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合集下载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实验十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十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3.试剂:(1)2% HCl(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摘要自从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综合了以往的试验结果,发表了维生素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国内测定维生素c的常见方法有: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荧光法、碘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1-3]等。

关键词 2,6-二氯靛酚滴定法;番茄;维生素c;含量1 前言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参与机体氧化、还原等复杂代谢过程,是蔬菜水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营养指标。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番茄、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

美国专家认为,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应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

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RNI),成年人为100mg/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1000mg/日。

市售的蔬果维生素c的含量不近相同,在此特意对番茄进行维生素c的测定,为人们正确补充维生素和合理饮食提供依据和指导。

2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理维生素c属己糖衍生物,存在还原型与氧化型两种结构形态。

还原型维生素c分子中第二和第三个碳原子上的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易离解出H+而具酸性,故又称抗坏血酸。

还原型维生素C在弱酸中稳定,而在碱中或加热条件下均易被破坏,其还原性又使得极易被氧化剂氧化,特别在碱性或中性环境中,或当有微量重金属离子(如Fe2、Cu+2等)存在时,更易被氧化分解。

述原型维生素c氧化后脱氢即转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后者加氢仍可还原成还原型维生素c,故氧化型结构本身仍具有生物学活性。

食物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食物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配制保存试剂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6%KI溶液:现用现配、棕色瓶盛装;
② KIO3溶液:短期、棕色瓶、冷藏;
③ 维生素C标准品粉末:棕色干燥皿内保存; ④ 维生素C标准品溶液:短期、棕色瓶、冷藏; ⑤ 2, 6-二氯酚靛酚溶液:50mg溶解于NaHCO3(0.2g/ml) 热溶液中,冷却后4℃过夜,过滤后用蒸馏水定容 250ml,然后短期、棕色瓶、冷藏; ⑥ 1%的淀粉:先加少量凉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沸水溶解, 短期冷藏。
滴 定
步骤一
标准KIO3溶液
步骤二
步骤三
标定:
标准维生素 C溶液
标准维生素C 溶液 标定: 2, 6-二氯酚靛 酚染料
2, 6-二氯酚 靛酚染料 标定: 样品
1、标准KIO3溶液标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
(1)原理
• KIO3 + 3H2C2O4 + 5KI = 3I2 + 3K2C2O4
• j
n(KIO3):n(VC)=1:3 n(VC)=3n(KIO3)
但由于Vit C的氧化速度远比干扰物质的快,故快速滴定可 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 •
2,6-二氯靛酚滴定液不够稳定,贮存时易缓缓分解,需 经常标定,贮存液不宜超过一周;
色素对测定干扰大; 测定的只是含量较高的还原性维生素C,不是总维生素C。
其他检测方法
• 荧光法
• 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 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 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 加深对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果 蔬中维生素C的原理的理解,掌握其操 作要点,熟练基本操作技术。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3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的钠盐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当其被还原时就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点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二、试剂和器材偏磷酸醋酸溶液:取15g(用时研细)溶于40mL醋酸及20mL水的混合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储入试剂瓶中。

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取0.25g2,6-二氯酚靛酚溶于700mL蒸馏水中(用力搅动),加入300mL磷酸缓冲液(预先配制9.078g/L KH2PO4-11.867g/LNa2HPO4·2H2O水溶液,用时以KH2PO4:Na2HPO4·2H2O=4:6的比率将其混合,pH值为6.9-7.0),翌日过滤,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临用时,以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维生素C溶液:以少量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0.1g维生素C于100mL容量瓶中,再以该液稀释至刻度。

2,6-二氯酚靛酚液的标定:在3个100mL锥形瓶中,各置5mL偏磷酸醋酸液,再各加2mL标准维生素C溶液,摇匀。

用上面所制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液滴定,呈玫瑰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止。

记下所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平均值,再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实验,取7mL偏磷酸醋酸液加水若干毫升(相当于以上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低定量),仍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

将第一次滴定的量减去空白实验的量,即为标准维生素的反应量,求出1mL 2,6-二氯酚靛酚对应于维生素C的质量(mg)。

研钵、容量瓶、剪刀、锥形瓶、微量滴定管三、实验步骤1、用自来水冲洗果蔬样品,再以蒸馏水清洗,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25g,剪碎,在研钵中研呈浆状。

生物化学实验:维生素C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生物化学实验:维生素C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而1% 草酸无此作用。
【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可用白 陶土脱色,或加1ml氯仿,到达终点时,氯仿层呈现淡红 色
五、2%草酸的滴定V4
【取10ml 2%草酸作空白对照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4
V3 – V4相当于X mg抗坏血酸
ʺ计算
锥形瓶中10ml滤液中维生素C含量 = V3 – V4 /V1 – V2 X 0.1 (mg)
5g蔬菜或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样品) = V3 – V4 /V1 – V2 X 0.1 X 10 (mg)
【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2
V1 - V2相当于0.1mg抗坏血酸
四、 样品抗坏血酸液的滴定V3
【取滤液10ml(相当于样品Vc的1/10)置100ml锥形瓶中
【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3。
ʺ注意事项
【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泡沫太多,可 加数滴丁醇或辛醇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 程一般不超过2min。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 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 变提取液稀释度
【 Fe2+可还原二氯酚靛酚。对含有大量Fe2+的样品可用8% 乙酸溶液代替草酸溶液提取,此时Fe2+不会很快与染料起作用
维生素C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ʺ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ʺ实验原理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 (2)研钵1(3)容量瓶(50mL) (7)漏斗(4)刻度吸管(5mL,10mL) (8)脱脂纱布(9)滤纸 (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3(试剂:(1)2, HC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 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实验四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四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思考题



1、要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值,实验过程 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 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试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
实验仪器



新鲜水果(苹果、猕猴桃、甜橙) 吸管 容量瓶(50ml) 滴定装置(酸式滴定管) 锥形瓶(50-100ml) 研钵 漏斗 纱布
实验试剂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 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 0.1mg/ml,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实验四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 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一、原理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 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 后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 中含有的维生素C,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被完全还 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 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 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 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1 提取

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 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 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 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 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实验步骤

2 滴定

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

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和9ml 1%草酸于50ml锥形瓶1 中,同时量取10ml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锥形瓶2中作空白 对照,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 15秒不退色。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 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取50ml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V3),用已标定 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 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记 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1。空白滴定方法同前 (V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