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寓言两则》包括《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却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
编排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阅读这两则寓言,学生要注意通过梳理文中所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各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进而总结出寓言的故事;通过讨论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得出寓言的寓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知识与能力1.会认“铛、蹿”2个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6个生字。
理解“明明、乐滋滋、发觉、仓皇、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突破重难点重点: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先明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通过复习包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要求学生用“人+事+果”的句式组织语言。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的道理。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概括的主要内容,运用由事到理的方法概括寓言的寓意,进而体会道理。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采用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
学法:采用朗读理解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动画片、有关寓言的资料。
学生: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二、说课时目标:1.认识《守株待兔》里的6个生字。
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看图复述故事。
3、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懂得不劳而获是一种幻想。
三、说教学想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本课中要认识只有的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
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
词语的理解根据各词语的特点采用看动画说话理解(如:窜出来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乐滋滋、从此),看图理解(如:锄头)等多种方法帮助理解。
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
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
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和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矛与盾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矛与盾
守株待兔
试题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逃跑,奔跑(2)放下(3)希望(4)被
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
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
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
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掩耳盗铃
试题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解释加点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2)遽掩其耳。
《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

《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原文:韩非〔先秦〕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注释:1、株:树桩。
2、走:跑。
3、触:撞到。
4、折:折断。
5、因:于是,就。
6、释:放,放下。
7、耒(lěi):一种农具。
8、冀:希望。
9、复:又,再。
10、得:得到。
11、身:自己。
12、为:被,表被动。
作者简介: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守株待兔成语【成语】: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举例造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反义词】:通达权变【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英文】: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因而被本国人耻笑。
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
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
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
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特点有: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守株待兔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守株待兔》一文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存有不劳而获地侥幸心理。
__语言形象生动,图画逼真有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体会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并能结合实际或场景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能够对文中的种田人、野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故事的结果展开发散思维训练。
能够对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读懂语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圆卡片、人物图片(种田人、野兔、树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了一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做坏事,不要做自己欺骗自己的事。
今天我们还有一篇名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利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这又是__的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读故事: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课件展示课文情景剧及文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
(2)欣赏课文的画面展示,并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何不妥。
2、自读课文:课文内容多么生动有趣呀,同学们想亲自读读课文吗?(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要求:(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把生字圈出来。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在课文中找一找“守株待兔”中“株”“待”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1)课文中八个生字宝宝已被老师请了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你的新朋友好吗?请同学们合上书。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指名学生认读、组词并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字,卡片交给同桌观察字形,完后订正学生写的字,并比较谁的字写的工整美观(此处两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记住字形。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再见!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①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 学那,这真是( 揠苗助长 ) ②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亡羊补牢 ( )!
③自欺欺人吗?
寓言两则
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 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 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
生字学习
掩(yǎn)耳盗(dà o)铃 铃铛(dang)
守株(zhū)待(dà i)兔 碰(pè ng)撞(zhuà ng) 树桩(zhuà ng) 滋(zī)味 丁零(tōu)响 蹿(cuān)出来
这则寓言讲的是古时 候一个种田人,偶然 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 上的野兔,从此他丢 下锄头,整天守在树 桩旁边等着,结果再 也没有得到野兔,地 也荒了。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 桩上的?
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从“忽然”和“窜”这
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那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是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想的呢?
捡(jiǎn)起来
锄 (chú )头
观看动画,想一想,这则寓言讲了 一件什么事?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 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 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 当场被发现的故事。
用一个词评价盗铃人的行为? 这个盗铃人可真_______啊!
傻!
愚蠢!
自作聪明!
自欺欺人!
聪明反被聪明误!
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呢?
他“聪明”地以为捂住了自己的 耳朵,也就捂住了别人的耳朵,大家 就都听不见铃声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 什么道理呢?
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 的事呢?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秀8篇)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秀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秀8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一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一心一意在树桩旁边等着。
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能仅仅依靠运气过日子。
在本节课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节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方法,使他们掌握字词。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生字的掌握度应该是不错的。
但是没有过多地强调生字的意思,还有个别学生没有理解个别生字的意思,导致翻译时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强调词语解释,课堂上就牢记。
个别学生不理解翻译课文的意思,写成了对文章的概括,这样是不准确的,应该向学生强调什么是翻译课文,让学生知道要把重点的生字翻译出来。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定难度的,需要多读,尤其是带着节奏读,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能理解课文,比教师的直接讲解效果好很多,在一课时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的朗读还需要加强。
讲完了这节课,我觉得大部分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仍然需要及时巩固,否则很容易遗忘,下一节课加一些对课文的复习会更好。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篇二《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趣味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点。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
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 力地去争取。
想一想
守株待兔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 似“守株待兔”的事呢?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líng
雨部
上下结构 丁零丁零 零钱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 零地响起来。
掩耳盗铃 铃铛 丁零
课题理解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讲述了 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 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 铃铛,当场被发现的 故事。
小组讨论:
这个故事的
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 骗的是谁?
自欺欺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寓意:《掩耳盗铃》这则故事告诉我
们做事不能自作聪明、自欺 欺人的道理。人们常用“掩耳盗
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同学们,想一 想,在我们的现实生 活中有没有类似“掩 耳盗铃”的事呢?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思考:1.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 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练习说句: 1.他明明知道,只要_ _ _ 铃铛就会 _ _ _ 。 2.他明明知道,只要铃铛_ _ _ , 主人就会_ _ _ 。 3.只要_ _ _ ,就 _ _ _ 。
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蹿 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 了脖子,死了。
守株待兔
从“忽然”和“蹿”这两个词可 以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
守株待兔
那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 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 ?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要是每天能捡到 一只野兔,那该多 好哇!
守株待兔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寓言两则
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 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 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
一般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 人。
“掩”是什么意思? “盗”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铃”又是什么意思?
掩:用手盖住
盗:偷窃、偷盗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拼音
结构
zhū
部首
词语
木部
句子
左右结构 守株待兔 一株
1.露出地面的树根。 2.棵儿,指整 个的植物体。 3.量词,指植物。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zhuāng
木部 左右结构 树桩 木桩
一头插入地里的木棍或石柱。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zī
氵部
左右结构 乐滋滋 滋味
1.生出,长。 2.增益,加多。3. 汁液,润泽。 4.味道。
守株待兔
这个人后来怎么做的呢?
守株待兔
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守株待兔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 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去掉句中蓝色部分,句子的意思和 原来一样吗?
守株待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 兔来过。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 庄稼全完了。
守株待兔
拼音
词语
句子
[cuān]
蹿出来
1.向上跳。 2.喷射。
我会读:
树桩 撞死 仓皇 蹿出来 乐滋滋 守株待兔 庄稼 锄头
守株待 兔
守候 树桩 等待
小组讨论:
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
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
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
守株待兔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
他知道偷铃铛的后果了吗?从文中哪 句话看出,请画出来 。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 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 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当这个愚蠢可笑的偷铃铛的人被 人发觉后,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请同学们现在就展开想象,动笔为 这个寓言续篇一个结尾。
提示:事后那个偷铃人会怎么想?怎么 做? 要是那个偷铃人还是没有吸取教训, 又做了什么?
新授: 自读提示: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 读几遍。 2.把课文读通顺。 3.思考一下“守株待兔”的意思。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自由读《掩耳盗铃》,要求:
1、读准课文的生字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dào
皿部
上下结构 掩耳盗铃 盗窃
我们应该从掩耳盗铃的故事里明白一些 道理。
拼音
钅部
左右结构 铃铛
这户人家的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偷盗铃铛的后果,
但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怎么办 呢?
“如果我把耳朵 掩住,不就听 不见响声了 吗?”
“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1.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陈述句)
说一说: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谁听不见? 谁听的见?
2.你觉得他的这种想法行不行?为什么?
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 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 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