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活出生命的精彩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4单元 第10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部编版2020年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10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第4单元的第10课“绽放生命之花”的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教材通过案例、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精彩的动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开始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对自我认知和生命价值有初步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着生活压力、学业负担等问题,对生命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精彩的动力。
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精彩的动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情境的素材。
4.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入本课主题,如一位身残志坚的运动员的故事,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活出生命的精彩》_32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过程与方法:学会准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理解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步骤(一)自主预习1.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__质量__。
2.生命是一个逐渐__丰富__的过程。
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持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__道德体验__就会持续丰富,对生命的__感受力__,__理解力__就会持续增强。
3.我们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__他人的生命__,设身处地地__思考并善待他人__。
4.让我们用__真诚__、__热情__、__给予__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__互信__、__友善__、__和谐__的社会。
5.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使用自身的__品德__、__才智__和__劳动__。
创造出比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__物质财富__和__精神财富__,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6.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__他人的__、__集体的__、__民族的__、__国家的__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贫乏与充盈探究一:教材P115探究与分享(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相同点:他们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生活的目标,生命是充盈的。
(2)略。
知识模块二冷漠与关切探究二: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1)和同学交流:如何让生命充盈?(2)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本小组“让生命充盈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能够积极进取,自觉充盈自己的生命;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2、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懂得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知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学会逐步使其充盈起来;②懂得生命拒绝冷漠;学会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而且要关注其他生命,善待他人;③懂得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④学会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创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的生活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学会充盈自己的生命。
难点: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恰当关怀他人生命;伟大的内涵,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精彩活着、不同生活态度不同人生、冷漠与关怀、平凡中创造伟大、感动中国人物等典型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不同生活态度影响生活质量的事例;积极进取精彩活着的故事及消极悲观活着的故事;伟大人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播放《刘伟:身残志坚“钢琴家”双腿也能演奏梦想》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你震撼了吗?你被什么震撼了?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新课:一个失去双臂的人却能精彩地活着,这让我们震撼,也让我们惭愧。
我们该怎样活着?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精彩地活着。
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活动一:看视频,谈感悟教师播放视频《一梦两三年——不要因为生活的颓废把梦想憋死在心中》。
引导:为什么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最后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发表看法。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_0

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程标准依据:本课作为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一个升华,由最初的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升华到对生命的认识与探索。
主要的课程标准依据有两个:1.“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处于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还有一部分人对生活感到很迷茫,觉得生活机械而乏味,甚至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质疑,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生活无追求、漠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行为。
其次,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与小学生相比虽然中学生具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但由于知识、阅历、辨别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还较弱,因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容易被误导。
本课的生命教育就是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展开的。
针对以上学情,特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①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②学会善待他人,温暖世界;③知道平凡的生命也可以时时创造伟大。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辨别分析: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思考与感悟:①增强热爱生命,勇于创造生命价值的情感;②增强关注自身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的观念。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多媒体录像课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五、课堂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的设置,让学生体会艰难,同时为后面视频观看的内容做好对比铺垫。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活出生命的精彩》_9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框题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设计思想本课设计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中的相对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理解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中的“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第二框题。
由三目组成。
本课也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在上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命活着的意义,并且明白了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在此基础上,需要在本框题共同探究如何让生命精彩的方式和方法,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三、学情分析1、处于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有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的意义渺茫,开始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不同水准地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初中生的分辨水平、理解水平以及自控水平有待提升。
面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缺乏准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水平,对生命的意义缺乏基本认知。
四、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生命得到滋养,持续充盈自己的生命。
注重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2. 水平目标:增强使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水平。
初步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 知识目标: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能够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识逐渐加深,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命价值。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独特性2.生命的价值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案例: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题: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独特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精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3.操练(10分钟)小组内讨论: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明确活出生命精彩的方法和途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体验,不断增强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
3.知道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自主预习1.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
2.生命是一个的过程。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起来。
3.我们不仅要关注的发展,而且要关切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4.当我们将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闪耀出伟大。
三、合作探究辨析:有人认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普通人默默无闻,他们的人生没有价值。
四、随堂演练1.下列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②有的人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争当新时期的创客③有的人沉迷网络,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④我们要拒绝贫乏,让生命充盈起来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一则“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感动了很多人,妈妈偷鸡腿给生病女儿过六一儿童节,3小时获捐30万。
下列不属于这件事传递的正能量的是()A.母爱的伟大与无私B.生命拒绝冷漠,生命需要关切C.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可以不惜触犯法律D.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社会3.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①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②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③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让自己的血液在陌生人的血管里流淌④见到暴恐分子持刀砍杀无辜群众,不顾一切上前阻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A.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B.每个人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C.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是不同的 D.人的生命价值因其地位不同而不同5.“最美爸爸”黄小荣从近5米高的堤坝上一跃而下,忍着右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剧痛,爬行10多米救起落水的孩子,他的事迹感动你我、感动整个富春的大地。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甘于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1.增强运用给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力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知识目标】1.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态度,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2.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依存,在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能够创造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态度,会有不一样的人生;2.理解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在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难点】认识到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青春烈火》,边听边思考:什么是烈火青春,如何成就烈火青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
环节二:新课讲授1.贫乏与充盈过渡语:同学们,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多人相遇,会有很多人吸引着你,那么介绍一下你的偶像,说一说他们的美好品质。
活动一:介绍你的偶像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偶像,举出他\她的重要事迹以及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学生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偶像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经验,都在创造人生的价值。
其实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人们的生命的质量。
活动二:16岁的自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大胆设想16岁的自己,思考下列问题:(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你期待自己的16岁时将会是什么样的?(3)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回答:我希望我的16岁是阳光灿烂的,取得好的成绩,有很多好朋友,也希望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实践。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同学们现在还是人生的起点,一定要热爱学习,乐于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服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命充满色彩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
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的生命也能时时创
造伟大。
人物故事:铁肩信使的长征路
资料:王收秋,山西省的一名普通的步班乡邮员,在 了 解 人 物
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故事,感
坚韧顽强,一年走出一个长征路。王收秋所投递 受 生 命 从
分析:
盲人提灯笼 给别人照亮 不会相撞
分析寓言
结果: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结论: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 领悟道理
递温暖 。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
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不
仅将自己的生命照亮,也可以照亮他人,温暖
他人。 社会百态:要不要扶?要不要让座? 点拨: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
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观点: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
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
思考社会 百态
帮助学生 结合社会 百态,理 解冷漠与 关切。
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短话被网友称为“北大撑腰体”。
设问:你如何评价“北大撑腰体”? 引导:每一个应该用真诚、善良、给予去感动、改变
二、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虽然相比小学生,他们有了更丰富的
知识,更开阔的眼界,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甚强,对 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陷入迷茫和彷徨。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 自己生命的未来。
学生推理,想象,回答。
回答问题
幻灯:她看了信后心头一颤,决定要在沙漠中寻找星
星。从那以后,塞尔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
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品,研究沙漠里的仙人
掌、几百万年前的海螺壳。渐渐地,她迷上了这里,
后来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引用故 事,说明 道理
思考: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塞尔玛收信后是怎样让生命充盈的?
投递邮件均在 25 公斤左右,投递邮件总量达 70 多万
件,从未丢损一份邮件,累计徒步行程近 37 万公里,
一年走一个长征。
在平凡的乡邮员岗位上,王收秋虽然没有做出
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用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
精神谱写了一曲最美妙的邮政之歌。
设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王收 分 析 平 凡
读寓言
古时候有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
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问他:“你反正看不见,
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走路?”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
引导学生 透过寓言 故事领会 道理
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
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他们就
不会再撞到我了,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主人公的重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的生命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因远离贫乏,不断充盈而精彩;生命因拒绝冷漠, 总结
关切他人而精彩;生命因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而精彩!
整理笔记
体会身边 的人“如 何活出生 命的精 彩”
总结内容
思考,回 答问题
分析: 塞尔玛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品 研究沙漠里的 领悟
引导学生 分析问题
仙人掌,海螺壳 塞尔玛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努
力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 生命得到滋 养,一点点的充盈起来。
结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二、冷漠与关切 故事赏析:盲人打灯笼
的王封乡地处太原西山地区,方圆 138 平方公里,山 平 凡 中 闪
峦起伏,有 30 个自然村,居民 1 万多人。从 1985 耀伟大。
年开始,王收秋每天天刚亮就出班,天大黑才能归班。
一年 12 双穿坏的鞋、6 个背坏的邮包……,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两个饼子,一瓶凉水,就是他的午餐。
30 年来,他每周出班 6 天,几乎从未休息过,每日
幻灯:读故事,悟道理
一位将军到沙漠参加演习,他的妻子塞尔玛随军 赏析故事
驻扎在陆军基地里。沙漠中干燥的气候让塞尔玛非常
难受。再加上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孤独中的她经常写
信给父母倾诉。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两行:“ 两个
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
了星星。”
教师:收信后,塞尔玛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 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的理念,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知识目标: 理解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质量就不同,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 伟大。
课题 学科
教材
教学基本信息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
道德与法治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 (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3)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2.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力求生命充 盈,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学会关切他人,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 美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活出生命的精彩。
透过平凡 人物的感 人故事, 体会“生 命在平凡 中也能创 造伟大。
课后活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我发现 我学习
课后活动
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许多多人相遇。
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
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
出生命精彩的故事记录下来。
主人公的姓名: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分析: 余旭人生目标明确; 在工作中勇敢 领悟 执着,不怕吃苦; 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爱好广泛。
余旭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充盈的。 过渡: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但是, 倾听领悟 环节过渡
有的人像余旭一样,生命充盈,从而造就精彩
人生。有的人的生命则贫乏暗淡,生活枯燥乏
味。是什么原因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秋的生命是如何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请你 人 物 的 伟
举例说明。
大之处。
引导: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的。当王收
秋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
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当他将个体的生命和他
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伟
大。
说明“伟 大在于创 造和贡 献”。
【教学重点】 生活态度不同,生命质量同;要关切其他的生命;平凡的生命也能闪耀出伟大。
【教学难点】 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 思考 死了,他还活着。”
引出主题
一、贫乏与充盈
梳理内容
积极态度,丰富人生 充盈生命,远离贫乏
学会关切,善待他人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活出生命 的精彩
名言
生命独特,使命不同 于平凡中,创造伟大
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 欣赏 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 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托马斯·布朗
升华情感
他人,笑容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
讨论,发 表观点
和谐的社会。北大是在为人性的善良撑腰。 说一说: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 小事做起
三、平凡与伟大
资料:伟大人物简介。
了解几位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撰写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伟 大 人 物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的事迹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
具有重大影响。
瓦特:英国著名的发明家,1776 年制造出第一台有
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时传祥: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
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思考,回
思考:一个人的伟大在于哪些方面?
答问题
引导: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 领悟道理
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
烈烈。她牺牲了,虽然我们只是看到了她的照
了解人物 故事。
用鲜活生 动的素 材,引发 学生对 “充盈” 的生命的 认识。
片和影像,但我们知道她活得精彩。
教师:她生命的精彩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继续了解
余旭的故事。
幻灯:战友讲述生活中的余旭。 思考:余旭的生命是短暂而精彩的, 精彩之处体现
在哪些方面?
思考回答 问题
人物故事:活出生命的精彩---余旭 资料:余旭,1986 年出生于四川崇州,是空军培养 的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是首位驾歼-10 战机飞上蓝 天的女飞行员。 2016 年 11 月 12 日,她所在的八 一飞行表演队在进行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余旭跳伞 失败,壮烈牺牲。 引导:她活着,虽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活得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