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1
立体构成一

3、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必不可少的,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 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 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 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 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立体构成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何朝辉
第一章 概述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 师 ,Pei,Cobb,Freed & Partners,Architects 总建筑 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 中国银行总部大 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一)构成与立体构成: 1.起源:
1)1919年4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了“包豪 斯”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
“包豪斯”(Bauhaus):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 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时 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 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
。 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先后有荷兰风格派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一、形态要素:形态要素是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是存在 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形(由点、线、面、体构 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
二、制作形态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
对制作形态的材料要加工以研究,是因为各种材料所 具有的强度、重量、肌理、质感、柔硬等特性都不同,例 如用植物纤维、石膏、粘泥制作成的同一外形的物体,其 给人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应用 与立体构成。此外,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手段, 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也会因加工机械的性能而决定其形状。 因此,对材料的研究也是立体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新1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设计是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的移动、 旋转、摆动、扩大及扭曲、弯曲、切割、展开、折叠、 穿透、膨胀、混合等运动形式之空间构成。
课程内容:
立体构成的发展沿革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及设计法则 立体构成的材料构造 立体构成的形式创造 立体构成的设计应用
知识点二:荷兰风格派 蒙德里安《红黄蓝》 杜斯伯格《风格》
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三:
构成主义——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知识点四:解构主义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博物馆》
Bauhaus
知识点五:包豪斯 纳吉、伊顿、康定斯基
包豪斯构成理论 :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第一章 立体构成的发展沿革
立体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风格派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构成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包豪斯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起源: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 学院(Bauhaus)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
知识点一:立体主义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立体构成1

构造”。这种方法不但可将形体与形体扎紧牢固, 它在视觉中还产生系扎点和线结构的造型语言。
3 .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
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
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
►
1)块状变形法
► 《古堡晚宴》
► 点与线的交叉结 构,点成为空间 视觉感知元素。 作者通过陈旧的 银勺,点的组合、 跳动形成火焰状 的烛光,表现出 一种怀旧的情怀。
►二、线材的构成: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 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 分;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 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 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 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 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 绳套构成等。
延伸性
虚拟性
半立体性
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
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 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 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 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双重阶梯》
► 以黑白两色 空胶卷盒串 联成高低起 伏的阶梯, 暗示着步履 艰难。
►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 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 造”,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拼贴。也称“刚接”。是将各种线、面、体块材料相互
集合一起,纸、竹、木等用乳胶粘贴,塑料用热烫、火烤熔 化粘合,金属材料采用各种焊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立体构成》在线作业一

地大《立体构成》在线作业一集聚构成中的基本造型要表现出一定的( )。
A:体感B:量感C:质感D:线感参考选项:B在多面体的变异结构中,形成的十四面体造型,有( )种构成方法。
A:二B:三C:四D:五参考选项:B加法指( )群化组合构成的加工方法。
A:基本形B:单体C:点线面D:面参考选项:B线材构成具有较强的( )。
A:平衡感B:韵律感C:调和感D:美感参考选项:B在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中,正四面体的展开图形式有几种。
( )A:2B:3C:4D:5参考选项:A“形态”所涉及的三层含义首先是指“形”( )本身,其次是“形”所呈现出来的( ),最后是“形”所承载的( )。
A:体积、形状、内外空间B:内容和意义情绪和样态C:内外空间、体积、形状D:情绪、样态、内容和意义参考选项:C线材构成所表现的效果具有( )的形体性质。
A:不透明B:半透明C:透明D:遮挡参考选项:B仿生结构是运用面材加工,表现自然界多种物像的一种构成。
自然界中景物丰富多彩,形态门类繁多。
仿生结构的立体造型,归纳起来可分为( )大类。
A:二B:三C:四D:五参考选项:C( )是处在秩序性很强的设计形象群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形象,就会突出地显示出来。
A:异形B:特异C:变异D:变化参考选项:B在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中,正二十面体的基本型为( )。
A:正五角形B:正三角形C:正方形D:正六角形参考选项:B柱式构成其造型的变化部位归纳起来有()的加工变化。
A:柱端变化B:柱面变化C:柱体棱线上D:柱体的构成参考选项:A,B,C形态与空间研究常用的工具与媒介包括:()。
A:手绘B:实物模型C:计算机辅助。
2024年度立体构成第一讲(什么是立构)PPT课件

成手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装置艺术作品。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8
立体构成的定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特点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 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9
空间与光影
2024/3/24
空间
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指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通过运用透视、错视等原理,可 以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层次感的立体空间效果。
光影
光影是立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通过光线的照射和影子的投射,可以强 调物体的形态、质感和色彩,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同时,光影的变化也可 以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增强立体构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纸张
质轻、薄、易于折叠和剪裁, 是立体构成中最常用的材料之 一。
20
加工工艺与技术
切割
通过刀具或激光等工具将材料切割成 所需形状,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加 工工艺。
铆接
通过铆钉等连接件将两个或多个部件 连接在一起,适用于金属等硬质材料 的连接。
01
02
折叠
利用纸张等材料的柔韧性,通过折叠 形成立体形态,常用于纸艺、折纸等 领域。
2024/3/24
25
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1
空间装置
通过立体构成的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空间感的 装置艺术作品,如悬挂装置、地面装置等。
2 3
材料运用
装置艺术家常常运用各种材料,如金属、木材、 塑料等,通过立体构成的方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 效果。
1立体构成——概述

NIKE运动鞋盒包装设计
红蓝椅 里特维德1918年设计
蒙特里安 红黄蓝构图
4、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从形态关系 出发,更多探索纯粹几何
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
自由性的方法创作作品。
构成主义作品
盖里瓦楞椅子
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雕塑 (技术条件有限,模型) 俄罗斯国立博物馆收藏 构成主义代表
料工艺技巧。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空间规律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 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
立体构成的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探求
三大构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构、色构的延伸,平构中的重复、渐变与色构中的色彩关系都将 运用与立体构成中。 区别:
平构、色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三维构成方式,
2、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构成的形态。由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维 度所构成的空间,我们称为三维空间。
认识立体 (1)主视图(正立面视图) (2)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 (3)俯视图(平面视图)
二、构成的分类 1、平面构成 是将形态不同或相同的几个单元要素根据不同的造型规律和原则
HUGO BOSS构成主义品牌服饰店设计
在设计这些传统学科中必将产生 一个新的学科, 也可以说是传统学科 的综合体现。立体构成设计研究在三
维空间中的形态造型,在各类工业产
品设计中的应用,涉及了对客观生活 规律与形式美感关系的理解,对创造
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造型要素和要
素关系的研究,对产品造型材料、工 具、技法和形式的立体研究与开发 。 立体构成设计既是对视觉语言和 造型艺术中形式美感产生与创造规律 的研究,也是对创新形式与创新方法 的探索, 其主要就是功能性和美观性 的结合 。
立体构成教学资料-第1章 立体构成概述

三、 立 体 构 成 与 空 间 结 构 系 统
综合案例解析
流水别墅
方案设计说明:
1911年莱特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普林格林建造的“塔里埃森”应 该是他“地理人文主义”(后来被其称之为“有机建筑理论”)的 一次倾情演绎。从那以后,别墅被认为应该是有生命的、有主题的 ,可以亲山、可以亲水、可以亲沙漠、可以亲原野、可以亲一切 ……最重要的是,无论何种环境,家人可以共同去感受。别墅生活 被认为是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延续,是人类最终生活理想的 反映。这种态度被考夫曼的“流水别墅”推向了极致,如图所示。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考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 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 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 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 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 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 建筑。
二、 包 豪 斯 艺 术 学 院
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的教育理念是构成学,构成学奠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 位,而立体构成更是让包豪斯的成就锦上添花。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得益 于将材料作为创作形态的基础,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两者统一才有美感。 包豪斯在主要表现形式上体现了风格派的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 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 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 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 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惟有强烈 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 学性、合理性”。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空间的运用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对三维空间的处理,通过对物体的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既可以体现在平面作品中,也能够在立体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是艺术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2. 立体构成的要素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处理。
在透视方面,通过合理的透视规律来表现远近的空间关系,使得作品呈现出立体感。
在大小方面,对物体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在位置方面,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和布局进行处理,使得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比例方面,通过对物体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作品能够有适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立体构成的基础,是艺术家在立体构成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 立体构成的作用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立体构成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立体构成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另外,通过立体构成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使得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和感染。
总之,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二、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1. 立体绘画立体绘画是指在平面作品中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安排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在立体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手法来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立体绘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法。
2. 立体雕塑立体雕塑是指以立体空间为载体,通过对物体的雕刻和塑造来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38)
(图139)
(图140)
3. 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
1)布料工艺
布的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扎系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 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a.扎系。选择扎系的效果有两种:一种是正面扎系,特点是扎系点突出,立体感 强。另一种是反面扎系,特点隐蔽含蓄 b.折叠。指将面料进行折叠处理,产生折痕,也称褶。通常有活褶和死褶之分。 活褶立体感强;死褶稳定性好。褶也有明褶和暗褶之分。 c.包缠。指用面料进行包裹缠绕处理。无论怎样包缠都要将包缠结果作某种形式 固定,否则会松懈。包缠效果既可光滑平整,也可褶皱起伏。 d.镂空。指在基本造型上作镂空处理,是产生虚拟平面或虚拟立体的造型方法。 镂空法可以打破整体的沉闷感,犹如在封闭的屋子里开启窗户,具有通灵剔透的 效果。 e.剪切。剪切长距离纵向产生飘逸感;长距离横向产生悬垂感,短距离产生透亮 感。
012345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二.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 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 生不同的感受。
UNIT 2
1
2
3
4
5
6
7
8
9
012345
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二.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h. 仿生结构
h. 仿生结构
2)纸雕工艺
利用废报纸、旧杂志、草稿纸等材料揉在一起,堆出大体形态。用 白乳胶固定形态,形成一个骨架,再用纸捏成小块按照造型粘贴。 粘贴时用白乳胶加入滑石粉加强表面坚硬度,多粘数层。干硬后, 还可以用刀刻修型。纸雕塑有很好的手感和手工捏制的新鲜感。可 以保存表面粘贴效果,也可着色,但尽可能保持纸的肌理(图130、 131)。
2.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 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拼贴,也称“刚接”。 2)堆砌,也称“滑接”。(图93)。 3)叠合,又称“槽接”。(图94)。 4)贯串。(图95)。 5)钉接。 6)榫接。(图96)。 7)铰接。(图97)。 8)捆缚。(图98)。
a. 二点五维结构 (图106)
b. 板式结构 (图110)
(图109)
c. 柱体结构
d. 立方体结构
e. 圆锥体结构
f. 多面体结构
g. 集合体结构 相同单体组合
g. 集合体结构 不同单体组合
g. 集合体结构 综合体组合
h. 仿生结构
仿生在立体造型中,可 以归为四大类,即:人 物,动物,植物和景物。
3 .变形与扭曲
1)块状变形法
(图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骨架变形法
(图100)
3)伸缩变形法
(图101)
4)转折变形法
(图102)
5)省略变形法
(图103)
6)扭曲变形法
(图104)
7)拓扑变形法
(图105)
四种步骤
以上几种变形手段概括起来有四种步骤: a.找出与主题相适应的变形基调,横向系列思维; b.研究原形象特征,找出突出部分夸张变形; c.将造型结构解体,逆向思维重新组合; d.从具象到抽象,抽象再抽象的反复过渡。
(图132)
2.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1)切割工艺
在泡沫立方块体上可以切割产生出许多种形态。然后,通过体块的 组合,形成新的构成关系。这对造型表现是十分有益的训练。工具 可用钢锯条、美工刀、钢丝锯刻型,然后用木锉修形(可用一根钢 丝琴弦代替)
(图134)
2)组合工艺
组合式尽量多做形态观察。先用铁钉暂时固定,等达到理想的构成 后,再用白乳胶固定。对各种塑料瓶、塑料板、塑料管剪裁,再通 过插接、粘贴,也可以组合变化出不同的块立体、面立体和线立体 的造型(图137~140)。
2.2 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 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纸类材料
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
1)折纸工艺
单单折纸一项就有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 造型方法主要是折屈、压屈、弯曲、切割、粘贴、插接等。折纸造 型结构可以归纳为几何单体造型和集聚组合造型。单体中又是以二 点五维结构、板式结构、透空柱体结构和多面体结构四种为最基本 构成。具体加工形式如下:
(图131)
(图130)
3)纸塑工艺
用纸浆材料既可直接用手捏造型也可翻制成型。纸浆材料是把废纸 捣碎,用水泡成。用时加少量的防腐剂、白乳胶和滑石粉、细木粉 等。 直接造型:先用铁丝制成骨架,纸浆调配好后用木锤打匀,类似雕 塑泥一样就可使用。 间接造型:就是翻制。先做泥塑,从泥塑翻成石膏阴模,再用石膏 阴模翻制成纸浆型。方法是把阴模内洗干净后,刷上一层胶水,然 后贴上薄的透明塑料膜为隔离膜,再把调和好的纸浆拍打到阴模上, 厚度5~8cm。干燥之后,脱去阴模,将雕塑表面打光或是上色(图 132)。
2.1 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 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1.破坏与解构
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具体方法有: 1)切割。对纸、皮、布、板、塑料等材料,可用剪刀或美工 刀切割,厚硬材料用锯子分割,金属材料用钢锯或气割,使材 料分离,破坏规整,寻求变化(图89)。 2)破坏。在完整的基本形上人为的破坏,对平面的纸、布、 塑料等软材质,进行撕扯,留下各种裂痕或是在整个造形上打 碎部分,造成一种残象。 3)劈凿。这种强力破坏方式,初加工时,刀斧砍劈槌凿,形 成大形,产生茬口裂痕的人工形态。造型时这种痕迹可部分保 存和利用,追求一种粗犷效果。(图90) 4)挖孔。对材料的整体性进行破坏。硬质材料采用电钻打洞, 软材可以采用挖、掏、捅方式,露出通、透、空漏状(图91)。 5)刮锉。是表面性的破坏形式,造成光滑粗糙不同的肌理。 6)刨削。对材料初加工后,再去掉多余部分,以达造型目的。 7) 拆卸。指对现成品、废弃物利用时,可将原有的造型结构 打破拆卸成零件,也可拆去部分保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