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丽水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时序 (4)

四、规划原则 (4)

五、规划依据 (5)

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 (7)

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 (7)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 (8)

三、生态精品农业潜力分析 (9)

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风险 (10)

第三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目标定位 (12)

一、战略目标 (12)

二、战略定位 (12)

三、战略思路 (12)

四、战略举措 (13)

五、主要指标 (17)

第四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布局规划 (19)

一、生态精品农业区域布局 (19)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规划 (21)

第五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94)

一、特色优势精品生产基地建设 (94)

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98)

三、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建设 (105)

四、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115)

五、特色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业文化建设 (119)

六、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125)

第六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保障措施 (129)

一、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 (129)

二、合力培育主体,加大农业投入 (129)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队伍 (130)

四、广泛宣传营销,营造良好氛围 (131)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联动 (132)

前言

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引领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生态农业阶段。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发展“特优特质”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三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业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

收从资源型收益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建立环境友好、社会有益、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规划依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而编制,通过规划研究,分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引。

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生态是丽水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范围

规划空间范围为丽水市,覆盖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三、规划时序

本规划时序以2012年为基准年,近期(2013—2016年)和中远期(2017—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突出近期规划,展望2030年远期愿景。

四、规划原则

坚持示范引领原则。力求体现生态精品农业现代化水平,体现绿色理念、生态理念,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使规划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领丽水现代农业的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现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整体构建原则。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坚持优质安全原则。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意识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产品内在品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循环利用原则。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产业间相互促进与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丽水生态文明战略,树立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坚持节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形态,优化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的性能,倡导绿色产出。

五、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3〕1号)

《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丽委发〔2013〕24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丽政发办〔2013〕81号)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

丽水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丽水市农业科技教育“十二五”规划

丽水粮食生产“十二五”规划

丽水农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丽水农村沼气建设“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丽水市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丽水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

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

1、生态资源

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为广大消费者基本认同,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我市山区地域广阔,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为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显现了差异竞争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需求,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为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气候资源

丽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冬暖、夏凉、春早、秋爽,地处北纬27°~28°之间,季风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8.5~11.0℃,高山地区可达10℃以下。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00~2400毫米。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多样化的精品农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3、山地资源

我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山地资源优势凸现。一是山地资源广而多,全市山地面积2294万亩,约占全省1/4,山地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大。二是山地资源可塑性强,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农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所产商品性独特、产品竞争力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4、后发优势

丽水农业发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区域,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也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稳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的自然属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能美化生态环境的农业门类,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实现农业生态的经济化。

5、政策环境

我国经济社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丽水成为全国扶贫试点和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全市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农业农村发展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实行重大倾斜,将给全市农业发展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要我们立足丽水特色优势,用足用活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丽水农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

1、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农业主导产业产值88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近73%。食用菌、茶叶、中药材、

油茶、笋竹主导产业产能位居全省前列。占全市山地蔬菜面积1/3的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全市生态特色养殖发展迅速。

2、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7.04万人,带动农户42.7万户,联结基地112.8万亩。基本形成以专业骨干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体系框架,庆元香菇市场、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等专业市场,规模和交易额均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茅。农民科技应用意识增强,科技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3、农业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全市围绕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开展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优势互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大批优良品种得以引进、繁育和推广,通过农业“丰收计划”和农业推广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全市制订《香菇》国家标准1项,省级农业标准35项,制订发布了市、县(市、区)农业标准180多项。以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以农技110为载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不断增强。农业产加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化营销初露端倪。

三、生态精品农业潜力分析

我市处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叠加地带,位于经济发达区域,消费市场空间大,随着大交通网的形成和电商发展,依托区域高度发达的物

流业,丽水成为两大经济区和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菜园子、后花园”成为可能,依托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全力打造“洼地”效应,凸显农业产业投资价值,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三农”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我国将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时期,人们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生态精品农业优势将逐步显现,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需求转变。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发展战略,养生经济对优而精“食养”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休闲养生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和历史性机遇。

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风险

丽水山区农业仍具弱质性、传统性的特征,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将更为集中凸现,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稳定增加农业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业保障体系不完善,丽水山地农业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外来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农业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农业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不高。优质耕地资源减少,肥力下降,单位产出水平较低。科技人才队伍薄弱,基层农技队伍体系不健全,推广机制不活,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观念理念落后,粗放性经营农业仍然存在,科学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弱,丽水“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生态精品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标准化生产到位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人口

红利消失背景下的劳动力素质与价格成本风险,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业公共服务与管理手段有待改进和加强。

第三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目标定位

一、战略目标

立足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农业客观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要求,坚持“特色特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错时错位、专业规模、优质优价、文化创意”方向,秉承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高举生态精品农业大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唱响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品牌,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致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培育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千亿农业大产业,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全球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丽水模式。

二、战略定位

产品定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市场定位:高竞争力、高性价比、高收益;

产业定位: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三生共赢、三产融合;

生产定位: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融合;

主体定位: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负责任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消费定位: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需求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

三、战略思路

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基础。通过确定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模式图、

建立一册生产档案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力争建成省内一流的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逐步建立区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坚持品牌化经营策略。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共享性和知名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参与品牌共建。加大品牌宣传,增加品牌附加值,努力打造丽水生态精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坚持价格化取胜目标。推进生态精品市场营销,走质量保障、品牌经营、溢价销售的道路,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乃至价格形成中心,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战略举措

1、精益产业,推进产业提升

坚持走“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之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加快区域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建设。在坚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工业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发丽水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一产注重传统特色产品开发,引进发展新兴产品,全面开展生态精品品种挖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二产注重生态精品农产品包装与初深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突出精美、独特、实用原则,高标准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包装,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精致产品,推进品牌提升

在做优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做响生态精品农业品牌,品牌是生态精品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核心载体,做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打响绿

色品牌、生态品牌、精品品牌,实现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生态精品农产品,按照“省、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形成合力,区域公共品牌助推企业品牌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以及“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效益好、知名度较高的县(市、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做强庆元香菇、处州白莲、遂昌菊米、云和雪梨、缙云麻鸭、龙泉灵芝、景宁惠明茶、青田田鱼、松阳银猴等传统品牌。

3、精湛技术,推进科技提升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好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丽水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强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培养建设。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作物精确栽培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精准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名高级专家千名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农业科技促进年”等活动,以主导产业提升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丽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努力把示范园建成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及示范区创建,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防控病虫草害的发生,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稻(茭、莲)田养鱼、农牧结合、“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统防

统治、绿色防控、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和清洁化标准化模式,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比例达95%以上,逐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4、精准营销,推进市场提升

市场营销是生态精品现代农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提升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和功能,辐射带动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在全国省会城市建立丽水农产品营销旗舰店工作,销区市场营销方式上注重内外互动,对外走高端市场,通过在大城市举办生态精品农产品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开设专卖店等拓展市场;对内与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良性互动,吸引外来游客直接品尝、体验生态农产品,实现在产地销售。积极做好国外市场拓展,着力向外拓展食用菌、竹木制品等优势农林产品。积极推行现代交易方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化,建成丽水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丽水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力,加强价格指数发布。鼓励发展期货交易、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探索生态农产品配送、专供模式,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队伍和网络。

5、精心培育,推进主体提升

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必须依靠新型农业主体和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浙商、丽商、华侨、台商和大学生等投资开发农业,创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主体素质,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生产习惯和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开展“百企百社千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整体水平。

6、精髓农耕,推进文化提升

秉承农业的悠久历史,把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和弘扬诸如农耕文化、品牌文化等,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提升农业品位。充分利用丽水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态精品农产品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积极做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地稻鱼共生文化(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米),香菇文化(龙庆景香菇)、处州白莲文化、畲乡文化、云和梯田文化(云和梯田米)、龙泉茶瓷水文化(龙泉金观音茶)、遂昌劝农节文化(汤公系列农产品)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开发。积极拓展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文化功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农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的在全国有影响力

的农业节庆品牌,鼓励建设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物馆、养生园,培育农业文化产品。

五、主要指标

1、近期指标

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三品”基地农产品精品率显著提高。培育3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6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100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其中精深加工企业30家以上),10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1000家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1000个生态精品农业产品,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16年,食用菌、茶叶、笋竹产业率先实现产值百亿目标,生态精品农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建成长三角地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

2、中期指标

通过生态精品农业引领,重点围绕丽水八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几个百亿农业大产业,形成几个集聚化产业带、产业圈,通过接二连三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业。至2020年,畜牧业、中药材、木本油料、果蔬等产业实现产值百亿目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到200亿元。以家庭农场(农业种养大户)为代表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5%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80%以上;农业标准化达到70%、三品认证基地比重80%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农产品商品化比重达到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2%以上,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力争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业引领者、实践区,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

浙江丽水:打出“生态养老”牌

发展 青山绿水是丽水地金名片.如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丽水地眼光瞄准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地年消费需求已达万亿元以上规模,而实际供应不足亿元 . ”发展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丽水地条件得天独厚.“浙江省丽水市市长黄志平分析起丽水地比较优势如数家珍山好,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少有地高覆盖率地区之一;水好,全域基本都是一、二类水质,自然山水地各项指标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地长寿地区优质饮用水标准;空气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一直保持在天左右,空气中地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平均达到个,全市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丽水地科学跨越,就应该从这里破题.“市委书记王永康告诉,分析自身条件,挖掘区位、空间、文化等比较优势,丽水最终选择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发展战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成为丽水区域发展地独特定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月,丽水发布”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按此规划,丽水将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大型旅游景区与养生(养老)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居民养生服务点为支撑,重点培育休闲养生服务业,带动生态农业和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地发展,把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业打造成丽水地”第一支柱产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突破 穿行在丽水地绿水青山之间,发现,围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各个县市依托当地资源、产业、历史、民俗、人文等特色优势,正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龙泉市打造国内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强市;云和县构建独具特色地”中国童话休闲养生城“;畲族自治县景宁强化”神奇畲乡、养生福地“地区域定位,创建全国惟一畲族特色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福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丽水”养生办“专职副主任王平告诉,丽水正在构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体系.其中,”“是明确”一个目标“,打造山水型中国养生养老第一市;”“是建设”三大平台“,即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一批养生乡村;”“是发展”八大行业“,包括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养生农业,以及与养生养老相关地医疗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等;”“是形成”食养、体养、水养、药养、文养“共同发展地特色品牌格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发展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丽水特别注重建设旅游景区地养生(养老)基地和乡村养生基地,将养生设施和服务融入到景区,使之变成一个综合体.至于乡村养生养老基地,丽水有许多乡村,自然条件优越,民俗和农耕文化丰富多彩,产业发展前景诱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今,丽水地旅游形态正由观光旅游转向休闲旅游.今年春节期间,上海、杭州等地游客携家带口来此过年,仅遂昌一县就涌入多人,”农家乐“家家爆满.去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多万,收入亿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效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丽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岁;到年底,丽水有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名,占户籍总人口地;百岁及以上老人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数字体现了丽水生态养生养老地成效. 以莲都区为例,作为丽水市行政机构所在地,莲都区地总体规划是探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居住条件和人性化服务内容地新型养生养老模式养老基地.位于碧湖镇地”处风荷谷“就是其迈出探索步伐地第一步.据介绍,”处风荷谷“新型养老模式采用会员制,产权不分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养生养老基地建设上,丽水市谋划了多个项目开发区块,空间布局明确,梳理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今年,全市已启动养生养老基地项目个,投资亿元;目前已建成”养老乡村“个,年之后将达到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构思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构思 摘要: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一、基本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旅游发展规律,以游客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城市和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要通道,以提升旅游产品整体质量为核心;坚持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融合,坚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融合,坚持省内与省外旅游线路相融合,坚持旅游硬件与软件建设相融合,坚持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旅游目的地和节点旅游吸引物建设,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极品、黄金、特色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效旅游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经营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步伐,一年全面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明显成效。 建成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品牌响亮、配套一流、功能优异、规模庞大、品质超群,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龙头旅游产品,对全省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力争打造成中国黄金旅游线路。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丽水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时序 (4) 四、规划原则 (4) 五、规划依据 (5) 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 (7) 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 (7)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 (8) 三、生态精品农业潜力分析 (9) 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风险 (10) 第三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目标定位 (12) 一、战略目标 (12) 二、战略定位 (12) 三、战略思路 (12) 四、战略举措 (13) 五、主要指标 (17) 第四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布局规划 (19) 一、生态精品农业区域布局 (19)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规划 (21)

第五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94) 一、特色优势精品生产基地建设 (94) 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98) 三、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建设 (105) 四、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115) 五、特色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业文化建设 (119) 六、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125) 第六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保障措施 (129) 一、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 (129) 二、合力培育主体,加大农业投入 (129)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队伍 (130) 四、广泛宣传营销,营造良好氛围 (131)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联动 (132)

前言 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引领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生态农业阶段。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发展“特优特质”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三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业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

丽水市休闲养生医疗保健业发展规划-Lishui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 发展规划 丽水市卫生局 2012年12月

目录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基础 (3) (一)发展背景 (3) (二)现状基础 (4) 1、休闲养生资源丰富 (4) 2、医疗服务体系完善 (4) 3、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5) 4、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5) (三)存在的问题 (6) 1、民众对休闲养生医疗保健的需求与供给体系不相适应 (6) 2、发展养生医疗保健服务业尚没有形成共识 (7) 3、缺乏保健服务行业标准,还不能形成行业 (7) 4、管理主体不明确,政策支持不够 (8) 5、人员素质低下,行业地位不高 (8) 6、健康产业发展滞后 (9)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10) 三、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 (10) (一)发展布局 (10) (二)发展重点 (11) 四、主要任务 (12) (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浙西南地区医疗服务中心 (12) (二)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基地和药养基地建设 (13) (三)加强健康体检基地建设,建立健康管理新模式 (17) (四)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养老健康产业 (18) (五)大力推进养生养老医疗保健配套服务基地建设 (20) (六)大力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形成养生旅游新模式 (20) (七)打造医疗美容之都 (22) (八) 打造国家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 (22) 五、保障措施 (22) (一)转变服务理念 (22) (二)提供组织保障 (23) (三)加强人才培养 (24) (四)规范养生服务 (24) (五)调整设置规划 (24) (六)加强宣传引导 (25)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 (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2)丽水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是:强心、优镇、美村 强心战略,即重点发展浙西南中心城市,强化丽水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经济板块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结合点-轴发展,强化小城市建设。 优镇战略,即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择优着力打造和培育中心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 美村战略,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社区职能的完善,努力促成城乡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按照“强化通道、优化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方针,推进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交通枢纽体系、努力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发展支持保障系统。规划丽水市高速公路主骨架为“两纵、两横、七支”;规划国道形成以“两纵、两横”和省道“五纵、九横”交通网;并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两辅”井字型铁路网布局;并通过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联系中心城市与各组团城市。 五、市域旅游规划 结合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多点五级”的市域旅游城镇格局,即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其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地位,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生态景观、特色街区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并以全域景区化打造为指导,加快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市域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县城、旅游风情小镇、旅游特色乡村和旅游综合体”的全域旅游格局。 同时,结合点轴模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形成“二轴三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即缙丽龙旅游轴线、松丽青旅游轴线两条轴线和东部(丽缙青云景)旅游功能区、西北部(遂松)旅游功能区和西南部(龙庆)旅游功能区三个分工协调旅游功能区。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全面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和工作考核办法,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有关要求,现就我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设及工作考核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考核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提出的任务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量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六城联创”相结合,与生态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明确目标,各负其责,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实际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我市实际发展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指标数据,同时结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进程,以发展的眼光来设定远期指标。 2、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相结合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要 -1-把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进行任务化和指标化,使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到位,不断丰富建设成果。同时,要以生态文明引导社会进步,从战略高度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分步实施和分段监测相结合原则。按照《纲要》的部署,将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分阶段来考核,按每个阶段完成目标情况进行监测,现阶段主要量化至2012年的指标任务。

(三)考核内容 本考核主要针对各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着重从宏观层面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监测全市整体推进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成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标包括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意在从整体上监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工作成效(具体指标见附表)。 1、生态经济。主要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2、生态集聚。主要从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城镇化、城镇登记失业率、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4A级以上景区建设、园区及功能区产值占比等方面反映人口、资源及产业集聚状况。 -2- 3、生态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业固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指标反映生态设施建设状况。 4、生态涵养。主要从单位GDP能耗、COD排放量、SO 2排放量、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等方面指标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成效。 5、生态文化。主要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十五年教育普及率、创建卫生强县、创省级生态县(市、区)、创省级生态乡(镇)、创市级生态文明村等指标。 三、具体考核办法 1、基本分为100分。

农业部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

农业部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 为方便城乡居民品味农耕文化、乐享田园生活、体验休闲劳作、感知民俗风情,农业部向社会推介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包括全国26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6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0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6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城乡居民出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乐享吃、住、行、游、购、学、观、教、娱的高品质体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业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势头十分迅速,截止到2014年底,各类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80万家,全国休闲农业的年接待人数达10亿人次,经营收入达30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和生态环境、生产过程、生活方式的天然融合体,一直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生态、文化、创意、观光、体验、养生、教育等融为一体,把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空气变人气、青山变金山、产品变礼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

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一直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拉动,广辟渠道,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璀璨夺目、精彩纷呈”的良好态势。本次推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是在各级休闲农业主 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权威专家严格评审,精心遴选而出的,旨在促进品牌创建、宣传发展典型、打造融合亮点、呼吁社会关注、方便居民选择、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市场消费。 26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向公众推介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最美休闲乡村,包括特色民居村、特色民俗村、现代新村、历史古村等。 6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千岭万壑中鳞次栉比的梯田,烟波浩渺的古茶庄园,波光粼粼和谐共生的稻鱼系统,广袤无垠的草原游牧部落,孕育着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和谐美。

关于浙江丽水生态导游词5篇

关于浙江丽水生态导游词5篇 浙江丽水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古迹众多,非常值得前去游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丽水名胜古迹导游词,欢迎参考! 丽水生态导游词1 仙都风景区位于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自隋代起闻名于世。仙都的名字还有一个典故:唐朝天宝年间,刺史苗奉倩以彩云仙乐出现于缙云山,上报朝廷。唐玄宗惊叹道:“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笔写下“仙都”二字,“仙都”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仙都风景区分布于东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芙蓉峡等游览区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20_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仙都风景区景点有以下八个知名景点: 1、鼎湖峰:鼎湖峰是整个仙都风景区的核心。鼎湖峰又名“天柱峰”,高约160米,人们称它为“天下第一峰”。 2、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侧初阳山上。 3、小赤壁:由倪翁洞向东,绵延数里的绝壁。 4、芙蓉峡:由鼎湖峰沿好溪向上行三四公里,两侧的山体通体漆黑,愈来愈窄。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

5、姑妇岩:也叫婆媳岩,其中姑岩略低,面向北,酷似佝偻僵坐的老婆婆。不论从哪个方向观看,无不惟妙惟肖。妇岩与姑岩对峙,象有身躯而无头首的年轻媳妇,好似身穿连裙长服.婷婷玉立。 6、独峰书院:位于倪翁洞景区内。 7、初阳山:位于好山的前面,青塘的东面。 8、云英谷:位于好山、群玉山、初阳山三山相交之处。 丽水生态导游词2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 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 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科学依据 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路径,也是推进丽水科学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最佳选择。作为一个环境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丽水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品牌,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养生资源是一脉相承和深度融合的。本文试从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的角度,全面分析和认识丽水的养生资源状况,研究寻找丽水适合人们休闲养生的科学依据,清醒地回答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我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更好地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 一、生态休闲养生(养老)资源内涵的理解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告别温饱逐步走向小康和富裕,对延续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寻找一个适宜养生的地方去旅游、常住甚至永久性居留,也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生态休闲养生,其概念是什么?内涵有哪些呢?其实,养生就是通过调养人的衣食住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养生,古代又称“摄生”、“道生”。“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卷一〃养生主第三》。养生之“生”,就是“生命”;“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简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当然,并非什么地方都适宜养生,也并非什么地方都能成为养生佳处。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核心就是要使丽水具

备康体、延年益寿功效的养生品质资源,成为人们休闲养生(养老)旅游的目的地。国内外多数学者将养生资源归纳为空气资源、气候资源、山林资源、水资源、养生文化遗迹资源、养生民俗资源等6类。其基本要求应当具备:充足而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充沛的阳光,适宜的温度,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植被,景色优美、清静优雅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们不仅应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健康养生的理想环境条件。实际上,养生资源可归纳为自然养生资源与人文养生资源两大类型。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资源分析 (一)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养生资源。自然养生资源是指大自然环境中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的资源,主要包括具有养生品质的空气、山、水、动植物、气候、地形等。休闲养生要求高品质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丽水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生物荟萃,被称为“浙南林海”、“华东地区天然氧吧”、“浙江绿谷”,是华东地区设区市中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丽水九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50强,其中有4个县进入全国前10强,庆元县为全国第一,并连续9年居浙江首位。2010年丽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达到了101,大大高于国家设定的75分优秀的标准。 1、丽水森林资源丰富。一是森林覆盖率高。丽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是全国少有的高覆盖率的地区之一。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00万亩生态公益林,森林蓄积量超1亿立方米。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

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最新版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项目解决方案

最新版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项目 解决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着力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围绕能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辐射带动特色景点集群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文化内涵的发掘传播,用信息化带动旅游产品的便利化,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打造**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布局 围绕打造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根据**地区的交通格局和旅游景区分布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为“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 一环:整合串接**地区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全景旅游环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以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

长韶娄高速为轴,依托常德桃花源、柳叶湖,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湘西老司城遗址、芙蓉镇、凤凰古城、边城茶峒,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百里侗文化长廊,邵阳黄桑、南山、崀山、云山、蔡锷故居,娄底曾国藩故居、水府庙,湘潭韶山,长沙灰汤、花明楼等景区,构建“长沙—常德—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湘潭—长沙”的**全景环线。 两纵:着力打造两条纵向景观长廊。 ——**生态风情景观长廊:以包茂高速为轴,依托龙山县里耶古城,花垣县边城茶峒,保靖县吕洞山,吉首市矮寨奇观、乾州古城,凤凰县凤凰古城,芷江县受降纪念坊,中方县荆坪古村,洪江市黔阳古城、清江湖,洪江区洪江古商城、嵩云山,会同县粟裕故居、鹰嘴界、高椅古村,靖州县飞山、杨梅生态基地、地笋苗寨,通道县万佛山·侗寨、百里侗文化长廊等景区打造。 ——**民俗文化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二广高速为轴,依托石门县壶瓶山、夹山,澧县城头山,武陵区柳叶湖,鼎城区花岩溪,桃源县桃花源,安化县茶马古道,新化县大熊山、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魏源故里,大祥区蔡锷故居,新宁县崀山、舜皇山,双牌县阳明山,道县月岩,宁远县九嶷山,江永县千家峒,江华县涔天河水库、姑婆山等景区打造。 四横:重点构建四条横向景观长廊。 ——世界遗产景观长廊:以常张高速、张花高速为轴,依托澧县城

温州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的对策研究

温州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的对策研究 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个百分点。建立符合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兼具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的全新模式,已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一、休闲养老产业及先进经验借鉴 休闲养老产业,是以休闲养老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它是由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多方面构成的一个产业链,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新兴产业。 (一)休闲养老产业的一般特征 我国休闲养老产业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产业政策的初级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又刚进入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基础配套设施,都处于萌芽和摸索阶段。因此,休闲养老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不明朗,这使休闲养老产业政策呈现初级性特点。 2、产业内容的休闲性

休闲性是休闲养老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休闲养老产业政策内容几乎都是涉及如何最大化满足此类民众休闲和养老的需求。本报告的“休闲”是指人们在求得生存需要外的时间里,以“玩”的形式表现生活方式的一种动态与过程。与居家养老不同,休闲养老并不拘泥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它重点在于“玩”,通过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放松,达到身心愉悦、生命保健、体能恢复和健康长寿的目的。养老是目的,休闲是宗旨,休闲是养老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休闲养老的产业开发一定不能偏离这个宗旨。 3、产业模式的多元性 由于“休闲”的内涵丰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心理需求、环境需求等都可以通过“休闲”来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养老包含的元素很多,无论是需求的一方还是被需求的一方,都应该以多样的休闲方式和多元的文化来满足彼此的需求。对需要养老的人来说,闲暇的时间越多,越希望能体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文化、优美的环境以及个性的服务。而对休闲养老产业的经营者而言,想要发展这个产业,必须打造一个多元休闲的养老模式,两者是一个互动和整合的过程。 4、产业发展条件的外在性 由于旅游度假是休闲养老的一个基本方式,因此,一个绿色的、环保的、低碳的环境是支撑休闲养老产业的外在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