。

大学生们感到自己同这些坐以待毙的狗没有什么不同。

由于介绍人从中舞弊,宰狗工作半途而废,他们不仅领不到报酬,就连治疗“我”被狗咬伤的医药费也无处报销。

小说结尾写道:“我们本来想杀狗,结果自己被宰了。

”作者用象征主义手法和荒诞的情节,曲折隐晦地揭示了其中所隐秘的深刻内涵,即在强权统治和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社会现实,以及日本人民的绝望与悲哀,小说因此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
日本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01 个人生活
03 创作特点
目录
02 成长经历 04 人物评价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2023年3月3日),出生于日本南部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日本著名作 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41年进入当时的国民学校, 1945年,大江健三郎10岁时,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新宪法 的实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对他日后反对侵略战争、**社会问题及人类命运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50年3月,大江健三郎15岁时自大濑中学毕业,4月升入爱媛县立内子高等学校,翌年4月转入夏目漱石曾 经执教的名校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在整个中学时代,创作的诗歌、评论、随笔和短篇小说等文学习作近40 首(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二类, 1956年4月,转入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师从日本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 者渡边一夫教授。1957年5月,短篇小说《奇妙的工作》获《东京大学新闻刊》“五月祭奖”。1958年,具有标 志性意义的短篇小说《饲育》发表于《文学界》,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以职业作家的身份正式登上日本文坛。 1 9 6 5 年 《 个 人 的 体 验 》 获 第 11 次 “ 新 潮 文 学 奖 ” 。 1 9 6 7 年 发 表 《 万 延 元 年 的 足 球 》 , 获 第 3 次 “ 谷 崎 润 一 郎 奖 ” 。 1989年,荣获欧洲共同体设立的“犹罗帕利文学奖”。1992年,又获得意大利的“蒙特罗文学奖”。1973年, 长篇小说《洪水荡及我的灵魂》,获第26次“野间文学奖”。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以森林神话为背景,探索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寻求世界和谐,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东方存在主义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