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_9713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一些高三学生以为地理这一科目难学,实际上是他们没学好地理知识点,只需弄懂了有关知识点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为此下边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三地理知识有帮助。
1.1 人口的数目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添的数目受人口自然增添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增添速度常有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迟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舞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添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添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添率三个指标组成。
公式:自然增添率=出生率 -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添模式特色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传统型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7、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人口增添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既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要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点8、大多半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半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徙: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徙的判断:能否发生了地区上的挪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能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 (往常为一年 )2、人口迁徙的种类(按能否超越国界):国际迁徙、国内迁徙4、人口迁徙的意义调理人口空间散布和人材余缺,增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使经济发展和减小地区差别。
5、人口迁徙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材、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材的流入和供给低价劳动力,有益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添6、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
人口的自
口
然增长
的
数
量
变
化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1. 人口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等,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大,需要控制人口(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需要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3亿人口”(2005年1月6日)。
*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 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影响因素。
* 时间变化:人类人口自然增长总体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有时间差别。
如工业革命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
* 空间变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记忆点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 牢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2. 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3. 记住一些重要的人口日和相关数据,如“世界60亿人口日”和“13亿人口”。
4. 理解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负的时候,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程度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害病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表现;地方病则是原生环境因素的表现。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而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且与该地区的人口基数有关。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了解原因)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亚洲是目前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而非洲是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一些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日本),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 (时期)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
4、了解世界人口前十的国家:“中印美印巴,俄日孟尼巴”5、★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出现了老年人口比重过高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指标: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发展;其解决的措施主要是⑴鼓励生育⑵接纳移民。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计划生育主要措施。
6、★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共同构成,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和右下图相对应)7、★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而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已处于现代型。
8、所谓人口迁移,就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可以....划分为 国际人口迁移 和 国内人口迁移 。
(注意人口迁移有时间条件) 9、整个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量,如下图,其中 ABCD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依次是? 10、★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气候、土壤、水、矿产 ; (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文化教 育、婚姻、家庭;(三)政治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四)个人因素: 生活、职业等的需求 。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2.自然增长率= =3.机械增长率= =4.机械增长率的概念:5.新增人口数的决定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7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8.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9.三种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10.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的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空间变化的形式:、。
2.判断依据·人口迁移(条件):、、。
·人口流动(条件):、。
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4.国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5.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6.影响人口的迁移因素①自然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因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受、以及的影响,并且环境人口容量与呈负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是,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决定。
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国际社会倡导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