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治理的一种方法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一、引言流沙是指在风沙作用下,河床、湖床、湿地、滩地、平原、山区等地区的土壤因风力的作用而被风吹成飘移的沙石粒,即在疏松物质面上,物质随风的作用而跃跃然在地面上沙地上空中高速流动。

流沙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十分严重。

流沙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流沙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防治流沙的基本原理、施工流沙防治的需求、流沙防治的技术方法等方面,设计一套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

二、防治流沙的基本原理1. 建立生态屏障:通过种植草、树木等植被,形成生态屏障,阻碍风沙的流动,减缓流沙的移动速度。

2. 加固地表:对流沙区域进行地表加固,以减少土壤的风蚀,减少流沙的形成。

3. 改善地貌:通过合理治理地表地貌,使地表地形更加平缓,减少土壤流失。

三、施工流沙防治的需求1. 保障施工安全:流沙的存在会影响施工作业安全,增加施工难度。

2. 保障工程质量:流沙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流沙会导致地基沉降、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3. 保护生态环境:流沙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植被生长,加速土地沙化。

四、流沙防治的技术方法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法,种植抗流沙植物,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形成植被屏障,减缓流沙的移动。

同时,可以使用农田固沙措施,如开展防风造林、开荒固沙等,提高土地固沙能力。

2. 地表加固通过地表加固法,采用绿色工程技术,改善地表地形,增加地表地貌平缓度,减少土壤流失和风蚀,防止土地发生流沙。

地表加固可以采用石笼、护坡、生态护岸等技术手段。

3. 土地治理通过土地治理法,采用地表盖沙、落沙绷网等技术,对沙地进行沙土加固,增强沙土的稳定性,减少风沙的风蚀。

同时可以采用地表覆盖、排渣台、筑围团、设施固沙、地表调整等技术手段,对地表土壤进行固化和加固,提高土地的抗风沙能力。

4. 结构加强通过结构加强法,采用工程结构技术,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设施进行加强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沙能力,减少流沙对建筑物的侵蚀破坏。

简述流沙防止的方法和原理

简述流沙防止的方法和原理

简述流沙防止的方法和原理
流沙防治的方法和原理简述如下:
1. 植被固沙- 在流沙地种植禾草、梭梭、沙拐枣等耐沙植物,其根系固定沙土。

2. 播种微生物- 在沙地上喷洒固沙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分泌的聚糖稳定沙粒。

3. 架设栅栏- 在流沙区架设柳条等栅栏,拦截流沙,形成沙丘。

4. 土工筑堤- 使用机械在流沙区筑造防沙堤,阻隔风沙流动。

5. 撒布液化沥青- 在流沙上喷洒热熔液化沥青,冷却固化形成防沙层。

6. 修建护网- 在流沙上铺设金属丝网或塑料网,护持流沙不迁移。

7. 撒布乳化油料- 喷洒乳化油料增加流沙粘结力,降低流动性。

8. 磁场治理- 在流沙区布设磁铁,磁场使铁矿砂颗粒排斥聚集,抑制流失。

9. 植草筑堰- 种草筑小型拦沙堰,逐步形成沙堆,阻止风蚀。

10. 封山育林- 在流沙周边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带。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方案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方案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方案1. 背景河道流沙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河道流沙问题越来越普遍。

河道流沙不仅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寻找有效的河道流沙治理措施,成为重要的问题。

2. 治理措施针对河道流沙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河道治理河道治理是河道流沙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河道清淤河道清淤是指除去淤泥、杂草等沉积物,保持河道的相对平稳和水底的平整。

通过河道清淤,可以增大河道的横断面积,提高水位高程,减少河床削深,增加水的抵抗力,减小河水冲刷力,从而减轻河道流沙的形成和发展。

2.1.2 河道维护河道维护包括对河岸、河底、河道两侧的沙石、杂草等进行清理,加固河堤、堤岸等。

2.1.3 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指对河道进行水深、河底状况、水流速度等方面的调整,增加河道流量,达到淤泥、杂草清除的目的。

通过河道疏浚可以有效的减少河道断面积的减小,减轻河道流沙的影响。

2.2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在河道周围建设防护林、草坪、人工湿地等,以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对河道流沙的保护能力,减少对环境的对河道流沙问题的负面影响。

2.3 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运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进行河道流沙治理。

具体措施如下:2.3.1 沙布在河道交汇处、弯道或临时止水区域,悬挂建立沙布,利用水流将水中的总悬浮物、悬浮沉积物等过滤掉,有效减少了淤沙的发生,达到河道净化的目标。

2.3.2 沙袋在河道岸边或弯道处,铺设沙袋,达到固化河岸、抑制砂沙向上游迁移的效果,同时还可作为抗洪消浪的防御措施之一,对于河道流沙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2.3.3 管桩喷砂管桩喷砂是使用特殊机器插入管状较长的下管到河床中,然后用高压水力砂钻对河底进行冲刷清洁。

该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河道流沙治理,清除淤泥、杂草等。

3. 结论在治理河道流沙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采取综合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治理技术手段,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保护和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保障人民安全与生活质量。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流沙现象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施工现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流沙现象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细砂或粉砂地层中,当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土的浸水容重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一种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就会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

流沙现象会导致基坑坍塌、坑壁不稳定、地下管线损坏等问题,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减少动水土压力:动水土压力是导致流沙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通过减小基坑的开挖尺寸、合理布置支撑结构、加强地基处理等方法来减少动水土压力。

2. 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是通过在基坑周围布置井点,利用井点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动水压力,从而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

3. 平衡动水压力:通过在基坑周围布置排水井和排水管道,建立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使动水压力得到平衡,防止土粒随水流动。

4. 泥浆护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技术,将泥浆灌入坑内,形成一层泥浆保护层,防止土粒被水流冲刷。

5. 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在基坑周围施工连续的墙体,将土体与地下水隔开,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

6. 水下挖土:在流沙地区进行基坑开挖时,可以采用水下挖土技术,利用水下挖土机将土体挖出,避免了土粒被水流冲刷。

7. 加强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土体稳定性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8.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流沙现象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总之,流沙现象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进度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减少动水土压力、井点降水法、平衡动水压力、泥浆护壁、地下连续墙、水下挖土、加强施工监测和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防治。

流沙段开挖隧道,可采用的治理措施

流沙段开挖隧道,可采用的治理措施

(1)加强防排水工作,防止沙层稀释和挟走沙粒,必要时采取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其集水管可用加气砂浆充填。

(2)将泥水抽排至洞外。

当隧道很长时,可在洞内合适位置设时蓄泥水池,将泥水在该池内经处理沉淀后抽出洞外,池内沉积的淤泥定期清除。

(3)采用化学药液注浆固结围岩时,注剂可采用悬浮型或溶液型浆液。

(4)应自上而下分部开挖,先护后挖,边挖边密封,遇缝必绪。

流沙出现后,尽快用板材封闭开挖面。

(5)可采用工字型钢支撑或木支撑,设置底梁,支撑的上下、纵横均应连接牢固。

架设拱架时,拱脚应用方木或厚板铺垫。

支撑背面应用木板或槽型钢钣遮挡,严防流沙从支撑间逸出。

(6)在流沙逸出口附近较干燥围岩处,应尽快打入锚杆或施作喷射混凝土层,加固围岩,防止逸出扩大。

防治流沙的措施

防治流沙的措施

防治流沙的措施简介流沙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土壤流失、泥石流冲击造成的一种影响人类生活和土地利用的现象。

流沙的形成常常与水文过程、地形条件、土壤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流沙对于农田、森林、道路等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防治流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防治流沙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流沙的基本手段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1.构筑沟渠系统:通过合理构筑排水沟渠系统,加强下垫面的排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流沙的发生概率。

2.建设防护林带:在河道两侧或易发流沙地带建设防护林带,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土壤的固结能力,阻止流沙的形成和扩大。

3.制定土壤保持措施:加强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持土壤的持水性和抗冲蚀能力,从源头减少流沙的产生。

植被恢复植被在防治流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植被恢复的措施:1.选择适宜植物:选择适应当地地貌和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固结能力。

2.采取人工造林措施:通过人工造林,加强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流沙的发生。

3.采用绿化措施:在易发流沙地带进行绿化,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增强土壤结构,防止流沙的扩大。

工程技术措施除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之外,工程技术措施也是防治流沙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程技术措施:1.建设堤坝:在河道两侧修建堤坝,减少水流速度,阻止流沙冲击,保护周边土地资源。

2.加固滑坡地:对于易发生滑坡和流沙的地区,采取加固措施,如地下排水、地下注浆等,提高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流沙的发生。

3.使用混凝土护坡:在易发流沙的斜坡上使用混凝土护坡,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流沙的产生。

结论防治流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流沙的发生和扩大,保护土地资源,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简述流砂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简述流砂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简述流砂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流砂是指由于地下水或其他液体的作用,沉积物中的细粒颗粒被搬运带走,形成流动的沙土流。

流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导致土壤中的颗粒流动,从而形成流砂现象。

2. 地震和地质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会导致土壤的破坏和松动,使得流砂产生。

3. 河流侵蚀:河流的侵蚀作用会使得岸边的土壤逐渐松动,造成流砂。

为了防止和治理流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 加固土壤:通过加固土壤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流砂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包括挖掘护坡、搭建挡土墙等。

2. 控制地下水位:通过合理管理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位的过度升降,可以减少流砂的发生。

3. 河岸石工结构:在河岸处搭建石工结构,可以减少河流的侵蚀,从而减少流砂的产生。

4. 植被修复:通过植被的生长,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流砂的发生。

综上所述,流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地震和地质灾害以及河流侵蚀等原因。

为了防止和治理流砂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土壤、控制地下水位、河岸石工结构和植被修复等方法。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怎么写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怎么写

工程施工流沙防治方案怎么写一、前言作为自然灾害之一,流沙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

在工程施工中,流沙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本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中的流沙防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流沙的形成及特点1. 流沙的形成流沙是由风沙、土壤和其他颗粒物质在受风力作用下形成,其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2. 流沙的特点(1)颗粒小:流沙中的颗粒物质通常较小,直径多在0.05~0.5毫米之间,极细的颗粒容易被风吹散。

(2)密度低:由于颗粒物质较小,流沙的密度较低,极易被风力吹散,造成流动。

(3)易扩散:受外部环境影响大,一旦形成流动状态,易扩散至周边区域,对工程施工带来威胁。

三、施工中的流沙问题分析1. 流沙对施工的影响流沙对施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1)土地沉降:流沙堆积于地表,造成土地沉降,影响施工的稳定性。

(2)设备受损:流沙含有颗粒物质,对施工设备造成磨损,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3)工人健康:长期暴露于流沙环境下,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 施工中的流沙问题分布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地质条件下,流沙问题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对策制定。

四、流沙防治措施1. 生态修复(1)植被恢复:通过人工植被修复和恢复自然植被,增加土地植被覆盖率。

(2)植物种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如草、树木等,提高土地固化能力。

2. 土地固化(1)固沙坡设置:在易受流沙侵袭的地区,可以设置固沙坡,通过将构筑物露出地面,阻挡流沙扩散。

(2)固沙护林带:在流沙易扩散的地区,可以设置固沙护林带,通过植树造林,防止流沙扩散。

3. 护坡工程(1)护坡材料:采用适宜的护坡材料,如混凝土、石块等,提高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流沙侵袭。

(2)坡面结构:设计合理的坡面结构,提高坡面的抗流沙能力,减小流沙对施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沙治理的一种方法:“双模护壁”法
如果过软土层不是似淤泥的粘质土层,而是沙土层,可以采用双层模护壁,在靠桩孔土壁侧也贴一层模板,护壁混凝土夹在两层模板中间。

土壁一侧模板无法拆除,用2mm厚的竹编板裁割成330mm宽,600mm左右长的单块,每一节土层基本控到250m深时,将单块竹编板斜向插入孔周,然后扶正,用长约300mm直径6mm钢筋,紧贴竹编板一端按间距100mm左右插入孔底未扰动土层150mm(深度)左右,将竹编板一端卡住;接着安装第二块竹编板与第一块竹编板未卡钢筋一端搭接80mm-100mm,用钢筋采用同样的方法卡牢,直至围闭整圈。

继续将泥沙下挖至一个护壁高度,用水泥编制袋,或谷草,烂衣裤填塞孔壁坍塌的孔洞,绑扎护壁钢筋,安装内圈模板浇筑护壁砼。

如此反复直至穿过流砂土层。

施工流程参见下面简图:
人工挖孔桩流沙的几种处理方法
1)流沙情况较轻时,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1米左右段,缩短为0.5米,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

2)流沙情况较严重时,常用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膜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米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米,插入上部砼护壁外侧不小于0.5米,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

若放入套筒后流沙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封闭孔底混凝土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

也可用此种方法,应用到已完成的砼护壁的最下段钻大,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力浇注水泥浆,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

3)跳挖降水:临近能挖的孔先挖并借此孔相当一个降水井,以至小区域内地下水位下降(约5-7天),而后挖难度大的孔。

4)回填砂法:涌泥,流沙的孔先回填砂(约1-2天)使孔周的流塑性土体排水固结,等土体重新稳定后再继续开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