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题目: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姓名:林莎莎

学号 : 09016304050337

班级:康复0903

联系方式:152********

指导老师:王萍

目录

摘要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临床资料 1

(二) 方法 1

1.心理支持疗法 1

2.放松疗法 1

3.危机干预疗法 1

4.家庭心理疗法. 1

二、结果 2

三、讨论 2

参考文献 3

结束语 4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摘要

观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危机干预法、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护理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康复在改善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

报道认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心理康复后疗效的比较,心理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6.1±2.8)岁;病程(11.3±2.7)d;脑梗死14例,脑出血6例;HAMD 评分为轻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5.9±2.6)岁;病程(10.9±2.6)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HAMD评分为

轻中度抑郁1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类型等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按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护理外,观察组接受了心理康复护理。

(二) 方法

1. 心理支持疗法

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消除情感障碍,从心理上接受现实[2],积极、主动、持久地进行康复训练。随着功能的逐渐恢复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消除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恢复。

2. 放松疗法

处于抑郁阶段或有焦虑、紧张、恐惧症表现的患者。具体做法是[3];让病人靠舒适的沙发椅子上,双臂放于扶手,处于舒适随意状态,让患者握紧拳头,然后松开,反复几次,从前臂开始,依次练习放松面部、颈部、肩、背、胸、腹、下肢等。每日训练两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配合手工艺品制作[4],日常生活训练,阅读报刊,书籍,画报等趣事。每组每天按“20+10”安排制作或阅读,即要求患者前20分钟安心制作或阅读,后10分钟进行讨论和交流。每天一次。

3. 危机干预法

中风病通常来的极其突然,很多情况是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而至[5]。病前大多能够活正在从事一般的工作,瞬间则肢体瘫痪、或伴有失语,思维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很多病人无法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处在极度的绝望与痛苦之中,甚至拒绝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消极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让病人接受所存在的事实,并给与讲解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并不是无前提条件的。这样病人就会产生一种自责,由责而悔,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自己与医生配合,才是较为现实的补救措施。中风病人的危机干预治疗过程一般要坚持数周,每周接触1-2次,每次谈话30分钟。

4. 家庭心理治疗

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向家属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做好家属的康复知识宣教,调整队患者的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同时安慰患者,消除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三、讨论

PSD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9.42%[6],是患者发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最重要表现形式。PSD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心情抑郁,患者可对未来感到失望,进而导致心理激发活动低下,不愿做康复和恢复的努力,从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7]。因此,早期心理和情感障碍

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上述观点,予以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4周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4周的疗效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1)。由此可见,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2): 124-127.

[2] 杨怀瑜,张伟,李静等理性情绪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一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6):369

[3] 富艳冰,王桂静.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康复干预影响,现代康复,2001,5(6):105

[4] 杨丽军,胡庆,张山起,隋月林等.康复训练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脑卒中的影响,中国老年杂志,2007,8.(27),1528-1529

[5] 倪彦华,刘凤玲.中风病人的心理疗法.职业与健康,20,17(10):166

[6] 刘永珍,龙洁.脑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2000, 8(6): 340-341.

结束语

心理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影响康复病程,提高康复疗效,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中风患者的抑郁剂焦虑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治疗可以调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潜能,唤醒适应机制,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消除抑郁症状。心理康复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名:

填表日期: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抑郁患者28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并予抗抑郁药物干预,对比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效果满意21例(评分均值4±0.72),占75%.好转6例(评分均值9±0.57),占21.43%.效果不明显1例(评分值19)。总有效率为96.42%.结论: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失语、偏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治疗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2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旨在缓解抑郁症状,促进卒中病情的康复,调动患者积极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根据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与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符合CCMD-3器质性抑郁综合征的症状诊断标准为入组条件。男16例,女12例,41~83岁,平均63.1岁。住院时间13~38天,平均(23±0.5)天。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症状评分[1],患者入院后即由主治以上神经、精神专业医师逐项评分填写量表。入院时量表评分与出院作对照,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依据。量表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0分以上诊断为卒中后抑郁状态。随着病情好转总分减少,降至7分以下为效果满意,减为8~10分为好转,18分以上为效果不明显。根据入院时首次量表评分情况,作因子分析。归纳为:⑴迟滞性抑郁,⑵激越性抑郁,⑶焦虑反应,⑷躯体症状四个方面;有利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抗抑郁剂治疗。 1.2.2心理护理的内容及方法心理护理在入院后即进行。内容包括:⑴重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悲观、焦虑不安情绪,树立疾病一定能治好的信念。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护理上从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困难着手,同时解决患者的躯体痛苦。对激越性抑郁者应予关心安慰,积极开导,使其正视病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迟滞性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引导,消除沮丧,克服消极悲观心理,鼓励和指导功能锻炼,向患者介绍治愈的典型病例,增强治愈信心。⑵老年患病后要求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愿意让有经验的老医生和护士给以治疗和护理。同时容易出现情绪低沉,心情忧郁。认为自己年龄大,患病后留下残疾,不能照顾自己,反而给亲人带来麻烦,增加经济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心理。这部分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他们,正视现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信心。对失语的患者应用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 1.2.3药物干预在作好心理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以精神与躯体性焦虑为主要表现者,用多虑平50~75mg/d,2~3次服用。对迟滞性、激越性抑郁患者予西酞普兰20~40mg/d,每日1次服用。伴有睡眠障碍者应用罗拉1~2mg每晚睡前服用。 2.结果28例经针对性心理护理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如下:效果满意21例(评分均值4±0.72),占75%.好转6例(评分均值9±0.57),占21.43%.效果不明显1例(评分19分)。总有效率96.42%. 3.讨论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比较多见,文献介绍发生率约为30%~50%[2],并且认为急性期即发生抑郁。本资料28例均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3]:⑴卒中后内源性抑郁,⑵对卒中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⑶卒中后脑损伤的直接作用。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降低有关[2]。有学者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残状态多为精神性而非躯体性。卒中后抑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临床干预,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失语和肢体瘫痪的康复,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提示;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4],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抑郁状态,总有效率为96.42%,效果满意。我们认为;积极防治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失语及肢体瘫痪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家庭和社会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例数尚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沈渔邨。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一、定义及分类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按其病理过程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本病十分常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精神情绪等方面,病后出理不当可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症是指对偏瘫患者的不正确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侯群。它可发生在偏瘫的不同时期,主要为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肩、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伸肌痉挛、足内翻等常见并发症。 二、康复时间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 国内有研究显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安全的,最好在发病14天内开始,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康复活动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5天。 三、康复护理 1.良好的康复环境①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积极训练氛围。脑卒中患者常因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感到痛苦﹑焦虑﹑悲观或恐惧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主动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

(完整版)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2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09月18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题: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陈太琼主持:大家下午好!欢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各科护士长及护士姐妹们来参加我科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所查疾病是脑出血,本病是我科的常见病之一,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我们也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希望通过本次查房,共同提高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共同探讨该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多多指导。 下面请助理护士长付默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付默主管护师: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损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女性,目前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该病起病急,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发病前多无先兆,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呕吐、偏瘫、失语、昏迷等,意识障碍呈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剧烈头痛、头昏不适。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

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脑出血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CT可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 下面由管床护士陈小菊介绍C3床腾树英的简要病史。 管床护士:大家好!我叫陈小菊,是C3床藤树英的管床护士。 C3床藤树英,女性,51岁,因“头昏伴右侧肢体乏力1+天”于2012年09月03日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T36.7℃,P:84次/分,R:22次/次,Bp:250/150mmHg,发育正常,营养肥胖,急性面容,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回答切题,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对光发射灵敏;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口腔黏膜无溃疡,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胸部:扣诊为轻音,听诊呼吸音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心尖搏动正常,心率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平时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用药不规律,血压未监测,否认“肝炎、伤寒、结核”传染病,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疾病,无手术、输血及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4.8ml) 入院诊断:1、左侧顶叶脑出血 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院处理: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按内科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指

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 ±3.8)岁;病程(11.2 ± 2.7)d。脑梗死25 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 3.6)岁;病程(10.9 ±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支持:包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3-07-16T14:59:32.65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魏燕燕 [导读] 心理治疗易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5]。另外,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利于PSD的改善。 魏燕燕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是指由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引起的抑郁症(相对于静息性脑血管病而言),属于继发性抑郁。PSD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预后,造成卒中病程迁延,增加复发和死亡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疾病负担。但在临床过程中,因卒中症状明显,且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而PSD却常常被忽略或轻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者出现自杀。本文就PSD 发生率、临床表现形式、诊断要点和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1.P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PSD 的临床表现与内源性抑郁或抑郁发作的表现基本相同。首先,其区别在于PSD 有明确的卒中发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如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知觉运动障碍和/或言语障碍等。PSD 的抑郁症状可在卒中发生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其次,临床表现多样,分类显示5%-25%患者表现为忧郁,75%-95%的患者表现为抑郁[11]。 Robinson 等将PSD分为轻、重两型,轻度抑郁:症状类似神经症性抑郁,表现悲哀、沮丧、睡眠障碍、精神活动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愤怒。重度抑郁:症状类似内源性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常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思维困难、濒死或绝望及自杀意念等。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和评定指标,PSD属于继发性抑郁,所以诊断必须具备脑卒中这个前提条件又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国内外目前诊断PSD,基本依靠患者卒中的诊断,结合原发性抑郁症诊断标准,辅以相关量表。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一般辅以量表作为定量诊断,如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17/24 项),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 编制于1977 年,原名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虽然这些量表不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但仍可以反映抑郁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抑郁的疗效。 2.PSD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PS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方向基本趋向以下几个方面: 2.1 神经解剖与神经递质学说 20世纪80年代Robinson提出左半球前部损伤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引起PSD,且程度较重,但此后部分研究认为PSD与损伤部位无关。因此,目前关于脑卒中病灶部位与PSD 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结论缺乏明确的一致性。但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脑半球对称性、损伤容积、皮质及皮质下损伤等方面[1]。大多数研究认为,大脑损伤部位是决定卒中患者是否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主要与以下部位有关:左半球损害;左前皮质损害;左前半球损害。其中尤以左前半球皮质或皮质下损害累及左额背外侧者更易发生。 Maybery应用PET行脑代谢研究发现,PS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单胺递质(NE、5-H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水平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这更支持PSD的神经递质学说。 2.2 社会心理学说 Ebrahim 认为PSD是反应性抑郁,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卒中后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从而产生担忧、恐惧的情绪。社会活动减少,自己感觉是负担,易引起情绪低落、妄想、自杀等念头。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3.PSD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治疗PSD的药物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5-HT 和NE 再摄取抑制剂(SNRI)。TCA 是较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代表药有阿米替林、丙咪嗪等。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脑内单胺递质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递质的浓度,但其对脑内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毒副作用,而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等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SSRI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从而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浓度来消除抑郁症状,代表药物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该类药对胆碱能类和组胺类受体无亲和力,也无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力,因而没有心血管方面和昼间镇静的副作用,患者易于耐受[2]。主要特点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起效快、服用安全方便,但价格较为昂贵。其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睡眠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大量PSD治疗的药物中SSRI与TCA疗效相似,但SSRI 起效快、副作用小,对PSD 患者更适用。NARI 代表药为瑞波西汀,研究显示西酞普兰和瑞波西汀均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均可作为一线用药[3]。其中,西酞普兰对于焦虑型抑郁效果较好,而瑞波西汀更适于治疗运动阻抑型抑郁。SNRI 代表药有文拉法新和新药盐酸米那普仑等,研究发现对传统抗抑郁药抵抗的老年患者用盐酸米那普仑治疗效果较好[4]。 3.2 心理治疗 由于PSD 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对PSD 进行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遗憾的是目前有关PSD 的心理治疗资料不足,缺乏系统的干预方案和策略。根据经验,PSD的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心理治疗易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5]。另外,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利于PSD的改善。 参考文献: 3.刘永珍,龙洁,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40. 4. 栾文慧,有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文献综合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2010. 19.张长青,方向华,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杂志,2009,35(3):148-151.

脑出血康复锻炼方法课件

脑出血康复锻炼方法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 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 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 发病2年后, 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 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休息、活动指导 1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 翻身时应保护头部, 动作轻柔得体, 以免加重出血。 2 神志不清, 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 加护栏并适当约束, 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度-30度, 以利于静脉回流, 使颅内压下降, 减轻脑水肿。 4 昏迷病人平卧, 头侧卧位, 取下活动性假牙, 以防误吸, 确保呼吸道通畅。 5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 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 渐至30-45分钟/次, 如无不适, 可作2-3次/日, 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改善脑循环。不食刺激性食物, 嘱病人戒烟, 减少饮酒, 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带鱼和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肉类以鱼虾、瘦肉、禽肉等为佳。为使

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少于3g/日) , 因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 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 过冷易致腹泻, 影响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 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 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 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 200-300 ml/次, 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 流质应煮沸消毒, 消毒冷却后再喂。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 多食蔬菜及水果, 避免辛辣食物, 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 减少热量摄入, 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 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 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 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病人被动运动, 肌力开始恢复时, 帮助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 坐位- 站位- 步行, 循序渐进, 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 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 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 只要能坚持锻炼, 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病人, 每日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 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语言功能的训练: (1) 运动性失语: 字- 词- 短句; (2) 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 (3) 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 但要注

【实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康复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2.感觉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和图像觉是否减退或丧失。 3.认知功能评估:通过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记忆障碍、失用症和失认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4.言语功能评估 5.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6.ADL评估: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y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 7.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8.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舒适的改变 3.排便模式的改变 4.吞咽障碍 5.沟通交流障碍 6.不良情绪反应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再次梗死的可能、癫痫。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 1.运动能能障碍的护理

1.1良肢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的。 1.2肢体的被动活动。 1.3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1.4上肢训练:患者上肢的肩、肘、腕、指关节都应根据关节运动的原理进行训练。 1.5下肢训练:髋和膝的屈曲或伸髋时的屈膝,可避免行走时产生偏瘫步态。 1.6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坐起来。如床上坐位、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等。 1.7站位训练:辅助患者站起;训练患者独立站起;站立平衡训练。 1.8步态训练:提倡利用部分减重训练装置提早进行步态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3.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间接地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的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6.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严防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7.并发症的护理 7.1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好,同时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动作。 7.2肩--手综合症早期应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位;加强患臂主动和被动运动;采用冰水疗法;避免患侧输液。 7.3压疮 7.3.1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失。 7.3.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避免擦伤皮肤。 7.3.3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失。 7.3.4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7.3.5保证均衡饮食。 7.3.6检测皮肤的完整性。 7.4偏瘫后要预防失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和过用综合症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

---------------------------------------------------------------范文最新推荐------------------------------------------------------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6月-2005.9月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PSD患者45例,所有患者全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及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标准(总分8分)。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3~86岁,病程<6个月者26例,6个月-1年者14例,>1年者5例。患者神志清醒,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智力障碍,内源性抑郁或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类实验研究的自身对照法,其方法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评定(ADL)Barthel指数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作为初评,然后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再由该研究者为患者做上述评定,作为末评。1.2.1心理护理(1)沟通交往与心理护理发病阶段,首先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了解了心理需求和动向之后,应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2)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其感情沟通。以坦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3)以下是对各类型患者的心理交流与沟通技巧对生活不能自理、心境抑郁(心境低落)悲观厌世的患者,为其讲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注意事 1 / 7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2:54.4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周会敏吕冬王向阳 [导读] 总而言之,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周会敏吕冬王向阳(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科4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2-02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50例中风病人且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康复护理措施总有效为82.00%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学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130万、目前已逾700万[1])由于中风具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病人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选取50例中风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有关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中风急性期者;②心、肝、脑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50例中风病人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00±1.00)岁,病程为15天-30天;同时存在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6例(注:同一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1.2 观察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3]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由专人在康复护理前后对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病程、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含有: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②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根据病人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障碍类型给予情志护理;③中风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④中风病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护理。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及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①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患者可以参加一般工作;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善、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但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功能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③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丧失;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生活却难以自理。 5 结果 5.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见表1所示。 表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n,%) 护理效果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例数 24 15 2 9 41 构成比例 48.00 30.00 4.00 18.00 82.00▲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17.95、▲p<0.05。 5.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所示。 表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前 20.21±5.00 4.40±1.00 康复护理后 15.00±5.22▲ 3.35±1.13▲ 注:康复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比t=18.32、▲p<0.05,日常生活能力对比t=15.63、▲p<0.05。 6 分析 中风作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而有效的康复护理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实施的康复护理总有效达82.00%且能够极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能力(▲p<0.05)。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现对本次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例如加强患者神志、舌苔、脉象、血压及二便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擦洗皮肤、保持床单被褥干净、干燥与平整等。②中风发病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同时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功能障碍等影响,因此此类人群多存在忧思、悲观和失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所以对其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则可达到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及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树立生活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便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工作,进而达到平

脑出血康复锻炼一教学大全讲解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 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 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 发病2年后, 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 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休息、活动指导 1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 翻身时应保护头部, 动作轻柔得体, 以免加重出血。 2 神志不清, 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 加护栏并适当约束, 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度-30度, 以利于静脉回流, 使颅内压下降, 减轻脑水肿。 4 昏迷病人平卧, 头侧卧位, 取下活动性假牙, 以防误吸, 确保呼吸道通畅。 5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 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 渐至30-45分钟/次, 如无不适, 可作2-3次/日, 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改善脑循环。不食刺激性食物, 嘱病人戒烟, 减少饮酒, 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带鱼和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肉类以鱼虾、瘦肉、禽肉等为佳。为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少于3g/日) , 因钠滞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 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 过冷易致腹泻, 影响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 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 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 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 200-300 ml/次, 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 流质应煮沸消毒, 消毒冷却后再喂。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 多食蔬菜及水果, 避免辛辣食物, 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 减少热量摄入, 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 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 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 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病人被动运动, 肌力开始恢复时, 帮助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 坐位- 站位- 步行, 循序渐进, 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导语: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脑卒可以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病了,而且这种毛病也不仅仅存在于老年人,年轻人中也可能发生这种病,只是几率较低罢了。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也是很受众人所重视的。 1、传统脑卒中康复护理被临床视作后疗法,康复护理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存在的遗留障碍。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就进行介入。介入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各不相同,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患者病情发作24内,在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即介入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3d后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针对脑出血患者, 3~5d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等。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间的指导思想多为,在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平稳48h后再开展康复介入。据临床调查研究认为发病6个月内进行的康复治疗即为早期康复,近年来大多康复医学专家指出,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情况下就可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十分不稳定,这是康复护理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要求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护理,还要有针对性、预防性的进行护理。 2、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2.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积极护理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