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导学案一、课前热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盐类物质。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盐类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二、学习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这些盐类物质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三、学习内容1. 碳酸钠性质: - 碳酸钠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呈碱性溶液; - 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
用途: -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制碱、玻璃制造、清洗剂等领域。
化学式: -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2. 碳酸氢钠性质: - 碳酸氢钠是白色结晶,可溶于水,呈碱性溶液; -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
用途: - 碳酸氢钠常用于烹饪中的发酵剂,也被广泛用于制作面包、蛋糕等食品。
化学式: -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
3. 碳酸钙性质: - 碳酸钙是白色结晶,几乎不溶于水,呈碱性溶液; - 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
用途: - 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造纸、医药等领域。
化学式: - 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四、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我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醋酸、盐酸、蓝色石蕊试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段红色石蕊试剂,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2. 取一小段红色石蕊试剂,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观察现象; 3. 取一小段红色石蕊试剂,加入碳酸钙溶液,观察现象; 4. 将少量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几滴醋酸,观察现象; 5. 将少量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加几滴盐酸,观察现象; 6. 将少量碳酸钙溶解于水中,加几滴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红色石蕊试剂,会产生气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与氯化钙的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热稳定性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鉴别方法.2.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与分析总结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2.通过创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教学说明]本堂课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过程]强弱.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酚酞颜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碱性更强些.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讲解] 1.在前面,我们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显碱性的,那么它们与遇盐酸时,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老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液柱高3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等量的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试管中反应现象.2.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得出呢: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NaHCO3反应更剧烈,产生CO2气体更多.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更剧烈.3.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反应方程式[板书]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H2O+CO2↑+2NaClNaHCO3+HCl==H2O+CO2↑+ NaCl 学生观察并回答:都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体积都膨胀,但NaHCO3对应的气球膨胀得快且大.学生分析:1mol碳酸钠需要2mol盐酸,1mol碳酸氢钠只需要1mol盐酸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讲解]1.接下来我们再换另一种药品CaCl2溶液看一下他们反应如何?下面各小组自主完成探究实验四.2.请哪组同学来回答一下:通过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现象得出的结论?3.得出结论碳酸根和钙离子更配呦!3.[板书]2.与CaCl2反应:Na2CO3+ CaCl2==CaCO3↓NaHCO3+ CaCl2 ≠不反应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有沉淀析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学生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不反应通过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讲解]1.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碳酸氢钠是否也是一样?我们通过之前实验知道碳酸氢根与CaCl2溶液不反应.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后我们要加入CaCl2溶液证明碳酸氢根是否还在?我们各小组完成探究实验五<该条件下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2.试分析加入澄清石灰水什么现象?[板书]3.与NaOH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学生观察并回答: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加入氯化钙出现沉淀.学生分析:碳酸氢钠与之前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后与氯化钙反应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的能力[讲解]1.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碳酸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观看视频完成探究实验六[板书]4.与CO2反应:Na2CO3+ H2O+CO2== 2NaHCO3学生观察并回答:吹入二氧化碳出现沉淀.学生分析: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解性小的碳酸氢钠.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的能力[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它们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2.看来呀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板书] 5.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讲解]应用胃药碳酸苏打水馒头蒸馒头时要放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其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馒头变得蓬松.大家能不能解释妈妈蒸馒头时碱大了往往馒头蒸出来都是"开花〞的."侯氏制碱法〞.在实验报告单的下面有该法的介绍.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生,分解了,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学以致用,无处不化学,化学处处在爱国主义教育[讲解]1.这节实验探究课完成的很好接下来同学们完成下面这道选择题2.课后作业是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碳酸钠如何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如何转化为碳酸钠?[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H2O+CO2↑+2NaClNaHCO3+HCl==H2O+CO2↑+ NaCl4.与CaCl2反应:Na2CO3+ CaCl2==CaCO3↓NaHCO3+ CaCl2 ≠不反应3.与NaOH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4.与CO2反应:Na2CO3+ H2O+CO2== 2NaHCO35.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教学设计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的形式,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即以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教材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内容不多,也不难,如何呈现这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高、体验深、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对比实验探究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科学探究,了解了二者的性质,熟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要使实验探究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较好效果,教学内容就不能太多.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包含铁盐和亚铁盐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探究的时间.不足之处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实验操作有待提高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应让方法有可操作性,可迁移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与能力的培养3、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是这堂课最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素材,要使这一好的教育素材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光靠课堂还不行,还必须布置学生在课外去了解侯德榜的事迹、侯氏制碱法,并写出小论文进行交流.复习: NaCO3、NaHCO3、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2Na2CO3 ==NaHCO3==Ca〔OH〕2==探究一:Na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2〔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加入0.5克的Na2CO3和NaHCO3,观察各自的颜色和状态并填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入5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并填写下表:得出实验结论: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向分别2mLNaNa2CO3NaHCO3滴加1~2滴酚酞溶液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二:将盛有等质量NaCO3和NaHCO3的气球竖起来让药品落入盛有等量盐酸的试管2Na2CO3NaHCO3产生气体快慢产生气体多少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三:向分别取2mLNa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现象2Na2CO3NaHCO3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探究四:向取2mL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NaHCO3先加入NaOH再加CaCl2溶液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Na2CO3吹入CO2 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演示一: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套管实验:NaNa2CO3NaHCO3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侯德榜先生制纯碱〔Na2CO3〕,就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O3.再利用NaHCO3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Na2CO3.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水,再向其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反应.<1>NH3+H2O+CO2=NH4HCO3<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4HCO3+NaCl=NH4Cl+NaHCO3↓〔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3>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焰色试验高唐一中浦俊霞一、课标要求能依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类别,预测其化学性质及变化,能够列举、描述、辨识碳酸钠、碳酸氢钠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能表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了解焰色试验的概念与操作。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对两者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差异成因并没有本质认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以及离子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差异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构建两者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物质转化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碱盐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及论据推理能力。
3、通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4. 了解焰色试验的概念和操作及其应用感受化学的魅力。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两者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碳酸钠与酸反应的本质,碳酸氢钠与酸碱反应的本质。
教学流程: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环节一:生活感知“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中含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等盐湖畔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俗语中冬捞碱捞的是什么?结合下图溶解度曲线简述“冬天捞碱的原理。
析出的纯碱在空气中CO2的作用下,会析出一些天然的小苏打(NaHCO3)。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 转化为NaHCO3的过程。
环节二:性质探究1、当湖中同时存在Na2CO3和NaHCO3时,NaHCO3会先析出,请猜测原因?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碳酸钠属于盐类,为什么俗名叫纯碱?23科学史话:18世纪,随着纺织、玻璃、造纸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纯碱的需求大大增加,在1756年的英法战争中法国惨败,法国失去了天然碱资源(主要为Na2CO3),为此法国人不得不啃着酸味浓重的黑面包。
初中化学必背化学式

初中化学必背化学式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是由物质的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式是关键。
这些式子都很简单,但要掌握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一、饮用水的化学式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极其重要。
饮用水的化学式是H2O,它代表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式如下:H2O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碳酸钠是一种主要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它可以改变食物的颜色和口感。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HCO3,它由一个钠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NaHCO3三、硫酸铵的化学式硫酸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肥,它的化学式是NH4HSO4,它由一个氨原子、一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 NH4HSO4四、柠檬酸的化学式柠檬酸是一种果酸,它很容易受到热,酸性很强,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柠檬酸的化学式是C6H8O7,它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七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C6H8O7五、硝酸钾的化学式硝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
硝酸钾的化学式是KNO3,它由一个钾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KNO3六、镁硫酸钠的化学式镁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医药原料,它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及呼吸道疾病。
镁硫酸钠的化学式是MgSO4,它由一个镁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MgSO4七、洗衣粉的化学式洗衣粉是一种常用的家用清洁产品,它有较强的清洁能力,能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污渍。
洗衣粉的化学式是C7H6O4,它由七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如下:C7H6O4上面就是一些常用化学式的介绍,以及它们的分子式。
要想深入学习化学,就需要先熟悉一些常用化学式,这些式子只是众多化学式中的一部分,今后还有更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努力学习,勇往直前,让科学进步,为人类带来更多福利!。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精品课教案_7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复习提问】1. 你知道氯化钠有哪些主要生理作用?2. 在粗盐提纯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分别起什么作用?【教授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氯化钠的一些主要知识,本节我们将学习另外几个常见盐的相关知识。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用途: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2.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 。
俗名:小苏打。
用途:蒸馒头时刻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
3. 碳酸钙化学式: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珍珠、汉白玉、蛋壳等的主要成分。
用途:装饰材料。
回忆与思考: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2l + H2CO3H2O + CO2 ↑ 分析与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实验探究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是否都能产生CO2 ?实验步骤:向盛有0.5g 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 盐酸,迅速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进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上述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H2CO3H2O + CO2 ↑NaHCO3 + HCl = 2NaCl + H2CO3H2O + CO2 ↑综上所述: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气体。
2.CO 32— 或 HCO 3— 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如:把鸡蛋壳投入稀盐酸的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的主要 成分是碳酸盐;进一步探究可知是碳酸钙。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1.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评价与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亮点在于将生活实例、实验演示、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注。
六、教学建议
1.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盐、纯碱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背后的化学成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3.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如溶解性、反应性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
初三化学酸碱盐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归纳总结一、酸和碱1.盐酸、硫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
酸→H ++酸根离子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属于碱,碱在水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
碱→金属离子+OH ¯3.二、酸12(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酸能使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即金属 + 酸 → 盐 + 氢气Fe+2HCl=FeCl 2+H 2↑ Zn+H 2SO 4=ZnSO 4+H 2↑2Al+6HCl=2AlCl 3+3H 2↑ 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3)酸能使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铁锈+盐酸:Fe 2O 3+6HCl====2FeCl 3+3H 2O (黄色溶液);铁锈+硫酸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4)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碱 + 酸 → 盐 + 水NaOH +CO 2=Na 2CO 3+H 2O Ca(OH)2+ CO 2=CaCO 3↓+H 2O+CO 2↑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HCl+ AgNO 3=AgCl ↓+HNO 3 H 2SO 4+BaCl 2=BaSO 4↓+HCl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2NaOH+CO2=Na2CO3+H2O(3)酸+碱→盐+水NaOH + HCl = NaCl + H2O(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HCl+ 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HCl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2O2Fe(OH)3 Δ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互相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促进知识的内化。
3.应用题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符合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仪器和试剂用于进行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等。然而,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盐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理解不深刻,容易混淆。2.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不够熟悉。3.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配平和条件的标注。4.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育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提高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这三种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
(1)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直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
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且碱性较强,直接服用会伤害人体。
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显碱性,治胃酸效果好。
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选C。
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
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
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
得到了如下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例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
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
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