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翻译、解析

合集下载

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

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

揠苗助长的原⽂及译⽂揠苗助长的原⽂及译⽂ 导语:《揠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位古代宋⼈为了使⾃⼰⽥地⾥的⽲苗长得快,便将⽲苗往上拔,结果⽲苗反⽽快速地枯萎了。

下⾯是⼩编收拾整理的揠苗助长的原⽂及译⽂。

⼀、原⽂ ⼀、原⽂ 宋⼈有闵其苗之不长⽽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今⽇病矣!予助苗长矣!”其⼦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益⽽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徒⽆益,⽽⼜害之。

⼆、翻译⼆、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苗长不⾼⽽把⽲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天下来⼗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说:“我今天累坏了,我帮助我⽲苗长⾼了!”他⼉⼦⼩步奔去看那⽲苗的情况,⽲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苗长得快⼀些的'⼈很少啊!以为⽲苗长⼤没有⽤处⽽放弃的⼈,就像是不给⽲苗锄草的懒汉。

妄⾃帮助它⽣长的⼈,就是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不但没有好处,反⽽害了它。

三、注释 三、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忧虑。

长(zhǎng):⽣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

谓:对,告诉。

其⼈:他家⾥的⼈。

病:疲劳,困苦,精疲⼒尽,⽂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称代词。

趋:快步⾛。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徒:⾮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四、启⽰四、启⽰ 1、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寓⾔还告知⼀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们对于⼀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五、故事 五、故事 古时候有个⼈,希望⾃⼰⽥⾥的⽲苗长的快点,天天到⽥边去看。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文言文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翻译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1、闵:同“悯”,担心,忧虑。

2、长:生长,成长。

3、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5、谓:对,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16、益:好处。

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拓展: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寡:少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舍:不去管3.匪徒无益益:益处,好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闵其苗之不长B.其子趋而往视之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A 助词其它代词5.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孟子《揠苗助长》文言文注释,翻译及启示

孟子《揠苗助长》文言文注释,翻译及启示

孟子《揠苗助长》文言文注释,翻译及启示揠苗助长作者:孟子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揠苗助...揠苗助长成语典故揠苗助长续写。

古诗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翻译赏析

古诗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翻译赏析

古诗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翻译赏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出自文言文《揠苗助长》,其含义如下: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orG,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文言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字词翻译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揠苗助长成语释义及造句

揠苗助长成语释义及造句

揠苗助长成语释义及造句揠(拔)苗助长,汉语成语,拼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揠苗助长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揠苗助长成语解析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二、揠苗助长成语近义词适得其反[ shì dé qí fǎn ]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见〖揠苗助长〗。

欲速不达[ yù sù bù dá ]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断鹤续凫[ duàn hè xù fú ]断:截断;续:接;凫:野鸭。

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

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三、揠苗助长成语造句1、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2、学习要循序渐近,急于求成,只能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3、别相信这些速成班,他们用的都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

4、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5、孩子才4岁,你就要她学这、学那,这无疑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6、我们不想揠苗助长,当然我没有说我不喜欢他们,也没有说我不信任他们。

7、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8、治理国家的难处,其中除了揠苗助长的错误外,最大的盲点就在于管理者的私心。

9、练习技艺总须循序渐进,贪求速效,往往揠苗助长罢了。

10、学习须渐进有功,一味跳级求深,无异于揠苗助长。

11、做事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揠苗助长,反而容易失败。

12、一个好的园丁不会揠苗助长,而会耐心等待,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

揠苗助长的意思和造句

揠苗助长的意思和造句

揠苗助长的意思和造句揠苗助长是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俺么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揠苗助长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

揠苗助长的意思【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解释】揠: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揠苗助长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的启示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揠苗助长的接龙揠苗助长→ 长久之计→ 计斗负才→ 才高气清→ 清耳悦心→ 心闲体正→ 正点背画→ 画意诗情→ 情天孽海→ 海岳高深→ 深情厚意→ 意略纵横→ 横见侧出→ 出位僭言→ 言事若神→ 神志不清→ 清汤寡水→ 水宽鱼大→ 大方之家→ 家传之学→ 学行修明→ 明公正道→ 道听涂说→ 说来话长→ 长春不老→ 老熊当道→ 道路指目→ 目交心通→ 通无共有→ 有触即发→ 发喊连天→ 天长地老→ 老成之见→ 见钱眼开→ 开国济民→ 民富国强→ 强聒不舍→ 舍身为国→ 国家大计→ 计日奏功→ 功败垂成→ 成一家言→ 言简意深→ 深中笃行→ 行所无事→ 事败垂成→ 成家立计→ 计出万死→ 死不回头→ 头昏眼花→ 花貎蓬心→ 心亿则乐→ 乐而忘死→ 死生啕气→ 气壮如牛→ 牛衣岁月→ 月下风前→ 前庭悬鱼→ 鱼尾雁行→ 行浊言清→ 清廉正直→ 直捣黄龙→ 龙马精神→ 神怒人弃→ 弃其余鱼→ 鱼贯而行→ 行满功成→ 成一家言→ 言为心声→ 声气相求→ 求死不得→ 得月较先→ 先言往行→ 行不逾方→ 方刚血气→ 气吞湖海→ 海涵地负→ 负才使气→ 气得志满→ 满面含春→ 春光如海→ 海阔天高→ 高躅大年→ 年谊世好→ 好梦难成→ 成人之善→ 善门难开→ 开国济民→ 民胞物与→ 与日俱积→ 积甲如山→ 山阴乘兴→ 兴致勃发→ 发愤忘食→ 食方于前→ 前庭悬鱼→ 鱼贯而进→ 进退裕如→ 如风过耳→ 耳鬓斯磨→ 磨砺自强→ 强兵富国→ 国泰民安→ 安心乐意→ 意在笔前→ 前功皆弃→ 弃逆归顺→ 顺天应人→ 人莫予毒→ 毒手尊前→ 前因后果→ 果于自信→ 信赏必罚→ 罚不当罪→ 罪恶昭彰→ 彰善瘅恶→ 恶贯满盈→ 盈科后进→ 进退两难→ 难分难解→ 解甲归田→ 田月桑时→ 时和年丰→ 丰取刻与→ 与世偃仰→ 仰人鼻息→ 息息相通→ 通权达变→ 变化无穷→ 穷途末路→ 路不拾遗→ 遗臭万年→ 年深日久→ 久悬不决→ 决一死战→ 战天斗地→ 地利人和→ 和而不唱→ 唱筹量沙→ 沙里淘金→ 金屋藏娇→ 娇生惯养→ 养精畜锐→ 锐不可当→ 当头棒喝→ 喝西北风→ 风雨同舟→ 舟中敌国→ 国色天香→ 香火因缘→ 缘木求鱼→ 鱼龙混杂→ 杂七杂八→ 八拜之交→ 交头接耳→ 耳鬓斯磨→ 磨砖成镜→镜花水月→ 月旦春秋→ 秋高气爽→ 爽然若失→ 失惊打怪→ 怪诞不经→ 经久不息→ 息事宁人→ 人言啧啧→ 啧有烦言→ 言必有中→ 中庸之道→ 道路以目→ 目瞪口呆→ 呆头呆脑→ 脑满肠肥→ 肥马轻裘→ 裘弊金尽→ 尽力而为→ 为富不仁→ 仁至义尽→ 尽心竭力→ 力透纸背→ 背道而驰→ 驰名中外→ 外合里差用揠苗助长造句1.你一下子给花施这么多肥,小心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

“揠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

小时候我们常听人说“拔苗助长”的故事,现在小编整理了《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及《揠苗助长》翻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保苗助长的意思与涵义,希望对与同学们有所启发! 《揠苗助长》文言文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长》翻译: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小编后记:此则《揠苗助长》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同学们理解了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
译文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