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流派ppt

合集下载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1. 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 2. 结构人类学的缔造者-----克劳德.列维.斯特 劳斯

解构主义的发展历程
• 产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艺理论界首先产 生了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出现了解构主义。
• 定义:是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全 开放式的批判理论,以解释哲学作为基础,主张多元 性地看问题,旨在打破结构的封闭性,消除逻各斯中 心主义的观念,颠覆二元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 • 扩大:20世纪80年代起,这一思潮在西方翻译理论界 的影响日益扩大,病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 击,在翻译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第四章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
• 长期以来,以逻各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结构主义 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 结构指的是“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 定的组织方法或联结方式”。 • 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哲学的体现: 人们习惯于给事 物定性,总希望从一个固定点出发,寻找到某个 确定的结果和答案。(定向思维方式) • 结构主义的翻译观认为,原文有固定确切的意义, 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而在翻译中译者必须 仰视原文及作者,将其作为翻译中的本源,把再 现原文当做中心任务,以求得到译文与原文之间 的等值。
• 解构主义的观点: • 1. 强调消解传统的翻译忠实观,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 强调“存异”而不是“求同”。 • 2. 把翻译研究与权力、意识形态和殖民主义联系起来, 以解构西方话语的霸权主义地位。 • 3. 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它常常被用殖民者用来 保持世界各民族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地位。
• 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重新改写了西方
的翻译史,否定了欧美中心主义的观点,提倡了各民 族语言和文化的平等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讲诉PPT课件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讲诉PPT课件
• 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基认为:
语言学理论着眼于理想的说话者——听话者。他精通这种语言而 且不受与语法无关的种种条件的影响,如记忆限度、注意分散、兴趣 转移和实际运用语言时所犯的错误。 (Chomsky,1965:3—4)
• 而且,乔姆斯基将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理想化,赋予其创造 性使用语言的特别能力。在理想化过程中,一些错误、意外及口误等 均被排除在乔姆斯基的模式之外,但是福科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了解说 话主体及其内在性质具有和“正确的”表达同样的重要性。
• 因此,乔姆斯基的理论中有两种运动存在——通过短语结构规则从基 础到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
• 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规则反映了人脑内在的无意识的活动,深层结 构决定句子内在的意义,表层结构则决定句子的发音。
6
• 许多人就乔姆斯基对人脑结构及其如何“获得”语言的看法从哲学上 提出了反对意见,批评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结构的证据并不是以实际存 在的语言(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实际如何使用语言)为根据的,而是基 于那些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才能找到的句子。
• 从历史发展来看,翻译科学派是对施莱尔马赫、洪堡等语言学和翻译观 的批判继承,但从更直接的原因看,则是对翻译培训派重实践、强调译 作品味与文学价值、注重美学经验而缺少系统化理论的反拨。
• 很显然,翻译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理论来指导,而语言学的发展和所取得 的成果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Bloomfield的结构语言学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表层结 构的转换规则等为翻译科学派提供了理论根据。
• 奈达简化了乔姆斯基的这一模式,只借用了后两部分来强化自己的理 论。
4
• 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 •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索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及普遍词汇

《西方翻译理论史》课件

《西方翻译理论史》课件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对原作的解构和重构,认为原作的意义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解读和诠释来理 解。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主要包括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主义思想和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等 。
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解读和诠释,挖掘其潜在意义,同时注重译作的 独立性和创造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文主义与修辞学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强调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原文的意义和修辞特点的传达。这一时期的翻译理论注重语言 的自然表达和风格的再现,代表人物有伊拉斯谟、约翰·德莱顿等。
03
近代翻译理论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
总结词
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详细描述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必须准确 传达原作的意义,强调忠实性。它认 为翻译是语言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过程 ,要求译者具备语言学、逻辑学和修 辞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结词:重视翻译实践和经验 总结词:提倡意译 总结词:重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实践和经验在翻 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技巧,需要通过 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主张意译,认为译者应该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功能派
功能派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关注译文在特定语境 中的交际功能,主张根据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
文学派
文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关注译文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效果,主张译文应保持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
文化派
文化派强调翻译的文化交流性质,关注译文中文化信息的 传递和解释,主张译文应反映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课件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课件

翻译科学之父切斯特曼
总结词
翻译科学派创始人
详细描述
切斯特曼是翻译科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将 翻译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 的“五步骤”理论,即分析、转换、重构、 验证和接受。切斯特曼的翻译理论强调了翻 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翻译研究产 生了重要影响。
翻译等值论者尤金·奈达
总结词
功能对等理论创始人
诸如许渊冲、杨宪益等,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代表。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是指将商务文件、合同 、协议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 种语言的过程。商务翻译要求翻 译者具备专业的商务知识和语言
表达能力。
翻译要点
商务翻译的要点是准确、专业、 严谨,确保译文在商务场合中能
够被准确理解和使用。
实际应用
商务翻译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例如国际贸易、投资、法律等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
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挑战
语言与文化差异
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原文中的文化意象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 造成的误解和歧义。
01
强调译本的功能和目的,关注译本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
多元化翻译理论的涌现
02
包括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等,关注译本与
权力、性别等议题的关系。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强调译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关注文化差异的处理和传递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 要流派

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一)多元系统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该系统既包 括所谓“高的”(high)、“中央的” (central )、“经典化”(canonical)的 文学形式,例如诗歌。还包括所谓“低的” (low)、“边缘的”(peripheral)、 “非经典化”(noncanonical)的文学形 式,例如儿童文学、大众文学等。EvenZohar认为翻译文学也应当包括在这个系 统中,原因是它对民族文学的发展有重大 的影响作用。
(三) 后殖民视角
“后殖民主义”
罗宾逊(D. Robinson)对后殖民主义的定义: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是起源于殖 民主义经历及殖民主义终结之后的一种文化状 况或文化研究状况:关注反映在语言、文化、 法律、教育、政治等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关的 一系列问题;尤其关注所有类别之间的差异性, 而对在绝对净化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采取简单 化的解决方法表示怀疑。(Robinson Douglas, 1997:121)
(二)操纵学派
作为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Andre Lefevere在上述基础上又提出了改写理论。他指 出: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总是产生 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成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完全不同的读 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下运作,所以作为译语 文化代表的译者,从一开始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 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定一直到最后译本的接受都 会受到各种各样译语文化条件的限制,在翻译时 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考虑,因而不可能复制 出跟原文一模一样的译文来。
(二)操纵学派
因此通过研究译者当时对外来诗学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我们就有可能关注译入语文化中的诗学倾向。正如 Gentzler所说“……译者希望译文得到译语文化的认可, 因此译者操纵原语文本以使译作与现有的译语文化条件 相符合而且提供新的信息。”(Gentzler, 1993: 134) 所以,译者作为原文的改写者也必然受到译入语文化中 占统治地位的诗学的制约和影响。另外,意识形态和诗 学总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译文。这往往与译文的质量无关, 而是不同时代的译文要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只 要译本与它存在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要求一致,其存在就 是合理的。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课件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课件

语义分析与语境重构
语义分析
对原文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理解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语境重构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
文化因素的处理
文化保留
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意象,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转换
将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意象进行适当的转换或解释,以适应目标文化的语境和接受习惯。
阐释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 艺术,需要译者在理解和 表达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 和技能。
阐释学派强调译者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认为译者的 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会对 翻译产生影响。
02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 文的忠实,要求译者准确传达原 文的意义和风格,尽可能保留原 文的意象和修辞。
译者创造性阐释
阐释学派鼓励译者发挥主体性,对原文进行创造性阐释,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译者责任与素养
阐释学派认为译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语言素养,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
03
阐释学派翻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
保留原文的形式和语法结构,尽量传 达原文的直接意义。
意译
侧重于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和精神,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语法结构。
04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应用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强调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 解释,同时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艺术性。
01
诗歌翻译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学派 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注重传达原诗的 意象、情感和语言风格。
02
03
小说翻译
在小说翻译中,阐释学派翻译理论注 重对人物性格、情节和背景的准确传 达,以呈现原作的整体风貌。

(翻译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翻译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语 义翻译试图在译人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 原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 种效果,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 译入语的读者。这两种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 当出现 矛盾时,交际翻译必须强调“ 表现力” ,而不强调信息 的内容。。
¡ 意大利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提出了完全相等于 原作表达方式的翻译不可能存在, 翻译必须靠再创造。文学翻译不 可过分自由、专业翻译不可过分拘谨的观点, 他是从美学的角度谈 翻译的。
¡ 西奥多·萨瓦里的翻译理论主要在《翻译的艺术》, 这被誉为“英语 中论述翻译的最佳之作”。他指出, 翻译是一门艺术。他把文学翻 译比作绘画, 把科技翻译比作摄影。将翻译分为完美翻译、等值翻 译、综合翻译、科技翻译四种。完美的翻译即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 等值翻译是不拘形式, 只管内容的翻译, 科技翻译的特点与等值翻 译有相似之处, 因为在科技翻译中, 内容的重要性远超过语言表达 形式的重要性。他归纳了12条准则指导翻译实践。。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将西方研究翻译的历史划分为两大时期: 从公元前55年到20世纪上半叶属于语言学前时期, 20世纪 下半叶则属语言学时期。美国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家奈达则 认为西方的翻译理论有四大流派: 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 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言学前时期主要翻译圣经和文学 作品,翻译主要是少数人的事,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就是奈 达所说的语文学派的理论。后三种理论流派即纽马克所说的 语言学时期的翻译理论。
¡ 奈达认为,一般意义上翻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分析、转 移和重
组(analysis, transfer, and reconstruct),即首先 分析原作语言的息,将其剖析成结构上最简单明了的形式,在 此基础上转移,然后再

翻译流派

翻译流派

• • • • • • • • •
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九大类型: 等值和等效理论(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翻译转换方法(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 翻译的功能理论学派(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话语及语域分析方法(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ies) 文化研究的类型(Varieties of cultural studies) 异化翻译:翻译的隐身(显身)(Translation the foreign: the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哲学理论(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J. 曼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Schools this course will cover:
• • • • • • •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功能学派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女性主义翻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
Homework:
(1)西方古典翻译理论 (古代至中世纪结束)
• • • • • • 西塞罗(Cicero) 贺拉斯 昆体良 哲罗姆 奥古斯丁 但丁
• • • • • •
语文学派:德莱顿、泰特勒 诠释学派:施莱尔马赫、斯坦纳 语言学派:奈达、纽马克 目的学派:弗米尔、诺德 文化学派:霍姆斯、埃文-左哈尔、图里、朗贝尔 解构学派:本雅明、德里达、德曼、文努迪、欧 阳祯 ----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 翻译的文艺学派 • 语言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早期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 学派、文化学派、中和学派以及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 殖民研究) • 翻译阐释学派 •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 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 •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曼斯的观点在本质上隶属于多元系统,既强调翻译的文学 的概念,也重视文学的系统性,还关注主流文学、语言、 文化与边缘文学、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竞争,甚至关注研究 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因素。
他认为文学翻译是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应当 放在这样的系统中来研究,放在社会的大环境里来研究。 翻译研究的注意力,主要应当集中在影响翻译方法和目标文 本产生的翻译规范和种种限制因素上; 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解释翻译以何种方式在接收系 统中发生作用,以及目标系统以何种方式接受或排斥特定 的目标文本。
异化翻译的特点
(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 (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 文体 (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 语中的古词语 (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 有的阅读经验”
• Venuti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 力”, 抵抗种族主义、文化自恋行为和帝国主义,抑 制英语国家“暴力”的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符合民主 地缘政治关系的利益,。 • 因此,异化翻译也被称作是“抵抗翻译” resistant translation ,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nonfluent strategy,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 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 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 • 在其1998年所著《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中, Venuti又将异化翻译称作“少数化”翻译minoritizing translation ,认为这种翻译能够创造出一种富有变化的、 含有异质成分的话语”。
Venuti异化翻译的主要观点
• Venuti从英美出版界出版的翻译作品的数量只占出版作品 的总数的2.5%——3%得出:(英美)强势国家和(非英 语国家)弱势国家之间进行的翻译活动并不是一种平等交 流,而是存在着一种文化霸权。
• 鉴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作品的主流翻译方法, 而译者在这些翻译作品中都是“隐形人”, Venuti主张 “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 (resistant translation/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 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 他的作品译笔特异,风格考究,文字中渗 透着他在翻译中有意阻抗(resist)目标文 化——英美文化规范的异化主张
韦奴缇的主要观点
• 在翻译中要求译者隐身是错误的; • 译者在译文中不能隐身,应当有形可见
译者隐形的原因:
• 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英美翻译界 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 归化翻译使‚外国文本的种族中心让位于 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an ethnocentric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text to target-language culture values),而透明、 流畅、译者风格‘‘隐形’’ 则使译文几 乎没有‘异味’。
works
• Our Halcyon Dayes: English Prerevolutionary Texts and Postmodern Culture (1989) •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anthology of essays, editor) (1992) •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1995; 2nd ed. 2008) •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1998) . •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98) (contributor) • Oxford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2000) (contributor) •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2000; 2nd ed. 2004; 3rd ed. 2012) (a survey of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editor) • Translation: A Textboo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4) • Transl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13)
另外,赫曼斯还从翻译目的论的立场出发,认为, 所有的翻译都是某种形式的操纵。操纵可能是 出于不同的动机,译者有意识的操纵行为,可 能出于语言、文化和文学规范产生的种种压力。
赫曼斯主编的《文学操纵》蜚声中外翻译界。 他认为,价值观和操纵一定会伴随着翻译过程。从事翻译活 动的个人和团体,在叙述语言事实的同时,也在诉说自我, 翻译研究涉及翻译方法、规范、假设和范畴的讨论,即元 理论范畴。赫曼斯对于操纵与权力社会的关系可谓洞若观 火。“象征性权力”不仅贯穿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也 渗透到翻译之类的文化生产场域。在赫曼斯看来,翻译不 仅是操纵社会体制的工具,更是建构社会文化、文学的目 的。他不仅将该论文集取名为“操纵”,以旗帜鲜明地反 映该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而且正是通过赫曼斯主编的《文 学操纵》,翻译界第一次接触到“操纵”这个翻 译学概 念:“从目的语文学角度看,所有翻译都会处于某种特定 的目的,对原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
• Venetia的异化翻译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1995) 和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中。 • 在这两本著作中,他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翻 译,认为翻译研究的范围应该包括影响翻译过程 的文化和政治因素,并进一步将翻译方法与主流 话语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 “From the point view of the target literature, all translation implies a manipu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for a certain purpose.” • 从目标文学的视点来看,所有的翻译都意 味着对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本进行某种层 度的操纵——操纵理论形成的雏形
Theo Hermans
•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荷 兰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他编写了具有创始意义的论文集《文学 操纵:文学翻译研究》(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1985),重要著作还有《系统中的翻译:描写 和系统理论解说》(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1999)。
Important works
•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1985. • 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1999. • Translational Norms and Correct translations,1991) •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2002. • Translating Others (2 vols), 2006.
操纵学派
• 操纵学派是文化翻译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观点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受到目 标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
Lawrence Venuti
• 劳伦斯· 韦奴缇( Lawrence Venuti,1953—— )是 美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早年在美国 坦普尔大学学习文学,1980年获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坦普尔大 学任教。韦奴缇受解构主义的影响和文学 批评的练,既擅长文学翻译实践,也精 于翻译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