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ppt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6张PPT)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2、迁都洛阳 (1)原因: 平城 洛阳 地理 地理位置偏僻,水 地处中原,交通便 位置 旱易发,交通不便 利 经济 产粮有限,不足以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发 承受生活供应 达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 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阻挠改革 利于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威 利于控制中 胁 100 原 北魏定都近 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 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评价: <1>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2>积极作用: <3>局限性: ①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 ②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③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④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了解北 魏初期的社会 面貌;孝文帝 改革的主要内 容。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
25 东 汉 220 220 魏 蜀吴 280
北 朝
265 西 晋 317
十六国 386北魏分裂581 581 前秦一度统一 隋 朝 317东晋420 420宋齐梁陈589 618 东魏534-550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领域:均田制(土地制)、租调制(赋税制) 2、租调制(赋税制度) (1)目的: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国家税收; (2)内容: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3)影响: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 (二)政治领域: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1、整顿吏制 (1)原因:吏治混乱,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2)措施:①任期考核制;②严惩贪污;③俸禄制度; (3)影响:①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 固北魏政权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719人教PPT课件

北魏政权 宗 主
宗 主督 户
农民制
改革
北魏政权
三 长 制
农民
公元484年,冯太后在北魏帝国掀起一场反腐风 暴,郡县长官因贪污被处死的有四十余人.其中 就有孝文帝的亲娘舅。
你认为这反映了北魏政府存在着什么问题?
原因:吏治腐败,制度欠缺
你认为处死一批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 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千古一后——冯太后
出生皇族,一夕为奴 入主中宫,盛年丧夫 抚育幼子,临朝称制 废献文, 立孝文 再度临朝,太和改制 谥号文明,千古一后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重点: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的原因
前期:冯太后主持的改革
制 定 新 制
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均良田。…制…事
16
孝文帝移风易俗
假如你是一位北魏的贵族或在朝官 员,设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社会风 俗的改革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 响,主要有哪些变化?
移风易俗
孝文帝移风易俗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洛阳弊大于利。
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来 对北魏政权来说,
说,是利大于弊
是弊大于利
2.《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 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 “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 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 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平城 (1)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_____ ,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大兴安岭 (2)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 ____________ 一带,过着游牧
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传统的统治方式,引 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情境导入 长城的见证 秦长城既是中国汉文化源远 流长的代表,也是中华大地上草 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见证。它见证过“敕勒川,阴山 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自然风光,也见证过长城内外人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 · 为什么本该在草原上放牧牛马,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会定居下 来种地,当起了农民?
在此基础上衡量四个选项,答案一目了然,应选C项。
2.社会矛盾激化 (1)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向各族人民征派 的租调徭役极为繁重,并对人民任意杀戮;没有俸禄的北 魏官吏靠贪污和搜刮维持奢侈生活;拓跋贵族和汉族地主 兼并农民的土地。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不断起义,阶级 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 汉族地主 生活方式颇为悬殊,造成鲜卑贵族与 ____________ 间的 矛盾时常发生。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 机,使改革迫在眉睫。
要点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 .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 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共23张PPT)

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 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 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 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 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 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 生闻此,应当大庆。”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改籍贯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移风易俗:胡服特点(结辫左衽,夹领小袖短 袄,长裤长靴。)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室。”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改汉姓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前期改革:创立新制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吏治有所好转
卓
推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有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成
效
国家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内容:
小结
阶段 重点 冯太后主持
第一 重点是创建 阶段 新制
孝文帝主持 第二 重点是移风 阶段 易俗
主要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实行三长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移风易俗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的大融合)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 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 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 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 速了北魏的衰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PPT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起源:东北 鲜卑族 魏晋: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政权——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黄河
奠定基础
2、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必要性
1、阶级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 汉族与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与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 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改革迫在眉睫
3、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1) 冯太后掌握实权 ,培养孝文帝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估计性
文明皇后(冯太后)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 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背上得天下”不等 于能够 “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 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 进过程中的必定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三长制
三长制
▪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 职责: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
役徭役、推行均田制
3)、整顿吏治(484年)——俸禄制
改革原因 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激化阶级矛盾
改革内容:(1) 任期不固定 (2) 严惩贪赃枉法 (3) 建立俸禄制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起源:东北 鲜卑族 魏晋: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政权——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黄河
奠定基础
2、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必要性
1、阶级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 汉族与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与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 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改革迫在眉睫
3、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1) 冯太后掌握实权 ,培养孝文帝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估计性
文明皇后(冯太后)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 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背上得天下”不等 于能够 “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 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 进过程中的必定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三长制
三长制
▪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 职责: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
役徭役、推行均田制
3)、整顿吏治(484年)——俸禄制
改革原因 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激化阶级矛盾
改革内容:(1) 任期不固定 (2) 严惩贪赃枉法 (3) 建立俸禄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5张PPT)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P44。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本单元线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本单元线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Hale Waihona Puke 农民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4)影响: 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5张PPT)

4.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 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 .均田制 B.俸禄制
C .三长制 D .租调制
C
后期: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化
主要措施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平城 洛阳
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 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 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主要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 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D
C.三长制 D.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 对应;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魏书》卷二十二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 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15 人教课标版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 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 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孝文帝推崇儒学,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
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封建 国家人才。
人物:拓跋焘
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
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
族融合。
北魏
刘宋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2.北魏的发展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
拓跋珪的汉化措施
经济上:解散部落组织(分
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 暂缓。
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 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氏 ”的工作。既 肯定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又为鲜 卑贵族确认了士族的身份。
鲜卑姓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穆 陆 贺 刘
移风易俗
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 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孝文帝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
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加速了政权的封 建化。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孝文帝模仿汉族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定
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 律,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施行。
龙门的魏碑书法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鲜卑族的汉化
鲜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改变,鲜 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 俗习惯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 也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 几经周折,才平息起义。自开国至今,境内起义 已经多达八十多次。
4、民族矛盾激化
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 为肉篱”。
在战争时,鲜卑拓跋贵族往往驱使汉族 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 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 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 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2、三长制
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 以五邻为一里,设里长; 以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 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 和兵役。
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 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 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 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的巩固。
基本原因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解决方案 采用汉制
偏远荒凉柔然强大 官无俸禄强取豪夺
迁都洛阳 整顿吏治
民族歧视政策
汉化民族融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宗主督护制
实行三长制
十六国战乱动荡 均田制一举两得
孝文帝和冯太后对你的调查报告非常满意,接下来他们 又征询你的意见。“爱卿啊,你看怎么办呢?”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 农民,农民向政府缴纳租 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 役。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耙图(魏晋墓葬壁画)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 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 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 的改变?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造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造像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人物 形貌和衣饰上有什么不同?其原 由何在?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一、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 乱的政治局面。
北魏疆域图
北魏虽然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 不安。
民族比较表
民族 汉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以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文化 先进
北方少数民族 以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经济上:北魏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 食不能满足需要;
政治上:平城地处偏僻,北魏政府很难有效 的控制中原地区;
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安全; 迁都也便于南下灭南齐,实现统一;
5、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 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 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 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 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
主要问题 1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2 都城经济困难、面临威胁 3 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 4 民族矛盾尖锐 5 地方割据势力大 6 经济破败、土地荒芜
北魏帝王出御图(今河南巩义市石窟寺里的浮雕临摹图)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反映 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
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意义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 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 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 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及其本人的认识。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迁都洛阳、改行 汉制、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 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
意义: 这些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 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 了基础。
3、俸禄制度
4、官吏任期
规定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筹 集,三个月发放一次。各 级官吏无权到民间征收, 也不得接受馈赠,违者严 惩。
按照政绩的好坏来决定。 对官吏三年一考核,以能 否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 要考核内容。
5、迁都洛阳
平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洛阳
语言:在朝廷禁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巴氐
成汉(304-347)
氐
前秦(351-394)后凉(386-403)
羌
后秦(384-417)
汉 前凉(317-376)西凉(400-421)北燕(409-436)
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 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
东晋和十六国形势图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为道武帝。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现在魏孝文帝派你作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 调查,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回 来后准备上朝如实禀报。
主要问题 1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2 都城经济困难、面临威胁 3 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 4 民族矛盾尖锐 5 地方割据势力大 6 经济破败、土地荒芜
基本原因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偏远荒凉柔然强大 官无俸禄强取豪夺 民族歧视政策 宗主督护制 十六国战乱动荡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朝代发展线索
吴
东 汉
魏
西 晋
蜀
东北
魏齐
十北
六 国
魏
西北 魏周
隋
东 晋宋齐梁陈
族名
所建立的政权
匈奴 前赵(319—329)北凉(401-439)夏(407-431)
鲜卑 羯
前燕(337-370)后燕(384-409)西秦(385-431) 南凉(397-414)南燕(398-410) 后赵(319-350)
认识: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
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