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的辩证施护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所致,是当今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常见的辩证分型有:津伤燥热、阴精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阻滞。
并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予以不同的护理。
标签:消渴;辩证施护;辩证分型1津伤燥热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
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
舌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
治以清热生津。
辩证施护:易食苦瓜、菠菜、番茄、萝卜、西瓜翠衣等清热养阴生津之品。
蚌肉熟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
食疗方:地黄粥(干地黄、小米)。
让患者注意休息,可以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
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等。
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控制睡前饮水量,也可配合耳穴埋籽,主穴:胰、胆、内分泌、缘中,配穴:肺、肝、脾、胃、神门、肾上腺。
并保持口腔清洁,应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
2阴精亏虚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
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1]。
治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辩证施护:易食黑豆、海参等补肾益精之品,可用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水代茶饮。
食疗方:山药粥。
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规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皮肤、足的卫生,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
如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或破溃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不可自行处理各种伤口,以免引起皮肤的感染。
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应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等保温用品,以免引起烫伤皮肤。
3气阴两虚口渴欲饮,能食善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
消渴病的辨证施护

消渴病的辨证施护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症状。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是由于五脏禀赋不足,加上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而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阳失调。
故在治疗和护理上,应遵循清热滋阴,调整阴阳的基本法则。
临床上根据辩证,早期多采用清热生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
中、后期则采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肾固精、活血通脉等治法。
1.一般护理1.1节饮食、慎起居:饮食有节可以运脾健胃,滋养阴津;饮食不节,可导致脾失健运,内热蕴结,化燥耗津而发本病,故调节饮食是本病的基础治则,也是本病护理的重点。
消渴病人的饮食问题在治疗上和预防疾病过长中是关键,饮食不节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重视饮食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消渴病人的饮食治疗,不论病情的轻重都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饮食疗法。
在护理中,首先要取得病人的合作,并说明饮食的调节对疾病的重要性,严格遵医嘱进食,保持正常体重。
饮食宜以清淡素食,可食少量瘦肉及豆制品,忌肥甘厚味及含糖量高的食物、水果等。
如病人按规定饮食后,仍感饥饿,可食炒大豆、花生等食品充饥。
同时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使其休息好、睡眠好。
1.2加强精神、情志护理:精神情志护理是促使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
情志失调,五志过极,郁怒不舒,日久化火,火热炽盛,消火乐肺、胃、肾之阴发为消渴。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太过,易发百病。
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发现,有的病人烦躁易怒,对疾病没有信心,甚至有的不愿意接受治疗,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配合与患者谈心,体贴安慰病人,耐心劝导,解其郁结,消除顾虑,使病人心情舒畅,情绪乐观,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加强皮肤护理:《圣经总录·消渴门》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塞,留于肌肉变为痈疽”,故做好皮肤护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避免抓破皮肤产生感染。
消渴辩证施护

消渴(糖尿病)辨证施护辨证施护:□肺热津伤(上消):辩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治疗: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施护:(1)患者宜安置在背阴的环境内,室温不宜过高。
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室内通风时间不宜过长。
(2)烦渴多饮者,可用鲜芦根或花粉泡茶代茶,可常饮茅根汤、金银花露、地骨皮露。
(3)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粗纤维的蔬菜,必要时口服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物。
(4)饮食上注意忌辛辣燥热之品,火锅,羊肉等。
□胃热炽盛(中消):辩证:多食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疗: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施护:(1)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经络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应保持皮肤清洁。
①卧床不起者,定时给予变换体位,擦洗、按摩受压部位,勤换内衣裤。
②有皮肤破损、溃疡等,应积极处理。
以防伤口经久不愈。
(2)做好饮食指导,努力劝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饮食总热量得到控制,限制高热量饮食。
限制火锅等辛辣之品。
□肾阴亏虚(下消):辩证: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或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疗: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施护:(1)控制热量及饮水量的摄入,注意食疗的作用。
多饮者,可进食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汤料。
(2)内热灼盛,耗伤津液,则使口舌生疮,故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银花水、淡盐水、5%的苏打水交替漱口,必要时用清热解毒漱口液、抗霉菌漱口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
出现口疮时要及时处理。
(3)注意休息,起居有规律。
根据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50岁以上以及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
□阴阳两虚:辩证: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疗:温阳滋补,补肾固摄。
施护:(1)减少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病机为禀赋不足,阴虚燥热,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病位主要在肺、胃、肾。
主要指西医糖尿病。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
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
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临证护理】1、做好病情观察,观察神志、血压、视力、舌脉、皮肤、口渴程度,进食量,血糖变化。
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体重。
2、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服或指压长强,大横等穴。
3、多食者可食新鲜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宜食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食品,适当增加运动量。
4、多尿,腰膝酸软者可用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
5、注意用眼卫生,指导足部保健按摩穴位及方法,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足部卫生,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1、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程度,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量。
2、注意饮食调护,平衡膳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2、胰岛素治疗者指导其胰岛素注射方法、存储方法、注射部位及不良反应等。
3、中药汤剂宜偏温凉服用。
阴阳两虚患者宜温服。
【并发症护理】1、酮症:如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报告医师,紧急配合处理。
2、低血糖:如出现大汗淋漓、饥饿、心悸、头晕等,及时给予糖果、饼干、果汁等口服或静脉推注50%GS,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1、调畅情志,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2、坚持饮食、运动疗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运动方式3、遵医嘱用药,定期病情监测。
外出时携带诊疗卡及糖果、饼干。
4、慎起居,避免疲劳,顺应四时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口腔、会阴等清洁卫生,注意足部自我按摩保健。
消渴的辨证施护

消渴的辨证施护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等而致。
其病机复杂,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迁延日久,多为气阴两虚而兼有血瘀,甚至阴阳俱虚。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之说,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上消的辩证施护肺居上焦,肺热炽盛耗液伤阴,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口干舌燥、小便较多、大便正常或便秘、舌边尖红、舌黄而于、脉洪数等。
肺属金,肾属水,水生金,辩证施护则以补肺肾之阴虚为主,宜以沙参、芦根、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煎水给病人代茶饮用,麦冬可以直接放口中嚼服,可起到较好的补阴效果。
合理安排起居,可以把室内湿度和温度调节适中,室内空气要流通,使病人感到夺气清新舒适,肺主气司呼吸,以减轻肺燥,有的病人汗出较多,要及时更衣,要注意使其免受风寒,保持患者情绪乐观稳定。
可以针刺肺俞穴、少商、鱼际等,亦可穴位贴敷,以调节阴虚,若病人血糖较高,不宜针刺,也可以灸三阴交,采用温和灸,注意不要有灸疮。
2.中消的辩证施护脾胃属于中焦,胃火炽盛为主因,中消以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火盛则腐熟水谷力强,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明显者可用少量多餐方法,可在两餐之间加餐,使用生黄瓜,新鲜蔬菜。
可用地骨皮30g,煎水代茶饮。
告诉患者,不可不吃主食,主食按照劳动强度定量,饮食以清淡及养阴清胃易消化之品为主,保持大便通畅,胃火炽盛,有的形成口腔溃疡,可以锡类散吹入局部止痛生肌,可以穴位贴敷胃俞,脾俞,中脘及足三里,以泻胃热养胃阴。
3.下消的辩证施护下消病情较重,肾中阴阳皆虚,耳鸣腰酸,面色苍白无华,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频、量多并混浊有尿甜等,多种脏器都有病变出现。
应在加强一般护理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尿颜色气味,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
消渴的辩证施护精讲课件

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生姜、大蒜等,消渴患者也应避免食用,以免 刺激胃肠道和加重消渴症状。
06 运动康复在消渴辩证施护中作用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和方法
个体化原则
根据消渴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循序渐进原则
初始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适当,逐步增加运动负 荷,避免运动损伤。
持之以恒原则
消渴的辩证施护精讲课件
• 消渴病概述 • 中医对消渴病认识 • 消渴辩证分型与施护方案制定 • 药物治疗在消渴辩证施护中应用
• 饮食调养在消渴辩证施护中重要 性
• 运动康复在消渴辩证施护中作用
01 消渴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消渴病主要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
临床表现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 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 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VS
施护方案
滋阴固肾。可给予枸杞、山药、黑豆等滋 阴补肾之品,同时保持皮疗在消渴辩证施护中应用
中药汤剂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治疗
根据消渴辩证分型,选用适当中药汤剂进行 治疗,如阴虚火旺型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等。
01
均衡摄入各种营养 素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身 体的基本需求。
0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 入
如燕麦、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减轻消渴 症状。
03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 划,避免过量摄入热量,以减轻 消渴症状。
药膳推荐及制作方法分享
消渴证的辨证施护和康复原则(一)

消渴证的辨证施护和康复原则(一)【关键词】消渴证辨证施护康复原则消渴证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病机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阳失调。
西医学之糖尿病即属此范畴,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
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消渴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
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下消应温阳滋肾固摄。
对于消渴证患者而言,除积极治疗外,中医辨证施护和康复指导对病情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1辨证施护1.1上消(肺热津伤)主证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调护原则为热润燥,生津止渴。
1.1.1生活护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抓破则尤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应加强皮肤护理,可外用止痒药,嘱咐患者用手搔痒患处时用力切忌过猛,已生痈疖或皮肤破溃者,应及时治疗。
我院尝试对消渴证患者用胰岛素换药,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1.1.2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医嘱。
同时可常食用菜瓜、黄瓜、冬瓜、萝卜、白菜、油菜、番茄、洋葱、豆制品以及瘦猪肉、鸡蛋等,忌辛辣之品,忌食含糖食物及含糖饮料等。
1.1.3药物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另可选用消渴丸,或以鲜芦根30g,麦冬30g,生地30g。
开水泡代茶饮。
1.2中消(胃热炽盛)主要症状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调护原则为清热泻火、养阴润燥。
1.2.1生活护理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1.2.2饮食护理严格控制饮食,饥饿时可给少量炒黄豆,花生米嚼食,或给新鲜蔬菜豆渣充饥,不可擅自增加主食。
1.2.3情志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郁闷、急躁,并向患者耐心解释控制饮食及保持情志舒畅的作用和重要性。
1.2.4药物方法除遵医嘱外可用黄连10g,知母12g,花生粉30g。
消渴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消渴中医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一、辨证施护1.下焦湿热(1)主要症状:小便热赤带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保持安静,干燥,通风良好。
②饮食调护: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梨、橘子、马兰头等。
③情志调护:避免情志刺激,郁怒动火,以免影响病情。
④药物内治:治以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方选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有栀子、竹叶、木通等。
口舌糜烂者,外用绿袍散或锡类散涂敷。
⑤其他疗法:可用鸡蛋一个,钻一小孔,放入大黄粉1g,湿纸盖孔上,放饭锅上蒸熟之,对尿血有治疗作用。
⑥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血尿的量、颜色及其性质等变化。
⑦康复指导: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鼓励患者多喝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增加尿量。
冲淡血尿,避免血块堵塞尿路,引起疼痛或排尿困难。
2.肾虚火旺(1)主要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颧红,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②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而有营养,忌辛热动火之品。
多食河鱼、瘦肉、甲鱼等。
③情志调护:血尿原因较复杂,一时难以明确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并给予安慰。
④药物内治: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有生地黄、阿胶、墨旱莲等。
⑤其他疗法:血尿量多者当及时补充血容量,或给予抗休克治疗。
⑥药后观察: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
⑦康复指导:节制房事,避免过度疲劳。
3.脾肾两虚(1)主要症状: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食少,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脉细弱。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安排单人房间,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②饮食调护:长期尿血者可致贫血,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肉、肝、蛋黄等。
③情志调护:严重尿血的患者多恐惧不安,甚至烦躁,当给予安慰,并充分解释。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④药物内治:治以补脾益气,补肾固涩,方选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辨证施护
1、胃热炽盛,消耗水谷 (1)向病人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督促病人及家属格 执行并长期坚持饮食计划: ①认真控制主食量在300-400g/d,每日主食以粗粮为好。 ②用餐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更佳,外出应携带必要的食 物。 ③消瘦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 ④按规定进食仍感饥饿时,可给予水煮蔬菜充饥。 (2)经常检查病人是否按饮食计划进餐,并在治疗过程中 按实际效果作出必要的调整。 (3)观察体重变化,每周测体重1次,做好记录。 (4)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消渴的辩证施护
一、定义: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 消瘦,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表现。口渴多饮 为上消;善食多饥为中消;饮一溲为下消, 统称为消渴。
二、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胃热炽盛,消耗水谷 [证候] 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消瘦无力。 2、肾阴亏虚,肾失濡养 [证候] 排尿次数及尿量均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 3、肌肤失养,脉络瘀阻 [证候] 肌肤焦枯,瘙痒。
4、肝失濡养
[证候] 视物模糊,眼红,眼胀,眼痛。
三、评估 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 2、胰岛分泌功能。 3、饮食及体重变化情况。 4、24h尿量、色、气味。 5、皮肤状况。 6、中医临床辨证,观察舌象、脉象。
四、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3、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保持情绪稳定。 4、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当运动。 5、给予高纤维、高热量、含碳水化合物油脂食物。 6、选择宽大、透气鞋袜,温水洗脚,防烫伤。 7、指导患者正确测血糖及尿糖、血糖仪使用方法,随时监 测血糖变化。 8、用药护理,应用降糖药注意有无低血糖表现,注射胰岛 素部位常更换,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
(3)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使用热水袋保温时防烫伤。
(4)指导病人做足部运动操,注意四肢末梢保暖,鞋袜要 宽松柔软,每日用热水泡脚。 (5)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肝失濡养 (1)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充足睡眠 时间。 (2)注意保养视力,闭目养神,注意视力变化,定时检查 眼底,视力模糊者可遵医嘱用珍珠明目液或白内停片滴眼。 (3)指导病人观察眼压,发现眼压可疑增高时,应立即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 (4)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之品。 (5)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嘱病人安心静养,勿恼怒伤肝。
2、肾阴亏虚,肾火濡养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尿色变化,做好记录。 (2).控制饮水量,嘱病人睡前尽量少饮水。
(3).加强饮食调理,适当进食核桃、猪腰片补肾之品。
(4). 遵医嘱针灸、肾俞、肝俞、足三里等穴。 (5).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及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
3、肌肤失养,脉络瘀阻 (1)注意个人卫生。 (2)皮肤瘙痒者,勿用指甲搔抓,避免损伤皮肤。
六、健康指导 1、心理健康教育:护士应经常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帮助 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争取社会支持和亲人关心,消除其孤独感,树 立战胜疾病信心。 2、运动教育: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 代谢,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运动量应从小量开 始,逐步增加,长期坚持。 3、饮食调护:宜清淡,易消化,忌烟酒等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少 食多餐。 4、自我监测教育:血糖仪监测3餐前后微量血糖,采血选择手指两 侧。 5、药物治疗教育:服药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观察有无低血 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