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运用纳米技术促进肿瘤免疫治疗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纳米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同时兼具多种功能,如特定药物的运输和释放、诊断和治疗的组合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nm)级尺度下设计和制造物质的技术。
纳米材料在尺寸上相当于DNA甚至更小,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成为治疗肿瘤的理想选择。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大类:纳米药物、纳米免疫治疗和纳米放射治疗。
首先是纳米药物。
使用传统药物疗法时,药物容易被病变组织周围的正常细胞吸收,从而使体内药物的有效浓度变得较低。
通过纳米技术,药物可以被封装在纳米颗粒中,这些颗粒只会在肿瘤组织中积累,而尽可能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研究表明,纳米药物在传递药物时比普通药物更准确有效,从而减少了化疗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
另外,纳米颗粒的大量表面积也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也有利于药物对细胞进行更为有效的释放。
其次是纳米免疫治疗。
纳米颗粒中引入一些细胞免疫促剂(如肿瘤抗原)能够诱导免疫细胞识别和破坏癌细胞。
相比较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破坏恶性肿瘤,并有效抑制肿瘤复发。
此外,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能够更好地针对病毒等感染疾病进行抵抗。
最后是纳米放射治疗。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纳米颗粒被注入到癌细胞中,然后使用低剂量辐射照射。
这能够使纳米颗粒在细胞周围积累,并使病变组织中的肿瘤细胞更为敏感。
研究表明,纳米放射治疗可以大幅增加局部照射剂量,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纳米技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许多学者一直在努力进一步完善纳米治疗技术,探索更多应用领域。
虽然目前纳米治疗方案仍面临许多挑战,如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但纳米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可控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这使得它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有前途选择。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纳米技术所带来的医学变革。
一、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肿瘤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和手术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化疗和放疗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手术有很大的创伤、恢复缓慢等弊端。
而纳米技术的出现,可以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1. 纳米药物的应用纳米药物是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进行封装,从而能够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高效传递和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同时提高药物的药效和治疗效果。
目前已经有许多纳米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纳米颗粒、纳米胶囊等。
2. 纳米诊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纳米诊断。
纳米诊断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纳米滤膜、纳米探针等技术手段对肿瘤组织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判断,从而提高肿瘤的早期检测率和准确率。
纳米诊断技术的出现,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在肿瘤发展的早期进行有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二、纳米技术带来的医学变革纳米技术的出现,不仅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希望,还有可能改变整个医疗行业的格局。
1. 个性化治疗的实现纳米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条件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既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纳米技术的个性化特点,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提高医学科研水平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促进了医学科研的进步。
纳米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科研人员更深入地探究细胞和分子的结构特性,研究肿瘤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医学科研水平。
中美科学家新发现:以纳米材料激发免疫系统抗癌

芰 网 奠伞公 F l a s l p 。 ' 】 1 【 …m 称 , 』 I 对l 1 I } O 语言 - / 忻后发现 , 隐藏 这 个l 东软什背 “ 似乎以巾史为毋谢” 。 哒一发 做 外 与L } J 国仃火、 特后 队为r l 『 f l ’ 人 中 网络 川战略研 究 所
随
【 《 { _
敦行 : d : o f 究制订 防} f }
】 l , 敦 仃( f i l 1 l ) f 究制 游戏 f I 践
治 、 : , 卜 凌 I J i ' l  ̄ j
j 十 彳 导丁 ・ f j } ] , j - p ,
进 一步 化流 , 解决 、 奎 拖 折 一 、 嫩
t J 越, 提 演 劲 儿 支个风 _ j I / , j -
效 r I : 。 教 育部指f f I ' 一 , 1 孑 、 , 进 步 化
环 境, 进J ’ 人
夯院的 q - { t : r i b , 深 入 彻洛 艾u 父』 』 J { 1 曲 川 小 、 : 控体 系地i l 一 l ' { I  ̄ . , 乐战 、 ( 中国新闻网)
一 / 一 - : . 叵 J
j ‘ K 已 者, F l a s h p o i n t  ̄ f f { , - : : 『 , l / 匕 v } : / J J i . i ‘ f l ' j 分f J f u 之前靠病 毒发f J  ̄ H - J ' 『 H J 推 测 , , f 分忻川 小
,
港, 有3 友 人住社交 刚站 发艾’ / l 1 约…川 卜逻, f ) P # g , i ! l f  ̄ f i J J ; n 入“ 游戏 ” 闩贱。 { _ J l 悉 该揪湔 戏 烈
临床应用前沿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突破

临床应用前沿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突破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对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沿进行探讨。
一、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纳米药物是指尺寸在10-1000纳米之间的药物,常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生物学效应。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药物能够在体内实现精准释放和靶向导航,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
二、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调节剂的纳米化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例如,将免疫调节剂包裹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影响。
2. 共刺激信号的纳米递送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纳米药物可以将共刺激信号递送到肿瘤区域,刺激免疫细胞的活化并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
3. 肿瘤抗原的纳米递送纳米药物还可以将肿瘤抗原递送到免疫系统中,激活免疫细胞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对于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纳米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
纳米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分布,进一步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三、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突破点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靶向递送系统的建立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大小、表面功能化等方式来实现对肿瘤靶点的精确递送,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散和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病灶微环境的调控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
纳米药物可以改变肿瘤周围的酸碱度、氧含量和抗原表达等因素,为肿瘤内的免疫细胞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3. 组合治疗的优化纳米药物可以将多种药物或治疗手段集成在一体,构建出更为高效的组合治疗体系。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纳米药物载体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将化疗 药物、免疫药物等包裹在纳米颗粒中, 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投递。
纳米免疫治疗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免疫调节剂,激活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肿瘤细胞 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纳米热疗
利用纳米材料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 的热效应,实现对肿瘤的加热杀伤。
芯片制造、电子器件、传感器 等。
02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 应用
肿瘤诊断的现状与挑战
肿瘤早期诊断困难
目前肿瘤早期诊断方法灵敏度不高,难以发现 早期肿瘤。
肿瘤诊断准确度有待提高
现有的肿瘤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影响 治疗效果。
肿瘤诊断过程复杂
肿瘤诊断需要多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过程繁琐。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
01
02
03
高灵敏度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 和量子效应,能够提高检 测的灵敏度。
特异性高
纳米材料可以特异性地识 别肿瘤标志物,降低误诊 率。
操作简便
纳米技术可以简化肿瘤诊 断流程,实现快速、简便 的诊断。
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纳米探针
利用纳米探针进行荧光、 磁性或放射性标记,实现 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定位。
20世纪90年代,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 等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更精确地 操控纳米级别的物质,推动了纳米技 术的快速发展。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医学领域
纳米药物、纳米诊疗、组织工 程和再生医学等。
能源领域
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 电池等。
环境领域
水处理、空气净化、污染物治 理等。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突破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突破,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突破,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纳米技术概述纳米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操作纳米级物质的方法,实现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材料、器件和系统的制备和应用。
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突破肿瘤靶向治疗是指将药物或治疗物质直接传递到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载药系统纳米技术可以设计和构建高效载药系统,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
具有较小尺寸的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更容易地进入到肿瘤组织,而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纳米颗粒表面的靶向配体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从而实现靶向传递药物。
2. 控释系统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具有控释功能的纳米颗粒,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
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3. 多功能性纳米技术可以在纳米颗粒上引入多种功能分子,使得纳米颗粒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在纳米颗粒表面引入靶向配体以实现靶向传递;可以在纳米颗粒内部引入成像剂,实现肿瘤的非侵入性检测;还可以引入光敏剂,实现光热抗肿瘤治疗。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1.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 减少药物副作用纳米技术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将药物精确送达到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中,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
3. 增加肿瘤疗效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和吸收,增强药物的肿瘤杀伤效果。
纳米生物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肿瘤治疗是纳米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纳米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纳米颗粒来传递药物、调控基因等方式,改善肿瘤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将从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靶向传递药物、调控基因等方面来探讨纳米生物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纳米技术中,纳米颗粒是纳米医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载体。
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表现和应用效果。
首先,纳米颗粒的尺寸大小可以掌控。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直径越小,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越好。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使纳米颗粒更加容易进入肿瘤细胞内部,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纳米颗粒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和毒性。
药物治疗常常会带来很多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通过将药物载入纳米颗粒,可以减少药物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代谢,从而减轻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最后,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药物治疗有时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药,但很多药物往往会很快被机体代谢和清除,降低治疗效果。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缓释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靶向传递药物纳米生物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靶向传递药物。
靶向传递药物指的是,将药物载入纳米颗粒,使其只能靶向肿瘤细胞,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其中,纳米颗粒上的靶向分子是一种可以粘附在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
通过靶向分子,纳米颗粒只能粘附在肿瘤细胞表面,避免了药物在非肿瘤细胞上的作用,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留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则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靶向传递药物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改变靶向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获得更加高效和有选择性的靶向效应,从而实现了肿瘤治疗的精准化。
三、调控基因除了靶向传递药物,纳米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控基因来改善肿瘤治疗效果。
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癌症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疾病,对人类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化疗、手术和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然而,这些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治疗疗法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技术的优势1、药物送到肿瘤靶点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改变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将药物的疗效提高数倍,而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这就意味着,药物可以更容易地抵达肿瘤靶点,从而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2、减少副作用纳米药物可以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避免进入肝脏等非靶区域,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3、提升药物的稳定性纳米技术也可以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使药物可以更长时间地抵达靶点,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4、提高药物的透过性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透过性,提高药物的抗药性,增加药物的有效性。
二、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基于纳米金粒子的治疗近年来,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热门技术。
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通过辐射或光热作用引起肿瘤组织的破坏,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2、基于纳米银的治疗纳米银因其良好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中。
然而,纳米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纳米银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在肿瘤治疗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3、基于纳米碳管的治疗纳米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被肿瘤细胞摄入,并且可以利用其光热性质,通过热疗的方式杀灭肿瘤细胞。
4、基于纳米多孔硅的治疗纳米多孔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被肿瘤细胞摄入,并释放药物。
多重微孔结构可以提升纳米多孔硅的药物承载能力和控制性。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治疗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刺激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冷漠性肿瘤的攻击。
然而,由于肿瘤的复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纳米技术促进肿瘤免疫治疗
1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
临床上运用一些手段抑制或活化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基于免疫系统保护宿主的功能及其具有的特异性,记忆性,一直被认为是具有潜在治疗疾病的方法。
被免疫治疗的特征所激励,科研工作者正利用免疫治疗对不同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及肿瘤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这些领域中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到了引人注目的结果。
当前主要的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细胞因子疗法,如IL-2;免疫卡点抗体疗法,如抗CTLA-4,PD-1及PD-L1的抗体;免疫共刺激受体的抗体疗法:如抗CD28、CD134、CD137的抗体;靶向肿瘤的抗体,如HER2单抗、CD20单抗等;肿瘤抗原或抗原肽刺激DC细胞的疗法;基因疗法;CAR-T等。
大部分的免疫疗法都要用到免疫调节因子,这些免疫调节因子往往具有副作用,如何减少或降低副作用对免疫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肿瘤抗原或抗原肽刺激DC细胞的疗法以及基因疗法往往由于抗原或基因易被降解而疗效较差。
纳米载体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提高药物靶向性;(2)减轻或者消除局部和全身的毒副作用;(3)协助药物穿过体内各种屏障,实现在肿瘤部位的富集;(4)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5)实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体化;(6)联合多种疗法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载体在肿瘤疫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及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等方法上均有着卓越的表现。
纳米材料是直径1-1000nm的颗粒,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常用的纳米材料及其特性如图1所示。
研究证实10到100 nm的颗粒可以逃避肾脏的清除并能选择性的进入肿瘤组织。
因此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药物在血循环的时间、增加在肿瘤的分布并且减少毒性。
由于纳米材料易于进行修饰,因此将特定的目标分子负载在纳米材料表面能够使其更易被细胞吞噬。
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增强免疫治疗的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副作用。
本综述主要介绍当前的几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纳米技术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的优势。
图1 一些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材料总结
2 纳米载体与免疫细胞
2.1 纳米载体与固有免疫细胞
存在于骨髓和血液循环中。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和体内凋亡的细胞,进行抗原提呈和释放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在介导炎症过程中承担了核心调控的角色,无论是急性炎症反应,还是长期慢性的炎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肠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
巨噬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因为其存在的微环境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表型,即将分泌促炎症性因子为主的发挥促炎功能的巨噬细胞称为M1型巨噬细胞,将降低炎症反应并发挥组织修复功能的巨噬细胞称为M2型巨噬细胞。
无论是M1型巨噬细胞还是M2型巨噬细胞均对其周围的纳米材料具有吞噬作用。
不同的巨噬细胞所具有的不同表型,可以作为开发不同靶向药物递送策略的基础,通过细胞表面工程的方法,可以将纳米药物载体连接到巨噬细胞表面。
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发生之后的第一反应者,通过吞噬病原体、分泌细胞因子及释放活性氧等在机体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初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长时间的炎症反应则可导致组织损伤、关节炎、癌症等严重的副作用。
所以针对中性粒细胞的靶向作用则集中在限制慢性炎症,减少组织损伤等策略上。
使用纳米载体特异性的递送一些物质从而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改善对损伤和感染来说过度的炎症反应。
当中性粒细胞对由细菌感染等原因发生免疫应答时,它们可以穿过内皮细胞到达损伤或者感染区域。
有研究利用IV型胶原酶与抗炎肽的结合,可以使高分子材料携带抗炎肽靶向到组织损伤的部位。
2.2 纳米载体与适应性免疫细胞
2.2.1 T细胞
T细胞在免疫系统清除病原菌和对抗肿瘤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目前在癌症免疫治疗中,有很多重要的治疗方法与T细胞相关,如免疫检查点的阻断疗法,依赖于细胞毒性T细胞的过继转输疗法,这些疗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另一方面,非正常的T细胞免疫应答引起了很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
降低或者增强这些疾病中免疫细胞的功能对于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T细胞的特性和疾病治疗所需,T细胞可以被改造成为治疗性载体,既可以递送治疗相关的药物,其本身又可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目前主要有三种应用策略:第一种是利用T细胞连接一些治疗性的药物来增强肿瘤的过继治疗。
第二种是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向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传递刺激性或者保护性的信号,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第三种方法则是使血液中T细胞不断进行循环并可以靶向肿瘤细胞的策略。
2.2.2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因此设计纳米药物载体用来增强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对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本质上就是一种生物粒子,类似微米颗粒或者纳米颗粒,但表面有很多密集排列的抗原的重复拷贝,这些抗原表位正是进行靶向性设计的很好的选择。
B细胞对纳米载体的刺激进行免疫应答,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在这种应答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纳米载体的结构。
密集排列的抗原可以通过BCR 信号增强应答效果,而单一的抗原蛋白通过BCR信号起到较弱的应答效果。
图1.2.2 免疫治疗中常用的纳米载体
3 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
纳米医学和免疫治疗是近些年来被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的两大重要科学问题。
而纳米载体介导的药物递送则是连接这两大主题的桥梁。
纳米技术使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向着微观化、无创化、功能化、智能化、动态化发展,使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实现了成本低、疗效好、自动化、规模化。
而使用纳米药物载体对药物或者治疗性物质进行递送,则实现了肿瘤治疗的组织器官靶向化和细胞内结构靶向化,从而对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行精细调控,改善免疫微环境,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微环境,由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和细胞组成,不但起到了支架的作用,还能分泌出各种各样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肿瘤微环境中所包含的细胞主要有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脂
瘤细胞的CD8+T细胞,与抗肿瘤直接相关的NK细胞,两种不同功能的 M1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抑制功能的MDSC细胞,起到抗原提呈功能的树突状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
的治疗方法。
按照治疗的原则,可以分为激活免疫系统和抑制免疫系统两种类型的治疗策略。
前者主要通过诱导免疫系统杀伤异质细胞,后者旨在通过降低免疫系统的抑制性信号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清除能力。
肿瘤发生时,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不强,但是在复杂的免疫微环境中,一些肿瘤表面的受体或者细胞因子可以帮助肿瘤逃过免疫系统的监视,并抑制自身抗肿瘤免疫的效果;肿瘤细胞还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由此进一步影响到肿瘤的行为和状态。
图2.1 肿瘤微环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