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人物意象——教师版(1)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教师版(1)

咏怀古迹教师版(1)

《杜甫诗三首》(第二学时)班级姓名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3.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通过引导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导学部分】一、知识链接1、背景补充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2.诗题介绍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3、晓常识:⑴咏史怀古诗:《咏怀古迹》,从诗歌题材来看,这是咏史怀古诗,所谓咏史怀古,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咏史怀古诗的常识;2.理解诗意,熟练掌握诗词的主旨与写法;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初中教材中必考的五首咏史怀古诗。

二、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长于精辟议论。

怀古诗是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长于情景交融。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为咏史怀古诗。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特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2)意象:古地:咸阳、长安、赤壁、秦淮、潼关等;古人:周瑜、曹操、孙权等古事:赤壁之战、后庭花等(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统治者——荒淫奢侈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古朝代兴亡变化。

(国家)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统治者)3.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同病相怜型)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对比失落型)5.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6.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等。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一)分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一)分析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意图和思 想感情;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答 题技巧。
诗类点击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 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 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或在古迹、古 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比较阅读
马嵬(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拟人手法。末两句赋 予山、水以生命,渲染 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 岳飞墓时所作,抒发了对 南宋名将岳飞极为沉痛的 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 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 的愤慨,流露了深沉的故 国之思。
咏史怀古诗小结
(1)、情感主题
1、古人: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 酬。(借古人自比或与古人对比)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主旨)
结语
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 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 今风流人物;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 桑田。“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人生路上 ,与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 光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 ,热爱唐诗,热爱传统文化,“欧风美雨都不能 夺走我的汉魂唐魄”。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 我们是李杜的后人,我们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中国!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赏析:西塞山怀古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 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 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 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 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 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 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 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及语言特色。(4分)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 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 的散曲风味。
有人说,《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 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 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 不遇的感伤。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类(09首)+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意象大全)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类(09首)+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84首)(意象大全)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专题
咏史怀古类
何为咏史怀古类古诗? 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
咏史怀古类古诗
咏史怀古类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 史遗迹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方式,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哀 思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特点: 1.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这类诗歌通常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为创作背景, 通过对这些事件或人物的描绘和评价,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 2.借古讽今: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反思和评价,来揭示现 实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3.寄寓个人情感: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通过对历史 事件或人物的描写和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人生感慨等情感。 4.情景交融:咏史怀古诗通常善于将历史事件或人物与自然环境、景物景观等相结合,通 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艺术氛围。
4.乱石穿空:乱石穿空的景象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旧事同战迹场。时遗址也,代展表着示过去了的战自争和然英雄力
量的伟大和壮美。
4.乱石穿空:乱石穿空的景象象征着战 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也展示了自然力
5.惊涛拍岸:惊涛拍岸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赤壁之战的激量5.烈惊的涛伟和拍大岸和残:壮惊美酷涛。拍,岸的同景象时进一也步强展
5.江水:江水滔滔,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时间的流逝。诗的5.人江感水慨通:。江过水滔描滔,绘象征江着历水史的的深远形
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描绘江水的形 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
的期待。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意象
意象 1.咸阳城东楼:咸阳城东楼是诗中的主要背景和观察点,象征着诗人所处的位 主题 置和视角。这座楼位于咸阳城的东边,是历史上的一个重1.咸要阳城地东楼标:咸,阳城诗东楼人是诗通中的过主 原文背诵 登2天了3..一蒹溪山云 绿上空一上葭云雨、芜这和种日、高杨初欲座时萧、 黄楼间条城 柳 起 来雨 叶, 的 凄万似日风、 :俯 流 凉里汀沉满风 这瞰 逝 的愁洲阁楼: 些周,氛, 。 , 。这植围雨围些物的和,自元景风表然素色则达家 慨元也,象了衰 。素是表征诗抒在诗败达着人发诗中了自对的中的了自然家无构重己 的 国对限成要对 力 衰国感了意历 量 败重象史 和 的要。和 变 无的绿现 化 限意芜实 。 感要置是上己2中天然一.象和云的 这 慨背和历这对构空的种、景视史座历成和力萧群黄日深 些 。和角上楼史了时量条、观。的,和重间和凄。叶雨刻 意察这一俯现要的变凉、点座个瞰实的流化的云代风思 象,楼重周的意逝。氛:象位要围深象,这围和表这考 共征于地的刻群雨些,些着咸标景思。和意表日着自。 同阳风诗,色考云象达然城则人诗,。和共了代秋元营的象所人表日同诗素东征处通达代营人表天在造边着的过了表造对诗,自位登自着了家着的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1苏教必修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1苏教必修1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题
咏史怀古诗鉴赏(1)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
网络教案
授课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四、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一、复习巩固
1、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情感:
情感1:
情感2:
情感3:
情感4:
情感5:
情感6:
2、检查几首赠友送别诗的背诵及默写。(随机挑选一二首)
二、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文本探究,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课外作业
识记本节课所学的各个知识点
教学小结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3苏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3苏教版必修1 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题
咏史怀古诗鉴赏(3)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
网络教案
授课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
二、继续学习新知识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 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参考答案: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 千村寥落;描绘出战争惨烈,民不聊生的凄惨场 景;表现出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 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 借吟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借古讽今,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 唐帝国统治者的荒淫享乐。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 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 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
•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贾__生__治__国__安__邦__的__才__学__得__不__到__施__展_王。安石认为 _贾__生__并__未__受__到__君__王__的__薄__待__。_ 抒发了慨__叹__自__己__居__庙__堂__之__高__而__不__能__被__重__用__。的情感
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 “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 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
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 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
1、X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 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 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常用的词语有幽静、 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等) 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根据诗中的氛围特点具体地 谈,切忌空洞)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
均遭失败。 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步骤一:中间两联,描写了鸟、帆、雨、红叶、寒云、旧楼等意象;
步骤二:这四句一句一景,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
意境;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国事日益衰微的深深忧思。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概括这首诗颔联颈联描写了什么景物?请简要概括。

临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已志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作者抒发兴亡之感,感慨人生无常、山河赤壁、新亭、隋堤、 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 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的年少英雄周瑜
2、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如:《登幽州台歌 》中忧国忧民、胸怀 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陈子昂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五、六句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 【参考答案】
步骤一: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 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步骤二:勾勒出一幅萧 条凄凉的画面;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 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经典回顾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似点回顾?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寄寓思乡之情,
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
【参考答案】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吴 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 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才不得用的感慨。 美不得宠
怀
昭君 生离汉宫

思念故国


才不得用
诗人 漂泊西南
怨恨 咏 史 抒 怀
怨恨
思念家乡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②自:由,有尽管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