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论丽水特色农业发展

论丽水特色农业发展
(四)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发展后发优势较为明显
山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山区农业发展潜力之所在。近年来,山区开发成为各方重视的热点,国家十分重视欠发达地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这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大机遇。
一、丽水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一)资源优势
丽水是一个山地丘陵面积较大的地区,丽水的资源非常的丰富,如土地,气候,水等方面的资源在整个浙江省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为丽水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自然基础。使丽水市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得以实现。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面积占浙江省的/,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余亩。有耕地面积万亩,园地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未利用土地万亩。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和水稻土等。
(二)政策优势
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丽水市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经济是应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发展要求的重大经济发展举措。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有利于农民充分利用自身的土地,劳动等资源,创造财富,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丽水市特色农业的发展还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也有机遇,需要我们共同面对,抓住机遇,解决困难,从而促进我市特色农业更好的发展,以农业带动我市经济的发展。
四、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机农产品发展潜力很大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有机食品价格高于普通食品%~%。丰厚的利润与庞大的市场,为有机食品生产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连载四)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连载四)

专题 综述 ・
丽水农 业科 技 2 0 1 4年 第 4期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 0 1 3 -2 0 2 0 年)
( 连载 四)
丽水 市人 民政 府
第五章
生态精 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2 、 建设 内容
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既要有整体概念规划 ,
规 划 的基础 上编 制了六 个重 点发 展项 目。
序 号

生态粮食基地
主要建设 内容 : 建设 3 5 万 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和 2 0万亩鲜食 旱粮 作物生产 基地 , 总产量 稳定在 4 8 万 吨以上 。积极开发利用丽水特色地方品种 , 发展功 能性稻米 , 通过加工 、 包装 后 供应旅游市场 , 或者直接给 当地旅游市场提供新鲜的粮食产 品。 产业路径 : 巩固提升。提高水稻单产 , 促进生产平衡 , 提高种植效益 , 依靠科技进行标准化 、 设施化 、 效益型发展提升 。积极发展黑米 、 硒米 、 马铃薯 、 迷你番薯 、 大豆等养生农产 品。
以“ 两 区” 为 主平 台 , 着力 在规模 经营 、 品基地面积 3 O 万亩 , 有机食 品基地面积 2 0万亩。到 精 品农 业基地 。 项目 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 。 2 0 2 0 年, 全市建成特色优势精品生产基地 3 0 0 个。
表 4 . 1 特 色 主导 产 业 生 产基 地 产业 名 称 建 设 内容 及 路 径

依托丽水 良好的 自 然环境 , 按照“ 特色养生 、 绿色
用菌 、 茶叶 、 水干果 、 蔬菜 、 中药 材 、 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笋竹 、 油茶 、
生态高效 、 错时错位 、 优质优价” 的定位 , 围绕食 指 导面上 发展 , 又要 突 出重点 , 加快 推进 。 在全 面宏 观 精品、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丽水市莲都区作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以及市场营销困难等一系列挑战。

为了促进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通过引入新技术、培训农民、加强合作组织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实现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精品农业, 丽水市莲都区, 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发展不平衡,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市场营销困难, 对策建议, 背景介绍, 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莲都区的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市场营销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生态环境问题莲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和土壤污染方面。

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了土壤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的过度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流失,土壤酸化情况严重,土壤质量下降。

莲都区的水体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农田排放的农药残留、化肥流失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都对周边水质造成了影响,使得水质逐渐恶化。

针对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化、有机化、循环化发展。

可以通过推广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要深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减少农田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规划 (2).doc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规划 (2).doc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丽水市农业局二O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二)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中草药种植与研发基地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建设特色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保障措施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发展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投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加强技术研究,推广科技成果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加强营销宣传,实施品牌战略.........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丽水素有“六江之源”、“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等美誉,并先后荣获中国摄影之乡、香菇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丽水既是长三角经济区的一员,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凸显、人文优势独特、生态优势突出,这些自然与人文条件使丽水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乐园和休闲养生的福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为丽水发挥生态人文优势,发展休闲养生经济带来了战略机遇.为发挥丽水区域资源优势,落实“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农业,根据《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与《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明确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定位及主要任务,引领生态休闲养生农业的健康发展,打造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品牌,以此推动丽水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趋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和保健。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丽水市人民政府二OO四年三月丽水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常务副组长:刘希平副组长:施基城刘秀兰成员:王昌荣(市委)李一深(市政府)李卫良(市委)叶丽萍(市政府)廖思红(市委组织部)毛子荣(市委宣传部)占志妙(市计委)吴善印(市计委)杨晓宏(市经贸委)江春松(市教育局)汤汪洱(市科技局)何赤峰(市财政局)叶杰耀(市国土局)陶国忠(市建设局)李以勤(市交通局)徐国强(市农业局)王瑞亮(市林业局) 周业新(市水利局)刘世书(市环保局) 楼培忠(市环保局)陈志雄(市文体广电局)孟文贤(市卫生局)董淑萍(市统计局) 陈瑶(市旅游局)王黎煚(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张晓强(团市委)蓝资霞(市妇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刘世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善印、楼培忠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写工作机构主持单位:丽水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单位:丽水市环境保护局丽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协作单位:莲都区人民政府丽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丽水市法制办丽水市林业局丽水市农业局丽水市水利局丽水市建设局丽水市国土资源局丽水市气象局丽水市统计局丽水市卫生局丽水市教育局丽水市科技局丽水市文体广电局丽水市交通局丽水市旅游局丽水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县(市)生态办《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写组人员顾问:刘秀兰 (副市长)组长:刘世书 (市生态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副组长:耿如恒 (市环保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赖志民 (市生态办副主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楼培忠 (市生态办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编写人员:蔡瑢 (市环保局,教授级高工)吕森伟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陈灵敏 (市环保局,高级农艺师)谢良域 (市环保局,工程师)邵杭钟 (市环境监察支队,高工)沈树明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张夏菁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胡土云 (市经贸委,处长)朱军雄 (市法制办)程秋波 (市林业局,教授级高工)潘振刚 (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张映辉 (市水利局,处长)林建伟 (市建设局)马凤钟 (市国土局,教授级高工)蔡振群 (市气象局)张莉玲 (市统计局,处长)黄丽春 (市卫生局)卢利森 (市教育局)潘文飞 (市科技局)贾建良 (市文体广电局)詹百松 (市交通局,处长)赖仙龙 (市旅游局)郑锦康 (市计生委)《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评审专家名单刘玉凯(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原司长)沈渭寿(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胡绍明(江苏省环保厅生态处,副处长)省论证会专家组名单组长:陈英旭(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教授)专家:黄家矩(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高工)王东祥(省计委,处长、高级经济师)尹文耀(浙江大学,研究员)刘安兴(省林勘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郑萍(省环保局,处长)石坚荣(省环保局,高工)俞益武(浙江林学院,副教授)《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论证会论证意见《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论证会于2003年12月24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省生态办主持。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浙江省唯一的生态县级市,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莲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丽水”。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实施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莲都区的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地区存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现象;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政策扶持不够,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的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莲都区是丽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

在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莲都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供给过剩和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由于农业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莲都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莲都区的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了产品的销售渠道狭窄,无法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农民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莲都区的农业发展缺乏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指导。

农业企业和农民缺乏获得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的机会,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连载二)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连载二)
29

专 题综 述 ・
丽水 农业科 技 2 0 1 4年 第 2期
统农耕 、 畲乡民俗” 等地方文化 , 充分体现丽水养生农 业产 品特色和品牌效应 ,注重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园、 养生 园 , 增 强竞 争优 势 。 在 合理 布局产 业 的 同时 , 把农 业、 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 利用田园景观农业 、 农业 生产活动 、 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 营模式 , 吸引 游客前来观赏 、 品尝 、 习作 、 农事体验 、 健身 、 科 学考 察、 保健 、 度假 、 购物等 , 以贴近 自然 的特色旅游项 目 吸引周边城市游客逗 留、 度假 , 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 增加乡村农 民收益。
和专业合作组织改善贮藏 、 保鲜 、 烘干 、 清选分级 、 包 装等 设 施装 备 条 件 , 减 少农 产 品产后 损 失 , 提 升 人市 品级。发展农产 品精深加工 ,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 产区延伸 , 促进农产 品就地加工转化 , 做大做强农产 品加工领军企业 。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 设, 根据不同区域 、 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 , 因地制宜 , 以发展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加工业 、农业延伸产业 、 农 村服务业以及与领军企业配套产业等为重点 , 建设农 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建
4 、 农 业 生态功绿色山脉 和水系网络为基础 , 承担 自然生态环境保 障与绿色安 全种养环境保护功能 , 主要 以饮用水源保护区、 森林 保护 区 、 风 景 名胜 核 心 区 、 自然湿 地 等 重要 保 护 区域 为主 , 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现强制性保护 。以 现有 自然保护区体系为基础 , 整合各类资源 , 引导产 业 集 聚发 展 , 避 免 过 度 开发 与建 设 , 严格 控 制 污染 物 排放及产业项 目准入条件。 在现代生态种养区外围划 定 保 护红 线 , 对 红 线 内 土壤 状况 进 行 监测 , 对 于被 污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丽水市林业局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1.1 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已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中的又一新型产业 (1)1.2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是当前我国政府助推的一项重要事业 (1)1.3林业是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载体 (2)第二章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3)2.1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3)2.2林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优劣势评价 (3)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6)3.1规划依据 (6)3.2指导思想 (6)3.3规划范围 (6)3.4规划期限 (6)3.5规划原则 (7)3.6发展目标 (7)第四章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重点 (9)4.1森林环境提升建设 (9)4.2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13)4.3森林养生(养老)产品系列开发 (26)4.4 森林养生(养老)文化传承发扬 (34)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9)5.1投资估算 (39)5.2效益分析 (39)第六章保障措施 (41)第一章规划背景1.1 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已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中的又一新型产业当今世界,休闲浪潮席卷全球,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山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正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

当今社会所极力推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正是从低碳生活理念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产业,更是一种新兴的文化。

尤其是伴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因此其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约达到2.2亿,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正不断加速,老龄社会快速到来,这一趋势极大加剧了人们对于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的需求。

如是,在当前发展阶段,加速形成的“休闲时代”和“老年社会”这两大客观趋势,决定了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和“养老”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丽水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 (3)一、规划背景 (3)二、规划范围 (3)三、规划时序 (4)四、规划原则 (4)五、规划依据 (5)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 (7)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 (7)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 (8)三、生态精品农业潜力分析 (9)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风险 (10)第三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目标定位 (12)一、战略目标 (12)二、战略定位 (12)三、战略思路 (12)四、战略举措 (13)五、主要指标 (17)第四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布局规划 (19)一、生态精品农业区域布局 (19)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规划 (21)第五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94)一、特色优势精品生产基地建设 (94)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98)三、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建设 (105)四、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115)五、特色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业文化建设 (119)六、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 (125)第六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保障措施 (129)一、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 (129)二、合力培育主体,加大农业投入 (129)三、强化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队伍 (130)四、广泛宣传营销,营造良好氛围 (131)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联动 (132)前言生态农业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丽水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就是以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加工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是面向城乡居民品质消费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

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历史潮流,以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是推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以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引领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大势所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宗旨相一致。

丽水立足特优生态生产特质农产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生态农业阶段。

二是竞争驱动,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和历史承当。

发展“特优特质”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就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丽水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丽水农业的竞争力。

三是主体促动,农民需要以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为主渠道求增收。

作为农民最主要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丽水生态精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一是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通过创新驱动、特质竞争,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二是全面建设秀山丽水大森林,以生态优势将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农业休闲养生基地。

三是弘扬“三农”文化,以农业多功能、多目标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从资源型收益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建立环境友好、社会有益、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规划依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而编制,通过规划研究,分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引。

第一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生态是丽水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

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为丽水市,覆盖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三、规划时序本规划时序以2012年为基准年,近期(2013—2016年)和中远期(2017—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突出近期规划,展望2030年远期愿景。

四、规划原则坚持示范引领原则。

力求体现生态精品农业现代化水平,体现绿色理念、生态理念,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建设,使规划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引领丽水现代农业的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现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整体构建原则。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坚持优质安全原则。

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意识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产品内在品质。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循环利用原则。

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产业间相互促进与融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突出丽水生态文明战略,树立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坚持节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形态,优化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的性能,倡导绿色产出。

五、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8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3〕1号)➢《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丽委发〔2013〕2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丽政发办〔2013〕81号)➢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丽水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林业发展规划➢丽水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丽水市农业科技教育“十二五”规划➢丽水粮食生产“十二五”规划➢丽水农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丽水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农村沼气建设“十二五”规划➢丽水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丽水市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丽水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二章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现状评价一、生态精品农业资源优势1、生态资源丽水好山好水好空气,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为广大消费者基本认同,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

我市山区地域广阔,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为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显现了差异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需求,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为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气候资源丽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冬暖、夏凉、春早、秋爽,地处北纬27°~28°之间,季风影响显著。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8.5~11.0℃,高山地区可达10℃以下。

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1500~2400毫米。

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为发展多样化的精品农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3、山地资源我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山地资源优势凸现。

一是山地资源广而多,全市山地面积2294万亩,约占全省1/4,山地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大。

二是山地资源可塑性强,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农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特色化,所产商品性独特、产品竞争力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4、后发优势丽水农业发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的“绿色宝库”,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区域,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也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稳固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向经济型、生活型、生态型、观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

充分发挥农业的自然属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能美化生态环境的农业门类,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实现农业生态的经济化。

5、政策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

丽水成为全国扶贫试点和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全市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农业农村发展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实行重大倾斜,将给全市农业发展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只要我们立足丽水特色优势,用足用活用好省里的各项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农业各项工作,丽水农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二、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基础1、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市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