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八课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第8课音乐教案

三年级下第8课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符、节奏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感。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符、节奏等。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感。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
投影仪、音乐教材、音乐乐器等。
2. 教学素材。
音乐欣赏的音频、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导入新知。
通过欣赏音乐,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符、节奏等。
并且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学习音乐节奏。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节奏感,通过打拍子、跟随音乐的节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 学习音乐音高。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音高感,通过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高感。
5. 欣赏音乐作品。
老师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妙,并且引导学生从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6. 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欣赏音乐,培养音乐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
1. 听音乐节奏,跟随拍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2. 听音乐,跟唱音高。
3. 跟随音乐的节奏做打击乐器的演奏。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音乐、训练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音乐家冼星海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音乐家冼星海教案教学设计一、背景在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学习了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和音乐作品。
这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话题,可以通过音乐、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拓展教学。
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重点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及其背后的文化内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和音乐作品。
2.听懂和感受冼星海的音乐。
3.了解冼星海的音乐和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学会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冼星海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冼星海通过介绍冼星海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的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使用相关的PPT或视频进行辅助讲解。
2. 听懂冼星海的音乐播放冼星海的音乐,让学生用心聆听。
引导学生分析曲式、旋律、节奏、曲速等方面的元素,从中理解冼星海音乐的独特之处。
教师也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冼星海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 了解冼星海的音乐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海报等形式,介绍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例如,冼星海的笛子曲体现了东方的神韵和哲学思想,他的弦乐曲则反映了西方音乐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效果。
4. 学习表演冼星海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组学习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间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教学评估1.问答评估: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冼星海及其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2.表演评估:观察学生表演的和所透露出的情感信息,评估学生对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的感受程度。
3.文字评估:要求学生完成有关冼星海的作文或读书笔记等,以检验学生对冼星海及其音乐作品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冼星海的生平、音乐作品等相关资料。
2.PPT、视频、海报等相关资源。
3.冼星海的音乐,可以使用电脑等设备播放。
六、教学总结以上是本次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关于冼星海教学设计的教案内容,该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冼星海和他的音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从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感和文化熏陶。
高中音乐《人民艺术家冼星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民艺术家冼星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理解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2. 分析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3. 研究演奏冼星海的作品,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4.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演奏和表演,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冼星海的生平介绍和艺术成就;2.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欣赏;3. 冼星海作品的演奏和表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对冼星海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冼星海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
3. 音乐作品欣赏(20分钟)- 选取冼星海的代表作品,播放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4. 音乐作品分析(20分钟)- 引导学生对冼星海的作品进行分析,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乐器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5. 演奏和表演(30分钟)- 教授学生冼星海的作品演奏技巧,让他们亲身尝试演奏;-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冼星海作品的合奏;-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表演,可以是舞蹈、戏剧等形式。
6.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包括对冼星海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表达;2. 作品演奏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奏冼星海作品时的技巧和表现水平;3. 综合评估: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练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录音;2. 冼星海的图片、视频素材;3. 乐器、乐谱等演奏资源;4. 多媒体设备。
以上是针对高中音乐《人民艺术家冼星海》的优质教案和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冼星海,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并提高演奏和表演的技巧。
希望本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浙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八课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设计

浙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八课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课设计设计教课目标:1、进一步领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酸枣刺 ? ,表现歌曲开朗的情绪。
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目标:1、复习 ? 我们漂亮的祖国 ? 。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赏识 ? 保卫黄河 ? ,进一步领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课过程:【一】复习演唱?我们漂亮的祖国?。
【二】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指定学生谈谈大纲。
2、教师归纳介绍3、让学生看连环画。
【三】赏识冼星海音乐代表作品,进一步领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1、初听 ? 保卫黄河 ? ,感觉歌曲强弱。
2、谈论,歌声强时〔齐唱〕和弱时〔轮唱〕所表现的不一样情绪。
3、教师归纳。
4、教师简要介绍 ? 河边对口曲 ? 的内容和演唱形式〔对唱〕。
5、完好地听一遍。
第二课时教课目标:1、一步领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酸枣刺 ? ,表现歌曲开朗的情绪。
教课过程:【一】声1-C3/4531|531||咪⋯⋯⋯⋯伊⋯⋯⋯⋯【二】学唱歌曲 ? 酸刺 ? ,表歌曲活的情。
【三】新歌教课 ? 朗朗朗朗来了 ? 。
1、听音,熟习歌曲旋律。
2、念念歌曲奏。
3、唱最后一句。
4、再听音范唱5、地跟着琴哼唱歌曲旋律。
6、听音,小朋友歌。
7、地跟着琴唱歌。
8、频频,及。
9、即表演。
【四】。
冼星海教学设计

冼星海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和第七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内在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感受《黄水谣》、《保卫黄河》的音乐情绪。
难点:《保卫黄河》情绪及声音力度的把握和衬词的演唱。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二月里来》片段,感受作品情绪。
(二)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进入歌曲意境的联想。
(三)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并有表情地演唱。
(四)观赏郎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抗日战争视频资料,创设欣赏抗日歌曲的音乐氛围,(音像或图片资料)1.设问:引导学生说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优秀歌曲?(《解放区的天》、《东方红》、《二月里来》)感受音像片段让学生简单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情况。
展开深入二、欣赏歌曲《二月里来》(图片投影)1.设问:(1)歌曲的作者是谁?(冼星海)(2)冼星海的介绍?(参照书本201页)2.让学生朗诵《黄水谣》歌词部分。
3.欣赏歌曲《黄水谣》(图片投影)4.提出问题:(1)歌曲是三段体即:A B Aˊ它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A:旋律抒情、明朗,(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B: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Aˊ:是A段的再现,凄凉(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5.复听歌曲《黄水谣》日本鬼子的奸淫烧杀、疯狂掠夺的野蛮行径,迫使黄河的儿女们四处逃亡,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逃亡?同学们我们甘心就这样被压迫、被蹂躏、被驱逐吗?(不)那么我们要把这笔血债清还,将仇和恨化成如滚滚黄河般汹涌磅礴的力量,赶走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
冼星海音乐教案

冼星海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冼星海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冼星海的音乐生涯和贡献;2. 学习并欣赏冼星海的音乐作品;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欣赏能力。
二、介绍冼星海(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冼星海的生平和音乐成就,让学生了解他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2. 引导学生思考冼星海的音乐对中国音乐界的影响。
三、欣赏冼星海的音乐作品(15分钟)1. 播放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让学生聆听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2.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
四、学习演奏冼星海的音乐作品(20分钟)1. 介绍冼星海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如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等。
2. 分发乐谱,教授学生演奏冼星海的简单乐曲,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某个乐段。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进行个人创作和表演。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冼星海对中国音乐的贡献和他的音乐创作风格。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发掘自己的音乐潜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冼星海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加深对他的了解。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导入、介绍、欣赏、学习演奏等环节,全面展示了冼星海的音乐才华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达能力。
最新新冼星海教案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_0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_0精品文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1 / 15精品文档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酸枣刺》,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我们美丽的祖国》。
2、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欣赏《保卫黄河》,进一步体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我们美丽的祖国》。
二、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指定学生说说概要。
2、教师归纳介绍
3、让学生看连环画。
三、欣赏冼星海音乐代表作品,进一步体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1、初听《保卫黄河》,感受歌曲强弱。
2、讨论,歌声强时(齐唱)和弱时(轮唱)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3、教师归纳。
4、教师简要介绍《河边对口曲》的内容和演唱形式(对唱)。
5、完整地听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体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酸枣刺》,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 3/4
5 3 1|5 3 1||
咪……吗……
伊……唷……
二、学唱歌曲《酸枣刺》,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三、新歌教学《朗朗朗朗马来了》。
1、听录音,熟悉歌曲旋律。
2、念念歌曲节奏。
3、视唱最后一句。
4、再听录音范唱
5、轻轻地跟着琴哼唱歌曲旋律。
6、听录音,让小朋友记歌词。
7、轻轻地跟着琴唱歌词。
8、反复练习,及时纠错。
9、即兴表演。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