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上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情感和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从事或有兴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一、经验1. 学科基础扎实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跨学科的知识,包括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

只有在学科基础扎实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的各个方面。

2. 多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备经验之一,只有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特点,才能够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地调研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与当地人的联系和信任,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资料。

3. 深入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背后是丰富的民族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4. 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音乐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还涉及到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二、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收集和整理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和信息。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

2. 语言学习语言是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桥梁,因此研究者需要学习相关民族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信息。

语言学习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歌词和内涵,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音乐--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音乐--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笔 者 并 不 赞 同 一 些 学 者 强 调 的 局 外 人 永 远 无 法理 解 局 内人 的音 乐 这 一 说 法 . 从 音
法 列 出 了问题 清 单 可是 这 样 的清 单 并 没 有 给 笔 者 的 工 作 带来 太 多 的 收 获 。 因 此 ,
“ 田野 工 作 ” 的前 期; 隹备 非 常重 要 , 要 尽 可 能 的 了 解 你 所 开 展 工 作 对 象 的一 切 相 关 信息. 同 时 要 找 出 你 想 知 道 的信 息 . 最 重 要 的是 要 按 照 你 所 采访 对 象 的 方式 . 来 开 展工作 . 尽 可 能 以他 们 的 方式 来 提 出 问题
不 同的视 角 一 不 同的音乐
民族 音 乐 学 “ 田野 工 作 ” 中的 几 点 思 考
■赵 楠 沈 阳 音 乐 学 院 艺术 学 院
摘要 : 现代 学者 认 为 “ 田野工作’ ’ 是 民族 音 乐 学 中 最 为 重要 的环 节 , 体 现 了该 学科 性 质 的 主 要 特 征 。 由 于“ 田野 工 作 ” 的不 统一、 不确 定性 , 因此 , 每 个 人 都 有 属 于 自己 的“ 田野工作” 。本 文 以 自 己的 “ 田野 工 作 ” 入手 , 从 自 己的 角度 出发 总 结 田 野 工作 经 验 , 谈谈 对于“ 田野工作” 的思考。
与 回答 问题 。 除 了上 述 以 外 , 最 重 要 的便 是 与 所 采 访 对 象 建 立 良好 的 关 系 , 让 彼 此
能称为要好的朋友 . 只 有 这 样 他 才 能 毫 无
保 留地 将 他 所 知 道 的 一切 讲 给 你 听 。 第 一
是“ 文 化 中 的 音 乐研 究 。 ” ‘ 句话说 , 笔者 认 为 全 部 的音 乐 不 仅 仅 可 以 从 音 乐 家 和 人 类学 家 的观 点 来 探 索研 究 . 同 时也 可 以 从 社 会 学 家 的观 点 来 研 究 。 即我 们 在 研 究 音 乐 中 的文 化 , 在 文化 中探 索 音 乐 。 f 二】 开 展 田野 工 作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学科,它涉及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传承以及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以下将就几个主要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民族音乐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田野,与当地的传统音乐从业者、乐器制作师、乐器演奏者、舞蹈者等进行交流和观察,收集相关的音乐材料和信息。

同时,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日常音乐活动,亲自感受他们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技巧。

田野调查法可以使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地音乐的真实情况,获取大量丰富的实证数据,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二、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历史文献、古代记录、考古资料等的研究,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与特定历史背景的联系。

研究者通过阅读古籍、档案资料,分析历史文化背景,还原古代的音乐形态、表演方式和社会功能。

历史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民族音乐的渊源,探索其深层次的内涵,揭示其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来分析其相似之处和差异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理解不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以及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化和演化。

比较研究法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野,丰富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四、音乐实践法音乐实践法是指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评析等实践活动,来直接感知和理解音乐。

通过实践,研究者可以体验音乐的魅力,深入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和技巧。

在实践中,通过播放乐器、演唱歌曲等方式,可以模拟、再现或创造出特定的民族音乐形式,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

五、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是指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民族音乐在社会层面的功能和影响。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考察音乐的社会价值以及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3吴霜 . 地调查 在 民族 民 间音 乐教 学中 的基本应 用 [] 艺术探 索, 05 5 实 J. 20 ()
[] 4 中国艺术研 究院音乐 研究所 . 民问音 乐探 访手册 [] 1 北京 : 化艺 术 出版 社, 9 6 4 M . 版. 文 1 8 :5
2 1 年5 0 0 月下 第 1 期 ( 5 总第 2 1 ) 0期
音乐事象的相关背景有 较全面深入 的把握 , 才能更深 刻地认识 中 可 能会 做 一 些 录音 、录 像 的工 作 ,对 于这 些 音 像 资料 的 该音乐事象与其历史背景、 社会生活等方面 的广泛联系。 及 时整 理也 是十 分 重要 的 。
1 3拟 定调 查提 纲 . 的总体规 划 。调 查提 纲可 以帮助 人们顺 利地 展开 调查工 作 , 此外 ,还有 一些 细小 问题在 考察过 程 中也应该 注意 到: 者 的姓 名 ,以显示 对被 调查 者的重 视程度 ;等 等 。当然 ,在 调 查提纲 是调查 工作 的行动 指南 ,也是 调查 形式和 内容 最 好 不 要 反 复地 问调 查 者 同一 问题 ;最 好 能 够记 住 被 调查 使 调查过程 变得 条理化 、系 统化 ,对所 收集到 的信 息也 能很 考 察过程 中所遇 的 问题 ,不仅仅 是 以上所述 ,这 只是所 应注 快地加 以梳 理 。此 外 ,事先和 被调 查者 的联络 也是考 察前应 意 的一部 分 。只 有在 工作 中不 断积 累经验 ,考察 才会更 加科
和动 态 轮廓 把 握 , 这些 资料 才 不会 成 为 一 堆分 散 或拼 凑 的 平 等待 人 ,形成 融洽 的人 际关系 ,应该有 耐心 热情 的工作态 枯 燥 事实 。 过程 中注 意哪些事 情 ,做 好哪些 工作 呢 ? 度 和朴 素平易 的语 言交流 ,应 该尊重 民族 情感和 地方 习俗 , 在 的种种 顾虑 与思想 负担 。 再次 ,还应 该注 意被 调查者 的隐私 权 ,不要 随意把被 调 查者 的情 况透露 出去 。在 一些敏 感 问题 上不 要揭人 隐私 ,同 时要注 意遵 守 当地 的社 会 习俗 ,防止在 不适 当的场 合提 出不 另外 , 田野 工作不 是外 出度假 ,在进 行实 地考察 时应该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以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其所在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实施研究,民族音乐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

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首先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

这包括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走入实际的民族音乐场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得研究材料。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民族音乐所在的地方,与当地的音乐家、民众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对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对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进行音乐学分析,探讨其中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

这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民族音乐专著和各种音乐记录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从中发现关于民族音乐的新问题和新的研究视角。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探讨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各个音乐的差异和共性;通过理论探讨,可以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或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是多样而丰富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开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以及运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之基本素养、方法、观念的思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之基本素养、方法、观念的思考

50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摘 要:田野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的基石。

顺利完成田野工作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和坚韧的毅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基本素养,及语言、音像摄制、驾驶等多重能力。

并且还需掌握“田野调查”的重要基本理念及主要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局内/局外的不同视角及双重音乐能力等。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基本素养;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局内/局外;双重音乐能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刘志燕 (长江师范学院)自孔斯特起,确立了研究者亲历“田野调查”的重要地位。

“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的生命线……没有田野工作就没有自己的立脚之地”。

(陈铭道)研究者只有深入田野,才能对研究对象获得真实而感性的认识与体会。

自此,田野调查成为是民族音乐学的基石。

一、调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吃苦精神和坚韧的毅力“田野调查”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件美好、浪漫、诗意的事情,田野工作者“在田野工作的地方吃尽苦头,经历了人生的大洗礼。

”(陈铭道)人类学大师、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曾在其“田野日记”中透露了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土著的生活绝对没啥意思,毫不重要,他们的生活就像狗的生活一样离我很远……”拿破仑·夏侬对初到委内瑞拉印第安村落时的情况描述“当我蹒跚地走过村中的空地,第一次遇到印第安人时,简直无法忍受。

……他们魁梧、赤膊、污秽而且丑恶……一大团绿色的烟叶粘在他们的下牙和嘴唇上,这使他们看起来更丑恶……在腐烂植物和污水恶臭的袭击中,我几乎晕过去。

”这些描述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学家在田野中面临的恶劣环境。

由于长期以来,民族音乐学者的考察对象多在遥远偏僻的乡村地区,因此,多数田野与上述描述环境大同小异。

因此,从事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和研究必须磨练吃苦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这成为田野工作者必备的素养。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田野工作是一件关乎“人”的事情,主要是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获得信息与资料等。

“田野”的困境——民族音乐学的当代实地调查方法刍议

“田野”的困境——民族音乐学的当代实地调查方法刍议

・0 46 ・
2 0 1 5 年3 月
第3 4 卷 第1 期 Ma r . 2 01 5 V o l 3 4 N o . 1
“ 田野 ”的困境—— 民族 音乐学 的当代 突地 阚查方法刍议
不 明就 里 ,则 永 无 “ 登 堂 入 室 ”之 可 能 。 其三 ,宗 教 门
“ 田野”具有社会意义
槛 。相 对 于前 二者 而言 ,宗 教 门槛 更难 以跨越 。就现 在世 界 范 围 内 ,许 多 冲 突 皆 因宗 教 所 致 , 就 说 明 了宗 教 “门
“田野 ”是 生 于斯 、长 于斯之 人 、事 、物 交织 而成 的 槛 ”难 以通 过 沟通 机制 和妥 协 原则跨 越 ,若 田野 工作 者发 社会 网络 。有 “ 主流 文化 ”与 “ 非 主流 文化 ” ( 亚 文化 )
察 、体 验 、叙 事 、 口述 基础 上 的 田野工 作 , 因研 究者 的洞 察 、直 觉 ,以及地 方 文化 规 则的碰 撞 等 ,其 “ 困境 ”客观 存 在 ,须 正视 田野 “ 困境 ” 。 关 键词 田野 工作 ;调 查方 法 ;困境 ;对 策
“ 田野 ”具有社会意义 。它全息地反映着多重迭合 村 问题 时 提 出的论 断和 要求 ,但 却从 哲 学层面 和 认识论 的


“ 田野 ” 具 有社 会 意 义。 它 全 息地 反 映 着 多重迭 合 的 、动 态 的社 会 演 变之 时 空历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田野 工作 ”是 民族 音 乐 学研 究之 最基 本 、最重要 的方 法 。它 以 “ 田野 ” 为对
象,力 求全 面、客观 、 准确 、真 实地揭 示 和 阐述 “ 田野 ” 的文化 意蕴 。但 建立 在 观

古筝田野调查报告

古筝田野调查报告

古筝田野调查报告古筝田野调查报告在中国的古代乐器中,古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乐器,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律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为了深入了解古筝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古筝田野调查。

一、古筝的历史渊源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根据史书记载,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古筝形制较为简单,弦数不多,音域较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的形制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弦数增多,音域扩大,音色也更加丰富。

二、古筝的现状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古筝在中国仍然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都设有古筝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古筝演奏家和教育者。

同时,古筝也在民间广泛传播,许多音乐爱好者自学古筝,成立了各种古筝社团和团体,定期组织演出和交流活动。

然而,古筝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需要较高的技巧和耐心才能完美演奏。

这使得很多年轻人对于学习古筝感到望而却步,导致古筝的传承面临困难。

其次,古筝的演奏场所也相对有限,很多音乐厅和演出场所并没有专门为古筝演奏设计的设备和环境。

三、古筝的发展趋势尽管古筝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我们相信它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古筝的演奏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些音乐家和演奏家开始尝试将古筝与其他乐器进行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其次,古筝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开设古筝的普及课程,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古筝。

最后,古筝的演出场所也在逐渐增多,一些音乐厅和文化中心开始重视古筝演奏,提供更好的演出条件和机会。

四、古筝的文化价值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表达。

古筝音乐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同时,古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摘要:音乐调查,是一种从古至今存在的名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采风”到现在的“田野调查”,可谓经历了多少时代的更迭。

近现代开始,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在不断地被引入,因此,“田野调查”这一称谓逐渐代替了“采风”的称谓。

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目的被采用,即使所面对文化事项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使得工作方法会有很多种选择。

田野调查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在本文主要在针对田野调查前期的准备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以及消除“文化隔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文化隔膜”
一、民族音乐学中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田野调查就是一个人背井离乡,离开自己习惯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语言不通、生活环境很差、交通、通讯等诸多不便的城市、乡村及部落,去到和音乐有关的地方去调查所需的音乐事象。

很多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和有所突破的民族音乐学课题,都是经历过丰富而坚实的实地调查和建立在现场音乐资料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许多著名的经验分丰富的民族音乐学家及社会科学家都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进行实地调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探索,将此项工作当成自己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是民族音乐学家们的先锋和楷模,为民族音乐学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的和选择类型
对于准备实施某项实地调查,首先要明确自己考察的音乐事象和内容,要明确自己调查的目的,要调查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的某种音乐事象进行考察,通常某一地区会有比较丰富的音乐活动,若调查目的不是为了编写音乐方面的著述,就要提前确定调查对象为一个还是几个音乐事像,接着要明确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随后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和调查时要深刻细致到何种程度,再来确定调查研究要采用的方法。

分析现状、明确目的之后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确定调查类型随后进行后续准备。

(二)现有材料的搜集及整理
提前了解被考察地区的相关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相关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其中,直接资料是指前辈们留下来的与调查内容相关联且是直接关联的资料,而间接资料是指背景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相同艺术资料等材料。

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做无谓的重复功,才能将所调查音乐事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三)注音能力培养和其他准备
当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将会是调查者面临最大的问题与阻碍,因此,在调查之前应先了解所调查地区使用的语言,必要时,要与当地的领导和官员提前联系与沟通以获得帮助,除了能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语言上的翻译,这些领导与官员有时也可以为调查者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书面材料,除此以外,当地领导及官员的陪同也会使得调查进行的顺利,有利于与调查对象更亲近的接触,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四)调查提纲的拟定
提起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无疑就是调查提纲,调查提纲不仅可以让调查形式和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对于人们顺利开展调查工作更是起到了不可泯灭的重要作用,调查提纲的拟定可以使得调查过程调理而清晰,有益于快速梳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调查提纲的内容包括调查目的、任务、范围、形式和具体项目设计等。

三、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
不同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离开自己所熟知的环境去到一个新环境时,除了硬件条件设施等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是存在的。

除了要进行自己的调查,接受不同的文化并去适应当地文化也需要一个过程,到了新的环境就要去接受新环境的一切,尤其是文化差异,我们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里接受能力、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

对于田野调查中所遇到的不同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文化隔膜”消除的基本原则
如何消除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所产生的文化隔膜,应遵循的淡化文化冲击的原则是什么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让调查科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据实践经验积累可知,我们在调查中应当遵循某些基本原则去消除文化隔膜:1、应该提前与被调查者认识磨合,拟定好统一的目标,消除可能存在的种种疑虑以及思想负担。

2、要有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言辞朴素的交流方式。

3、要有平等待人和诚挚交往的态度,要尽量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4、要尊重不同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情感。

到“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观点。

五、结语
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日益发展与壮大,田野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笔者通过不断总结前人留下的经验并结合为数不多的几次体验,来反映田野调查中应做的前期准备和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迪.浅析扎实田野工作对于音乐民族志构建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7,07:84.
[2]杨真颖.论社会调查方法与田野考察的综合应用[J].大众文艺,2016,13:160.
[3]吴云.浅谈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J].戏剧之家,2016,13:90.
[4]刘伟.民族音乐学中的“旅行”—田野调查[J].当代音乐,2016,11:67-68.
[5]商文娇.寻找音乐差异的旅行—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体验[J].当代音乐,2016,08:95-96.
[6]赵书峰.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29(06):86-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