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及应用
ps色彩原理

ps色彩原理PS色彩原理PS(Photoshop)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图形设计的软件,它的色彩原理是指在使用PS进行图像处理时,对色彩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规范和总结。
色彩是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和吸收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PS中,色彩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图像的色彩,使其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越高则越鲜艳;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越高则越明亮。
2. 色彩的配对原则:色彩的搭配可以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
常见的配对原则有对比色、类似色、互补色等,可以通过调整色相、饱和度和亮度来实现。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黄色代表快乐等。
在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达所需的情感。
二、PS中的色彩调整工具1. 色阶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色阶来改变图像的整体明暗程度和对比度,从而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
2. 曲线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曲线来改变图像的明暗分布,进一步调整色彩的亮度和对比度。
3. 色相/饱和度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色相和饱和度来改变图像中各个颜色的色彩效果,使其更加鲜艳或柔和。
4. 色彩平衡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色彩平衡来改变图像中不同颜色的比例,使其更加协调和平衡。
5. 色彩分离调整:可以通过色彩分离来提取图像中的主要色彩,从而改变整体的色彩效果。
三、色彩原理的应用技巧1. 色彩修复:在旧照片修复中,可以通过调整色彩平衡、色阶和曲线等工具来恢复照片原本的色彩。
2. 色彩增强:在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增加饱和度和调整色相来使图像更加鲜艳和生动。
3. 色彩搭配:在设计中,可以根据色彩的配对原则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使整体效果更加和谐和吸引人。
4. 色彩转换:可以通过调整色彩的亮度、对比度和色相等参数来实现图像的色彩转换,使其更加适应不同的背景和需求。
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

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是指在设计、绘画、装饰等领域中,通过恰当地选择和组合不同色彩,以达到美感和视觉效果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技巧:1. 色轮理论:色轮是将颜色按照光谱顺序排列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色轮分为12种基本色彩,包括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和六色(橙红、黄绿、青绿、蓝紫、红紫、黄红)。
根据色轮理论,色彩可以通过颜色的互补、相邻或类似关系进行搭配。
2. 互补对比搭配:互补颜色指的是色轮中相互对立的两种颜色,例如红和绿、蓝和橙等。
互补对比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常用于突出重点或营造活力的设计中。
3. 相邻对比搭配:相邻颜色指的是色轮中紧邻的两种颜色,例如红和紫、绿和橙等。
相邻对比搭配可以营造柔和、和谐的视觉效果,常用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
4. 类似对比搭配:类似颜色指的是色轮中接近的几种颜色,例如蓝和紫、绿和黄绿等。
类似对比搭配可以创造柔和、渐变的效果,常用于营造柔和、温柔的氛围。
5. 冷暖色搭配: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包括蓝、绿、紫等,常给人一种冷静、安静的感觉;暖色调包括红、黄、橙等,常给人一种热烈、活泼的感觉。
冷暖色搭配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常用于表达情感或烘托氛围。
6. 调和色搭配:调和色是指色轮上相邻的几种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明度、饱和度、混合比例等来调整色彩的搭配效果。
调和色搭配可以创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常用于柔和、自然的设计中。
7. 中性色搭配:中性色包括黑、白、灰以及棕色等,可以与任何颜色搭配,并且能够稳定整个配色方案,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平衡感。
除了以上的原理和技巧,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个人喜好进行创新和尝试。
色彩搭配是一个有趣且富有创造力的过程,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体验,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意义。
色彩的呼应关系

色彩的呼应关系色彩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营造氛围起着关键作用。
在视觉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色彩的搭配是一门艺术,而色彩的呼应关系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色彩的呼应关系,包括基本概念、呼应原理、常见的呼应方式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色相(Hue):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属性,通常用颜色的名称来表示,如红色、绿色等。
2.明度(Value):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亮度。
明度越高,颜色越明亮;明度越低,颜色越暗淡。
3.饱和度(Saturation):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饱和度高则颜色更鲜艳,饱和度低则颜色更灰暗。
二、色彩的呼应原理色彩的呼应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颜色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搭配,使得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呼应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同色系呼应:同色系呼应是指在色轮上相邻的颜色之间的搭配。
这种呼应关系常常使整体画面显得和谐且柔和,是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
2.互补色呼应:互补色是指在色轮上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它们具有强烈的对比度。
使用互补色进行呼应可以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过于刺眼。
3.三分色呼应:三分色是指在色轮上相隔120度的三种颜色。
这种呼应关系常常用于创造多彩、活泼的氛围,适用于需要突出多样性和生动感的场合。
4.类比色呼应:类比色是指在色轮上相邻但不连续的颜色,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类比色呼应通常使画面显得温暖、舒适,适用于创造柔和宜人的氛围。
三、常见的呼应方式1.色块的呼应:在设计中,通过将不同颜色的色块放置在一起,使它们形成呼应关系。
这种方式适用于平面设计、海报制作等领域。
2.渐变的呼应:利用颜色的渐变过程,将两种或多种颜色融合在一起,形成流畅的过渡。
这种方式适用于插画、数字艺术等领域。
3.重复的呼应: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颜色,通过形成色彩的统一感来达到呼应的效果。
这种方式适用于网页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
色彩管理的原理与应用

色彩管理的原理与应用什么是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是一种将不同设备上的色彩显示进行统一的技术,它涉及到软件、硬件和流程的整合,使得不同设备上的色彩显示一致性更高。
色彩管理可以确保在不同的设备上,无论是打印机、显示器还是其他输出设备,所展示的颜色都能够保持一致。
色彩管理的原理色彩管理的原理主要涉及到颜色的获取、描述、显示和输出等方面,其中包括色彩测量、色彩空间转换和色彩描述等技术。
色彩测量色彩测量是色彩管理的基础,它通过使用色彩测量仪器,如光谱仪、色彩计等,对不同设备上的颜色进行测量。
这些仪器能够精确地测量出颜色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等参数,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色彩空间转换色彩空间转换是将不同设备上的颜色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描述,以便在不同设备上能够进行准确的色彩显示。
常见的色彩空间包括RGB和CMYK等,它们分别用于显示器和打印机上的色彩描述。
色彩描述色彩描述是通过色彩管理系统对颜色进行编码和储存,以便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精确的色彩还原。
常见的色彩描述格式包括ICC(国际色彩协会)配置文件和Profile等。
色彩管理的应用色彩管理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印刷、摄影、设计等。
下面是一些色彩管理的应用案例。
1.印刷行业在印刷行业中,色彩管理可以确保在不同的印刷设备上打印出准确且一致的颜色。
通过利用色样和校色仪器,印刷商可以校准设备的色彩,并生成适合打印的色彩文件。
这样可以确保从设计阶段到印刷阶段的色彩一致性,减少了颜色变化带来的损失。
2.摄影行业在摄影行业中,色彩管理可以保证照片在不同的显示设备上展示出相同的颜色。
摄影师可以使用色样卡和色彩校正软件,对拍摄的照片进行色彩校正,以便在不同设备上进行准确的显示。
3.设计行业在设计行业中,色彩管理可以确保设计师在不同设备上看到的颜色是一致的。
通过使用色彩管理工具,设计师可以校准显示器的色彩,确保设计作品在不同设备和媒介上的色彩表现一致,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色彩管理在其他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造业中的彩色产品管理、医学影像中的色彩还原等。
颜色的调配原理

颜色的调配原理颜色的调配原理是指在绘画、设计、印刷等领域中,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和组合,达到视觉效果的最佳表现。
颜色的调配原理不仅涉及到色彩的选择,还包括了色彩的搭配、对比、平衡等方面。
下面将从色彩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调配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颜色的调配原理。
首先,色彩的基本原理是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明亮程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即颜色的浓淡程度。
这三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颜色的基本特性。
在进行颜色调配时,需要根据这三要素来进行搭配和组合,以达到所需的视觉效果。
其次,常见的调配方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冷暖法和三原色调配法等。
对比法是指通过对比明度、饱和度和色相的差异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常用于强调重点或营造冲突感;类比法是指通过相邻色彩的搭配来产生和谐的效果,常用于营造柔和、温暖的氛围;冷暖法是指通过冷色和暖色的搭配来产生冷暖对比效果,常用于表现气温、情绪等差异;三原色调配法是指通过红、黄、蓝三原色的混合来产生其他颜色,常用于绘画、印刷等领域。
这些调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效果来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最后,颜色的调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此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氛围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在服装设计中,颜色的搭配可以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因此需要根据设计主题和受众群体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在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中,颜色的搭配可以影响视觉传达和信息表达,因此需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受众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
总之,颜色的调配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设计师和创作者们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总结一下,颜色的调配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色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色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色色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人类眼睛接收到的光线信号被大脑重组成视觉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我们所称的色彩。
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画作、服装、室内装饰还是广告宣传,色彩都有重要的作用。
而色彩科学就是一门研究色彩产生、识别、对比和应用原理的学科。
本文将深入探讨色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色彩的原理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光源、物体、人眼等。
从光源的角度来看,色彩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属性:亮度、色相和饱和度。
亮度是指光源的明暗程度,色相是指光的颜色种类,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从物体的角度来看,色彩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发光体的色彩、反射体的色彩和透射体的色彩。
发光体的色彩是由于自身的物质结构和物质内部存在的原子、离子、分子等产生的;反射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线反射和吸收产生的;透射体的颜色是由于光线透过物体并被吸收或折射后产生的。
从人眼的角度来看,色彩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特性:感觉性色彩、颜色匹配性色彩和因果性色彩。
感觉性色彩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经眼睛直接感受得到的色彩,受到眼睛解剖结构的影响;颜色匹配性色彩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两种颜色在视网膜或者荧光屏幕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感觉性色彩;因果性色彩是指人眼所产生的误感,比如当白光照射在红色物体上,我们会说这个物体是红色的,这是因为人眼对白光不同波长的反应的结果。
二、色彩应用在生活中,色彩常用于室内装饰、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
1. 室内装饰对于室内设计来说,色彩的应用有很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可以影响装修的感觉和氛围,比如用金色可以使室内看起来更加豪华,用蓝色可以营造纯净清爽的感觉。
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光线的角度、色彩搭配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因素。
2. 服装设计服装是色彩运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色彩的恰当运用可以丰富服装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比如用明亮的黄色和紫色可以让裙子显得更加夏日的气息,用暖色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亲近。
设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设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色彩搭配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设计师来说,掌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色彩搭配既可以通过对比和和谐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冷暖色调、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组合来实现。
在设计中,色彩搭配可以为作品带来生动的视觉效果,进而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色彩的种类、使用场景和目标观众的喜好等因素,以确保搭配效果的成功和符合设计的目的。
一、色彩搭配原理1.对比原理:对比色彩是指两种或多种色彩在一起产生鲜明对比的效果。
对比色彩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
对比可以通过互补色、对比色、高对比度明度、高对比度饱和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将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视觉冲击力。
2.和谐原理:和谐色彩是指两种或多种色彩在一起产生和谐舒适的效果。
和谐色彩搭配可以使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舒适和和谐,给人一种柔和、平和的感觉。
和谐色彩可以通过类似色、相邻色、类比色、低对比度明度、低对比度饱和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将粉红色与淡紫色、浅蓝色与淡绿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柔和而舒适的效果,使人感到温馨与平和。
3.冷暖色调原理:冷色调搭配可以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适合使用在需要表达清新、冷静的场景中;而暖色调搭配则可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适合使用在需要表达温暖、亲切的场景中。
冷暖色调可以通过对比或和谐的方式进行搭配,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4.明度和饱和度原理:明度和饱和度是影响色彩搭配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明度和饱和度的巧妙搭配,可以达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使设计作品产生明暗对比、饱和度对比等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色彩搭配技巧1.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设计师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彩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补搭配原理。
色彩的关系

色彩的关系色彩是视觉世界中一种重要的视觉感知现象,它是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透射或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不同的颜色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色彩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颜色的基本原理、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色彩心理学等方面来探讨色彩的关系。
首先,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是理解色彩关系的前提。
色彩是由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线混合而成的,人眼感知的色彩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基本色。
通过调整这些基本色的亮度和饱和度,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色彩组合。
此外,色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互补色、冷暖色等。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彩圈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如红和绿、蓝和橙等,它们在搭配中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鲜明的感受。
冷暖色是指色彩在视觉上给人带来寒冷或温暖感受的特征,冷色如蓝和绿让人感到凉爽,而暖色如红和黄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次,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是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色相来塑造形象、创造氛围和传达情感。
例如,在描绘自然风景时,艺术家常常使用大片的绿色和蓝色来表现大自然的宁静与广阔;而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则会大量运用红色和黑色等冲击力强烈的颜色,以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暴力。
在设计领域,色彩的运用同样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绪。
比如,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亮丽、饱和度高的色彩常常用于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刺激购买欲望;而在医院和室内设计中,柔和、粉嫩的色彩被广泛采用,以营造一个舒适和放松的环境。
此外,色彩也与个体的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心理学研究了色彩对人的情绪、心情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共鸣。
例如,红色常常与激动、喜欢和爱情等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蓝色则常常与冷静、宁静和理性等稳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黄色则常常与快乐、温暖和创造力等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这些色彩的心理效应可以用于广告、营销和品牌设计等领域,以引起目标人群特定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或提升品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 科学。作为色彩学研究基础的主要是光学,其 次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 艺术理论等多门学科。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有 赖于这些学科(尤其是光学)的长足进展,而 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又为这些学科提供材料,推 动它们的深入。
第三节 色彩形成的要素
光是发生色彩感觉的刺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感 觉的结果。
1、光的定义
中国国家标准(GB/T 5698--2001):“光—能 对人的视觉系统产生明亮和颜色感觉的 电磁辐射,又叫可见电磁辐射。其波长 范围一般取380nm~780nm。”
1nm=10-9m
可见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9m)的电磁波。
月. 3.张明 主编.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 色彩心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4.金增媛 编著. 色彩与微观世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5.ROY S.BERNS 编著.颜色技术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8
月. 6、颜色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94 ; 7、 Colour Science, Wiley, New York , 1982 ; 8、颜色光学基础理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9、色度学,科学出版社,1979;
色彩的感知和本课涉及范畴
光 照射 物 透射光 眼 视神经 脑 综合 意识
物理过程
生理过程
心理过程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历史
自然现象 研究进程
朝夕轮回
古代
阴晴变换
四季变迁
历史研究进程
亚里士多德:色彩学理论的开拓者。 主要理论:白、黑、黄是各自独立的基
本色彩,其它色彩或介于三色之间或由 这三色混合生成。 树叶色彩变化是由树叶含水分的多少决 定的,水分愈多树叶越绿
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后所引起的一种除位置、 形态以外的视觉反应,光源、物体、眼睛与大 脑是颜色视觉产生的四大要素 。
简单的说:光源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在物体 表面,物体选择性地反射或透射其中的部分光 谱成分进入人的眼睛,人眼将光刺激转化为神 经冲动传到大脑里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判 定并产生颜色感觉。
色散实验
色散现象说明:白光实际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这些色光不是由棱镜创造出来的,棱镜仅仅是把原 已经存在着的各种色光加以分解而已。
单色光:波长只有一个
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波长的不同而不同,波长越 短,偏折程度越大,波长越长,偏折程度越小。
光色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波长(nm)
780~630 630~600 600~570 570~500 500~470 470~420 420~380
色彩的定义(按用途)
化学家 :染料、颜料及其它物质等之特性。
运用范围:颜料、油漆、染料等之制造以及使用人员。
心理、生理学家: 表示观测者所意识到之意 识。
物理学家: 光学范畴中之某种现象。 运用范围:光学仪器制造业。
可见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9m)的电磁波。
颜色的科学定义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色彩?
暖感
冷感
华美
朴素
强烈
柔软
厚重
幽香
大小与轻重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色彩 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 形成色彩的要素 颜色适应性 色的错视与幻觉 色彩视觉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色彩
五彩斑斓
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与色彩: 衣--服装设计,…… 食--“色、香、味、形” 住--建筑设计,…… 行--红绿灯,……
色彩原理及应用
08年3月
本课主要内容
色彩定义、色彩视觉理论 色彩属性 色彩混合方法 色彩情感 色彩应用 色彩再现 色彩空间及数字图像模式
参考书
1.周世生 主编. 印刷色彩学.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M],2005年3月. 2. 徐海松编著. 颜色信息工程.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M],2005年12
主要贡献:色彩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 心理学。
歌德名言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 贫困。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 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 。
CIE 色度学体系的建立
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 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 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 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 A·H·孟塞尔(1855~1918)。
光使万物有形有影,是产生色觉、形象知觉的 必要前提。
有色物体 眼睛 大脑
形成色彩的四个要素
彩色物体
光源
大脑 眼睛
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一、光
只有在光的照射下,人们才能感知物体的形态与 颜色,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 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与光。简言之,光是色的 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牛顿:
1704年《光学》,有了系统的色彩理论。 立足于物理学来研究色彩。
色散实验
色散实验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散现象说明:白光实际是由各种色光组成 的,这些色光不是由棱镜创造出来的,棱镜仅仅 是把原已经存在着的各种色光加以分解而已。
歌德
立足于经验,把色彩作为一种主要产生于人体 的感觉。以诗人的眼光看待色彩。
代表性波长 (nm)
700 620 580 546 500 436 420
频率(1014Hz)
4.3 4.8 5.2 5.5 6.0 6.4 7.2
复色光: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光源: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 自然光----主要是阳光 人工光源----电灯、蜡烛等 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视觉提供的信息量大:80%,视神经对颜色 的反应最快
什么是色彩?
颜色是物体显出来的 是眼睛看出来的 是颜料画出来的 是光照出来的 ……
色彩的定义和理解
色:在汉、日、英三种语言中均表示物体及面 部呈露的刺激因素。
“音色、声色”等派生词中的“色”字仍保持 着表面样态,鉴别优劣时的感觉线索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