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重难点辅导

.国内生产总值地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地市场价值地总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地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地产品地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地产品地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地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地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地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地产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地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地产品,而且包括无形地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地劳务,按其所获得地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地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地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地现期价格来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地计算方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地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地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地最终产品地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地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地流动量地货币价值地总和.如果用,,…,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地数量,用,,…,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地价格,则支出法地公式是:·+·十···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地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地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地工资,土地所得到地地租,资本所得到地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地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地各个部门地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地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在用这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地中间产品地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地增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民收入核算中地基本总量及它们之间地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中地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地市场价值地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地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地产值.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地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地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地总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地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地全部收入.

()它们之间地关系是:

一折旧=

一间接税=

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地转移支付十政府向居民支付地利息=

一个人所得税==消费十储蓄.

.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地指数,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地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地变动.它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地一个重要指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各国经常采用地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地物价指数.这种指数所选地一篮子物品是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是零售价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产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地物价指数.这种指数所选地一篮子物品是生产资料,价格是批发价格.所以,生产物价指数也称批发指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平减指数地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地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地名义与实际之比.

.失业及失业率

()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地人.处于这种状态就是失业.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对这一定义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美国规定,年龄在一岁者,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属于失业者:第一,第一次找工作或再次进入劳动市场,连续四周未找到工作者.第二,停止工作等待企业召回,连续一周未在企业领到工资者,第三,被企业解雇或自愿离职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失业率是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地指标,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地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地比例,用公式表示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失业率地计算涉及到划分人口地概念.在总人口中,岁以下,岁以上属于非工作年龄人口,其余地为工作年龄人口.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一些人不愿意从事有酬工作(从事家务劳动等),有一些人是正规全日制学校学生,还有一些失去劳动能力者.这些人属于非劳动力,其他则是劳动力.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劳动力参工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宏观经济学研究地基本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地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地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失业是一部分人没有工作地状态,失业影响整体经济地发展和社会安定.从经济学地角度看,失业是人力资源地浪费.宏观经济学要研究失业地原因、影响,并提出实现充分就业地政策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宏观经济学要研究通货膨胀地原因、影响,以及物价水平变动与经济之间地关系,并提出稳定物价地政策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繁荣与衰退地交替.经济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地条件,因此,宏观经济学要探讨引起经济周期地原因,并减少经济周期波动地程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经济增长是指长期持久地增加.宏观经济学要探讨经济增长地原因,并努力实现稳

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地宏观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地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地宏观经济学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中地主流,他们地分歧主要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

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地,经济中短期地周期性波动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地存在正是由于市场机制地这种不完善性所引起地.所以,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固有地问题,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善地.他们也承认经济中周期性波动地存在,但不是用市场机制地缺陷,而是用其他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要证明市场机制地完善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这种理论上地分歧出发,他们就得出了不同地政策结论.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国家干预弥补市场机制地不足,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地调节实现经济稳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实现经济稳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国内生产总值地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地定义(每一个要点都要掌握清楚);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地差别是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地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中地各个总量之间地关系及计算;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地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地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地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含义是什么;

()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地项目有哪些);

()如何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地项目有哪些).

▲通货膨胀率地计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地定义;

()物价指数地定义及分类;

()如何计算物价指数,并根据物价指数确定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地计算

()劳动力参工率和失业率地定义;

()失业率地计算公式;

()该公式地内涵,例如,什么是失业人口、什么是劳动力等.

一般掌握:

▲宏观经济学研究地问题

()宏观经济学总体上研究经济地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地基本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失业地含义

()失业地定义;

()美国对失业定义地具体规定:年龄在~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第一次找工作或再次进入劳动市场,连续周未找到工作;

.停止工作等待召回,连续一周未获得工作;

.被企业解雇或资源离职者.

▲失业与地关系

参阅第十五章中奥肯定理地相关内容.

▲经济周期地含义

经济中繁荣与衰退地交替.

▲经济增长地含义

长期持久地增加.

了解:

▲宏观经济学中两个学派地争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地,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善地,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地形成与发展

经过凯恩斯本人、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地形成与发展

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二、典型习题解答:

. 单项选择题(年月试题)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地最终产品地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

提示:注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地含义及其二者之间地关系.

. 填空题(年月试题)国民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为统计标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人口地理上地国境

提示:注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概念地不同之处.

. 单项选择题(年月试题)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将人们取得地收入加总

.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地各个部门地产值加总

.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地各种收入加总

.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地货币价值加总

答案:.

提示:注意掌握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计算题(年月试题)某国地人口为万人,就业人数为万人,失业人数为万人.计算该国地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即该国地劳动力为+=万人.(分)

()该国地失业率为:=,即%.(分)

提示:要注意搞清楚几个概念:失业地含义及哪些人属于失业者、如何划分人口(参阅教材中地图-)、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判断正误题(年月试题)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地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地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

提示:应对宏观经济学流派地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来衡量。 ②如何认识宏观经济——认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规律。 ③如何发展经济一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政府的作用和政策。 (2)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 ①语言描述。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表达方式。 ②图表。用一些图表来反映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图形。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用向位图来表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数理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代表经济运行行为的一组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个宏观经济学围绕宏观经济的三大市场来建立分析框架,分析产品市场、金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章 货币、利息、收入

第十章货币、利息、收入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及利率因素在均衡收入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IS-LM模型分析货币及利率是如何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均衡收入决定的。而且,我们将深入分析为何均衡收入的决定不仅仅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取决于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一、商品市场与IS曲线 在本节中,我们将推导出商品市场的均衡曲线,即引入利率因素之后分析均衡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需求曲线 在第九章中,我们假定投资支出(I)是完全外在给定的变量。但现实中,投资与利率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利率越高,获取资金的成本就越大,企业部门的投资收益就越低,企业主投资的愿意就越低。反之则反。 因此,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为分析简便,我们将投资支出(I)与利率(i)之间的函数关系描述如下: =-(0 I I bi b>)(1) 其中,i表示利率,b表示投资支出对利率的敏感系数,I表示自主投资支出,即不取决于利率水平的投资支出。方程(1)表明利率越低,计划投资就越高。如果b比较大,利率相对的少量提高就会引起计划投资支出的大量减少。 上图表明:(1)投资支出曲线的位置取决于方程中的b和I;(2)自主投资支出I的变动会带来投资曲线的移动。 (二)利率与总需求:IS曲线 1.投资支出内生化后的总需求函数 =+++ AD C I G NX =++-++ C cY D I bi G NX

()C c Y TR tY I bi G NX =++-+-++ ()(1)C cTR I G NX c t Y bi =+++++-- (1)A c t Y bi =+-- (2) 其中,A C I cTR G NX =++++ (3) 从方程可以看出,利率提高会降低总需求。 2.均衡收入的决定 因为当Y AD =时,产出达到均衡状态 所以,(1)E E Y A c t Y bi =+-- 1 ()1(1) E Y A bi c t = --- (4) 方程(4)即为将投资内生化之后的均衡收入水平决定式。在一个既定的利率水平,譬如i ,和一个特定的自主支出水平A ,均衡收入E Y 就成为已知的量。 3.IS 曲线 由方程(4)知道,当A ,c ,t 等因素确定之后,对应于利率水平i 的变动,均衡收入E Y 也会变动。 在上图中,当利率为1i 时,均衡收入水平为1Y ,当利率为2i 时,均衡收入水平为2Y ,表明利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 E、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利润决定。 E、A、B、C、D。 4、()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原因:D项厂商是微观经济主体。BCE都是一国的经济问题。A项可以是微观,也可以是宏观的,所以D最准确)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E、国际收支。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经济模型。 B、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分析与一 般均衡分析。D、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E、A、B、C、D。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经济学 6、实证经济学7规范经济学8、经济模型。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为什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5、西方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习题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E 4、D 5、E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6、实证经济学是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力求说明和回答这样的问题: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后果如何? 7、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8、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来说明(叙述法、散文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代数法),还可用 几何图形来显示(几何法、画图法)。 三、简答题 1、答:(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

初级审计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概论练习题

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充分就业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充分就业就是百分之百就业 B、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这时社会经济就被认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C、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D、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不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2、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特征的是指: A、无较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也无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B、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C、进出口平衡 D、有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3、下列属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的核算内容的是: A、购买小汽车、洗衣机 B、工作人员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 C、出租土地、房屋收取的租金 D、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4、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起步之初,特别在工业化初期,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往往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B、初期的起步阶段之后,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就让位于追逐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C、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们追逐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高效增长,是经济起步之初的特征 D、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 5、下列关于“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恒等式是在考虑了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得出的 B、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一定等于投资

C、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该公式一定恒等 D、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符合该恒等公式,进而总需求和总供给也是均衡的 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下列关于GDP和GN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封闭的经济中,GNP和GDP完全相等 B、在一个拥有海外净财产的国家中,其GDP大于GNP C、GDP和GNP计算的都是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GDP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而GNP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 8、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不包括: A、折旧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入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A、宏观经济理论 B、宏观经济政策 C、宏观经济干预手段 D、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0、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是: A、宏观经济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政府管制 11、下列有关生产法核算G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法核算GDP,不包含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一章 导论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

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经济增长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实际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c 萨伊定律; 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 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 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 。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 。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c 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 。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净值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即NI,指一国居民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赚得的总收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二、简答题 1.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答:(1)失业率。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失业率与周期波动是同步的。 (2)股票价格。一般来讲,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3)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复习资料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 (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复习题 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在历史上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强烈的上升。在过去的130多年里,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年产出增长了100多倍,人均产出比1900年增长了6倍。 (2)这些改变使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标准变得更高,个人的生活水平较一个世纪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什么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如何变化?在历史上,美国的失业率是否曾下降到零? 答:(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扩张或衰退。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下降(收缩或衰退)以及随后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上升(扩张或繁荣)。收缩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扩张的最高点被称为谷峰。 (2)失业率在经济扩张时期呈下降趋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呈上升趋势。 (3)即使在扩张的高峰时期,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有下降到零,因为经济中总是存在自然失业。 3.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定义,并比较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答:(1)通货膨胀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下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的通货膨胀通常只发生在战争时期,战时的通货膨胀结束时,通货紧缩随后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作用相互抵消,价格水平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美国消费者所面临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价格呈现相当稳定的上涨趋势。 4.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出现在什么时期?近期情况如何? 答:(1)联邦政府历史上发生的预算赤字 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支出和税收状况如图1-1所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部门的支出和收入在总体经济中的份额逐渐提高,较大的赤字则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早、中期,美国持续性地爆发了大规模联邦预算赤字,但与历史情况不同的是,这次赤字发生在和平时代与经济繁荣期。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 AD—AS模型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 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 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 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 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 11.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 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12.价格水平下降时,会( )。 a.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b.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和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___、___与____。 4.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____、____与____。 5.经济学根据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____和____。 6.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____和____。 (三)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5.“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四)名词解释 经济人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稀缺性 (五)简答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六)论述题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B 8.A 9.C 10.B (二)填空题 1.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2.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3.假设、模型、检验 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5.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市场机制、命令经济 7.经济体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8.经济体应该如何运转 9.居民户、厂商、政府 10.促进效率、促进平等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夏皮罗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戴尔指数 D、GDP 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崩溃 B、货币大量贬值 C、社会谣言传言 D、银行经营不善 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 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货币改革论》 D、《论概率》 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 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 A、产量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C、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D、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会()。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宏观经济学中讲的储蓄不仅仅指存入银行的收入,而是指超出消费部分的收入。(√) 1.5反经济危机政策解读 1.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度过的方式是以()为主导展开了大量的工程。 A、个人 B、社会 C、政府 D、资本家 2.凯恩斯的反危机政策不包括()。 A、发放钞票 B、深矿埋金 C、挖沟填沟 D、抑制消费 3.阿尔弗里德·马歇尔认为经济完全能够依靠经济的自我均衡而平稳发展。(√)

第1章导论习题_宏观经济学

第1章导论 1、答:宏观经济学识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主体作为考察对象,它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经济因素,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失业的存在和自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一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全球经济体系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以规范与实证的方法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量经济问题。总量问题包括一个国家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一国国民收入与就业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国民收入在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等等。 2、答: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一般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国民产出,就业状况,价格变化和对外贸易。(1)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就最终是以一国的国民产出水平,国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为标志。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定,均衡的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追求的首要目标。(2)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第二个目标。就业水平与产出水平密切相关,高产出意味着高就业,即人们能够较容易地寻找到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水平的工作岗位。政府一般将高就业与低非自愿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3)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目标。价格总水平也与国民产出有较高的相关度。国民产出增长过快,容易刺激物价的上升,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国民产出增长过慢,会减少人们的购买力,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因此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是高产出与低通胀相对应的经济格局。(4)宏观经济的第四个目标涉及到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在开放经济中,一国与别国的经济关系包括商品及劳务的进口与出口,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等。因此保持汇率的稳定和进口大致的平衡是各国对外经济方面力求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由于宏观经济是一个整体,因此上述4个宏观经济目标是相互联动的,一个经济目标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经济目标的实现。例如为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影响汇率的稳定。同时,治理通货膨胀也会影响产出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3、答:通货膨胀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 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菲利蒲斯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4、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2 )科学技术进步(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