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七)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测试记录:净化空调系统测试目的: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效果和性能。
测试设备:净化空调系统、测试仪器、测湿仪、控温仪、浊度计测试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5日测试内容:1.初始测试1.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功能。
-启动功能:将净化空调系统开关打开,系统顺利启动。
-停止功能:将净化空调系统开关关闭,系统顺利停止。
1.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功能。
-设定温度为25°C,系统运行后,使用控温仪检测室内温度,稳定在25±1°C之间。
1.3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功能。
-设定湿度为50%,系统运行后,使用测湿仪检测室内湿度,稳定在50±5%RH之间。
1.4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空气浊度的控制能力。
-使用浊度计检测室内空气浊度,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后,空气浊度明显下降。
2.运行效果测试2.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PM2.5颗粒的净化效果。
-测量室内的PM2.5颗粒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PM2.5浓度。
-比较室内PM2.5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PM2.5颗粒的净化效果。
2.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VOCs的净化效果。
-测量室内的VOCs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VOCs浓度。
-比较室内VOCs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VOCs的净化效果。
2.3测试净化空调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净化效果。
-使用分生器产生细菌和病毒模拟物质,测量室内的细菌和病毒浓度,记录初始值。
-启动净化空调系统,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记录系统运行20分钟后的细菌和病毒浓度。
-比较室内细菌和病毒浓度的变化,评估净化空调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净化效果。
3.性能测试3.1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能耗。
-使用电能测试仪测量净化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情况。
3.2测试净化空调系统的噪音水平。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75-2 0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2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测试过程
温度(℃)
中每隔半
小时记录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一次的记
录时间 W1 W2 W3 W4 W5
平
相关的施工部位(层、区、段3;”或“一”):
室内气流速度(m/s)
室内新 室内气 风 流组织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中 P1 P2 P3 P4 P5
最 大 P6 P7 P8 P9 P10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中 最大 V1 V2 V3 V4 V5 偏差
值 V6 V7 V8 V9 V10
各 量实测 及其他 测 值 设计要 点 或实测 求的检 的 后 测情况 算 计算值( 及结果 术 列出实 /备注
偏
平 测
1
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年/月/
日/时分) W6 W7 W8 W9 W10
相对湿度(%)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的 S1 S2 S3 S4 S5
算 术 S6 S7 S8 S9 S10
平
室内噪声[dB(A)]
各 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点 的 Z1 Z2 Z3 Z4 Z5
算 术 Z6 Z7 Z8 Z9 Z10
109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所属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 分项(子系统)工程名称 温度(℃) 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录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一次的记 录时间 W1 W2 W3 W4 W5 (年/月/ 日/时分) W6 W7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3010275-2 0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2 相关的施工部位(层、区、段、房、室) 室内新 室内气 风 流组织 各 各 各 各 量实测 及其他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各测 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 测 测 测 测 值 设计要 点中 点 点 点 点 或实测 求的检 S1 S2 S3 S4 S5 Z1 Z2 Z3 Z4 Z5 P1 P2 P3 P4 P5 最大 V1 V2 V3 V4 V5 的 的 中 的 后 测情况 偏差 算 算 最 算 计算值( 及结果 值 V6 V7 V8 V9 V10 术 S6 S7 S8 S9 S10 术 Z6 Z7 Z8 Z9 Z10 大 P6 P7 P8 P9 P10 术 列出实 /备注 平 平 偏 平 相对湿度(%) 室内噪声[dB(A)] 室内气流速度(m/s) 正负压(Pa,数值前冠 “+”或“一”):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摘要:1.引言室内空气质量是指人们在室内环境中呼吸的空气中各种有害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
它受到室内环境、活动方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居住舒适度。
为了评估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
2.方法我们选择了一楼和三楼的两个典型样本室进行了采样和检测。
我们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测量了室内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浓度。
采样时间为24小时,分别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进行。
3.检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发现一楼和三楼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PM2.5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尤其在烹饪和使用清洁剂时更为明显。
二氧化碳浓度超出了舒适范围,可能导致空气的闷热和不适感。
甲醛和TVOC的浓度也超出了国家标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结论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该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PM2.5、二氧化碳、甲醛和TVOC的浓度超标。
b.高浓度的PM2.5可能与烹饪和使用清洁剂的活动有关。
建议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
c.超标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与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有关。
建议增加自然通风和增加室内植被。
d.甲醛和TVOC超标可能与装修材料和家具有关。
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减少有害气体挥发。
5.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给出了以下改进建议:a.室内通风: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安装抽风机和通风口,增加自然通风的机会。
b.室内装修:选择环保材料,减少甲醛和TVOC的释放。
避免使用含有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家具和装饰品。
c.室内绿化:增加室内植被,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d.定期检测:建议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楼盘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表(HJ-T 167-2004)

项目名称
日 期
精 密 度 控 制
审核:
H J / T1 6 7 附表 4 ( 资料性附录)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试剂名称 规格
2 0 0 4
使用天平型号
编号
试剂初重 W g ) 称量瓶 + 1 ( 称量瓶 + 试剂终重 W g ) 2 ( 试剂净重 W W g ) 2- 1 ( 溶剂种类 定容体积 ( m l )
浓度 /
3 ( m g / m )
峰高 ( 峰面积) H 1 H 2 H 3
a
b
r
监测人员:
质控人员:
审核: 9 1
H J / T1 6 7
2 0 0 4 附表 9 ( 资料性附录)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测原始记录
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 采样体积 细菌计数 / ( c f u / 皿)
检测时间: 细菌总数 /
2 0 0 4
相对 偏差
质控样编号 质 控 样
浓度范围 V m l 始/
滴 定 记 录 V m l 终/ V m l 耗/
计 算 结 果
计算公式 使用标准溶液浓度 分析: 复核 ( 质控) : 审核: 8 9
H J / T1 6 7
2 0 0 4 附表 7 ( 资料性附录) 新风量测试记录表
9 5
H J / T1 6 7
2 0 0 4 续附表 1 1( 资料性附录) 检 测 报 告
×××× 检字 [ 2 0 0× ] ×× — ××× 号 被检测方
共 页 第 页
检测方
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
检测项目
检测仪器
( 填写所使用的主要仪器)
检测依据
( 填写具体的测试方法)
评价依据
( 填写执行的标准)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

1W1W2W3W4W5
S1S2S3S4S5Z1Z2Z3Z4Z5p1p2p3p4p5v1v2v3v4v5W6W7W8W9W10
S6S7S8S9S10Z6Z7Z8Z9Z10p6p7p8p9p10v6v7v8v9v10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C4-6430/2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录时间(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噪声[dB(A)]正负压(Pa,数值前 冠“+”或“-”:室内气流速度(m/s)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h·p)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

P5
V1
V2
V3
V4
V5
W6
W7
W8
W9
W10
S6
S7
S8
S9
S10
Z6
Z7
Z8
Z9
Z10
P6
P7
P8
P9
P10
V6
V7
V8
V9
V10
2013/09/25
/08/30
32
31
31
30
30
30
80
80
75
78
72
75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70
69
70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28
28
29
28
28
71
70
68
70
72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2013/09/25
/09/30
28
27
27
28
29
28
63
67
65
65
66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

01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GD-C4-6430/6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粒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第
次
0
的;
∴ 风速的均匀 度
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0
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0
XX-C4-6430/6
∴UCL
0 0
; 0
0
采样测点数 2 3 4 5 6 7~9 6.3 2.9 2.4 2.1 2.0 1.9
0
0
0
0
测
0
0试
0
0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备注: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0
测试记录 次序
测试记录 次序
第
次
第
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续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 Ⅲ—统计分析计算及结果判定)
1.采样测试记录数据评价的统计计算(按采样测试的实际情况,选择下列其中之一的统计计算方 式:
0
XX-C4-6430/6 0 0 1
限值(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标准)。
S= ∴ 95%UC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