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心肺复苏)

2)利多卡因: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心肺复苏时除肾上腺素外,利多卡因是最有效的药 物之一。能抑制缺血心肌由折返激动所引起的室性 心律失常。
➢猝死人员有35–40% 如经 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挽救生命
你可知道:
不同地区抢救成功率
地区
美国大范围统计
华盛顿市国王区
拉斯韦加斯急救中心
3分钟用上AED
中
国
抢救成功率
4-8% 7-26% 54% 74% <1%
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
美国:迄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每年 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7万人获救。
CAB)
注意事项
• 不需要去花时间“听”“看”“感觉”患者是否存 在呼吸
• 避免用力吹气
• 如果旁观者无法或不愿提供人工呼吸,则鼓励单纯 心脏按压
• 五个循环后进行判断
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终止复苏的指标
•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 一阶段治疗。
• 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 射全部消失,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 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技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全国200万人 口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 救
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 听众每年达15万人。
心脏骤停病人护理 PPT

患者,男性,46岁,溺水后神志丧失,呼 吸停止,医护人员赶到后进行了心肺复苏。 判断心脏按压是否有效的主要方法是 A.测血压 B.呼喊病人 C.触桡动脉搏动 D.触颈动脉搏动 √ E.观察胸部起伏
基础生命支持-气道通畅
(1)仰头举颌(颏)法 (2)托颌法:如有颈部损伤时
基础生命支持-恢复呼吸
治疗原则
一般在循环停止4~6min,大脑将发生不 可逆损害。一旦确定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 行抢救。
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 ①评估;②基础生命支持(BLS)即cAB操 作;③高级生命支持(ACLS);④心脏骤 停后处理;⑤长期治疗。
3.大脑缺血缺氧多长时间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 A.4~6分钟 B.7~8分钟 C.9~10分钟 D.10~15分钟 E.15~20分钟
.患者,男,48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昏迷, 家人呼“120”急救,医护人员到场后发现患 者心跳呼吸停止,口腔含大量呕吐物。应首先 采取的措施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 √ C.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D.心前区叩击 E.清理呼吸道
(1)口对口人工呼吸:通气频率为10~12次/min, 潮气量:700-1000ml (2)口对鼻人工呼吸
(3)呼吸囊(简易呼吸器)每次可压入500~100 A.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B.首先连吹2次,之后每分钟吹气10~12次 C.每次吹气要见明显胸廓起伏才算有效 D.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E.吹吸气时均应捏紧鼻孔 √
诊断
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 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喂!您怎么啦!
1.早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依据是 A.呼吸停止 B.心电图呈一直线 C.瞳孔反射消失 D.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 E.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脏骤停的护理PPT课件

③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脑活素、胞二磷胆 碱等。④氧自由基清除剂。⑤高压氧舱治疗。 3.3维持有效通气功能:继续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复, 可继续用人工呼吸机;如自主呼吸恢复但不健全稳定,可 酌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或回苏灵肌注或 静脉滴注;还要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 3.4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酌情处理。 3.5保护肾功能:密切观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肾功能 衰竭。 3.6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形态、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保证病人摄人足够 的热量和营养。预防压疮、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等并发症。
6
2.4院外发生心脏骤的处理: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发生在院外 现场,应先就地进行徒手复苏操作,并尽快设法边急救 边护送至附近医疗单位作二期复苏。
3复苏后期处理
3.1维持循环功能:心脏复苏后常有低血压或休克,应适当 补容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 3.2积极进行脑复苏:如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大脑功能会有 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遗留智力与活动能力障 碍,甚至形成植物人,因此脑复苏是后期的重点。①如意 识障碍伴发热.应头部冰帽降温;如血压稳定还可人工冬 眠,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25mg,静脉滴注或肌注。② 防治脑水肿:酌用脱水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白蛋白等。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
1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m)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致 循环完全停止。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与 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醉意外,以及电溺 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一旦确诊为心脏停, 必须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可减 少人为的浪费时问,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 彻实施.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因此抢救必 须争分夺秒。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护理

药物的应用
盐酸肾上腺素1mg: 用法: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 多巴胺20mg: 用法:20mg/次,静脉注射,10ug/分/kg 阿托品0.5mg: 用法:心室停搏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后重 复心动过缓0.5~1.0mg/次,静脉注射
(1) 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 (2)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 (3)减少气道死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 (4)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醉和通气。 (5)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利于精细 的手术操作。
管插管用物
吸痰装置应给予适当镇静,必要时可给予约束,约束 患者的双上肢 2、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3、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检测气囊,石蜡油润滑气管 插管 4、气管插管过声门后协助拔出导引钢丝,放置牙垫,妥善固 定气管插管,退出喉镜。 5、给予导管吸氧或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急救
1、生存链一分为二
3、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
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高声呼救,使病 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台、地面或床面上, 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解开病人衣服,检查 有无大动脉搏动。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
4、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二:
•继之开放气道 •再行人工呼吸 •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 •头部降温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三)诊断 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
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四)治疗原则 心跳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各组织器官缺
血,缺氧。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 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一 旦确定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①开 始的估计;②基础生命(BLS)支持即CAB操作; ③高级生命支持(ACLS);④心脏骤停后处理; ⑤长期治疗。其中BLS的目标是做到紧急提供通 气和全身性血液灌注。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速 度,BLS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 和病残率。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 理
云医教育网主讲老师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 能的突然终止。若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 措施,则有可能恢复。
一、成人心脏骤停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1.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 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 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 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 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例:医务人员在现场判断成人是否出现心跳骤停时, 最主要的方法是触摸图中哪个位置的动脉搏动
A.A B.B C.C D.D E.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判断成人是否出现心跳骤停时,首先触 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男70岁,行走时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即送来急诊,呼之不 应,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未能闻及。可以确定 的诊断是 A.脑卒中 B.心脏骤停 C.癫痫大发作 D.大面积肺栓塞 E.主动脉夹层破裂
动脉为准)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2.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抽搐。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 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②心电-机械
38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十二节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1.男,59岁,患冠心病20年,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已脱离危险。
接下来最重要的处理是A.纠正酸中毒B.应用抗生素C.强心利尿D.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E.持续心电监护【答案】:D【解析】:考察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处理。
复苏后重要的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2.心肺复苏时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是A.肾上腺素B.利多卡因C.阿托品D.多巴胺E.碳酸氢钠【答案】:B【解析】:考察心脏骤停高级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时,利多卡因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能抑制缺血心肌由折返激动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3.男,30岁,因触电致心跳、呼吸骤停。
双人复苏时,按压和吹气比例为A.5︰1B.15︰1C.15︰2D.30︰2E.30︰5【答案】:D【解析】:考察心肺复苏的操作。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复苏,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均为30:2。
4.复苏中提起下颌的目的是A.改善咽喉成角B.充分打开气道C.保护咽部D.防止颈椎损伤E.防止牙齿咬伤舌【答案】:B【解析】:考察气道通畅的方法。
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
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
5.男,30岁,因触电心跳骤停,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双掌应按压胸骨的A.下1/3B.中下1/3C.中间D.中上1/3E.上1/3【答案】:B【解析】:考察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6.男,59岁,患冠心病20年,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意识仍未恢复,拟行脑复苏,其主要措施是A.维持有效的循环B.确保呼吸道通畅C.降温和脱水疗法D.加强基础护理E.治疗原发疾病【答案】:C【解析】:考察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处理。
脑复苏的重点在于防止和减轻脑水肿,主要措施是降温和脱水疗法。
7.患者男,45岁。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滴注完毕最多需要A.5分钟B.10分钟C.15~30分钟D.40~60分钟E.2小时【答案】:C【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考察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处理,需掌握。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1、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猝死,护理人员实施就地抢救;
2、判断证实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最主要特征: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紧急呼救其他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3、医生判断为室颤性心脏骤停,给予心前区捶击,除颤仪非同步电击转复心律;
4、非室颤性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加压给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直至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
5、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6、采取脑复苏措施,头部置冰袋或戴冰帽保护脑组织;
7、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和随时做好抢救记录;
8、心肺复苏成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9、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流程图】。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以下是心脏骤停急救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注意事项:1. 确认心脏骤停:当发现病人昏迷或无反应时,首先要确定是否存在心脏骤停。
观察病人是否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没有脉搏或脉搏弱小,皮肤苍白或发绀等症状。
如果确认存在心脏骤停,立即进行急救。
2. 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急救之前,要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协助。
急救电话号码因地区而异,请确保您知道正确的号码。
3. 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急救的核心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心肺复苏:a. 快速定位:将病人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病人的胸部暴露。
b. 手心压胸法: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手掌贴合在病人胸骨下方,用力按下胸骨,压迫约5-6厘米深度。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和松开时间比例为30:2。
c.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病人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钟,观察胸廓抬升,确保有效的通气。
d. 继续循环:持续进行每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或病人恢复意识。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可用,尽快使用它。
按照AED设备上的指示,将电极贴在病人胸部上,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在电击之前,确保没有人接触病人,以避免电击伤害。
5. 寻找专业医疗帮助:尽快将病人转运到最近的医疗机构,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医护人员可以提供更高级的急救措施和药物治疗。
6. 注意事项:a. 心肺复苏的节奏和力度很重要。
按压胸骨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但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伤害。
b.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头部后仰,鼻子捏住。
观察胸廓抬升,以确保有效的通气。
c. 如果有多人参与急救,可以进行轮流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减轻疲劳。
d. 避免干扰AED设备的操作,确保病人的胸部干燥和裸露,以便正确贴附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五节心脏骤停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形式:理论讲授 +讨论
授课人:李春授课对象:护理本科班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脏骤停的处理
2.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3.了解心脏骤停病因、病理生理
教学资源:
1.教材:《内科护理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2.参考资料:(1)《内科护理学》姚景鹏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重点:
心脏骤停的处理
教学难点:
心脏骤停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措施
思考与练习:
1.如何识别是否发生心脏骤停?
2.在发生心脏骤停时,如何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
教学内容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