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一级价格歧视(一)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

案例:价格歧视及其难题在学校,学生可以花费5元钱看的最新电影,但在校外的电影院看同样的电影却要花40-90元。
许多大商场为了促销,常常打出买100送50元现金(或购物券)或买200送100元现金(或购物券)的广告。
在广州很容易以750元左右的价格买到从广州到济南的经济仓飞机票,但是在济南只能买到1420元的从济南到广州的经济仓飞机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是同一架飞机,同样的机组,时间里程也一样,价格虽然相差如此悬殊。
总之,这些同样商品向不同人群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叫做价格歧视。
它暗示着垄断势力的存在,所以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并常常是非法的。
然而社会上价格歧视不仅普遍,而且还是社会隐蔽地、非预期地再分配消费品的重要方法,多数情况下,是由富人到穷人来分配。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分析:价格歧视是对同样商品向不同群体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定价市场占统治地位,但稍微考虑一下,我们就会确信多重定价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价格歧视可用来增加公司的利润。
不管怎样,它对具有垄断力的单—定价公司的产量与福利的影响是明显的。
另外,多数影响趋于使消费品在各收入阶层中的分配更均等。
让我们看看这是怎样发生的。
在一个单一价格市场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即他的预期价格通常不同于他不得不支付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和预期价格的差距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对于卖者来说它是潜在的利润来源。
在一个单一价格市场中有大量消费者剩余,因为市场中全部商品的价格来源于消费者对消费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较早消费的价值较大的商品中产生消费者剩余。
这反映出对于任何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此随着价格的下降,越早消费的商品价值越大,越晚消费的商品价值越小。
卖者成功地构建价格歧视策略以诱使消费者显示他们的预期价位,从而卖者增加了利润。
因为价格歧视暗示着和垄断势力联系在一起的产量限制,所以它的存在意味着产出小于理想产出,并存在无效率。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02562

第一章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他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第二章3、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
4、弹性: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
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5、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厂商以一定的商品价格信号为指导,决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多少要素生产多少的商品。
6、需求: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人们以商品价格为信号来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决定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7、市场出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短缺现象。
第三章8、偏好: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爱和喜好程度。
偏好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生活中人们的偏好总存在差异,并且一个人的偏好也是可以改变的。
偏好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改变。
9、效用:效用是一个人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是反映个人偏好的一种数字指标.10、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某种商品或劳务一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1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他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1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没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数量。
价 格 歧 视

微观经济学
价格歧视的价格与产量确定(1)
v 首先,分别作出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企业 边际成本曲线,假定边际成本为一常数。
P
D2 MC Q
D1
O
Q
价格歧视的价格与产量确定(2)
v 依据需求曲线作出各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1
O
Q
价格歧视的价格与产量确定(3)
v 市场1:MR1=MC,确定对市场1的供给量 (产量)Q1, Q1 与市场1的需求曲线决定 市场1的价格P1 。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 Practice of dividing consumers into two or more groups with separate demand curves and charging different prices to each group.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
❖ 第一、在垄断市场上,存在不同需求曲线的客户群或者市 场,各种市场存在不同EdP的需求曲线;
P
市场2
市场1
Q
O
Q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2)
❖ 第二、供应商可以将不同Ed的客户区别开来;(在同一市 场,商品不易被再卖,从而回避套利行为。)
何谓套利行为?
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则
❖ 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则:就是垄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 件,垄断企业边际成本等于各市场可区分市场的边际收益, MC=MR1=MR2=…=MRn。
P
P1
D2
P2
MR2
Q
Q2 O
D1 MC
MR1 Q1
Q
定价策略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2)
❖ 条件:MR1=MR2=MC, ❖ MR=dTR/dq= P(1+1/EdP ) ❖ MC= P1 (1+1/ EdP1)= P2 (1+1/ EdP2 ) ❖ 结论: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要概念1:完全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角度看,对于水平的需求曲线来说,只要价格有一个微小的上升,就会使无穷大的需求量一下子减少为零。
也就是说,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即有ed=∞,这种情况被称为完全弹性2:完全无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看,对于垂直的需求曲线来说,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即有ed=0,这种情况称为完全无弹性3: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4: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5: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类比供给的变动)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7: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方法8: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9: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一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完全弹性: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
完全无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角度看,对于垂直的需求曲线来说,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
10: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替代关系/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关系/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包括答案

论述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量产生影响?答:(1)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2)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两者呈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若是正常商品,则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若是劣质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
(4)相关商品的价格。
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若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5)预期因素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它通常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贤妻需求量.以上就是影响需求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2。
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联系实际谈谈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答:(1)当需求恰好等于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均衡是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2)当需求和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3)许多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或者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将可能引起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动。
(4)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5)许多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预期等都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市场供给发生变动。
(6)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和供给就是通过这样的变动来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的。
3。
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1)各自的含义:①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可以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以基数来加以度量,比较或加总。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微观经济中的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

微观经济中的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在微观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是两个关键且相互关联的概念。
它们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定价策略,也深刻地左右着消费者的福利和市场的效率。
价格歧视,简而言之,是指企业对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可不是简单的随意定价,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和策略。
比如说,按照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来定价。
我们去超市购物,经常能看到“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等促销活动,这其实就是一种数量上的价格歧视。
对于那些购买量大的消费者,商家给予了更低的单位价格,因为他们能带来更大的销售额和利润。
再比如,按照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进行价格歧视。
常见的例子就是飞机票和火车票。
同样的行程,商务舱和经济舱的价格差异巨大。
这是因为商务旅客通常对价格不太敏感,更注重舒适和便捷,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对于经济舱的旅客,价格则相对较低,以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还有一种基于消费者身份的价格歧视。
学生、老年人、军人等特殊群体在很多场合都能享受到优惠价格。
这是因为企业认为这些群体的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或者出于社会责任感和政策要求,给予他们一定的价格优惠。
价格歧视看起来似乎对企业有利,能够让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实际上,它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和限制。
首先,实施价格歧视需要企业对市场和消费者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可能会出现误判,导致策略失败。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反感,如果被消费者察觉并认为不公平,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比如说,你特别喜欢一款新出的手机,心理预期愿意支付 5000 元,但实际上它的售价只有 4000 元,那么这 1000 元的差额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福利水平。
当市场竞争充分,价格合理时,消费者剩余往往较大,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价格歧视与市场定价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价格歧视与市场定价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市场定价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价格歧视的本质、类型及其与市场定价的关系进行解释。
一、价格歧视的本质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对同一产品或服务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行为。
其本质在于根据市场需求的异质性,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的实施通常基于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差异的认识。
根据群体的需求弹性高低,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价格歧视手段的不同,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1. 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又被称为个性化定价或完全价格歧视,指的是根据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为其设定具体的个性化价格。
这种定价策略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捕捉消费者的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并将其转化为生产者的利润。
例如,个人保险公司对每个客户的保费进行个性化定价,根据客户的个人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确定保费。
2. 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又称为数量歧视或折扣歧视,指的是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在这种歧视下,销售商通过设定阶段性的价格,鼓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典型的案例是手机公司针对批量购买者提供的折扣价。
3. 第三度价格歧视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消费者群体之间的特征可以是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这些因素通常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关。
例如,电影院对学生提供学生票、老年人提供优惠票等等。
这种定价策略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形式。
三、价格歧视与市场定价的关系价格歧视是市场定价中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价格歧视通过差异化定价,灵活应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和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
只要需求大于边际成本,厂 商就能通过扩大生产而增加 利润,直到边际成本曲线与 需求曲线相交为止。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因每个顾
P
客都被索取其
MC
愿意支付的最
大金额,因此
所有的消费者
PC
所有的消费者
D AR=M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剩余被厂商攫
Q
QC
取。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如果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垄断企业就 可以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原因: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垄断企业 根据消费者边际意愿支付来制定价格, 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而不 是低于需求曲线,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很难
向每位顾客都索取不同的价格 通常是不现实的; 厂商通常不知道每个顾客的保 留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与单一定价下厂商的 可变利润
可变利润:厂商生产的每一新增单位的 利润之和,即忽视固定成本的利润。 当厂商只有单一的价格P*时,厂商可变 利润是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 间的面积。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与单一定价下厂 商的可变利润
在一级价格歧视下,从生产和销 售每个单位所得到的可变利润等 于需求和边际成本之差。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六、一级价格歧视(一)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定义
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垄断企 业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按照 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 来出售,即垄断者将价格定 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水平上。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P MC
PC D AR=MR Q
QC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
由于各消费者被索要的价格刚好等于 其意愿的支付边际价格,边际收益曲 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单一定价不重合原因:为扩大销售, 只能降价,且降价针对所有消费者, 包括支付意愿较高的消费者。
微观经济学
一级价格歧视与单一定价下厂商的边际利润
Pmax
P* PC
MC
MR
Q*
Q**
D = AR
Q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一级价格歧视与完全竞争市场 一样实现了经济效率。 垄断是低效率的,因为在垄断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 格总是大于边际成本。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一级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