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高二物理选修3-1详细公式

高中高二物理选修3-1详细公式

选修3-1的详细公式一、关于求库仑力、静电力、电场力的公式 ① 2rQq=kF 库(求两点电荷Q 、q 之间的库仑力) ②F =Eq (适用于任何电场) 公式①符号意义:F 库:库仑力;k :静电力常量,大小为9×109N·m 2/C 2 r :两点电荷Q 、q 之间的距离;公式②符号意义F :静电力/电场力;E :电场强度;q :检验电荷/试探电荷 二、关于求电场强度E 的公式 ①q 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②2rQk E =(适用于求点电荷Q 在距其r 处的电场强度) ③dUE =(适用于匀强电场) 公式③符号意义:U :某两点(如A 、B 两点)的电势差;d :沿电场线的距离/两点(如A 、B 两点)所在等势面的垂直距离 三、关于求某两点(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的公式 ①qW =U ABAB ②U AB =Ed 或U AB =-Ed (当φA <φB ,即U AB 为负时) ③U AB =φA -φB公式符号意义:W AB :电荷q 从A 运动到B 静电力/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d :沿电场线的距离/A 、B 两点所在等势面的垂直距离; φA 、φB :A 、B 两点的电势 四、关于求静电力做功的公式和方法①AB AB qU W = ②B A P P AB E E W -= ③利用动能定理222121A B AB mv mv W -=或222121A B AB mv mv W W -=+其 五、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及偏转电场中运动的常用公式①由20121=mv qU 得飞入偏转电场的初速度m qU v 102=②在偏转电场中受到的加速度md qUm qE a 2==③由l =v 0t 得穿越偏转电场的时间0v lt =④由上得出偏移量d U l U v l ·md qU ·at y 122202242121或===⎪⎪⎭⎫ ⎝⎛ ⑤02=tan v v l yθy 或= 六、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判别C 、Q 、U 、E 、F 变化情况) ①连接电源电势差U 不变,πkd S εC r 4= Q =CU ;dUE =(E 与d 有关)F =Eq ②切断电源电荷量Q 不变,πkd S εC r 4=C QU = S επkQ =Cd Q =d U E r4=(E 与d 无关) F =EqC :电容;S :正对面积;d :极板距离;Q :电容器电荷量;εr :介电常数;U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θv 0vU 2 d··ql七、电路相关公式 ①电流定义式:t q I =(q :t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②欧姆定律RU I = ③串联电路特点: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 总=I 1=I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总=U 1+U 2+…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 总=R 1+R 2+… ④并联电路特点:干路电流(总电流)I 总=I 1+I 2=+…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即U 总=U 1=U 2=…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总21111R R R ⑤纯电阻电路(W 电=Q ,欧姆定律适用)电功Q Rt I t R U UIt =W ===电22tQ P R I R U UI P t W ======热电电22 ⑥非纯电阻电路(W 电=Q +E 其,欧姆定律不再适用,如电动机,电风扇) UIt W =电 Rt I Q 2= UI t W P ==电电 R I tQP 2==热 电入=P P r 2I UI P P P-=-=热电出 %100⨯入出=P P η 符号意义:Q :热量或焦耳热;P 电:电功率;P 热:热功率;P 入:输入功率;P 出:输出功率 r :电动机或电风扇的内阻;η:电动机的效率 ⑦电阻的决定式 Sl R ρ= 符号意义:ρ:电阻率;l :导体的长度;S :导体的横截面积 ⑧闭合欧姆定律 rR EI +=内外+=U U E Ir U E +=外 Ir IR E += 符号意义:I :干路电流;E :电源电动势;U 外:路端电压;U 内:电源内阻分得的电压 R :电源外部总电阻;r :电源内阻 八、关于磁场的公式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IBL F =安(导体与磁感线垂直)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qvB F =洛(电荷以速度v 垂直飞入磁场) 符号意义:L :导体两端连线长度;B :磁感应强度;q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

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如下:1. 运动学公式a.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 = s / 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v / t(米/秒^2)-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 = v0 + a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ma + b v/t(米/秒^2)b. 非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米/秒^2)- 位移公式:s = v0 x v0 / 2a(米)- 速度公式:v = x / 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米/秒^2)2. 静摩擦力公式- 基本概念:f = ma(牛顿)- 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 公式推导:当物体受到静摩擦力时,其速度一定小于等于位移的速度,即将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因此,可以借用质点公式s = v0 x v0 / 2a(米)来推导静摩擦力公式。

3. 动摩擦力公式- 基本概念:f = ma(牛顿)- 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公式推导:当物体受到动摩擦力时,其速度一定大于位移的速度,即将物体看作一个弹性体。

因此,可以将物体看作一个弹性块,通过公式s = v0 x v0 / 2a(米)和f = ma(牛顿)来推导动摩擦力公式。

4. 碰撞公式- 基本概念:P = F / c(平方米)-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冲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冲量保持不变。

- 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其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以上是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因为物理选修模块的不同选择可能会用到不同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选修模块的公式总结:1. 选修 3-5 模块- 静电场中的电势公式:U = Uo - rt,其中 Uo 为电势零点处的电势,t 为时间,r 为电荷之间的距离。

- 电场强度公式:E = q/(4πkd),其中q为电荷密度,k为静电荷密度,d为电荷之间的距离。

- 电势能公式:E = -Ru,其中 R 为导体电阻值,u 为电势。

- 电荷分布公式:∑Q = 0,其中∑为所有电荷的合,Q 为电荷总量。

2. 选修 3-4 模块- 波动方程公式:▽2f = 2f/x2 + 2f/y2 + 2f/z2,其中 f 为波函数。

- 振动方程公式:f = -μ2f/t2,其中 f 为振幅,μ为弹簧弹性系数。

- 干涉公式:I = I0(1 + kv/λ),其中I0为参考方向的干涉强度,kv为垂直于参考方向的干涉强度,λ为光程差。

3. 选修 3-3 模块- 热力学温度公式:T = t(1 - s/c),其中t为温度,s为热力学熵,c为物质的热膨胀系数。

- 热传导公式:q = -kA(T1 - T2),其中 q 为热传导功率,k 为热传导系数,A 为接触面积,T1 和 T2 为两个物体的温度。

- 分子扩散公式:Pv = nRT,其中 P 为压强,v 为分子扩散速率,n 为分子总数,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4. 选修 3-1 模块-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其中 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物体加速度。

- 万有引力公式:F = Gm1m2/r2,其中F为万有引力,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波动方程公式:▽2h = -4πGnλ,其中 h 为光程差,G 为万有引力常数,n 为光的频率。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选修 3 模块的公式总结,实际上物理选修模块的公式非常丰富,需要根据具体选择模块进行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电磁学常用公式库仑定律:F=kQq/r电场强度:E=F/q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匀强电场:E=U/d电势能:E=qφ电势差:U=φ-φ静电力做功:W=qU电容定义式:C=Q/U电容:C=εS/4πkd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加速匀强电场:1/2*mv=qUv=2qU/m偏转匀强电场:运动时间:t=x/v垂直加速度:a=qU/md垂直位移:y=1/2*at=1/2*(qU/md)*(x/v)偏转角:θ=v⊥/v=qUx/md(v)微观电流:I=nesv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欧姆定律:I=U/R串联电路电流:I=I=I=……电压:U=U+U+U+……并联电路电压:U=U=U=……电流:I=I+I+I+……电阻串联:R=R+R+R+……电阻并联:1/R=1/R+1/R+1/R+……焦耳定律:Q=IRtP=IRP=U/R电功率:W=UIt电功:P=UI电阻定律:R=ρl/S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ε=U外+U内安培力:F=ILBsinθ磁通量:Φ=BS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E=nΔΦ/Δt导线切割磁感线:ΔS=lvΔtE=Blv*sinθ感生电动势:E=LΔI/Δt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电子电量为库仑(Coul),1Coul=电子电量。

一、静电学1.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

电力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方向,电力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

平行板间的电场3.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间之电位能。

本式以以无限远为零位面。

4.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位。

导体内部为等电位。

接地之导体电位恒为零。

电位为零之处,电场未必等于零。

电场为零之处,电位未必等于零。

均匀电场内,相距d之两点电位差。

故平行板间的电位差。

高中物理选修-4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4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4公式第十一章 机械运动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sin(ϕω+=t A x x 表示位移,A 振幅 单位mω圆频率,单位rad/s,表示简谐运动振动的快慢。

f Tππω22==2、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 k a -=3、单摆:回复力:x lmg F -= 振动周期: g L T π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4、弹簧振子周期: k m T π2=5、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第十二章 机械波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v vT ==λ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 T v λλ== (适用于一切波)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第十三章 光1、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①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 光的析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固 f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1212sin sin n =θθ 介质的折射率n :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介质的折射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必修2、选修3-5第一章部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必修2、选修3-5第一章部分)(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高中物理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0、三角函数:斜边的对边角αα=sin 斜边的邻边角αα=cos 的邻边的对边ααα=tan32130sin 0=2330cos 0=3330tan 0=2245sin 0=22cos450=145tan 0= 2160cos 0=2360sin 0=360ta 0=n 00sin 0=10cos 0= 5337sin 0=5437cos 0=4337tan 0=0180sin 0=1180cos 0-= 5453sin 0=5353cos 0=3453tan 0=414.12≈732.13≈一次函数中斜率角)为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一般指的是变化量,αα∆=--=∆∆=(tan 1212x x y y x y k1、速度的公式:时间)是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是位移,t x t xv ∆∆∆∆=( 2、平均速度公式t x∆∆=v-*30060012-*45370530-*450450112x ∆y ∆α时间路程平均速率=2、加速度决定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时间 关系式 at v v +=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时间 关系式 (x 是位移)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位移 关系式ax v v 2202=-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平均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中间时刻速度公式可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平均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中间时刻速度公式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中间位移速度公式2x v =8、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点:①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2021at t v x +=2x 02υυ+=∆∆=t vt②1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 、nT 秒内,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x x x x n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 、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7:5:3:1X :X :X ||||||=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都带竖)与((n m aT n m X X n 2m )-=- (注意这个推论不要求初速度为0)1|x X =12||x x X -=23|||x x X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千万不要忘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以认为是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也可以应用以上规律。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

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 =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 U 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总结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 =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物理选修3-5公式
一、碰撞与动量守恒
1、动量:p =mv ,矢量,单位:kg ·m/s
2、动量的变化:△p =mv 2-mv 1 (一维) 是矢量减法,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m
p E k 22= 4、冲量: I =Ft ,矢量,单位:N ·s
5、动量定理: I =△p ,或Ft =mv 2-mv 1 (一维)
6、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一维) 条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7、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 1·OP=m 1·ON+m 2·O ′M
8、弹性碰撞:没有动能损失
021211'v m m m m v +-=,0
2112'v m m v += (牛顿摆中m 1=m 2,故v 1′=0,v 2′=v 0,入射球...
损失的动能最多) 9、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
损失的动能最多 m 1v 0=(m 1+m 2)v ′ 10、若m 、M 开始均静止,且系统动量守恒,则:mv 1=Mv 2,ms 1=Ms 2
二、波粒二象性
1、光子的能量:λ
hc hv E == v 为光的频率,λ为光的波长 其中h =×10-34J ·s
2、遏止电压:km E mv eU ==2max 2
1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W mv hv +=2max 2
1 4、光源发出的光子数:hc
Pt n λ= 5、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λ
h p = 6、德布罗意波的波长:p
h =λ
三、原子结构之谜
1、汤姆生用电磁场测定带电粒子的荷质比:2
2d B Eh m q = 2、分子、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m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m 核子(质子、中子)的半径约为10-15m
3、巴耳末系(可见光区): 5... 4, ,3 ),121
(122=-=n n
R λ 对于氢原子,R =×107m -1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121E n E n =,12r n r n = 其中n 叫量子数,n =1, 2, 3…. E 1=-,r 1=×10-10m
5、能级跃迁:hv =E m -E n
四、原子核
1、剩余的放射性元素质量:21021T t
m m ⎪⎭
⎫ ⎝⎛= 2、剩余的放射性元素个数:21021T t
n n ⎪⎭
⎫ ⎝⎛= 3、卢瑟福发现质子:H O He N 111784214
7+→+
4、査德威克发现中子:n C He B 10126429
4+→+e
5、α衰变:e h H T U 4223490238
92+→
6、β衰变:) ( P T 11-23491234
90射线v v e a h ++→
7、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
n
P He A 1
03015422713+→+l )(e S P 0
130143015中微子v i ++→
8、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c m E ⋅=,2c m E ⋅∆=∆
9、重核的裂变:n 3B K n U 1014456803610235
92++→+a r
10、轻核的聚变:n H H H 1042312
1+→+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