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1)
空调房间热环境实测与模拟

第2期
2.
2 风速
王洪利,等:空调房间热环境实测与模拟
图 5 各高度温度分布
图 6 为实测与模拟温度值数据,图 7 为各高度速度分布云图。
图 6 实测与模拟温度值
77
78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
图 7 各高度风速分布
由图 6 可知,模拟所得各测点风速值与实际测量具有很好的趋势一致性,风速值在高度方向上呈现下高
2.
3 网格划分
采用非结构化六面体网格,X 、
Y 、Z 方向网格最大单元尺寸为 0.
2 m,空隙间最少网格数量 3 个,模型
每个边上的网格最少数量为 2 个。这样的设置可以对送风口、回风口等网格进行加密,保证计算精度。模型
共划分网格单元 145169 个,节点 158407 个。风口处网格加密如图 3 所示。
房间的热环境数据,分析了空调房间的温度、风 速 和 湿 度。研 究 结 果 表 明,室 内 温 度 可 以 达 到
空调设定值,温度分布下低上高,测试工位垂直温差最大值1.
7℃ ;室内大部分空间的风速值较
低,但出风口下方局部风速过高,可 达 0.
89 m·s-1 ;室 内 湿 度 分 布 较 为 均 匀 一 致,工 位 测 点 的
3
0.
1/±0.
5
相对湿度分辨率/精度/% 风速分辨率/精度/(m·s-1)
—
0.
1/±2
—
0.
01/±0.
1
相对湿度/%
风速/(m·s-1)
根据《
GB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空调舒适度的设计参数如表 2 所示。实 测 空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2)

1W1W2W3W4W5
S1S2S3S4S5Z1Z2Z3Z4Z5p1p2p3p4p5v1v2v3v4v5W6W7W8W9W10
S6S7S8S9S10Z6Z7Z8Z9Z10p6p7p8p9p10v6v7v8v9v10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二)
(温度、湿度、噪声、正负压、气流速度、新风量等的实测记录)
GD-C4-6430/2测试过程
中每隔半
小时记
录 一次的
记 录时间(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噪声[dB(A)]正负压(Pa,数值前 冠“+”或“-”:室内气流速度(m/s)室内新风 量实测值 或实测后 计算值h·p)室内气 流组织 及其他 设计要 求的检 测情况 及结果 /备注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中 最大 偏差 值测点代号及其实测值各测 点的 算术 平均 值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计算结果说明:。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

P5
V1
V2
V3
V4
V5
W6
W7
W8
W9
W10
S6
S7
S8
S9
S10
Z6
Z7
Z8
Z9
Z10
P6
P7
P8
P9
P10
V6
V7
V8
V9
V10
2013/09/25
/08/30
32
31
31
30
30
30
80
80
75
78
72
75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70
69
70
40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0.5
28
28
29
28
28
71
70
68
70
72
40
40
40
40
40
15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0.5
2013/09/25
/09/30
28
27
27
28
29
28
63
67
65
65
66
(技术规范标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IndoorAir Quality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布点和采样 (2)5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5)6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5)7 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 (7)8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9)9 监测安全 (1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量 (13)A.1 温度 (13)A.2 相对湿度 (13)A.3 空气流速 (13)A.4 新风量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 (16)B.1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6)B.2 紫外荧光法 (19)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 (20)C.1 改进的Saltzman法 (20)C.2 化学发光法 (22)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3)D.1 非分散红外法 (23)D.2 气相色谱法 (24)D.3 电化学法 (2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8)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28)E.2 气相色谱法 (29)E.3 容量滴定法 (3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33)F.1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3)F.2 离子选择电极法 (35)F.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6)F.4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38)F.5 靛酚蓝分光度法 (39)附录G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42)G.1 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42)G.2 紫外光度法 (44)G.3 化学发光法 (47)附录H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49)H.1 AHMT分光光度法 (49)H.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51)H.3 气相色谱法 (53)H.4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55)H.5 电化学传感器法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方法 (59)I.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59)I.2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0)I.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63)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67)附录K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68)K.1 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1) (68)K.2 气相色谱法(2) (70)K.3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71)K.4 光离子化总量直接检测法 (74)附录L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 (76)附录M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79)附录N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氡的测定方法 (80)附表 1 室内空气采样及现场监测原始记录 (82)附表2样品接收记录表 (83)附表 3 质控数据统计表 (84)附表 4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85)附表5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86)附表 6 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87)附表7新风量测试记录表 (88)附表8 气相色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89)附表9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测原始记录 (90)附表10 分析结果报告单 (91)附表11监测报告 (92)附表12 现场监测(采样)仪器使用记录表 (96)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室内环境中新风量的测试

室内环境中新风量的测试作者:冯柳羽, 陈文科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7期摘要:新风量作为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
关于新风量的卫生要求和测试方法较多,本文针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示踪气体法和风管法,分析其适用范围和评价方法,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风量;示踪气体法;风管法;测试中图分类号:X5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7-0168-03Analysis of Determination of Fresh Air VolumeFeng Liuyu ,Chen Wenke(Shanghai Germ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Shanghai,200233)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evaluate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fresh air volume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There are many hygien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 for fresh air volume。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tracer gas technique and fresh air volume direct determination are analyzed,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resh air volume;Tracer gas technique;Fresh air volume direct determination;Determination1 前言新风对于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 Ⅱ—统计分析计算及结果判定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均匀度β 值
均匀度β 值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录 次序
第次
均匀度β值 均匀度β值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测试记录 次序
第次
∵ 上列各β值:
0
0
的; ∴ 风速的均匀度
0
0
0
均匀度β值
测试记录 次序
均匀度β值
第次
均匀度β值
测试记录 次序
均匀度β值
第次
0
N的标准差S[S=
]并算出95%置信上限值95%UCL(95%UCL=(N+t×S/
)。t—系数,按下表选取;95%UCL应不大于设计要求洁净度等 级
规定的限值(按GB50243-2002标准)。
采样测点数 2 3 4 5 6 7~9
t值
6.3 2.9 2.4 2.1 2.0 1.9
现取: n=
, t=
, Ci=
, N = ∑Ci/n=
S=
=
; ∵95%UCL=(N+t×S/
)=
∴ 95%UCL
0
0 Cn=
PC / (即
0
0
当采样点数超过9点时,采用算术平均值 UCL。
N(N=∑Ci/n,n—采样测点数)作为置信上限值
∵ UCL=N=∑Ci/n=
00
0 )。
∴UCL
0
0 洁净度及等级规定的限值Cn=
PC/ (即
0
0
0
0
2.室内气流速度(风速)均匀度
按: =∑Vi/n(m/s),
(β应≤0.25或 ≤设计要求值: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6)

01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六)
(室内空气洁净度实测记录Ⅱ)
GD-C4-6430/6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粒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
实际 采样 量(L)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
(L)
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实际 采样 时间 (min)设计(或 规范)要 求的最少 采样量(L)实际 采样 量(L)实测被考虑尘埃粒径的 备注:。
空调设备参数测量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暖通与热能实验室空调设备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并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等参数。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测量空气温度、湿度及气流速度的方法及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一)空气温度的测定用于测量室内外空气温度的仪表种类有: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等。
室内空气温度通常在离地面1.5米的高度上房间的中间位置处进行测定,并将温度读数记录下来。
在风道内测量风速的方法把风道截面积分为几个小于0.05m 2的面积,对每个小截面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取样法。
使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下列各点:1. 读数时应用手持温度计的上端,使眼睛、刻度线和液面力求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2. 人体稍许离开温度计,不得用手去接触温度计的温包,不要对着它呼吸。
3. 温度计放在测定地点需待液柱处于稳定后(一般需3~5分钟),方能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尽量快,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4. 温度计不要放在受强烈辐射的地点进行测定,应采取遮挡措施。
(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测量空气相对的方法有:普通干湿球温度计,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及毛发湿度计等。
1. 普通干湿球温度计它是由两支完全相同的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一支温包上什末也没有叫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包上包有潮湿的纱布,纱布的下端在盛蒸馏水的小瓶里叫湿球温度计。
空气的相对湿度可按下式求得: φ=bP P q q ⋅×100%=bq s b q P Bt -t A -⋅⋅')(P ×100%式中:P q ——被测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N/m 2;P q •b ——被测空气干球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N/m 2; P q ′•b ——湿纱布表面饱和空气层水蒸汽分压力;即: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蒸汽分压力,N/m 2;t ——干球温度,℃;B ——实际的大气压力,N/m 2;t s ——湿球温度,℃;A ——干湿球温度计的系数,与温度计的系数,与温度计构造和湿球周围空气流速有关;即: A=0.00001(65+6.75V)若V 在2.3~2.5m/s 时,A=0.000653; V ——空气流过湿球表面的流速,m/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C4-6430/1 0 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分项 (或系统/子系统)
所在的施工部位
空调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试记录(一)
检验批 编号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 设计文件(图) /产品技术文
件(图)的名称及编号
专业工长 (施工员)签名:
专业质检 员签名: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签名:
室内相对湿度 (%)
能
的
设
计
︵
或
规
范
︶
要
求 与气流组织相关的配置和要求: ︵
值
︶
其它 数:
/
室内噪声[dB(A)]: 正负压(与周围空间的气压差, “+”或“-”Pa): 室内气流速度(m /s):
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
/ 量:
检测调试说明:
综合评价结论/备 注:
施工单位
监理(建 设)单位
检测调试负责 人签名:
测试时间:ຫໍສະໝຸດ 年月日 年月日测试时室外测试环 境:
温度:
~
时
分至
年月日
最小/实际
时
分 (共
h) 抽样数量
℃ / 相对湿度:
~
% ,其他:
室内测试条件: %
本空调室(区间)的名称及建筑使用功
建 能:
筑 本室(区间)内
与 空调属性及主
空 要功能
调 功
季节(春/夏/秋/冬) 月份(××月~××月)
室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