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国产电视剧和美剧的区别1

国产电视剧和美剧的区别第一次接触美剧是初中时期,记得那时有一部《越狱》播的很火,第一次看《越狱》我就被其精致的制作深深吸引了,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感受远远不同于国产电视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接触部分美剧,总体上来说美剧不管从视听享受还是题材上来说都是不同于大部分国产电视剧。
首先从剧集设置来说,美剧都是以季为单位,一季少则六七集,多则十余集,每一季都不多,但都追求精致,基本每个剧集一周播一集,剧集的长短以收视情况来定,好就接着拍,不好就腰斩。
这样的话,优秀的电视剧可以一直拍下去,而质量差的则会被及时清除,所以集数比较多的剧一般都拍了好几年,这从演员的容貌、年龄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而反观国产电视剧,一次少则二三十集,多则四五十,甚至一百余集,然后在电视台播出,不管你爱看或是不爱看,估计是由于中国人多,人家不怕没人看,即使你不看还有其他人看,所以中国少有非常成功的电视剧作品。
顺便我想再说一下韩剧,韩剧是边拍边放,一个星期放一集。
剧情可以根据需要更改,有很大灵活性,也可迎合观众的口味。
其次从类型来说,美剧多以推理,冒险,惊悚,科幻,喜剧为主,当然,美剧其实强的也就是这几项。
而国剧,多为都市情感剧,苦情剧,红色电视剧为主,此外还有武侠、古装等。
都市情感剧基本上都是讲三角恋,离婚,反正是从男女不正常关系方面发展。
苦情戏差不多都是一个套路:某女人非常苦,受婆婆百般虐待,但还是以善良感动了大家。
至于红色电视剧,估计大家最为熟悉不过,这个题材可以说被拍烂了,每年我国那么多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电视剧,但真正能吸引你的又有几部,前几年涌现的《亮剑》、《雪豹》、《悬崖》、《潜伏》等或许还差强人意。
除此之外,国产电视剧也有专属于国人的东西——武侠剧,说起武侠,想说的就多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都是伴随我们长大的经典,但最近翻拍的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另外一部分就是史诗巨作,像《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在我看来都可以在国产电视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电视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中美两个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市场,因为其巨大的观众量和影响力,其叙事差异更是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叙事结构、剧情节奏、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电视剧更倾向于采用线性故事结构,即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叙述,借助回忆和闪回的手法描绘角色之前的经历和情感,同时还会运用悬念和伏笔等手法增强观众的观看兴趣。
而中国电视剧则更多地使用对比叙事结构,例如将不同地区、社会群体的故事进行对比叙述,凸显出社会差异以及人文精神,这种叙事风格通常强调情感的表达,塑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角色形象。
其次,剧情节奏是影响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另一个因素。
美国电视剧通常会采用快节奏的剧情叙述手法,不断引入高潮和冲突,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
这种节奏感十分紧凑,极富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但也容易造成剧情疲劳和缺乏思考深度。
而中国电视剧则通常会采用缓慢的叙述节奏,侧重刻画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历程,让观众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品味剧情。
最后,角色塑造是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的重要体现。
美国电视剧通常注重角色的多面性,人物角色具有复杂、清晰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象征特点,角色的心理变化更是被反复加强和展现,有时甚至出现让人叹为观止的反转。
而在中国电视剧中,角色比较简单化,其塑造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耿直和顺从等固有形象,角色情感塑造主要以善恶对抗和对家庭、爱情、友情的表达为主。
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叙事差异是多方面的,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美国电视剧注重快节奏的剧情叙述和多面性的角色塑造,体现了美国社会现代化与生活高效的特点;中国电视剧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敛和温情。
当然,这两种电视剧的叙事差异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情境和意境中进行交叉融合,甚至产生惊喜的效果。
中美电视剧差异何在

艾美奖过后的反思——中美电视剧差异何在?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章小怡几天前,美国电视大奖——艾美奖落幕,让我们看到了美剧和国产剧之间的巨大差异。
作为电视剧生产大国,我们需要反思——质与量:国产剧量大精品少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据说出品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娱乐节目已成为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其中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
美剧每年都会出不少精品,《欢乐合唱团》就是其中一例。
以该剧为例,它不仅讲述校园里的奋斗故事,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学生妈妈、自闭歌手、同性之爱等,不但吸引了美国观众,也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原来电视剧可以做得这么精致、完美。
而我国的电视剧,产量并不低, 2009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电视剧402部12910集,数量自2005年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100部1588集。
不过,产量虽高,质量却不能保证,每月有一部精品剧都难。
题材偏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中美两国的热播剧截然不同。
从类型上说,美剧经常拍探案剧、法律剧、医务剧、科幻剧、肥皂剧和喜剧等,而我国多是拍摄都市生活剧和历史剧。
历史剧中更多的是翻拍,原创题材缺乏。
都市生活剧方面,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长“热”不衰。
偏好的不同与彼此的国情紧密相关,中国观众平日里最愁的是房租、房贷,住进房子后又面临同一屋檐下的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因此,一面解决着自家的事,一面看着“别人家的烦恼”,都市生活剧从而热播,如《蜗居》、《老牛家的战争》等,永远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美剧的丰富类型也是多年来形成的,社会环境便于法律剧自由发挥,医务剧显示了富裕的美国人对生命的重视,科幻剧则是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体现……相对来说,国产剧的类型有些单一了。
制作成本:国产剧投资畸形高质量的电视剧,需要投资做基础。
在数码时代的今天,美国的电视剧依旧用胶片拍摄。
普通美剧每集45分钟左右的平均预算约为两三百万美元,大制作可以高达每集千万美元,迷你剧《太平洋战争》的总投资就有2亿多美元。
中外电视剧的差异

中外电视剧的差异
就美剧《纸牌屋》来看,它是一部揭示美国政坛内幕的剧作。
它的成功除了及时贴近美国政坛热点话题之外,还引领了电视业拥抱“融媒时代”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电视”提供了范例,在传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融媒”,即是不同媒体的形态、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通过融合而产生的“质变”效应。
从《纸牌屋》的大热看出,外国电视剧不仅注重剧集制作的精良,还有着深厚的群体心理基础。
再反观中外电视剧,大致有以下几点差异:
一、在剧集制作上不同。
美剧包袱较多,更新速度较慢,遵循边拍边播的原则,一般分为几季。
第一季一般都在一个环境、一个集体中发展情节,因此集集有进展,步步扣心。
到第二季以后为一般环境,集体开始分叉。
而中国电视剧通常一次性拍完全集再播出,剧集有长有短。
二、电视剧内容侧重方向不同。
美剧故事结构简单,而中国电视剧偏向于传统剧类系列,强调人物性格本身构成剧情重要部分。
三、在拍摄手法与质量上不同。
相较而言,美剧更有电影化倾向。
美剧主角较多,采用好莱坞式投资方式,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但中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近年来不乏烂片。
四、电视剧类型不同。
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电视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一类是开年大戏如08年的《闯关东》;一类是随国家大事件应运而生的电视作品如08年有关汶川地震的《震撼世界的七日》;还有一类是红色经典如《亮剑》当然还有时下的穿越剧,偶像剧,宫廷剧以及抗日神剧等。
而美剧却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涉及内容及题材广,制作精良。
中西方影视美学化较作文

中西方影视美学化较作文
哎呀呀,我发现中西方的影视美学差别可大啦!嘿嘿。
中国的影视呢,常常有一种很特别的韵味。
里面的画面有时候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哎呀,特别有意境。
故事也常常充满了情感,让人看
了心里暖暖的。
而且还有好多漂亮的古装呀,哈哈,看着就觉得好神奇。
西方的影视呢,嘿呀,感觉就很不一样啦。
他们有好多超级酷炫的特效,那些大场面哇,让人忍不住“哇”地惊叹出来。
还有那些英雄人物,好厉害好厉害的,哈哈。
中国影视里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听着就觉得很舒服。
西方影视的音乐有时候特别激昂,哎呀,能让人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我觉得中西方的影视美学都好有趣呀,嘿嘿,各有各的魅力呢。
每次看不同国家的影视,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嘿呀,真好玩!哈哈。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题材策略:小人物贴近和大题材间离美国电视剧在题材选取上采取两极化策略:一极是表现日常小人物、最大程度地贴近平民生活;另一极表现非常态环境中的英雄人物、以间离手段营造神秘和刺激。
小题材剧中主人公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讲述的都是些平常碰得到的小事——这种平民化策略生存基点,是题材本身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
观众在品味这种贴近时,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符合了审美的基本原理,即人类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的正是体现在审美对象中的人类本质力量和生命形象之美。
另外,美国电视剧的编剧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用各种方式将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事糅合到剧情中进行描述、影射和思考,不但为电视剧和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对应和互动的接口,也使剧集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材料。
叙事策略:剧情为王和“杯中风暴”式冲突视剧剧情的两翼是悬念和冲突,“剧情为王”正体现在对悬念和冲突的精心设置上:小人物小题材靠提炼大量细节化的悬念和冲突来营造亮点;对于那些能拍成好莱坞大片的大题材,电视剧采取与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刻意强化大场面大动作以营造视觉奇观,而是重点打造剧情的悬念和冲突,以剧情取胜。
“剧情为王”体现在叙事策略上,表现为戏剧性的“杯中风暴”式冲突。
如情景喜剧,每集一般有30多个笑点,平均每半分钟到一分钟就有一个。
大题材电视剧则往往是给主人公一个目标,如救人,将他置于极度的危急情境之中,然后开始设置重重障碍来阻止主人公达到目的;在这种冲突和悬念的积累和前进中,观众的情绪一直在波浪式上扬;当冲突、悬念和观众的情绪都积累到饱和状态时,一集的高潮到来,本集的冲突和悬念得到解决,但每集结束前都会有下一冲突和悬念的暗示和提示,观众在心理释放过后又欲罢不能——《24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主题策略:大美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很少有“宣传”一说,甚至忌讳这样的字眼;但不说“宣传”只为掩人耳目——好莱坞电影如此,美国电视剧也不例外。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免费范文精选

浅析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计算机学院数媒0902 汤浙苗美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掀起一股流行风潮。
因为美剧与国产剧产生、成长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不乏存在相同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模式和广告经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旨在吸收美剧好的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美剧《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
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 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 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既有着突出的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与共性首先,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
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
“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
”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
《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
其次,国产剧与美剧在制作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制作风格的不同是导致成本差别的原因之一。
美剧因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从而在演员服装,道具选择和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
《迷失》曾创下每集 500 万美元制作成本的记录,而《X 档案》即使收视率下滑时的成本仍高达400 万美元。
中美电视剧差异

中美电视剧差异缝隙实际上对于美剧我了解的并不多,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知,美剧分为很多类型:大致有真人秀、脱口秀、肥皂剧、情景喜剧、喜剧、迷你剧、正剧、动画类剧集等类型。
平常我们看的大多是正剧和情景喜剧,所以我就简单谈谈对这两点的认识。
大部分的正剧和情景喜剧都是在美国当地时间每天晚上8点到11点之间的黄金时段播出,也就相当于我们次日早上的8点到11点。
“季”(Season):可能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最多的一个名词。
而国内的电视剧大部分是“一次性”的,即使有连载也是论“部”的,什么时候拍好,什么时候播放,没有特别强的时间规划。
美剧是每年拍一季,从每年的10月播到次年的4月。
边拍边播,播放的形式一般是一周一集,整季(全季)的集数大约是22到23集。
美剧在播放的时候电台会统计收视率,如果收视率太低了这部美剧可能就会被砍...也就是说美剧的拍摄不是按一季一季的拍而是由电台先预定几集“试播”(Pilot),当收视率有保证的时候才会继续往下预定。
大多数美剧是一集一个故事,剧集中的主要人物基本没有变化,每集会出现几个客串的演员。
如果哪个主要演员的档期与剧集冲突或是合同到期,编剧就会写点故事让他离开,或是死了、或是跳槽等等,如果观众对某个演员的离开表示不满,希望他继续出现在电视剧中,编剧又会写个让他回来的故事内容,这样就叫回归。
至于国产剧《爱情公寓》,除了故事内容,整个电视剧的做法应该符合上述一些特点,但还不是边拍边播。
美剧还有“间歇期”(Hiatus),美剧很多时候都会停播,时间大致是感恩节到来年新年过后,或者是五六月份季末到新一季开始。
这样一方面是节日修整,另外一方面,可以调整播出政策,还有就是砍掉收视率不理想的剧集。
有的时候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的播出也会造成间歇期,比如橄榄球和棒球比赛等。
对于美剧的拍摄,试播等运作方式对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拍摄都是值得学习的。
国内的电视剧都是先拍,拍摄完以后才放到电视台播,不管观众是否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中美电视剧的差异(转)
作者:赵宁宇,提交日期:2007-4-26 15:28:00
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现在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咱们本土电视剧不知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这种淡出不是说因为外国影视的冲击使得国产电视剧创作萎靡。
而是在我们每年13800集的庞大产出量下,质量却也低的惊人。
投资差异
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
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
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
归根结底就是老赵说的两个字:“缺钱!”——咱们中国拍电视剧没钱。
美国电视剧一集的制作费用就能达到千万美元,一般剧集的成本每集也在200万到400万美元间,你看人家一集的制作费用,足够国内拍一部相当好的电视剧了。
不是老美钱多的没地方使,也不是说咱们国家经济水平低,而是拍摄电视剧投入产出比的极大不平衡,使得国内的电视剧人想拍精品都拍不成。
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制片方很大程度上难以收回成本,而美国单集就能盈利250%以上。
在中国,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企业之间是不平等的市场关系,电视台花在购买电视剧的价钱实际只有12%不到,80%全部被电视台收入囊中,电视剧生产公司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而在美国,电视剧前的20分钟广告中,有11分钟的广告收入回归制作公司
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道理谁都懂?可咱们中国电视剧拿什么扩大呢?
中国的灰色成本——公关,接待费要占投资的5%。
这部分属于打水漂,无法盈利。
而美国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就1200~2000万美元。
盗版肆虐
以前国产电视剧,能够在音像市场靠卖版权每集回收10万元,可自从盗版分子掌握压缩技术以后,仅剩的这点市场也丧失了。
而海外市场也在韩剧、美剧的包围下越来越狭窄。
而美国则利用多级销售,把不再播出的、但很受欢迎的剧集打包,便宜地卖到国外电视台播出,或者制成音像制品出租/售卖,以及服装,音乐,游戏等等电视剧的衍生产品。
理论上使得制作公司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获益,极大地鼓励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封闭生产模式
美国电视剧的这种高额的制作成本,使其为了保证经济利益,降低损失,采取边拍边播的生产模式。
编剧可以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
比如纽约遭遇暴风雪,于是主角们也同样在暴风雪中逃亡。
最成功的要算《白宫群英》,编剧根据现实总统着手处理危机的时事,是剧中的“总统”很快也遇上了难题。
观众自然就产生了认同感。
同时在收视率至高无上的今天,这种生产模式也使电视台可以及时调整播出内容。
如果一部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在2.0以下,往往播不完一个收视季就会被淘汰。
于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剧往往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高质电视剧。
我们国产电视剧的“封闭结构”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的。
不平等买卖双方
在中国,电视剧没有选择权,电视台可以不买或者低价购买电视剧,但制片公司却不敢不卖啊!每年13000部电视剧,只有7000部能播出。
这种供大于求必然引起制作公司的利润被大肆挤压。
那电视剧的买卖哪还算是市场行为呢?何况电视台购买并不是一次付清。
3/1的电视台愿意付一部分定金,3/1的电视台审片后付部分款,另外则有3/1要播完后付款,但期限往往一拖就是好几年。
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个小品,鼓吹欠钱就是大爷!上面提到的电视剧的灰色成本,这下终于有了出处了。
畸形的分配结构
目前一部国产电视剧,主要演员片酬一般要占总投资的3/1,如果请一个“大腕”,那演员的费用,就差不多就要占去一半或是更多。
而用于拍摄、置景、服装等的制作费只有30%。
同时为了节约演员片酬,剧组就拼命压缩拍摄周期,以前是三天一集,现在老赵说“46天就干完20集戏”!而美国在与播映周期同步,保持一周一集的拍摄速度。
自然慢功出细活。
在美国,因为电视剧边拍边播,所以编剧的地位非常显赫:他们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细节,有的著名编剧甚至凌驾于制片、导演之上,是一部戏的“总指挥”。
因此编剧的稿酬一般占总投资的10%~20%。
但在国内,电视剧对剧本的投资往往只占投资的6%~8%。
也就是2到4万元。
在美国一部电视剧的热映可以成就“百万编剧”,在国内却寥寥无几。
可是这种“脑体倒挂”的畸形结构是与供求关系有着直接联系的:越是没有大腕参与的,越是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拍摄,也越是无法保证能够在黄金档位播出,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影响电视剧的质量。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现实面前,当我们品评美剧构思如何新颖、情节如何扣人心弦、制作如何精良,指责国产电视剧剧情繁冗、内容乏味、画面粗糙时,请多想想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吧。
如今现代电视剧行业已经成熟,一些剧情拍摄技巧和画面表现手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人家美国电视剧可是拿35cm胶片拍的。
而这一点,恰恰是国产电视剧的软肋。
当国产电视剧面对电视台的垄断和压价,又缺乏海外拓展的实力,就必然处在了一个低价低质的尴尬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