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女娲补天成语故事1【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举例造句】: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yì)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
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
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女娲补天成语故事2【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解释】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
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先圣伏羲共同生活在昆仑山,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女娲补天的故事篇一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明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
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就应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向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
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立刻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之后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她一向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一个中国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导致天河中的水不断倾泻下来,地面上洪水成灾,无数的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决定立即炼石补天,拯救整个人类。
女娲首先找到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并点燃了熊熊的烈火来烧炼。
大火烧了九天九夜后,五色石子被烧成黏稠的液体。
女娲立即动手,用这五色石液去补天。
她不顾烈火烧炙的疼痛,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将大窟窿一点点补好。
但是,仅补好了天还不行,还必须用另外的支撑物来代替被共工触断的天柱不周山。
女娲想起东海中的大鳌,鳌的爪子既坚固又有韧性,可用来做天柱。
于是她去抓了一只大鳌,斩下它的四只爪子,做了四根新的天柱,将天撑住。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这个故事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尽力去解决。
同时,创造和修补也是重要的能力,可以带来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女娲补天》教案(11篇)

《女娲补天》教案(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力气,2、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的根底上能复述故事,3、培育学生英勇、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学习《女娲补天》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复述该故事,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步骤】一、动画导入1、观看动画《女娲补天》。
2、争辩动画内容。
二、新课教学1、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故事内容:⑴女娲为什么补天?⑵补天需要什么?⑶女娲怎么补天?⑷结果怎么样?3、朗读指导各局部的词语、重点句子。
4、理清文章内容。
5、你想对女娲说什么?6、教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女娲补天1、女娲为什么补天?2、补天需要什么?3、女娲怎么补天?4、结果怎么样?《女娲补天》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会认五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可怕之处和奇异之处能体会深刻。
3、能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才智,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很多瑰丽、多彩、秀丽的神话故事,这是什么故事?(出示五个神话故事的插图)2、这是?(出示文中的图片)对女娲你们知道多少?(传奇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制造了人类。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
的地方。
1/ 1。
文言文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翻译) 往古之时, ——久远的过去, 四极废, ——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 九州裂, ——大地裂开, 天不兼覆, ——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 地不周载。 ——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焱而不灭, ——火势凶猛,扑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水势浩大,流不尽, 猛兽食颛民,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 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断鳌足以立四极,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 杀黑龙以济冀州, ——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 积芦灰以止淫水。 ——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苍天补, ——天空被修补了, 四极正,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淫水涸, ——洪水退了, 冀州平,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狡虫死,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颛民生。 ——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

⼥娲补天的神话故事_⼥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娲炼⽯补天的故事,是我国脍炙⼈⼝的神话传说。
关于⼥娲补天有很多种版本,你听说过哪⼀版呢?今天⼩编为⼤家准备了⼥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不周⼭巅,有⼀⼥⼦茕茕孑⽴。
“西王母请⼥娲⽒赴昆仑⼭共饮瑶池仙酿。
”有青鸟飞来,向她传达⾃家主⼈的邀请。
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飞去。
昆仑仙境。
瑶池。
“⼥娲⽒为何愁眉不展?”西王母放下酒樽,问道。
“四⽅之神中的祝融和共⼯不和,近⽇来⼆⼈已多次发⽣冲突,长此以往,终是不善。
”她蹙着眉,脸上满是担忧之⾊。
“他们之间,向来是不和的。
”西王母淡淡说道,“倒也平安过了⼏千年。
”“可是,”⼥娲顿了⼀下,道,“我怕的是,他们如此闹下去,终有⼀天会将天地⽣灵祸害。
”西王母抿唇⼀笑,不再⾔他。
回到不周⼭后,⼥娲总是⼼神不宁。
她时常⽴于不周⼭巅,俯瞰⼤地上的⽣灵。
⼈类、飞禽、⾛兽……⼀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机。
可是……若是有朝⼀⽇这般美好的世间遭到破坏,该怎么办?⼥娲不敢去想,只有长叹。
所以,当西⽅之神蓐收告诉她公共和祝融在不周⼭脚发⽣争执且⼤打出⼿,并因此触怒不周⼭神时,她简直要疯了。
“混账!”她怒⽕中烧,恨不得去扒了两个肇事者的⽪。
“九州之⽣灵……危在旦⼣……”蓐收最后说的那句话,她始终忘不了。
真的是逃不过的……劫数吗?⽕,铺天的⼤⽕;⽔,滔天的洪⽔。
天地间的⽣灵,在这⽔与⽕之间,奋⼒呼喊,哭声震动天地。
⼥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落下滚滚热泪。
⼈类啊……她千⾟万苦创造出的⼈类,就这样被⽔⽕吞没,被野兽恶鸟吞⾷。
⽽她,只能站在云上,眼睁睁地看着惨剧的发⽣,⽆能为⼒。
⽆能为⼒?不,不会的!“⼥娲⽒,西王母派青鸟传话,不周⼭东七百⾥有五⾊⽯,炼之,或可补苍天……”蓐收⽴于她⾝侧,低声⽿语。
五⾊⽯……好,她记住了。
她纵⾝⽽起,向不周⼭东飞去。
采⽯……熔炼……⼀夜⼀夜,她都在⾟苦忙碌着。
如此三⽇后,⼀声巨响,将她蓦地惊醒。
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一、起源传说据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人们无法生存。
于是,神决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神族中的女娲(Nǚwā)被选中担当这个任务。
二、女娲创世纪女娲开始用黄土塑造人形,吹入生命的灵魂,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类诞生了。
而天地的形状仍然处于混沌的状态,无法为人类提供居住的地方。
三、天地破裂为了保护人类,女娲决定补天。
她捧起一块五彩石,用它填补天空中被破裂的地方。
女娲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她用锋利的石器劈开山川,剥下一片片五色石块。
四、石头的转变女娲的泪水滴在五彩石块上,石块渐渐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五色石头变成了传说中的五彩石种,如金石、水金石、金玉石等。
五、女娲努力修补女娲不断努力补天。
她从高山挖取黄土,用它塑造出鸟兽和倒悬的山川。
她将五彩石块一块块地抛向天空,将天地之间的裂缝一一填补。
六、世界的改变随着女娲的努力,天空开始变得完整,恢复了宁静与和谐。
人类感到无尽的喜悦,他们膜拜、感激女娲的无私帮助。
七、女娲的伟大贡献女娲的补天行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带来了春天和五谷丰登。
她的努力为人类创造了最初的文明。
八、女娲的遗产女娲以她无私的爱心与母亲般的关怀,在中国神话和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类创世的始祖,她被人们视为伟大的母亲和女性的象征。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中一段令人动容的传说。
通过她的努力,人类才有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女娲的伟大贡献和她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我们应该学习女娲的坚韧和毅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世界留下属于我们的一份美好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女娲补天》,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篇。
我准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流程;六、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
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与理解,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主动读书,在读中换位思考,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后运用。
五、教学流程:
(一)交流谈话,切入文本。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曾说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看了课题,你猜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预设: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怎样补天?
2、快速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3、交流反馈。
(1)生字新词
冶炼液体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喷火缺少金光四射云霞
(2)交流质疑问题。
(三)有滋有味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女娲补天的原因
课文中“天塌地裂”“水深火热”的场面是“采石补天”前奏和铺垫,既要让学生理解灾难来临的“可怕”场面,又要体会此时女娲“难过极了”。
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通过创设语境、诵读体味、比较品评,一步三环将学生引领到对女娲心情的切己体察。
环节一:放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发生的事情,师生共同梳理。
(天塌、地裂、火烧、水淹)整体感知灾难的可怕。
环节二: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灾难的可怕、恐怖与悲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到处、围困、挣扎)重点理解叠词,加深可怕程度的渲染,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
环节三:画面重现,展开想象。
听,他们可能在喊什么?女娲是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通过穿越时空隧道,创设生动的画面,一方面抓重点词句,进行扎实的朗读训练,一方面引导学生想象,解读女娲的难过心情。
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了那个与人类同喜同悲的伟大母亲形象。
诚如王崧舟老师所言:感性学习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发现文字的韵律美,语句的画面美,还与女娲的情感和谐共振,学习过程即是学生的生命体验过程。
学习2至4自然段,女娲补天的过程
1.小组合作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找出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都做了哪些事情?师生交流总结。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采石补天)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只用了区区40 个字,而找石补天却用了两大段。
看来啊,文章从内容的表达上做到了有详有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重点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概括。
把书读薄。
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这种方法,学生将受益终生。
2. (课件出示女娲找五彩石的段落)女娲是怎样寻找五彩石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呢?通过朗读体会,找出答案。
“冒着生命危险”说明女娲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危险。
“几天几夜”中,说明找的时间很长和不容易。
“找啊找啊”,说明找了很多地方。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课文内容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女娲的伟大,体会他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补写
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她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呢?文章并没有写出来,下面就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起去感受女娲为拯救人类做出的努力。
他走进茂密的森林,她爬上白雪皑皑的雪山,她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她来到无边无际的沙漠,她爬上陡峭的悬崖,……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课件出示,引导想象)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把你想象到的写下
来。
【设计意图】通过女娲遇到重重困难的补写,学生自写自悟出为了人类,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天神却饱尝艰辛,一个“补”字看似容易,却凝聚了女娲多少血泪,多少爱!女娲的形象在这“几天几夜”中,在“找啊找啊”中,也如同宝石一样闪烁着璀璨的光。
在悬崖峭壁、在湍流山涧,我们看到了女娲__的身影,在黄沙大漠、在茫茫沼泽我们寻到了女娲的足迹,身影无比疲惫,意志却无比坚定。
4.造句
师:饱尝艰辛的女娲在想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说?
(课件出示三组关联词)
女娲心想:无论……都……
即使……也……
为了……一定……
【设计意图】在细节处理解了女娲寻石的艰辛,我并没有停留在感性的图景中,而是回归理性,用一组关联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回归文本。
5、抓住补天的动词,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和神奇。
五彩石找到了,女娲接着又作了些什么呢?,
我让小组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
一边读,一边圈出写女娲的动作的词。
再引导交流,挖、放、冶炼、装、端、泼。
这一串动词,清晰地显示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动词,带上适当的
动作,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故事训练。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尤其是做了大半节以后,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带上动作读课文,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女娲,一位坚强的女娲,一位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神。
———引导学生填空,体会人物品质(指板书)
天补好了!大地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和乐安康的生活。
据说那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一幅迎着朝霞的天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文章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看似写的随意,实则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女娲补天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着,她那坚强勇敢、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进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今天在课堂上她又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同学的心里。
课文学完了,课下大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去感受女娲的神奇、女娲的奉献!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精炼简洁,线索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这样板书,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课文线索,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同时也突出主人公的品质,突显了神话的语言特点和故事的神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