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邢台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推荐下载】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ppt

广东话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国语
大白菜 包心菜
黄豆芽 空心菜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日常用语 中粤语不 同于普通 话得词汇 多达50% 以上。
• “有点怪”得结构
怪不得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我先走了 我走先
公鸡
「鸡公」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粤语得变化:吸收了较多得外来词
(长炭)长叹 冇得顶
鬼买
(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烧云)销魂 一脚踢
(妻凉)凄凉 (阴公) 不用多(盐)言 未够斤两
无(四)事 走下坡
广东歇后语
1、生虫拐杖 2、竹织鸭 3、阿聋送殯 4、卖鱼佬洗身 5、黄皮树了哥 6、阿聋养鸡 7、秋蝉跌落地 8、牛皮灯笼 9、指住棺材叫捉贼 10、隔夜油炸鬼 11、单眼佬睇女婿 12、航空母舰 13、黄鱔上沙滩 13、深海石斑
普通话
商店 沙拉 布什
粤语
「士多」(store) 「沙律」salad 「布殊」 Bush
粤语得变化: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 使用英文单词
警员或老师称作 女警叫 女老师叫
「阿sir」
「Madam」 「Miss」
粤语得影响:随着香港、珠三角地区影响得扩 大,粤语正在以强势得姿态进入普通话、
《现汉》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得“规条”。粤语虽 在广东与港澳地区一直占有“龙头老大”得地位,但 对于现代汉语而言,它只就是七大方言之一,在广东, 就连写成书面语见诸报刊得资格都没有。1996年修 订时,《现汉》虽然收入了“巴士、得士、生猛、炒 鱿鱼”等粤语词汇,但总得来说前几次修订,增收得 粤语词汇并不多。这次得第五版,粤语词显著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个。仅房地产方面就有“按揭、 楼宇、楼盘、楼花、置业、物业、写字楼、烂尾 (楼)”等。可以说,这就是粤语“北伐”得结果(本报 2005年7月28日A5版曾作报道)。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
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
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
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
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
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
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邢台威县(东赵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

文化长廊邢台威县(东赵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吴林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洋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本文从词形、词义两个方面简要对比了邢台市威县东赵庄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以此归纳出东赵庄村方言词汇的特点,以助于河北方言研究。
关键词:东赵庄村方言;普通话词汇;差异比较作者简介:吴林,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刘洋,湖北工业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156-03一、引言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
根据《威县志》(1998)的划分,威县在地理方位上,东面与清河县相邻,西面与广宗县相邻,北面连着南宫市,南面挨着临西县和邯郸市的邱县。
威县总面积为994平方公里,辖5镇27乡,行政村522个,总人口498731。
东赵庄村隶属于威县高公庄乡,位于威县北部,有1302人。
威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的分支,威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地位,决定了其方言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又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行健(1995)认为,河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此,调查研究河北方言的的词汇不仅具有研究一般方言词汇的意义,同时还具有研究普通话词汇基础的意义。
本文借助《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以威县东赵庄村方言为着眼点,对威县东赵庄村的方言词汇进行了详细的收集。
对比分析其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异同,探析东赵庄村方言词汇的特点。
以利于河北方言词汇研究,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东赵庄村的文化习俗。
二、东赵庄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形对比董绍克(2002)认为方言词汇构词的差异是方言词汇差异的重要表现。
文章主要从音节数量、叠音与非叠音和构词语素三个角度来分析东赵庄村方言与普通话词形的异同。
(一)音节数量董绍克(2002)指出,现代汉语词汇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但在各地区方言中,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

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一、概述汉语方言是指汉族人所使用的不同地区口音和语言的总称,根据声调的不同,可以将汉语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声调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够改变词的意义。
不同的方言区域有着不同的声调系统,下面是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
二、普通话声调对照表1. 第一声: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爸爸”、“妈妈”。
2. 第二声:上声,声调符号为“/”,如“爷爷”、“奶奶”。
3. 第三声:去声,声调符号为“\”,如“哥哥”、“姐姐”。
4. 第四声:入声,声调符号为“|”,如“狗狗”、“猫猫”。
三、粤语声调对照表1. 第一声:高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爸爸”、“妈妈”。
2. 第二声:高上声,声调符号为“/”,如“爷爷”、“奶奶”。
3. 第三声:低上声,声调符号为“\”,如“哥哥”、“姐姐”。
4. 第四声:低去声,声调符号为“|”,如“狗狗”、“猫猫”。
四、四川话声调对照表1. 第一声:阴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爸爸”、“妈妈”。
2. 第二声:阳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爷爷”、“奶奶”。
3. 第三声:上声,声调符号为“\”,如“哥哥”、“姐姐”。
4. 第四声:去声,声调符号为“|”,如“狗狗”、“猫猫”。
五、湖南话声调对照表1. 第一声:阴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爸爸”、“妈妈”。
2. 第二声:阳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爷爷”、“奶奶”。
3. 第三声:阴上声,声调符号为“\”,如“哥哥”、“姐姐”。
4. 第四声:阳上声,声调符号为“|”,如“狗狗”、“猫猫”。
六、福建话声调对照表1. 第一声:阴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爸爸”、“妈妈”。
2. 第二声:阳平声,声调符号为“/”,如“爷爷”、“奶奶”。
3. 第三声:阴上声,声调符号为“\”,如“哥哥”、“姐姐”。
4. 第四声:阳上声,声调符号为“|”,如“狗狗”、“猫猫”。
七、总结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方言之间的声调差异。
南和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南和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和话和普通话的对照调查,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南和话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旨在为该地区推广普通话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南和话普通话语音差异尖团合流零声母 a韵腹萧豪韵圆唇音不圆唇音声调变化规律合音词复韵母简化正文:南和县,古称“和城”,别称为“和阳”,是河北省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隶属邢台市。
:“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
”(《南和县志》)风土人情自有一番特色。
本文仅想通过南和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对比研究,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南和的方音,也希望有利于南和县普通话的推广。
毫无疑问,南和话属于北方方言,是北方官话冀鲁官话和晋语的过渡地带。
南和隶属邢台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而整个邢台市西邻山西省,东临山东省,往南是邯郸和河南省。
所以邢台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和晋语互相影响的过渡区域,方言的语音特征也比较复杂。
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和县位于邢台市东西方向的中间,受晋方言的影响相对较小。
南和话中没有入声,而南和县西邻的邢台县靠近山西左权县的一部分地区有入声,其他一些地区没有入声。
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对河北南部地区的影响也较大。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南和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进行对比,深入了解一下南和话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方面的差异1、普通话里尖团合流,而南和方言里分尖团。
下面列出了南和话尖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国际音标对照:例字津酒煎秋七前选西小普通话 [ ][ ][ ][ ][ 3 ][ ][ Wyan ][ W3 ] [ W ]南和话[ ] [ ] [ ][ ] [ 3 ][ ] [ sy ] [ s3 ] [ s ]2、零声母加声母。
南和话中,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读作辅音声母。
用[ ]来代替零声母作为音节的声母。
以下列举了一些普通话零声母,南和话辅音声母的例字,并用国际音标标出读音的差异:例字安俺岸凹熬袄傲挨矮爱普通话[an ] [an ] [an ] [au ] [au ] [au ] [au ] [a I ] [a I ] [a I ]南和话[ A ] [ A ] [ A ][ au ][ au ][ au ][ au ][ ai ] [ ai ][ ai ]例字昂摁藕普通话[ ] [ ] [ou ]南和话[ ] [ ] [ ou ]以上例字列出了大部分南和话中零声母前加辅音声母的情况。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方言就是和普通话的音调有些不同,只要听的懂普通话也大概能听懂那些方言,有些地方的方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方言就是和普通话的音调有些不同,只要听的懂普通话也大概能听懂那些方言,有些地方的方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方言就是和普通话的音调有些不同,只要听的懂普通话也大概能听懂那些方言,有些地方的方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二者的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为什么有些人说方言和普通话的声音不同。
邢台威县(东赵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

邢台威县(东赵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作者:吴林刘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摘; 要:本文从词形、词义两个方面简要对比了邢台市威县东赵庄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以此归纳出东赵庄村方言词汇的特点,以助于河北方言研究。
关键词:东赵庄村方言;普通话词汇;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3一、引言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
根据《威县志》(1998)的划分,威县在地理方位上,东面与清河县相邻,西面与广宗县相邻,北面连着南宫市,南面挨着临西县和邯郸市的邱县。
威县总面积为994平方公里,辖5镇27乡,行政村522个,总人口498731。
东赵庄村隶属于威县高公庄乡,位于威县北部,有1302人。
威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的分支,威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地位,决定了其方言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又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行健(1995)认为,河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此,调查研究河北方言的的词汇不僅具有研究一般方言词汇的意义,同时还具有研究普通话词汇基础的意义。
本文借助《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以威县东赵庄村方言为着眼点,对威县东赵庄村的方言词汇进行了详细的收集。
对比分析其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异同,探析东赵庄村方言词汇的特点。
以利于河北方言词汇研究,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东赵庄村的文化习俗。
二、东赵庄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形对比董绍克(2002)认为方言词汇构词的差异是方言词汇差异的重要表现。
文章主要从音节数量、叠音与非叠音和构词语素三个角度来分析东赵庄村方言与普通话词形的异同。
(一)音节数量董绍克(2002)指出,现代汉语词汇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但在各地区方言中,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普通话中的某些双音节词,在东赵庄村方言中为单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中的“水桶”在东赵庄方言里叫做“筲”;“图章”被叫做“戳”;“水缸”被叫做“瓮”;“糊涂”被叫做“晕”,如“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晕,把账都算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北省邢台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
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声调是贯穿于整个音节的,指
音节在发音时声音上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邢台方言的声调与普通
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论文关键词:声调;调值;调类
河北方言,指的是河北省现行辖区以内分布的现代汉语方言。
河北
省围绕着北京,河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最接近标准音。
河北方言
分为四个方言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晋语区。
比较起来,北京官话区最接近普通话,冀鲁官话区次之,中原官话区又次之,晋
语区因为有入声,同普通话差异最大。
冀鲁官话区下分沧景片和石邢片,
邢台大部分属于石邢片。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
北平原西部边缘。
邢台方言大部分属北方方言中华北、东北次方言中的冀
鲁官话区,个别县市属于晋语。
具体分布是:临西、威县、清河、南宫、
新河、宁晋、柏乡、隆尧、巨鹿、广宗、平乡、南和、任县、内邱、临城15个县市属于冀南官话区,沙河市以及南和县部分乡镇,邢台县西部山区,属于晋语区,因为这些地区方言中保留了古入声字。
尽管河北环抱着首都
北京,邢台距离北京只有几小时车程,但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差异,本文
仅从声调方面将普通话与邢台方言做一比较。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邢台绝大多数县市也
是这样。
但二者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可以从调类和调值两方面看出。
(一)调类的多寡。
由于在沙河全境、邢台西部山区、南和南部、隆尧城
关一带存在着入声,在这几个区域多出一个入声调类,因此邢台方言中有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无关调类。
(二)调值的不同。
尽管邢台大多数县市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但具体读音却有很大差别。
普通话中该平等它升,该升的它降,该曲的它平。
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的调值与普通话的调值完全相同。
下面具体谈谈邢台方言调值的特点。
一、阴平调值的差异
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调值是55度。
邢台方言中只有邢台市区及
邢台县部分地区的调值和普通话一样是55度,其它各县市有念平调的,但调值低,有的念成了升调。
(一)平调。
从平调的“平”这个角度看,有些和普通话相似,不
过普通话是高平调,邢台方言中则大多念的低了,没有达到普通话所要求的高平调。
根据平调的度数高低,方言中的平调又分三个等级。
第一,次高平调,调值44度,比普通话自始至终低一度。
柏乡县、平乡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县都读这个调值;第二,中平调,调值33 度,比普通话自始至终低二度,临城县读这个调值;第三,次低平调,调值22度,比普通话自始至终低三度,这是邢台方言中最低的一个调值,宁晋县就这样读。
(二)升调。
这是邢台方言中对阴平的第二种读法,这种读法也有
三种情况。
第四,高升调,调值45度,起始比普通话低一度,结尾达到普通
话的高度。
清河县这样读;第五,中升调,调值35度,起始比普通话低2度,收尾有达到普通话的高度。
南宫市、威县、临西县读这个调值。
中升调还有一个调值34度,起始比普通话低2度,收尾音只达到4度,比普通话低1度,这种调值发生在内邱县、隆尧县、广宗县境内;第六,低升调,调值13度,开头结尾都比普通话低得多,邢台方言中只有巨鹿县这样读。
(三)曲调(降升调),调值213度,近似普通话第三声的调值,
邢台方言中只有新河县这样读。
1、阳平调值的差异。
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35度。
邢台方言
中阳平却普遍是个降调,和普通话恰好相反。
这个降调的调值也是各县不
同,分多种情况。
(1)高降调。
高降调其中又有两个调值52和53度。
第七,在广宗县境内,读成52度,起点和普通话去声一样高,但
不象去声一样降到底,只降到中低度;第八,在邢台、柏乡、宁晋、新河、
巨鹿、沙河读成53度。
(2)全降调。
全降调和普通话的去声完全一样,调值51,内邱县、
南宫市都这样读;(3)次高降调。
次高降调调值42度,临城县、清河县、
临西县、威县、平乡县、任县、南和县,这七个县是这样的调值;(4)低
降调。
低降调调值31度,和普通话阳平从同一个起点开始,但普通话阳
平从3度升到5度,而方言则从3度降到1度,正好相反,隆尧县这样读。
二、上声调值的差异
普通话上声是降升调,也叫曲折调,调值214度。
邢台方言中却没
有一个地方的上声读曲折调,大部分县市上声是平调,个别县市是升调,
有点县市是降调。
具体情况如下:
(一)平调。
第一,高平调,调值55度,这和普通话中的阴平调值
完全一样,内邱县、柏乡县、新河县、南宫市、清河县、临西县、威县、
广宗县、平乡县、任县、十个县市都这样读;第二,次高平调,调值44
度,宁晋县、巨鹿县这样读。
(二)高升调,调值45度,临城、沙河这样读。
(三)高降调,调值有两个,邢台县、南和县读54度,隆尧县读53
度。
三、去声调值的差异
普通话去声是全降调,调值51度。
邢台方言中的去声大多数是低
降调,有个别县是高降调,个别县是曲折调。
(一)低降调,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读成21度,邢台、隆尧、新河、南宫、清河、平乡、任县、沙河等八个县市读这个调值;第二,读成31度,临城、柏乡、广宗、威县、临西等五个县这样读。
(二)次高降调,调值41度,宁晋县读这个调值。
(三)曲折调(降升调),这个调子又有两个调值,一个调值212度,内邱县这样读,一个调值213度,南和县这样读。
从上述可以看出,邢台方言中四声的调值是五花八门,与普通话四
声调值的差异特别大。
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十几年来,和同事们一起,查证核实,拾遗补缺,深入基层,找出邢台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以期为推广普通话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