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江健三郎的_鸟_
211148976_大江健三郎:日本的“美丽”与“暧昧”

People人物2023年3月3日,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终年88岁。
《朝日新闻》以“如今混沌的国家,失去了指南针”为题刊发悼文,指出大江健三郎以文学良心和一己之力肩负着对日本国家和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之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大江的作品反映了日本社会良知对侵略战争的反思、对客观历史的捍卫和对人类和平的追求。
大江健三郎:日本的“美丽”与“暧昧”膜拜鲁迅的作家文、图|赵小斌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爱媛县的喜多郡大濑村。
他的启蒙教育主要来自祖母和母亲,祖母讲述的乡村民间传说,成为大江日后重要的创作源泉。
祖母和父亲于1944年相继去世,此后母亲成为他的主要教育者,而他母亲在战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时候,依然进城用大米为他换回《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再加上母亲珍藏的《鲁迅选集》等书,这些书不仅成为大江的阅读启蒙,更为他孤独与迷茫的幼小之心注入了文学的力量。
在“个人的体验”中徘徊少年大江的孤独与迷茫源自他10岁时,那一年日本签署了投降书。
据他后来回忆,二战时期,小学老师一直向他们灌输天皇是神圣的这种观念,教导大家从小要有为天皇赴死的勇气和决心。
正是战败与投降一事让大江意识到了不断重复的谎言与彻底的背叛,而这一意识,也自然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最早主题。
至于大江作品中流淌的骨血,则来自他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的求学经历:从拉伯雷到萨特,法国现代派和存在主义对他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大江发表于1958年并斩获芥川奖的代表作《饲养》中表现得很明显。
这篇小说以少年视角,在诸多隐喻和象征中探讨着战争与人性。
1961年,大江以轰动日本的17岁少年山口二矢,刺杀左翼旗手浅昭稻次郎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十七岁》及姊妹篇《政治少年之死》。
该书在日本国内引发右翼势力的极度不满,导致大江和出版方连续数周受到死亡威胁。
小说描写了少年从身体觉醒(性欲的勃发与旺盛)到家庭放逐(与父母的隔阂和对长姐的伤害)再到投身右翼的狂热,以至刺杀左翼党魁以及终在狱中自尽的全过程,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天皇的讽刺批判和对日本政治的反思。
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意识

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意识摘要:大江健三郎通晓西方文艺创作的思想,通过对其创作的诸多作品的解构,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大江小说叙事上的想象力、互文性,与此同时,“存在主义意识”、“边缘意识”和“森林意识”更是大江健三郎诸多作品中不容忽视的共通的关键词。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小说;存在主义意识;边缘意识;森林意识大江健三郎生于日本爱媛县,属于战后受教育的一代青年。
20岁考入东京大学,在校期间热衷阅读萨特、加缪等人的作品,深受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影响。
23岁以表现现代青年的虚无和不安的短篇小说《死者的奢华》而受到关注。
翌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饲育》以鲜活细腻的文笔,对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获得芥川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莫定了“新文学旗手”的地位。
30岁发表的长篇小说《个人体验》,被平野谦等人评价为“十年之文学达成”。
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长篇小说,主要有《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同时代的游戏》、《新人啊,醒来吧》以及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等。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川端康成之后又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通晓西方文艺创作的思想,通过对其创作的诸多作品的解构,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大江小说叙事上的想象力、互文性,与此同时,“存在主义意识”、“边缘意识”和“森林意识”更是大江先生诸多作品中不容忽视的共通的关键词。
一、存在主义意识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传极广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即‘自我’。
人与人之间关系从本质看只能是矛盾冲突的,而不能是息息相通的。
‘他人就是(我的)地狱。
’人活在世界上,只有孤独、失望、厌恶和被遗弃的感觉。
”大江自小就认真研读过萨特的小说,大学时代,他就更加关注法国文学。
他曾回忆道:“我在大学里阅读萨特的作品就是要为以后从事文学创作服务。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赏析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赏析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靠两部作品。
一部是《个人的体验》,一部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无论从思想还是文体看,《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堪称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
作品丰人公是弟兄两人,哥哥叫根所蜜三郎(阿蜜>,弟弟叫根所鹰四(阿鹰)。
阿留住在东京.靠翻译为生。
他的妻子自生了白痴儿子后,郁郁寡欢,常常借酒绕愁.成为酒相中毒者。
阿蜜也情绪消沉。
自从闰知大学时代的好友惨死的消息后,更提不起精神来。
阿蜜的弟弟阿鹰曾参加过反对路美安全条约的斗争。
斗争失败后流亡美国。
用来阿惶厌倦了美国的流浪生活,就回到口本。
阿鹰说“必须开始新的生活“,动员兄嫂一起回四因老家。
阿蜜同意了。
于是弟兄俩一起回故乡,各自寻找丧失的自我。
100年的,他们的曾祖父和普祖父的弟弟,曾参加过“农民暴动。
.而且是“农民暴动”的领袖。
当年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于是揭竿而起。
农民暴动席卷整个爱援县。
“这场暴动一直持续了五天五夜。
结果,农民的要求被接受.‘奉献制度’被一举废止f而民间藩主进呈这个制度的儒右也被杀掉了c”然而暴动结束不久,藩主立即秋后算账,农民暴动的骨干惨遭斩杀,只有曾祖父的弟弟独自从森林向南知方向逃去u阿蜜和阿鹰兄弟两人,不断回忆一个世纪以前——万还元年(1860)农民暴动的英雄神话。
尽管两人的回忆有出入,但在寻找历史的认间点上是一致的。
尤其是阿鹰,想耍跟曾祖父们一样,干—“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阿鹰故乡的农民出于对超级市场名板盘剥行为的不满,抢劫了超市物品。
阿鹰不失时机地领导了这次“暴动”,“暴动”持续了三天。
不久,超币老板组织暴力团,山村农民开始害伯。
阿鹰为了农民免迢屠杀,把责任全都榄到自己身上。
他向自己连开三枪,自杀身亡。
这样,一场必将爆发的浙杀就平息了下去。
超商老板见“暴动领袖%已死,就不再向村民讨回抢掠去的日用品。
不过,他把货物的价格提届了两三倍。
村民们不得不仍到超市购买东西。
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赏析

作品评价
大江对传统文化十分执著和尊重,从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 汲取 营 养, 很好地继承并大量使用了自 《竹取物语》 (859—877年间)延续下来的象征性技法和日本文学传统中 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位战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异常热情 地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予以吸收,显现 出一种‚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创 作活动不仅面向日本和东方,同时也面对世界和现代。
在计划抢劫朝鲜人的超级市场失败后,鹰四承认了奸污白痴妹妹并在 致其怀孕后逼迫她自杀的事实,随后自己也用猎枪自杀身亡。蜜三郎 与妻子商定,要把白痴儿子接回来,并收养鹰四的孩子。在整部作品 里,作者以故乡四国的群山、森林和山村为舞台,把虚构与现实、过 去与现在、畸形儿、暴动、通奸、乱伦和自杀交织在一起,勾画出一 幅幅离奇的画面,并借该作品表现出自己的焦虑:人类应如何走出那 片象征着核时代的恐怖和不安的‚森林‛。与前一时期的作品相比, 作者在1963年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以残疾人和核问题为主要题材,具 有较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 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 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日常生活的冒险》 (1964年)、《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1968年)、《洪水淹没我的灵魂》 (1968年)等长篇小说。此外,大江健三郎在随笔和文学评论领域也非 常活跃,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 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饲育》以一种异想天开的卓越的想象力作为创作基础, 是一部具有浓厚抒情性的、 艺术手法纯熟的作品。 短篇小说《饲育》获得芥川文学奖。 以柬埔寨为舞台,改编自大江健三郎的同名名作 的影片《饲育》于2011年10月23日在第24届东京电影节的"亚洲之风"单元中上映。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名作家。
被现实唤醒——从大江健三郎早期思想构成分析作品《鸟》

文献8 6 1 0 ( 2 0 1 3) 5 - 0 0 4 7 — 0 3
短 篇小说 《 鸟》 发 表于 1 9 5 8年 , 是 大江 在 2 3岁左 右写 的, 当时他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大江 曾在《 大江健三 郎 口述 自传 》 中讲 : “ 也 就二 十二三岁 ……不过 , 当时 我可是 一个全
被 现 实 唤醒
从 大江健 三郎早期 思想构成分 析作 品《 鸟》
o谢 恭 瑜
( 东华大学 , 上海 2 0 1 6 2 0 )
[ 摘 要】大江健 三郎的短篇小说《 鸟》 讲述 了一个 刚满 2 0岁的青年大 学生与 自己幻想的鸟群 一起 生活
了一年 多 。他 惧 怕现 实 社 会 , 拒绝与外界接触。直到有一天 , 一 个 似 乎 能 理 解 他 的男 子 出现 , 青 年 以为 找 到 了 知 音 。 青 年 为 了证 明 幻 影 的 确 实 存 在 , 走 出 了房 间 。男 子 欺 骗 了他 的感 情 , 他 们 间 的信 任 消 失 , 这 令 青 年 无 比 痛 苦, 他 面 临 着 残 暴 没 有 人 情 的 外界 世 界 , 冰 冷 的精 神 病 院 , 一切令他 不安、 绝 望 。 他 试 图用 幻影 来 帮助 自 己 逃 离这 个 现 实 世 界 , 而 最 终 幻 影 没 有 出现 , 青 年 陷入 绝 望 , 最 后 被 现 实 唤 醒 。本 文 以 主 人 公 遇 见 男 子 后 幻 影 中
充满美好幻影 的幸福 的世界里。好像只要他踏 出房 门 , 将会
有难 以承受 的事物在等待着他 。
这里是 “ 秋天的早晨 , 在他横躺着的身体周 围, 无数 的鸟
拼命 地抖动着 翅膀 ……它们 只是沉 默着 ,拼 命地振 动着翅 膀” , 秋天本该萧条的季节里出现了欢快 的鸟群。 “ 灰 暗的房 间” , 对它们来说却像 是“ 密密层层 的森林 ” , 突然 , “ 鸟群们被 惊 动 ,这突如 其来 的不 安威胁着 鸟群们 ,使 鸟群们 不能平 静” ,他 听到了楼下母亲跟一名男子在小声说 话的声音 , “ 原 来 如此 , 他 温柔地 同鸟群解释 , 不 要振翅 , 没什 么可害怕 的 ,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核灾难文学。
本文将从大江健三郎的生平背景、核灾难文学的定义与特点、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特点与分析等方面,逐一阐述。
一、大江健三郎的生平背景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一个贫困农村家庭。
在二战和战后几年,他经历了灾难和贫困,这为他的作品创作提供了深刻的背景和生活经验。
在日本文化界,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争议和不同的评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二、核灾难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核灾难文学是一种反映核事故或核战争对人类生存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的文学体裁。
核灾难文学的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向读者展示出核灾难的可怕之处,以此来探究人文精神、生存意义等人类重要的话题。
核灾难文学的特点包括:1. 思想深刻、主题严肃,积极探讨人类精神及生存的本质;2. 对核灾难事件的经过和影响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3. 力求真实,表现手法多样,文学叙事能力强,常常采用多角度、多线索的叙述方式。
三、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包括《黑色雨》、《受雇人》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受到原子弹爆炸和核事故的严重影响,描写了人们在这些灾难中的生存和反抗。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核灾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 核灾难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表现形式;3.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思潮和时代特征。
四、核灾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作品主题鲜明,真实反映了核灾难对人类生存和环境带来的难以想象的破坏和影响。
他深刻探究了人类文明的道德、精神、生存状态及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性现象,呈现出了一种荒诞、无情的世界观。
大江健三郎通过描写各种恐怖和悲惨的经历,对人类社会的贪婪、家庭、友谊等情感进行深层分析,表现出了人类的软弱性和脆弱性。
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语言的陌生化研究——以《人羊》为例

管理科学(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语言的陌生化研究◎龙臻史小华观念。
要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课上老师讲授+课下学科学生交流”这样的培养模式不同与传统的单一老师授课,各学科学生之间交流不仅仅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法律知识,也会带动学校法治风气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师资优化要重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乃至大学,教师始终都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法治的建设,影响到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强弱,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法治资源,积极与当地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将法律知识硬社会实践广的优秀法治工作者引入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授课,这样法治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治工作者运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社会实例去解释课本上苦涩的法治知识,这样在校大学生也乐意接受。
(三)高校努力营造法治环境氛围,实现依法治校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氛围也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不仅仅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还能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良好法治校园氛围的形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依法治校,高校要创建在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渠道,为在校大学生自主制定学生公约创造良好条件,要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高校领导者、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秉持依法依规办事的原则,让在校大学生在平常小事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特别是与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在评定奖学金竞选班干等事项中都要严格依照规则进行,确保评选公正公平公开。
(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锻炼学生法律实践能力高校应该要充分利用法援社团、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锻炼在校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扩大社会实践接触面,在法律实践中不断培养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认同感,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期414M angZhongLiterature浅析大江健三郎的《鸟》◎张婷1.大江健三郎生平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在小说、时事评论和哲学论文等领域内视萨特为其引导者。
1994年以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整部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
此外,他的小说《死者的奢华》、《饲育》、《鸟》等作品也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鸟》为例,在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之上,揭露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残酷。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1)理想的美妙、自由和温暖文章在一开始就描写道:“无数鸟雀抖动羽毛,拍打翅膀的声音吵醒了他,使他睁开惺忪的眼睛。
他横躺着身子,懒懒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些鸟向他亲昵地围拢过来,有的停在他的脸上,有的站在他的胸口,细长坚硬的鸟足在他面前自由地走来走去。
[1]”正在惬意的时候,楼下母亲和男子的谈话打断了他和鸟儿的交流,他赶忙安慰受到惊吓的鸟儿们“谁都不会抓你们。
那些人,外面的人无法看到你们,不知道你们在这里停栖,当然也就不会抓你们。
”当他同意和男子一起前往其研究所,在车上的他仍然畅游在他的理想王国里,天真地认为房间里的那些鸟都是属于他自己的,不论他去往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他的一声召唤,鸟儿们就会聚集到他的身边,他永远都不会孤单。
这简直就像我们所说的乌托邦一样,在他的王国里,没有外人、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也没有所谓的烦恼。
他每天似睡非睡,整日与鸟为伴,鸟就是他的一切,或相互依偎,或相互交流,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妙。
自从有了这些鸟儿之后,他就辍学整日守在这间屋子里,已经有一年多了。
这一年里,除了他的家人,他再没有和其他人接触过。
他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翱翔,每日所做的事情就是和鸟说话,感受鸟的存在,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鸟都只属于他自己,和外人没有关系,外人也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他和鸟儿在这个王国里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的约束。
因此,当受到惊吓时他安慰鸟儿不用害怕,没有人会拆散他们,也没有人会把他们抓走。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他”是孤独的。
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孤独,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才会在鸟的王国里显得那样自如,感到那样温暖。
因为在他看来,外界的任何人都和他格格不入,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些鸟儿的陪伴下才是最温暖、最舒心的。
(2)现实的欺骗说起《鸟》的主人公“他”确实令人感到同情,因为他遭受了现实的一次次欺骗。
其中不仅仅包括他的母亲、兄长,还有那个精神病医生。
可以说是他们联手将“他”从自己的王国中活生生地拉到了残酷、无情、险恶的现实世界中。
当那个精神病医生被主人公的母亲叫到家里,母亲骗他说请来的人是位专家,特意来和他讨论鸟的事情。
当他打开房门见到那位男子的时候,母亲连忙要离开说害怕打扰他们的谈话。
文章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很到位。
母亲说话的时候眼睛往下瞧,之所以不敢看儿子的眼睛是因为心虚,害怕儿子看出破绽来。
还有,母亲在男子开口说话之前就急匆匆地离开房间,也是因为自己心虚的缘故。
在那位精神病医生进入了他的房间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有预谋的谈话。
男子先是用一种十分轻松的口吻和他探讨鸟的事情,还说这种现象很正常,似乎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
停留片刻之后,男子进一步地诱导他,问他是否认为只有在这间屋子里面他才会看到这些鸟儿,或许除了这间屋子以外,在其他地方也有许多鸟,而且和这里的鸟一模一样。
男子的这种说话方式以及谈话语气都带有很强的欺骗性,他并非是要友善地对待主人公,只是为了留下好印象,突出他和其他精神病医生的不同及其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诱骗主人公“他”走出这间屋子,跟男子一同去他的研究室进一步验证是否只有在这一间屋子主人公“他”才能召唤来鸟儿。
显然,这种说法很具有诱惑力,“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幻想着在不同的另一间屋子里召唤属于他自己的鸟儿们。
(3)现实的侮辱、讽刺和蹂躏当他被面似和善、和他似乎很有共同语言的男子骗到精神病院后,男子在劝说其更换医院衣服无果的情况下,便开始了对他的强制措施。
两名强悍的男护士一脚把门踹开,一上来就把他的衣服和裤子剥个精光,他吓呆了,赤裸裸地站着,浑身冻得直打哆嗦。
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无奈地用手遮掩着下体,狠狠地怒视着那个男子。
侮辱还不够,男子还要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还要继续讽刺和挖苦他。
“你全身都有鸟围着,它们094可以用羽毛护着你,使你像盖着羽毛棉被那样暖和……你不感到难为情吧,你的下身长有一堆黑褐色的毛,那大概是麻雀头上的柔软的羽毛吧!”在他对内部的鸟已经逐渐失去信心,疲惫不堪,内部王国就要瓦解的时候,男子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他精神上的无情的摧残,肆意地戏谑他那仅存的一点点可怜的自尊。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
在经历了侮辱和讽刺之后,男子似乎还是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精神上的摧残还不够,还要对他的残躯加以蹂躏。
当他用尽全身力气拼死抵抗男子,凶猛地扑向男子时,男子安坐在椅子上,看他冲了过来,抬腿就往他的下腹部狠狠地踢了一脚,他被踢得后仰朝地,头撞到了旁边的玻璃窗上,没有呻吟一声就昏死过去了。
这一脚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一脚,他在经历了现实的侮辱、讽刺和蹂躏之后,被彻头彻尾地打败了,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他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的自信、他的王国、他的内部世界也被彻底地瓦解了。
(4)理想破灭,现实无奈在他的哥哥们热烈地讨论是否要对那个男子提起上诉时,他没有吱声,只是闭着眼睛默默地躺在那里。
当哥哥们出去后,雨也停了,他终于忍受不了疼痛的折磨,睁开眼睛呻吟着。
他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屋子里,浑身上下都是伤,一副疲惫的样子。
这里作者所描述的他的疼痛,不光是指他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他美好理想的破灭,他内部世界的瓦解,这些更能够让他感到崩溃,更让他觉得无法接受,所以才会是很累的感觉。
主人公“他”经历了这次变故之后,决定不再去想和鸟有关的任何事情,决定要和鸟断绝关系。
因为在他受到侮辱、最无奈也最无助的时候,鸟儿们没有给他安慰,反而是离他远去了。
再加上精神病院里身体和精神上受到的双重折磨,他已经无法再感受到“鸟”的存在了。
在他看来,是鸟儿们不够朋友,没有在他最需要它们的时候出现安慰他,所以他的理想瞬间破灭,决定不再想有关鸟的事情,不再和鸟有任何联系了。
当理想破灭之后,他的精神支柱也不复存在,现实世界可有可无,百无聊赖。
在他受到辱骂殴打被送到家后,他的母亲对他忏悔,不断地安慰他,还说他生来就是为了那些“鸟”的,并承诺今后再也不会打扰他的生活,让他和他的鸟儿们自由地相处。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万念俱灰,根本就感觉不到母亲所讲的鸟的存在。
他筋疲力尽,独自躺在空虚寂寞的屋子里。
“难道我今后也要过这种没有理想没有生机的生活吗?”他闭着眼睛思考着。
这的确让人感到现实生活的无奈,因为对于没有一点理想的他来说,醒来还是睡去都不过是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伤痛和无奈。
但是,通过他的思考,我们能够看到希望,那便是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这种没有理想的生活。
这不禁让人幻想着这篇小说的最后留下的伏笔,或许这次事件能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今后他可以走出自己的内部世界,不再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迎接生活带给他的机遇和挑战。
3.大江文学中刻画现实残酷性的根源纵观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无论是他的《鸟》、《广岛札记》、《饲育》还是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冲突都体现在一种极其绝望和残酷的外部环境当中。
大江的这种人物特性的表达手法是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背景以及他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的。
首先,就其教育背景而言,大江在儿童时代就曾经接触过萨特的小说,大学时期对法国小说特别是萨特文学的研究奠定了他日后写作的思想基础。
从他的毕业论文《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中也能看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的悲观与恐惧都对大江的文学创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些思想在日后大江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其次,大江的个人经历也对其作品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8岁那年,已是成名作家的大江经历了有生以来最为重大的考验———如何面对头盖骨先天缺损和脑组织外溢的新生婴儿。
这不仅对他个人,对整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思量再三之后,大江做出了他人生的选择———决定养大这个可怜的小生命。
之后日子的艰辛、大江思想压力之大都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的遭遇使我们不难理解大江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现实的绝望。
[注释]①本文中引号内的翻译均来自《鸟》大江健三郎,译文,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1]由同来.走出幻想、面对现实、挑战人生———论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柴田胜二.大江健三郎———地上和彼岸[M].日本:有精堂,1992.[3]刘利国.日本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作者简介]张婷(1982—),女,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李佳怡]作品评述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