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节

合集下载

高中理数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理数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②命题α是命题β的逆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否命题;
③命题β是命题α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α的逆否命题.
A.①③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命题的四种形式,逆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互换,否命题是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逆否命
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先都否定,然后交换条件与结
论所得,因此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故选A. 答案:A
(2)原命题即“若an+1<an,n∈N *,则{an}为递减数列” 为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为真,逆命题是:“若{an}为递 减数列,n∈N *,则an+1<an”为真命题,所以否命题也为 真命题.
[答案] (1)B (2)A
[方法技巧]
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为“若 p,则q”形式. (2)若命题有大前提,需保留大前提. 2.判断四种命题真假的方法 (1)利用简单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逐一判断. (2)利用四种命题间的等价关系:当一个命题不易直接判 断真假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解析: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若x,y 互为倒数,则xy=1”,显然是真命题;②“面积相等的三角 形全等”的否命题是“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则这两个 三角形不全等”,显然是真命题;③若x2-2x+m=0有实数 解,则Δ=4-4m≥0,解得m≤1,所以“若m≤1,则x2-2x +m=0有实数解”是真命题,故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④若 A∩B=B,则B⊆A,故原命题是假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是 假命题.故真命题为①②③.
[基本能力]
1.判断题 (1)“x2+2x-3<0”是命题.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PPT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 什么是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 学案一
世界人口迁移开始
19世纪以前 世纪以前
19世纪以前
时期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迁移特点 影响
19 世 纪 以 前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中、日、 印
殖民活动 黑奴贩卖 殖民劳工
大规模 集团化 伴随着血腥 和屠杀
传播了新文 明 改变人种分 布 人种融合 对土著居民 带来灾难
世界人口迁移开始
二战以后
二战后
时期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迁移特点 意义 迁入地: 迁入地:缓 解劳动力紧 张,促进迁 入地经济发 展。增加环 境负担生态 压力。 压力。 迁出地:缓 迁出地: 解人口压力, 解人口压力, 加强与外界 联系, 联系,促进 可劲文化等 发展人才流 发展人才流 失,劳动力 减少。 减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战 后
发 展 中 地 区
西欧
经济发 达
发展中 国家流 向发达 国家
西亚
石油开 发(劳 工)
定居移 民减少, 民减少, 短期流 动人口 增加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流向地区 迁移特点
脆弱的农业经济
古 代
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
自然条件稍好的地 区
大批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开始
1949年至 世 年至20世 年至 纪80年代 年代
时期 影响因素 流向地区 迁移特点
20世纪 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 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纪
经济发达地区
流量变大, 流量变大,频率变 自发为主。 高,自发为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地区的吸引力 • ------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反映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 时间与位移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 时间与位移课件

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 标分别为xA和x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xB-xA.
Δx的数值表示位移大小,Δx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
同,Δx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思考判断 (1)位置坐标就是位移.(×)
(2)初末两位置坐标为正时,位移一定是正.(×)
(3)初末两位置坐标为负时,位移可能为正.(√)
运动的描述
2
时间和位移
一、时间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
(2)时间间隔表示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
是秒,它的符号是s.
思考判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 (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 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 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3)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为米(m).
A
B (1)路程与运动方向无关。在同一条运动轨迹上,从A 运动到B 和从B运动到A路程相同。
(2)位移只跟初末位置有关,与实际的运动轨迹无关。
(3)路程相等时位移不一定相同,位移相同时路程不 一定相等。
针对训练1.一操场跑道全长400 m,如图所示,其中CD和 FA为100 m长的直道,弯道ABC和DEF均为半圆形,长度各为 100 m.一运动员从A点开始起跑,沿弯道ABC,直道CD和弯 道DEF到F点,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和位移.
进一步强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②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③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一、气体摩尔体积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M g 。

(2)计算填空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 g 17 g·mol -1=2.0 mol 。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 -1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答案 D解析 A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 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选项D 正确。

第一章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PPT

第一章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PPT

【感知3】
酒精和水混合时,总体积会略微变小,这是因为微粒间 存在间距。当气体混合时,体积会加和。
即气体体积之 与物质的量成正比V∝n PV=nRT
宗上所述,V∝nT/P
【小小科学家】——探索火箭推进剂选择
要想提高火箭推进剂的推动力, 最直观的想法 1、反应物尽可能转化为气体; 2、单位质量反应物生成气体的 体积尽可能大; 3、产物的摩尔质量尽可能最小; 4、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
常温常压(25℃ 101kPa),气体摩尔体积是多少?
【辨识与思考7】 1、非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一定不是22.4L/mol? 2、同温同压下,1mol混合气体的体积呢? 3、你知道的标况下非气态物质有哪些?
小结
m(总)
=
M(平均)
【联系与思考8】单一气体摩尔质量,我们利用n=m/M 这个关系进行导出。那混合气体呢?比如空气。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 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molN2,右边充入8gCO 和CO2的混合气体时,隔板处于如图所示位置(两侧温 度相同).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
A.1:1 B.1:3 C.2:1 D.3:1
【感知科学史实】
【感知1】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加压,体积减小; 减压,气体体积增大。
1、标况下(0℃ 101Kpa),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 2、温度压强不同,1mol气体的体积不同。 3、同温同数目,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4、同压同数目,温度和体积成正比。
【总结与归纳6】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 2、表示符号:Vm。 3、Vm= 4、单位:L/mol或L·mol-1 5、标况下(0℃ 101kPa),气体摩尔体积是多少?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图 1.8 北 半 球 大 气 上 界 太 阳 辐 射 的 分 布
拓展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热 带 雨 林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亚寒带针叶林 亚
热带雨林
图1.9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一般,太阳辐射越多的地区,生物量也多。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4月1日凌 晨出现在 新西兰达 尼丁市上 空的一片 壮观的红 色极光。
在芬兰 南部的 海文卡 城出现 了清晰 可见的 美丽极 光。
“极”航天器(Polar)成 功拍摄到记录地球南北 极两端同时出现美丽极 光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国海军海岸
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
太阳辐射的 巨大能量是 怎样产生的?
太阳辐射对 地球和人类 有什么影响?
(2) 太 阳 的 能 量 来 源
氢、氦
主要成份
核聚变 4H
高温 高压 二 十 二 亿 分 之 一
He+能源
影对 响地 深球 远和 人 类
地球
表面温度
6000K
炽热气球体
思考:如果没有了太阳辐射,

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P1 n1 P2 n2
物质旳量之比
(T、V相同)
5.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旳任何气体旳体
积与其式量 成反比
m VM
PV RT 1
2 (T、P、m相同 )
M VM
2
1
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或分子数或物质旳量)旳下列
气体中,质量最大旳是(C )
(A)氦气 (B)氢气 (C)氧气 (D)氮气
结论
v对象:任何气体
v物质旳量:1mol
体积约占 22.4L
22.4L
(原则情况)
原则情况下旳气体摩尔体积示意图
原则情况下,1mol 任何气体旳体积都约是22.4L 。 原则情况下旳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 1mol任何气体,能够是单一纯净旳气体,也能够是混合气体。
因为不考虑实际气体旳分子大小,所以全部气体没有差别, 都可看作是相同旳分子。
试计算:原则情况下,0.8molH2和0.4molO2旳混合气旳 体积约为___2_6_._8_8_L____。
(0.8mol+0.4mol)×22.4L·mol-1=26.88L
例一: 在原则情况下, 2 . 2 g CO2 旳体积是多少?
解: n(CO2) =
m [CO2] M[CO2]
2.2g = 44 g ·mol -1 = 0 . 05mol
在相同条件(00C、1.01×105Pa)下,1mol气体旳体积几乎 完全相同,都约为22.4L。
为何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旳体积不同,而1mol不 同气体旳体积几乎相同?物质旳体积与什么原因有关?
经过该视频(影响物质体积旳原因)旳立体展示可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 解影响物质体积旳三个要素,还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温度和压强对分 子间旳距离旳影响,从而突破这节课旳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库仑定律1.点电荷的特点(1)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很多;(2)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3)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实验探究1.静电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叫静电力,也叫库仑力。

2.内容3.表达式:F =k Q 1Q 2r ,式中k 叫做静电力常量,k =9.0×109__N·m 2/C 2。

4.静电力的叠加(1)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不会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5.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思考判断1.两点电荷的带电量越大,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2.两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3.根据F=k Q1Q2r2,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

(×)4.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

(×)对点电荷的理解[要点归纳]1.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理想化的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实际中并不存在。

2.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形状、大小等次要因素,只保留对问题有关键作用的电荷量,带电体就能看成点电荷。

3.元电荷与点电荷(1)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2)点电荷只是不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带电个体,其带电荷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它一定是一个元电荷的整数倍。

[精典示例][例1]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带电球体,都可看成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解析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关键在于我们分析时是否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

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不能以它的体积大小而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若它的体积和形状可不予考虑时,就可以将其看成点电荷。

带电球体也不能看成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针对训练1] (多选)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C.点电荷的最小带电量等于元电荷D.球形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解析点电荷是一种物理模型,实际中并不存在,B正确;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大小和形状,而是看它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若可以忽略不计,则它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否则就不能看作点电荷,A、D错误;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正确。

答案BC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要点归纳]1.静电力的确定方法(1)大小计算:利用库仑定律计算静电力大小时,不必将表示电性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只代入q1、q2的绝对值即可。

(2)方向判断: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2.库仑定律的两个应用(1)计算在真空中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体间的库仑力。

(2)分析两个带电球体间的库仑力。

①两个规则的均匀带电球体,相距比较远时,可以看成点电荷,库仑定律也适用,二者间的距离就是球心间的距离。

②两个规则的带电金属球体相距比较近时,不能被看成点电荷,此时两带电球体之间的作用距离会随电荷的分布发生改变。

如图1甲,若带同种电荷,由于排斥作用距离变大,此时F<k Q1Q2r2;如图乙,若带异种电荷,由于吸引作用距离变小,此时F>k Q1Q2r2。

图1[精典示例][例2] 甲、乙两导体球,甲球带有4.8×10-16C的正电荷,乙球带有3.2×10-16C 的负电荷,放在真空中相距为10 cm的地方,甲、乙两球的半径远小于10 cm。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试求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并说明是引力还是斥力?(2)将两个导体球相互接触一会儿,再放回原处,其作用力能求出吗?是斥力还是引力?(3)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接触后放回原处,两球之间的作用力如何?解析 (1)因为两球的半径都远小于10 cm ,因此可以作为两个点电荷考虑。

由库仑定律可求F =k Q 1Q 2r 2=9.0×109×4.8×10-16×3.2×10-16(10×10-2)2N≈1.38×10-19 N 。

两球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

(2)将两个导体球相互接触,首先正、负电荷相互中和,还剩余(4.8-3.2)×10-16 C 的正电荷,这些正电荷将重新在两导体球间分配。

由于题中并没有说明两个导体球是否完全一样,因此我们无法求出力的大小,但可以肯定两球放回原处后,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斥力。

(3)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则电荷中和后平分,每个小球的带电荷量为0.8×10-16 C ,代入公式得F =k Q 1Q 2r 2=9.0×109×(0.8×10-16)2(10×10-2)2N =5.76×10-21 N ,即两个电荷之间的斥力为F =5.76×10-21 N 。

答案 (1)1.38×10-19 N 引力 (2)不能 斥力(3)5.76×10-21 N 斥力(1)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r →0时,电荷不能再看成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

(2)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不要认为电荷量大的电荷对电荷量小的电荷作用力大。

[针对训练2]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 ∶BC =1∶2,B 点位于A 、C 之间,在B 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

当在A 处放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 ;移去A 处电荷,在C 处放一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A.-F 2B.F 2C.-FD.F解析 在A 处放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时,Q 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 =kQq r 2AB;在C 处放一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时,Q 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 ′=kQ ·2q r 2BC =2kQq (2r AB )2=kQq 2r 2AB=F 2。

且不管电荷Q 是正还是负,两种情况下,Q 受力方向相同,故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 B库仑力的叠加[要点归纳]当多个带电体同时存在时,每两个带电体间的库仑力都遵守库仑定律。

某一带电体同时受到多个库仑力作用时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其合力。

这就是库仑力的叠加原理。

[精典示例][例3] 如图2所示,在A 、B 两点分别放置点电荷Q 1=+2×10-14 C 和Q 2=-2×10-14 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 ,且AB =AC =BC =6×10-2 m 。

如果有一个电子在C 点,它所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图2解析 电子在C 点同时受A 、B 点电荷对其的作用力F A 、F B ,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F =k Q 1Q 2r 2得F A =F B =k Q 1e r 2=9.0×109×2×10-14×1.6×10-19(6×10-2)2 N =8.0×10-21 N 。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得:静止在C 点的电子受到的库仑力F =F A =F B =8.0×10-21 N ,方向平行于AB 向左。

答案 8.0×10-21 N 方向平行于AB 向左[针对训练3]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小球D 位于三角形的中心,如图3所示。

现让小球A 、B 、C 带等量的正电荷Q ,让小球D 带负电荷q ,使四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Q 与q 的比值为( )图3A.13B.33C.3D. 3解析 设三角形边长为L ,故AB 、AC 距离为L ,AD 距离为33L 。

以小球A 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知,B 、C 对A 球的库仑力大小均为F =k Q 2L 2,两力的合力F合=2F cos 30°=3k Q 2L 2。

球A 、D 间的库仑力F ′=k Qq ⎝ ⎛⎭⎪⎫33L 2=3k Qq L 2。

根据平衡知识得:F 合=F ′,即3k Q 2L 2=3k Qq L 2,所以Q =3q ,Q 与q 的比值为3,D 正确。

答案 D静电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精典示例][例4]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A 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 点,带有电荷量也为Q 的小球B 固定在O 点正下方绝缘柱上。

其中O 点与小球A 的间距为l ,O 点与小球B 的间距为3l ,当小球A 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

带电小球A 、B 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 。

则( )图4A.A 、B 间库仑力大小F =kQ 22l 2B.A 、B 间库仑力大小F =3mg 3C.细线拉力大小T =kQ 23l 2D.细线拉力大小T =3mg解析 带电小球A 受力如图所示,OC =32l ,即C 点为OB 中点,根据对称性AB =l 。

由库仑定律知A 、B 间库仑力大小F =kQ 2l 2,细线拉力T =F =kQ 2l 2,选项A 、C 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得F cos 30°=12mg ,得F =3mg 3,绳子拉力T =3mg 3,选项B 正确,D 错误。

答案 B处理静电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

如果有几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要依据题意,适当选取“整体法”或“隔离法”。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多了库仑力(F=kQ1Q2r2)。

(3)列平衡方程(F合=0或F x=0,F y=0)。

[例5] 如图5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有相距为L的点电荷A、B,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Q,今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荷量和放置的位置是()图5A.-Q在A左侧距A为L处B.-2Q在A左侧距A为L 2处C.-4Q在B右侧距B为L处D.+2Q在A右侧距A为3L 2处解析要使三点电荷处于平衡,可知C应放在B的右侧,且与A电性相同带负电,由F AB=F CB得k4Q2L2=k Q C Qr2BC;由F AC=F BC得k4QQ C(r BC+L)2=k QQ Cr2BC;解得r BC=L,Q C=4Q,故选项C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