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肉毒梭菌中毒病
合集下载
肉毒中毒医学课件

肉毒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饮食史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肉毒中毒。血清学 检测可以检测到肉毒梭菌的抗体,而细菌培养可以确认病原菌的存在。
02
肉毒中毒的病理生理学
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由肉毒杆菌产生,通过食物或伤口进入人体。
肉毒毒素还可导致神经肌肉传导 阻滞和肌肉萎缩。
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肉毒毒素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 响较小,但免疫系统在清除体 内残留的肉毒毒素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 补体系统来清除肉毒毒素,但 免疫反应可能加重炎症和组织 损伤。
肉毒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白细胞增多等免疫反应,但这 些症状通常较轻。
03
肉毒中毒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01
02
03
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避 免摄入被污染的食品。
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加热和加工肉类 ,减少肉毒梭菌的滋生。
储存
正确储存食品,避免食品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潮湿 的环境中。
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催吐
通过催吐的方式减少毒素的吸 收。
洗胃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胃,以清 除胃内的毒素。
鼓励消费者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加强食品进出口的检验和监管
肉毒中毒的监测和报告
建立肉毒中毒的监测网络
加强肉毒中毒的个案报告 和信息分享
提高肉毒中毒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
及时开展肉毒中毒的流行 病学调查和分析
05
肉毒中毒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肉毒中毒的基础研究
肉毒中毒的致病机理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饮食史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肉毒中毒。血清学 检测可以检测到肉毒梭菌的抗体,而细菌培养可以确认病原菌的存在。
02
肉毒中毒的病理生理学
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由肉毒杆菌产生,通过食物或伤口进入人体。
肉毒毒素还可导致神经肌肉传导 阻滞和肌肉萎缩。
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肉毒毒素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 响较小,但免疫系统在清除体 内残留的肉毒毒素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 补体系统来清除肉毒毒素,但 免疫反应可能加重炎症和组织 损伤。
肉毒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白细胞增多等免疫反应,但这 些症状通常较轻。
03
肉毒中毒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01
02
03
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避 免摄入被污染的食品。
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加热和加工肉类 ,减少肉毒梭菌的滋生。
储存
正确储存食品,避免食品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潮湿 的环境中。
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催吐
通过催吐的方式减少毒素的吸 收。
洗胃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胃,以清 除胃内的毒素。
鼓励消费者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加强食品进出口的检验和监管
肉毒中毒的监测和报告
建立肉毒中毒的监测网络
加强肉毒中毒的个案报告 和信息分享
提高肉毒中毒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
及时开展肉毒中毒的流行 病学调查和分析
05
肉毒中毒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肉毒中毒的基础研究
肉毒中毒的致病机理
肉毒中毒医学课件

由于肉毒中毒常常由感染引起,因此应积极 控制感染,如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特异性治疗
特异性治疗总结
肉毒中毒的特异性治疗主要包 括使用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和 对症治疗,其中抗毒素是主要
的治疗手段。
使用抗毒素
使用肉毒抗毒素是特异性治疗 的主要措施,应在中毒后尽早 使用,一般建议在12小时之内
使用效果最佳。
分类
根据毒素类型,肉毒中毒分为A、B、C、D、E五型,其中A 型最为常见,B型在我国尚未发现。
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如食用被 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或制品, 如发酵食品、罐头、真空包装
食品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年人 为主,儿童和老年人较少发病。
季节性
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
食入被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家畜(如猪肉、牛肉、羊肉 )或动物(如马、鹿等)的神经性食物中毒。
发病机制
肉毒梭菌在肠道中释放毒素,被机体吸收后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神经-肌肉接头 处突触前膜的神经介质传递,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紊乱。
病理改变与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病变为肌肉呈对称性、瘫痪性麻痹,以肢体近端为 重,呼吸肌麻痹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疫苗应用范围与效果
疫苗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 地区的应用范围和效果进行了评 估和优化,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 和免疫保护水平。
疫苗的安全性及副反 应
对疫苗的安全性及副反应进行了 系统监测和评价,确保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开发出更为快速、准确、灵敏的诊断 和检测技术,有效提高了肉毒中毒的 诊断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要点三
治疗方法与效果
肉毒梭菌ppt课件

2、培养特性
5.在含有肉渣的液体或者半流动培养基中,肉毒梭菌生 长旺w盛el且co产me生t大o u量se气th体e,seAP、owBe、rPFo三in型t t表em面pl浑at浊es,, N底ew部 有粉C状on和te颗nt粒de状si沉gn淀, 1,0 并ye能ar消s e化xp肉er块ie,nc变e 黑有臭味;而 C、D、E三型表明清亮,絮片状生长,粘贴于管壁。 6.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扁平,颗粒状 。中央低落,边缘不规则,有的菌落还有大的溶血环。 7.在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及其培养基周围表面覆 盖着特有的彩虹样薄层,但G型没有
抵抗力:
A型毒素经60℃2分钟加热,差不多能被完全破坏,而B 、E二型毒素要经70℃2分钟才能被破坏;C、D二型毒 素对热的抵抗更大些;C型毒素要经过90℃2分钟加热 才能完全破坏,不论如何,只要煮沸1分钟或75℃加热 5~10分钟,毒素都能被完全破坏。肉毒毒素对酸性反 应比较稳定,对碱性反应比较敏感。某些型的肉毒毒 素在适宜条件下,毒性能被胰酶激活和加强。
二. 致病机理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麻痹毒素,主要抑制神经末 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特别是呼 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 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据称,精制毒 素1克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一个人的致死量大 概1微克左右。
三、检验方法
培养基:庖肉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明胶磷 酸盐缓冲液。
Thank you!
4.2.7 肉毒梭菌
本节主要内容:
肉毒梭菌的主要特征 肉毒梭菌致病机理 肉毒梭菌的检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及染色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老龄菌 是阴性),约为4×1μm的大杆菌, 多单在,偶见成双或短链, 两侧平行,两端钝园,直杆状或稍弯曲,芽胞为卵圆形,大于 菌体宽度,位于次极端,使菌体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偶有位于 中央,常见很多游离芽胞。 有4~8根周生鞭毛,运动迟缓,无荚 膜。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与“肉毒”相关文档)共8张PPT

第5页,共8页。
危害
当食物被污染后,肉毒杆菌便会大量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肉毒 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 .1 μ g ,食入后可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第6页,共8页。
原因分析
污染肉毒梭菌的食品原料在家庭自制发酵和罐头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加热的温度或压力不足以杀死肉毒梭菌的芽孢,且为肉毒梭菌芽孢的 萌发与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食品制成后,若不经加热或加热不 彻底,就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家庭自制的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 家引庭起自 肉制毒的中豆毒谷的类食发品酵主食要品是如:臭豆腐、豆豉、豆酱
污事染件肉 2:毒梭年菌9 的月食9日品,原西料藏在昌家都庭地自区制丁发青酵县和甘罐岩头乡食两品户的牧生民产家过中程的中牛,不加明热原的因温死度亡或,压将力其不宰足杀以并杀食死用肉,毒未梭出菌现的不芽适孢症,状且,为后肉将毒剩梭余菌牛芽肉孢送的给萌寺发庙与。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食品制成后,若不经 加根热据或 疾加控热中不心彻对底臭,豆就腐不的能检破测坏,毒认素定,该从事而件引是起由中于毒臭。豆腐中含有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B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家庭自制的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肉毒梭菌引起的源自物中毒事件第1页,共8页。
引言
由于餐饮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自制 食物,吃着放心,但如果缺乏一定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自制 食物同样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来看两起由自制食品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2页,共8页。
相关事件
事件1: 年 3 月 21 日中午 12 点左右,新乡市原阳县城关镇一家亲友共 10 人在家里 聚餐,其中 7 人吃了家里自制的臭豆腐,后有 6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 和头晕等症状。根据疾控中心对臭豆腐的检测,认定该事件是由于臭豆腐中含有肉毒 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B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危害
当食物被污染后,肉毒杆菌便会大量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肉毒 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 .1 μ g ,食入后可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第6页,共8页。
原因分析
污染肉毒梭菌的食品原料在家庭自制发酵和罐头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加热的温度或压力不足以杀死肉毒梭菌的芽孢,且为肉毒梭菌芽孢的 萌发与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食品制成后,若不经加热或加热不 彻底,就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家庭自制的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 家引庭起自 肉制毒的中豆毒谷的类食发品酵主食要品是如:臭豆腐、豆豉、豆酱
污事染件肉 2:毒梭年菌9 的月食9日品,原西料藏在昌家都庭地自区制丁发青酵县和甘罐岩头乡食两品户的牧生民产家过中程的中牛,不加明热原的因温死度亡或,压将力其不宰足杀以并杀食死用肉,毒未梭出菌现的不芽适孢症,状且,为后肉将毒剩梭余菌牛芽肉孢送的给萌寺发庙与。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食品制成后,若不经 加根热据或 疾加控热中不心彻对底臭,豆就腐不的能检破测坏,毒认素定,该从事而件引是起由中于毒臭。豆腐中含有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B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家庭自制的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肉毒梭菌引起的源自物中毒事件第1页,共8页。
引言
由于餐饮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自制 食物,吃着放心,但如果缺乏一定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自制 食物同样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来看两起由自制食品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2页,共8页。
相关事件
事件1: 年 3 月 21 日中午 12 点左右,新乡市原阳县城关镇一家亲友共 10 人在家里 聚餐,其中 7 人吃了家里自制的臭豆腐,后有 6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 和头晕等症状。根据疾控中心对臭豆腐的检测,认定该事件是由于臭豆腐中含有肉毒 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B型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演示ppt课件

发病期
发病急骤,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头痛、头 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继而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 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主要症状与体征
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 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睑下垂、 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发音 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衰竭。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肉毒 梭菌食物中毒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标准,提高全球食品安全 水平。
THANK YOU
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01
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为细长杆菌,宽约0.6-1.0微米,长2.0-10.0微米。革兰氏染色
阳性,菌体中央部分较粗,两端渐尖。
02 03
培养特性
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可形成芽孢。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肉 毒梭菌可形成圆形、光滑、凸起的菌落,菌落周围常有一圈透明的溶血 环。
生理生化特性
肉类和腌制品。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 前便后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
触食物。
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 食品安全意识,了解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肉毒梭菌食物中 毒事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
食物,并及时就医治疗。
06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 特征
流行地区与时间分布
肝脏代谢
肉毒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部分毒素可能被分解失活。
肾脏排泄
经过代谢后的肉毒毒素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 ,部分毒素也可能通过汗液等途径排出。
04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头痛、头 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继而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 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主要症状与体征
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 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睑下垂、 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发音 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衰竭。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肉毒 梭菌食物中毒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标准,提高全球食品安全 水平。
THANK YOU
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01
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为细长杆菌,宽约0.6-1.0微米,长2.0-10.0微米。革兰氏染色
阳性,菌体中央部分较粗,两端渐尖。
02 03
培养特性
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可形成芽孢。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肉 毒梭菌可形成圆形、光滑、凸起的菌落,菌落周围常有一圈透明的溶血 环。
生理生化特性
肉类和腌制品。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 前便后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
触食物。
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 食品安全意识,了解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肉毒梭菌食物中 毒事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
食物,并及时就医治疗。
06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 特征
流行地区与时间分布
肝脏代谢
肉毒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部分毒素可能被分解失活。
肾脏排泄
经过代谢后的肉毒毒素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 ,部分毒素也可能通过汗液等途径排出。
04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肉毒中毒医学课件

VS
病例二
患者肉毒中毒症状严重,但对抗毒素治疗 反应不佳,经深入调查发现患者存在免疫 系统疾病。此病例考验了医生对肉毒中毒 治疗的应对策略,以及对免疫相关疾病的 认识和处理能力。
经验总结与启示
提高警惕
加强对肉毒瘦脸针等非法美容产品的监管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肉毒 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及时救治
对疑似肉毒中毒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开展治疗,尤其是出现严重神经 系统症状的患者,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01
02
03
04
呼吸衰竭
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
。
心肌损害
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出现心 律失常及时处理,给予心肌保
护药物。
肾功能损害
监测尿量、肾功能指标,必要 时给予透析治疗。
神经功能损害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肌力等 情况,给予营养神经、脱水降
颅压等治疗。
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构建
肉毒中毒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肉毒中毒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原则 • 并发症处理与风险评估 • 药物治疗进展与前景展望 • 病例分享与讨论环节
01 肉毒中毒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 素所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主要表 现为神经系统症状。
发病机制
综合治疗
未来肉毒中毒治疗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为主
加强对肉毒杆菌的监测和防控,提高公众对肉毒中毒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降低发病率。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环节
典型病例介绍及剖析
病例一
患者因食用自制豆制品导致肉毒中毒,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经治疗后痊愈 。此病例剖析了肉毒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肉毒中毒ppt

特效药
肉毒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可以通过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来中和游离毒 素。
特殊治疗
01
支持治疗
给予充足的营养,包括鼻胃管或静脉营养;同时给予维生素B1及其他
神经营养药物。
02
呼吸支持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03
特殊疗法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等特殊疗法。
流行病学特征
1 2
发病季节
多发生在夏秋季,与食品加工、保存不当有关 。
易感人群
主要发生在20-50岁的成人,儿童和老年人少见 。
3
传染源
主要为食品,如家庭自制食品、罐头、火腿、 鱼类制品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较短,通常在进食后12-36小时内发 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眼睑下垂、复 视、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
THANKS
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
食品生产和销售监管
01
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监管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环
节的安全。
食品生产和销售许可
02
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确保企业具备相
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产条件。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03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
方便追责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肉毒中毒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肉毒中毒发生和发展情况。
报告制度建设
建立肉毒中毒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上报肉毒中毒事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控 措施。
信息公开和共享
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肉毒中毒防控进展和相关风险信息。
肉毒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可以通过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来中和游离毒 素。
特殊治疗
01
支持治疗
给予充足的营养,包括鼻胃管或静脉营养;同时给予维生素B1及其他
神经营养药物。
02
呼吸支持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03
特殊疗法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等特殊疗法。
流行病学特征
1 2
发病季节
多发生在夏秋季,与食品加工、保存不当有关 。
易感人群
主要发生在20-50岁的成人,儿童和老年人少见 。
3
传染源
主要为食品,如家庭自制食品、罐头、火腿、 鱼类制品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较短,通常在进食后12-36小时内发 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眼睑下垂、复 视、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
THANKS
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
食品生产和销售监管
01
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监管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环
节的安全。
食品生产和销售许可
02
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确保企业具备相
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产条件。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03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
方便追责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肉毒中毒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肉毒中毒发生和发展情况。
报告制度建设
建立肉毒中毒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时上报肉毒中毒事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控 措施。
信息公开和共享
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肉毒中毒防控进展和相关风险信息。
肉毒梭菌医学PPT课件

四 防治原则
• 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 • 2、对可疑食品可煮沸半小时以上,破坏肉 毒毒素。 • 3、对患者早期注射足量的多价肉毒抗毒素, 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尤其是维持呼 吸功能,降低死亡率。
15
临床应用
• 在了解了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机制 后,人类开始用毒素来作为有效药物。肉 毒毒素被助恶治疗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发音困难等疾病 • 美容 • 除皱
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扁平,颗粒状。中央低 落,边缘不规则,有的菌落还有大的溶血环。 在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及其培养基周围表面覆盖着特有 的彩虹样薄层,但G型没有。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菌落
7
3、抵抗力
• 本菌芽胞抵抗力强,在湿热100℃可生存5 小时;干热180℃2小时、高压蒸汽121℃30 分钟才能将本菌芽胞杀死。肉毒毒素不耐 热,100℃20分钟即可破坏。
8
二、肉毒梭菌的致病性
肉毒梭菌能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大分子蛋白),根据 毒素的抗原特异性将其分为A、B、C (1、2) 、D、E、F、 G七个型别。与毒素型别相对应,肉毒梭菌也分为同样的七个 型别。其中A、B、E、F四型毒素对人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A型毒素经60℃2分钟加热,差不多能被完全破坏,而B、E 二型毒素要经70℃2分钟才能被破坏;C、D二型毒素对热的抵 抗更大些;C型毒素要经过90℃2分钟加热才能完全破坏,不论 如何,只要煮沸1分钟或75℃加热5~10分钟,毒素都能被完全 破坏。肉毒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对碱性反应比较敏感。 某些型的肉毒毒素在适宜条件下,毒性能被胰酶激活和加强。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形成类圆形, 边缘不整齐,约3毫米左右的菌落。菌落 半透明,表面一般比较光滑也有的呈颗粒 状,界线不明显,向外扩散。呈绒毛网状, 常常扩散成菌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二)
肉毒梭菌中毒病
本病是家禽摄食了肉毒 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中毒 性疾病,又称“软项病”, 主要特征是患禽瘫痪、软项、 翅下垂。
【流行特点】
除秃鹫外,多数鸟类各种 年龄都易感,主要见于鸡和锦 鸡,鸭和野鸭。气温较高的夏 秋季节,动物尸体及动物蛋白 易腐败,被禽类食入而感染发 病。
【临床特征】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 痉挛、抽搐,很快死亡
慢性病例头颈无力,反应迟钝
食欲废绝,颈部麻痹,致使头颈 无力抬起,紧贴地面
病鸡腿、翅麻痹ຫໍສະໝຸດ 强行驱赶,则呈跳跃式移动【防治要点】
避免禽类接触腐败动物尸体, 及时清除养殖场内及放牧、运动 场所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来源, 注意饲料卫生,不喂腐败饲料及 原料等,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关 键。目前尚无疫苗用于本病预防。 对珍贵病禽,可用抗血清进行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