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篇1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这些词你会读吗?(窜出来树桩撞死锄头庄稼乐滋滋)指名读,齐读。
(2)如果让你给这六个字分类,你会怎么分?小结:你们一个个都很棒,已经学会了归类识字,这可是识字的一种好办法!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三、带着问题,再次读文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
(是呀,锄头可是种田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连锄头也不要了,又怎么去劳动呢?)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你们看,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他已经坐在树桩旁等了;中午,太阳高照,他没回家休息,还是坐着等;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仍旧在等,从早到晚,他一直都在等。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寓言两则》包括《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却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
编排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阅读这两则寓言,学生要注意通过梳理文中所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各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进而总结出寓言的故事;通过讨论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得出寓言的寓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知识与能力1.会认“铛、蹿”2个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6个生字。
理解“明明、乐滋滋、发觉、仓皇、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突破重难点重点: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先明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通过复习包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要求学生用“人+事+果”的句式组织语言。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的道理。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概括的主要内容,运用由事到理的方法概括寓言的寓意,进而体会道理。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采用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
学法:采用朗读理解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动画片、有关寓言的资料。
学生: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4篇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守株待兔》教学设计4篇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
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4篇篇1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两则的寓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两则的寓意。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启发教学用具准备:寓言的文言文材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寓言、焦急、喘气、截断、流窜、撞见、树桩,从此、锄头、丢失、收费、巴望、计算、化肥、直截了当、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二、读文言文《揠苗助长》,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y)!予(8)助苗长矣(y)!”其子趋(qù)(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注释:1、闵(m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通文本2、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内容三、读文言文《守株待兔》,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株——树桩。
走——跑,逃跑。
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守株待兔》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体会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懂得做事不能存侥幸心理,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守株待兔的道理。
2.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学会运用寓言故事启示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兔子撞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师提问: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引出课文《守株待兔》。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是侥幸心理,认为兔子会自己撞到树上。
3. 小组讨论:农夫的做法对吗?为什么?4. 教师总结:农夫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不能存侥幸心理。
(四)巩固练习1. 学生背诵课文。
2. 教师出示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教育意义。
3. 学生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寓言故事启示生活。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做事不能存侥幸心理,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六)课后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收集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启示生活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教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
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素材,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幸而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真诚的劳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自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讲授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亲密关系这则寓言故事。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研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释义中勾出来读画法几何。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字词、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释义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就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于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 ; ; ; ; ; 只要……就……(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晓得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寓言二则教案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寓言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寓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8篇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8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3、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1.认识6个生字。
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
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生:读“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生:防守。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
师:谁能用“待”来组词?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
师:“株”指什么?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株”在文中指的什么?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看这是什么?(图片:树桩)。
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
(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生(齐):树桩。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极主动地去做,不能老想着意外的收获。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是:桩、株、滋,理解“树桩”“蹿”“乐滋滋”等
词语。 3、指导朗读好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那个种田人的内心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懂得了什
么道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篇寓言,生读题,师板书:守株待兔。 二、学习生字“株、桩” 指名读“株”字,请生查字典,说说这个字有几个意思,在课题里是什么意
思?(树桩)树桩又是什么呢?这两个字都与树木有关,所以用了木字旁来提示 意思,再看看它们的左边,怎么读?(都是声旁),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很好记。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 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通文本。 2、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内容。 三、读文言文《守株待兔》,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 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逃跑。 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学生借助注释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不懂的字词查揭题,感知大意。
指名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谁守在树桩旁等?(板书:种田人)他为什么要 守在树桩旁呢,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篇一: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案《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学目标:1、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4、讲一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要上课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是不是丁零丁零,铛铛的声音呢?这是我们铃铛的声音,在告诉我们上课了回到教室去上课。
是不是说明铃铛有提醒的作用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于铃铛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看看这则有关于铃铛的故事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师:读了课题,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了解题意)同学们知道“掩”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掩耳”的动作。
(遮住耳朵)盗:什么意思?就是偷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捂住耳朵偷铃铛)师: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家读读这则寓故事,边读边用“O”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
1、检查读情况,初步理解寓言内容师:同学们都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有谁能告诉我故事吗?同:。
师:《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
故事只有5句话。
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2、读准字音师:先自己读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字能不能读正确,句子能不能读通顺。
(指导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三、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一)盗铃人的总体印象师:同学们掩耳盗铃的人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汇报:我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很笨。
(笨、可笑、愚蠢??)师: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他很可笑、愚蠢?师:默读课文。
你们从哪句话看出他很可笑用直线画出,从哪个词看出的用△标出。
(二)体会盗铃人愚蠢的做法1、分析偷铃人的想法出示: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师: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体会出他笨?他明明知道什么?大家都说一说。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明明知道,还这样去做!2、情景体验偷铃人的想法师:偷铃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就会被发现,他还是想去偷铃铛,他心里怎么想的?出示:他想:“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师:老师也带了一个铃铛,用手一碰就会响。
(老师先摇一摇铃铛)我们照偷铃人的想法试一试,大家捂上耳朵。
(老师再摇铃铛)(学生捂耳朵体验――确实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铃声了)师:偷铃人想的有道理呀?他挺聪明的!哪笨呀?生: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没捂住别人的耳朵,所以被发觉了。
3、分析偷铃人的做法及结果师: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他这种行为就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正因为这样,他的手刚碰到铃铛就被发觉了。
4、理解全文意思,说明寓意故事只有5句话,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四、学讲故事,深化理解1、读熟课文,将寓言故事讲清楚师:这么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偷铃人的行为很可笑,还让我们懂得了道理,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道理。
自己练一练吧!(学生练习讲故事;找一个人讲一讲。
)2、观看动画,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作业:1、回家将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练习生字词板书设计:明明知道碰→响→发↓掩耳盗铃掩伸偷↓没想到碰→ 发觉篇二:语文:27《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守株待兔设计理念:1.读中品味,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感悟是理解的基础。
本课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启示,再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寓意。
2.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在学生理解了寓意的基础上扩展联想,扮演多种角色进行劝说,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两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并会写“桩、此”两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教具:动画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上午我们已经学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小小的故事就给我们带来不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1.播放动画要求:仔细观看动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2.揭示课题读题3.结合刚才的动画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每个生字都读正确,并把句子读通顺。
2.分段连读(分组)3.随机识字字:个别——集体词:选字扩词——个别——分组要求:个别字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4.指导书写生字中的“此”和“桩”两个字5.通过刚才的朗读,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领悟寓意(一)这位种田人等啊等,等啊等,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可是结果呢?1.默读课文用“——”划出写他等的结果的句子2.交流说说你从哪儿知道的?3.读一读句子理解:●“从此”指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整天”怎样才叫整天?出示练习:●早上,别人在时,他在等。
中午,别人在时,他在等。
下午,别人在时,他还在等。
● “一天”和“一天一天”有什么区别?4.小结:你从他的做法和结果中能知道些什么?跟大家说说。
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劳动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二)使得种田人干坐着傻等的起因是什么呢?1.读一读课文其他段落找一找原因2.学习第一段理解:“窜”什么叫窜?哪些动物或情况还可以说是窜?(教师提示笔直的跑不是窜,慌乱的急速的没有目的的跑才是窜)3.想想会是什么原因让小兔子到处乱窜呢?各抒己见4.种田人看到这只自己出来撞死的兔子时有什么表现?(读句子)尽管你们说兔子自己出来的撞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吗?学生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5.小结:做事不能光靠碰运气,要脚踏实地,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学习也是这样。
板书:守株待兔野庄兔稼没全来完做事不能不劳动是光靠碰运气不会有收获的︳注:(画成一个兔头)篇三:寓言二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练习寓言二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练习一、按要求填空。
1.“盗”字共________画,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
2.“蹿”字共_______画,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
3.“滋”字共_______画,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
二、给下面的形近字和多音字组词。
掩()铛()铃()偷()待()撞()捡()淹()挡()零()愉()侍()幢()检()三、选择括号中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硬,坚强;(2)恰好;(3)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
2.守(株)待兔()(1)树桩;(2)量词,用于树;(3)牵连。
3.(掩)耳盗铃()(1)关;(2)塞着;(3)乘人不备。
4.(寓)言两则()(1)居住;(2)住的地方;(3)寄托。
四、读句子,并用画线的词造句。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只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词填空。
蹿出跑出1.从小巷子里()一大群孩子。
2.树林里突然()一只大白兔。
六、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两则寓言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八、我还读过寓言《_____________ 》,懂得了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出自:干货资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