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主备人:3、师小结: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质疑:读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3、学生读词语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学生根据课件填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学生读文以后提出质疑的问题活动意图:从本课学生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和多音字入手,检查预习情况,再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巧妙渗透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充分质疑,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学而导,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更感兴趣。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1.回顾小结,引发期待。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道了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书价和“我”是那样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满怀着对书的渴望,作者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的工作环境和怎样的母亲?他又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学生活动:请生简单谈谈本课的学习收获。

活动意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小结,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读写词语,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巩固作业: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提升作业:观察父母的爱,并尝试记录下来。

6、板书设计:提升作业:尝试写一些自己的“鼻子一酸”的经历。

6.板书设计6.板书设计:6.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对比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评价,以及巴迪听到不同评价后的不同反应,让学生明白截然不同的评价带来的不同结果。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巩固作业:练笔:回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爸爸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提升作业:反复读文中描写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情感。

6.板书设计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6.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五年级下册六单元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六单元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六单元数学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六单元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学例3、(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①.读题,学生试做.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90+75)×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90×4+75×4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

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①、660÷(90+75)=?②方程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

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还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描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描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
2.通过创设情景“Buy fruits”,让学生意识到要在果园里进行购买,由此展开本课的教学。
Step2:Presentation
1.学习本课新单词和句型:grapefruit, coconut,yummy; What′s this/that? It′s a .... 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语言能力: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grapefruit, coconut,yummy。
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说出询问水果时的礼貌用语句子:What′s this/that? It′s a pear/watermelon. 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通过初步学习,让学生理解怎样将日常用语用英语进行表达。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Unit6It′s a grapefruit.
1.单元教材分析
2.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说出以下句子:Can I have one? Yes, I′ll buy one for you.
(2)能正确听、说、读、写句子:What′s this/that? It′s a pear/watermelon. Is this a cherry? Yes, it is. Is that a peach? No, it isn′t.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grapes/apples.并在购买水果和魔术表演等真实情景、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这些语言。
5.板书设计
Unit 6 It’s a grapefruit.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有关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理解神话中的寓意和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复述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神话中的寓意和道理。

三、教学内容
1. 神话故事复述
让学生依次复述《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这两个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主要角色、事件发展、结局等。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两个神话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复述神话故事
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朗读《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

2.学生分组,依次复述这两个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3.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总结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探讨道理和寓意
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神话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组内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堂检测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的故事情
节。

2.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两个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
1.阅读课本中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文本或练习题。

2.思考并写下对神话故事的反思和感悟。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复述神话故事和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和寓意,增强对神话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深入思考,发现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从中受益并得到启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本单元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单元教学内容1.《大自然的声音》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秋天的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感受作者对秋天美景的赞美。

3.《听听,秋的声音》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体会作者对秋天声音的描绘。

4.《四季之美》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感受作者对四季美景的赞美。

三、单元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声音》(1)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第二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雨。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感受作者对秋天美景的赞美。

3.第三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通过播放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声音。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体会作者对秋天声音的描绘。

4.第四课时:《四季之美》(1)导入:通过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四季之美。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感受作者对四季美景的赞美。

(2)进行拓展活动,如让学生描绘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
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
•情感交流:父母之爱
•口语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爱
•真情流露:直抒心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掌握相关表达用语
•难点: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互动交流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第三步:实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四步:总结
–听取学生表达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诉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需要加强细节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之爱的细节。

2. 教学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广泛地发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学展望
•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懂得父母之爱的珍贵,从而更珍惜家庭关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的珍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二、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

2、看图,品位文字。

3、朗读课文第一段。

4、朗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3)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高、大、重、平整、紧密)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与结构精巧的。

1)投影句子。

2)指名读。

3)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结:这段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

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指名读有关句子。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这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出示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4、5自然段
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过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四、练写判断
1、运用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介绍校园里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导: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2、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2、仿写片段,“以校园的雪松“为题。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特点:外形宏伟:高、大、重
埃及的金字塔结构精巧:平整、紧密
建造:运石头
垒石头
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