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

合集下载

咳嗽医案四则

咳嗽医案四则

咳嗽医案四则展开全文病案一:林某某,63岁,海南海口籍。

患者因“咳嗽三周余”于2012年12月11日来我科室就诊。

一诊:(2012年12月11日):患者自述三周前因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等感冒症状,自服维C银翘片后热退,但出现咳嗽气喘,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无恶寒发热,但有咳嗽咳喘,昼轻夜重,夜不得寐,痰粘难咳,色黄,咽干咽痛,纳差,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咳嗽(肺热)。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中药以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2袋杏仁2袋石膏2袋甘草2袋枇杷叶2袋车前子2袋鱼腥草2袋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另用双商(少商、商阳)放血,日1次,左右交替,连续4日。

二诊:(2012年12月14日):患者自述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痰减少,已无咽喉痒痛症状,舌红苔黄脉细。

效不更方,守上方3剂。

三诊:(2012年12月17日):患者自诉仅晚上偶见咳嗽,咳痰,夜晚可以安睡。

舌红苔白,脉细。

中药以桑芩颗粒加减:桑叶2袋白前2袋百部2袋僵蚕2袋甘草2袋。

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四诊:(2012年12月21日):患者咳嗽病情基本痊愈,嘱其调饮食,慎起居,多休息。

按语: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常用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者。

本例病人因感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等外感风寒表证的症状,如及时就诊,对症用药即可痊愈。

但病人自服治疗风热外感的VC银翘片,导致外寒未解,入里化热,进而出现咳嗽咳喘等肺气失宣等表现,故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仅七味中药,即获显著疗效。

同时针对肺热而出现的咽干咽痛的症状,配合双商放血,体现了针药结合的治疗优势。

病案二:患者王某某,女性,64岁,海口籍。

因“咳嗽1月余”而于2015年9月6日就诊。

患者诉于1月余前因行子宫全切术后开始出现咳嗽,偶咳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多呈阵发性干咳,咳引肩背,不能平卧,以夜间为多,影响睡眠,常需被迫坐位方觉缓解,每每咳至面红目泪,苦不堪言,曾服用中西诸药治疗,效果不佳,仍咳嗽不止,遂前来就诊。

中医治疗发热、咳嗽验案两则

中医治疗发热、咳嗽验案两则

中医治疗发热、咳嗽验案两则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导师,临证50余年,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作为名老中医工作研究室传承弟子跟师于王立忠教授,目睹王立忠教授治疗发热咳嗽效验如神,现选取典型案例二则与同道共享。

病案一王某,男,16岁。

2014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低热、咳嗽1月余。

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每日下午低热,体温37.3℃~37.5℃,干咳无痰,咽痒即咳,发热时伴乏力、稍恶寒,查胸片示:支气管炎。

查支原体阳性。

静滴“头孢”并口服“阿奇霉素”10余天症状无明显好转,来诊。

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

纳眠可,二便正常。

辨证: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炒牛蒡子9克,僵蚕10克,全瓜蒌12克,炒苏子12克,炒莱菔子12克,连翘15克,炙紫菀12克,炙冬花12克,甘草8克。

5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上方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较前明显减轻,偶有干咳,舌淡红苔白厚,脉弦。

处方:桑叶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炒枳壳10克,炒牛蒡子9克,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炙紫菀12克,炙冬花12克,甘草8克,砂仁10克,连翘12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服后咳嗽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症状。

按: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考虑患者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故咽痒、干咳,邪热未祛,滞留于半表半里之间,故见低热、乏力、恶寒,初诊方中柴胡和解退热,黄芩、连翘、杏仁清热润肺,前胡、桔梗、紫菀、款冬花、瓜蒌宣肺止咳化痰,炒苏子、炒莱菔子降气止咳,炒牛蒡子、僵蚕利咽止咳,缓解气道痉挛,对咽痒即咳的咽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退热、降气止咳之功,故疗效显著。

复诊低热已退,偶有干咳,前方去柴胡、黄芩,加用桑叶清除余热,陈皮、法半夏、砂仁祛痰健脾和胃以资巩固,诸症愈矣。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护理病历范文1.引言1.1 概述在中医理论中,咳嗽风热犯肺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它是由外感风邪侵袭而引起的肺热,表现为咳嗽、咳痰、喉痛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咳嗽风热犯肺可归类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

咳嗽风热犯肺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咳嗽风热犯肺属于外感病症,主要病机是风热邪气侵袭肺部,导致肺气郁结,痰湿留滞。

因此,中医护理针对咳嗽风热犯肺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宣肺散寒,以达到祛除邪热、舒缓咳嗽的作用。

中医护理治疗咳嗽风热犯肺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食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药方剂如麻黄汤、小青龙汤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来解散痰湿、宣肺散寒,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平喘化痰、宣肺散寒,达到舒缓咳嗽的目的。

食疗强调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梨、蜂蜜等可以润肺止咳的食材。

推拿按摩可通过刺激肺经的相关穴位,调节肺气的升降出入,缓解咳嗽的症状。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咳嗽风热犯肺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中医护理在治疗咳嗽风热犯肺方面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中医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和个体化,强调对身体的调理和平衡,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医护理在咳嗽风热犯肺及其他疾病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概括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将详细介绍咳嗽风热犯肺的病因和表现,以及中医护理对其的治疗方法。

最后,结论部分对中医护理对咳嗽风热犯肺症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设计,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下文将逐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医护理在咳嗽风热犯肺方面的疗效,以及对未来中医护理发展的展望。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现病史:患者自述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左右。

患者曾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西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头痛、咽痛,咳嗽有痰,嗓子干燥,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

辨证分析:本例患者表现为风热感冒,病因为外感风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生,以致于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辨证分析为风热表证,证候特点为热邪外袭,气血不通,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

诊断: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石膏、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g。

治疗过程:患者于第二天开始服用方药,连续服用三天。

第一天,患者体温下降至37.6℃,咳嗽、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头痛、身痛症状消失。

第二天,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检正常。

随访:患者于第四天复诊,体检正常,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两天,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及时就医。

总结:风热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的方药治疗,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病例之咳嗽

中医病例之咳嗽

中医病例之咳嗽咳嗽相当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者可诊断为咳嗽,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而伴喘。

鉴别:喘证、哮证:两者虽然也可兼见咳嗽,但各以喘、哮为其主要表现。

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风寒证:咽痒,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常伴风寒表证症状。

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常伴风热表证症状。

桑菊饮风燥证:干咳,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伴风燥表证症状。

桑杏汤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可伴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痰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沙参麦冬汤支气管炎(急、慢性)诊断病史:急、慢性咳嗽病史。

症状: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快,开始为干咳,以后咳粘痰或脓性痰。

常伴胸骨后闷胀或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在3~5天内好转,但咳嗽、咳痰症状常持续2~3周才恢复。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住院病历科别:中医科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 姓名:*** 职业:农民性别:女住址:锹峪乡锹峪村峡口社民族:汉入院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年龄:46岁记录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籍贯:渭源病史陈述者:患者婚否:已婚可靠程度:可靠发病季节:冬季主诉:间断性咳嗽、咳痰半月。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因受凉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症,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等药物后疗效欠佳。

疗效欠佳,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加重,乏力,胸闷憋气,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检查后以“支气管炎”收住我科。

现症见:神情,精神欠佳,乏力,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痰黄而粘,周身困重,纳呆,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干,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及流行病区居住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无不良特殊嗜好。

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性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病史。

体格检查西医查体:T :37℃P :82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第1页渭源县五竹卫生院住院病历续页姓名:*** 性别:女年龄:46岁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通气不良,无鼻翼扇动。

口唇红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多处干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正常范围内,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无触及,肠鸣音正常。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英文回答:I went to see a doctor at a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CM) clinic for my persistent cough. The doctor asked me about my symptoms and medical history. I told him that I had been coughing for about two weeks, and the cough was worse at night. I also mentioned that I had a historyof allergies and asthma. The doctor listened to my lungsand checked my pulse. He then explained to me that in TCM, coughing can b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lung heat, lung dryness, or lung phlegm. He said that he would need to further diagnose my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my cough.The doctor proceeded to ask me more questions about my cough. He asked if I had any other accompanying symptoms such as fever, chest pain, or phlegm production. I told him that I occasionally had some yellowish phlegm and felt a slight tightness in my chest.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the doctor concluded that my cough was likely due to lung phlegm and lung heat. He explained that lung phlegm refers to an excess of mucus in the lungs, while lung heat refers to an imbalance of heat in the lungs.To treat my condition, the doctor prescribed a combin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He explained that the herbal medicine would help to clear the phlegm and reduce the heat in my lungs, while the acupuncture would help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energy) in my body. He also advised me to avoid cold and greasy foods, as they could exacerbate my symptoms. Additionally, he recommended that I try some home remedies such as drinking warm water with honey and ginger to soothe my throat.I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and took the prescribed herbal medicine as instructed. I also went for acupuncture sessions twice a week for a month. After a few weeks, I notic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y cough. It became less frequent and less severe. The phlegm production also decreased, and I no longer felt tightness in my chest. Iwas pleased with the results and continued with the treatment until my cough completely resolved.中文回答:我去中医内科诊所看医生,因为我一直咳嗽不止。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20例中医咳嗽病历1. 病历一:患者,男性,40岁,反复咳嗽已达一周,伴有痰量增多、咳痰不易,伴有胸闷气短。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平喘化痰汤。

2. 病历二: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两天,咳嗽声音嘶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黄芩清肺汤。

3. 病历三:患者,男性,50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半夏清热汤。

4. 病历四:患者,女性,25岁,咳嗽已三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杏仁清肺汤。

5. 病历五:患者,男性,60岁,咳嗽已两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百合固金汤。

6. 病历六:患者,女性,35岁,咳嗽已四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苏子降气汤。

7. 病历七:患者,男性,45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瓜蒌炙黄芩汤。

8. 病历八: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五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桑杏汤。

9. 病历九:患者,男性,55岁,咳嗽已三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升麻鳖甲汤。

10. 病历十:患者,女性,40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杏仁茯苓汤。

11. 病历十一:患者,男性,50岁,咳嗽已两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住院病历
科别:中医科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 姓名:*** 职业:农民
性别:女住址:锹峪乡锹峪村峡口社
民族:汉入院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
年龄:46岁记录日期:2012年12月06日11AM
籍贯:渭源病史陈述者:患者
婚否:已婚可靠程度:可靠
发病季节:冬季
主诉:间断性咳嗽、咳痰半月。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因受凉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咳痰等
症,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等药物后疗效欠佳。

疗效欠佳,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加重,乏力,胸闷憋气,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
院就诊,门诊经检查后以“支气管炎”收住我科。

现症见:神情,精神欠佳,乏
力,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痰黄而粘,周身困重,纳呆,寐欠安,小便可,大
便干,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
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及流行病区居住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药物过
敏史及食物过敏史,无不良特殊嗜好。

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性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病
史。

体格检查
西医查体:
T :37℃ P :82次/分 R:21次/分 Bp:130/80mmHg
第1页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住院病历续页
姓名:*** 性别:女年龄:46岁床号24床住院号:120880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通气不良,无鼻翼扇动。

口唇红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多处干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正常范围内,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无触及,肠鸣音正常。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膝反射存在,Kerning征(-),Babinski征(-),Brudzinski征(-)。

中医查体:
神情,精神欠佳,乏力,胸闷憋气,咳嗽、咳痰,痰黄而粘,周身困重,纳呆,寐欠安,小便可,大便干,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辅助检查:
胸部正位片示:肺部炎性改变。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证侯诊断: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
医师签名:
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